《濟陰綱目》~ 卷之八 (1)
卷之八 (1)
1. 積聚
大全,云:夫積者,陰氣也,五臟所生;聚者,陽氣也,六腑所成。皆由飲食不節,寒熱不調,致五臟之氣積,六腑之氣聚。積者,痛不離其部;聚者,其痛無有常處。所以然者,積為陰氣,陰性沉伏,故痛不離其部;聚兼陽氣,陽性浮動,故痛無常處。產後血氣傷於臟腑,臟腑虛弱,為風冷所乘,搏於臟腑,與血氣相結,故成積聚癥塊也。
薛氏,曰:前證乃真氣虧損,邪氣乘之,況產後得之,尤當固真氣為主,若求旦夕之效而攻其邪,則速其危矣,當參前雜證積聚諸方論治之。
一產婦腹中似有一塊,或時作痛而轉動,按之不痛,面色萎黃,痛則皎白(似字是眼。按不痛是虛,萎黃皎白浮澀為血虛),脈浮而澀。余謂:此肝氣虛而血弱也。不信,乃用破血行氣,痛益甚,轉動無常,又認以為血鱉,專用破血馳逐之藥,痛攻兩脅,肚腹尤甚,益信為血鱉(妄言妄聽,可笑),確服下血等藥,去血甚多,形氣愈虛,肢節間各結小核,隱於肉裡,以為鱉子畏藥而走於外。
余曰:肝藏血而養諸筋,此因肝血復損,筋涸而攣結耳(血涸筋攣之說,自立齋始,大概發在肝膽部分者當補金水,然而難愈,惟善守者得效)。蓋肢節胸項皆屬肝膽部分,養其脾土,補金水以滋肝血,則筋自舒。遂用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加減調治而愈。
一婦月經不調,兩拗腫脹,小便澀滯,腹中一塊作痛,或上攻脅腹,或下攻小腹,發熱晡熱,惡寒,肌膚消瘦,飲食無味(兩拗即髀厭,屬肝經,小便小腹寒熱等症皆肝所主,而飲食無味則脾也,故須肝脾兼治),殊類廢症,久而不愈,余謂肝脾血氣虧損,用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隨症互服而愈。
大全,云:新產後有血與氣相搏而痛者,謂之瘕,瘕之言假也,謂其痛浮假無定處也,此由夙有風冷,血氣不治(雖以風冷為因,總是血氣不治),至產血下則少,故致此病,不急治則多成積結,妨害月水,輕則痞澀,重則不通也。
薛氏,曰:前證乃寒邪乘客,氣血壅結,此因氣病而血病也,當補養胃氣,調和月經,寬緩靜養為善(此亦大概言耳,至於治法,非行氣破結不可,而養正邪自除之說,於胃氣不足,攻伐太過者,切有補焉)。《難經》云:任脈之病,男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當參前後各論治之。
河間芍藥湯,治產後諸積不可攻,宜養陰去熱,其病自安。(此方若為風冷所致,與夫瘀血所積者,當以別治之)
芍藥(一斤),黃芩,茯苓(各六兩)
上銼散,每服半兩,水煎,溫服,日三。
四神散,治產後瘀血不消,積聚作塊,心腹切痛。(此以佛手散溫行)
當歸(去蘆),川芎,赤芍藥,乾薑(炮,各等分)
白話文:
標題:[積聚]
內容如下:
「大全」指出,所謂的積,是屬於陰性的氣,是由五臟產生的;而聚,是屬於陽性的氣,由六腑形成。這些都是由於飲食不節制,寒熱調理失當,導致五臟之氣積聚,六腑之氣凝結。積的特徵是疼痛部位固定不移;聚的特徵則是疼痛沒有固定的位置。之所以如此,因為積是陰氣,陰性沉靜,所以疼痛部位固定;聚包含了陽氣,陽性流動,所以疼痛位置不固定。產後女性的血氣受損於臟腑,臟腑虛弱,被風冷侵襲,與臟腑內的血氣結合,就形成了積聚的癥塊。
「薛氏」認為,前面所述的病狀,是由於真氣耗損,邪氣趁機侵入,尤其產後得病,更應以固本培元為主,如果一味追求短期效果而去攻擊邪氣,會加速病情惡化,應參考之前提到的各種治療積聚的方法。
一個產婦腹部好像有一塊硬物,偶爾會感到疼痛並轉動,但按壓時不會痛,臉色蒼黃,疼痛時更顯蒼白,脈搏浮而澀。我認為這是肝氣虛弱,血液不足。但她不相信,於是使用了破血行氣的藥,結果疼痛更劇烈,轉動更頻繁。又誤認為是血塊,專門使用破血的藥物,疼痛擴散到兩側,腹部更是嚴重,更確信是血塊。她服用排血的藥物,大量出血,身體更加虛弱,四肢各處出現小硬塊,隱藏在皮膚之下,以為是血塊畏懼藥物,跑到身體其他部位。
我解釋,肝藏血並養筋,這是因為肝血再度受損,筋膜乾燥並緊縮。四肢、胸部、頸部都屬於肝膽控制範圍,養護脾胃,補充金水來滋養肝血,筋膜自然會放鬆。因此使用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最終痊癒。
另一個婦女月經不調,兩側腫脹,小便困難,腹部有一塊硬物伴隨疼痛,或上攻脅腹,或下攻小腹,伴有發熱、怕冷、肌膚消瘦、食慾不振。這很像廢疾,久久未能痊癒。我認為是肝脾的血氣耗損,使用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根據病情交替服用,最終痊癒。
「大全」指出,產後血氣相搏導致疼痛,稱為瘕,是暫時的,因為疼痛位置不定。這是因為原先就有風冷,血氣不調,產後出血較少,導致此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大多會形成積結,影響月經,輕則造成阻塞,重則完全閉塞。
「薛氏」認為,前面所述的病狀是由寒邪入侵,氣血壅塞造成的,這是因為氣血疾病。應該補充胃氣,調節月經,保持平靜養生。《難經》指出,任脈疾病,男性為七疝,女性為瘕聚。應參考前面和後面的討論進行治療。
「河間芍藥湯」,治療產後各種積聚,不能直接攻擊,應該養陰去熱,疾病自然會好。
「四神散」,治療產後瘀血未消,積聚成塊,心腹劇痛。
「一方」,治療血瘕疼痛,臍下脹滿,或月經不來,發熱疲倦。
「桂心丸」,治療產後血氣不散,積聚成塊,上攻心腹,或形成寒熱,四肢瘦弱疼痛。
「產寶方」,治療血瘕疼痛無定處。
「千金方」,治療血瘕。
以上各方均以消除瘀血為主,且各自側重於行氣,但有輕重之分,需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