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十三 (8)
卷之十三 (8)
1. 浮腫
郭稽中,曰:產後四肢浮腫者,敗血乘虛停積,循經流入四肢,留淫日深,卻還不得,腐壞如水,故令面黃,四肢浮腫,醫人不識,便作水氣治之,投以甘遂、大戟等藥,以導其水。夫產後必虛,又以藥虛之,是謂重虛,往往多致夭枉,但服小調經散,血行腫消則愈。
陳無擇,曰:產後浮腫多端,有自懷妊腫至產後不退者,亦有產後失於將理,外感寒暑風濕,內則喜怒憂驚,血與氣搏,留滯經絡。氣分血分,不可不辨(氣分者,先腫而後經血不行,血分者,先經血不行而後腫也,故治法不同),要當隨所因脈證治之。小調經散治血分固效,但力淺難憑,不若吳茱萸湯枳朮湯奪魂散大調經散,皆要藥也。
又論曰:夫產後勞傷血氣,腠理虛,則為風邪所乘,邪搏於氣,不得宣越,故令虛腫輕浮,是邪搏於氣,氣腫也。若皮膚如熟李狀,則變為水腫。氣腫者,發汗即愈;水腫者,利小便瘥也。潔古云:如產後風寒在表,面目四肢浮腫,宜局方七聖丸,白湯下,日加,以利為度。
如浮腫至膝,喘嗽,加木香,檳榔倍之,謂氣多也;如浮腫,又頭痛昏冒,加羌活、川芎,謂風多也;如只浮腫,止七聖丸本方服。
東垣,云:中滿分消丸(見腫滿門)用四物湯吞之。
丹溪,云:產後腫,必用大補氣血為主,少佐以蒼朮茯苓,使水自利。
薛氏,曰:前證若寒水侮土,宜養脾肺,若氣虛浮腫,宜益脾胃,若水氣浮腫,宜補中益氣,當參雜證本門主治。
一產婦飲食少思,服消導之劑,四肢浮腫。余謂中氣不足,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六君子湯而愈。後因怒腹脹,誤服沉香化氣丸,吐瀉不止,飲食不進,小便不利,肚腹四肢浮腫,用金匱加減腎氣丸而愈。(以中氣虛誤服消克藥所致,故宜補土為主,金匱丸者,以補火生土,而有水鬱折之之法存焉)
一產婦泄瀉,四肢面目浮腫,喘促惡寒。余謂脾肺虛寒,用六君加薑桂而泄瀉愈,用補中益氣而脾胃健。
杜氏治張宣徽侍寵產後半月,忽患浮腫,急召產科醫治,經半月不瘥,病勢轉劇,召杜治之,杜至,曰:諸醫作何病。張曰:皆雲水氣浮腫。杜曰:非也,且水氣發咳嗽,小便澀是也(審水氣法,如咳嗽小便澀者,乃因失降下之令)。今愛寵小便不澀,不作咳嗽,惟手足寒,乃血臟虛,氣塞不通流,面生浮腫。
遂用益血和氣藥治之,旬日病去七八,經半月痊愈。所用之藥乃靈苑方牡丹散也,其方云:治血臟風虛冷。今產科家多用此藥治產後諸病如神,更名捐金湯者是也,(牡丹散見血暈)
一婦產後四肢浮腫,寒熱往來,蓋因敗血流入經絡,滲入四肢,氣喘咳嗽,胸膈不利,口吐酸水,兩脅疼痛,遂用旋覆花湯,微汗漸解,頻服小調經散,用澤蘭根煎湯調下,腫氣漸消。
白話文:
郭稽中說:產後四肢浮腫,是因為惡露敗血趁著身體虛弱停積,沿著經絡流到四肢,時間久了就難以消退,像腐壞的水一樣,所以臉色發黃,四肢浮腫。醫生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就當成水腫來治療,用甘遂、大戟等藥物來利水。產後身體必定虛弱,又用藥物來使身體更加虛弱,這叫做「重虛」,往往導致死亡。只要服用小調經散,使血氣運行,腫脹自然消退就好了。
陳無擇說:產後浮腫有很多種原因,有的是懷孕時就開始腫,產後也沒有消退;也有的是產後沒有好好調養,外感風寒暑濕,內因喜怒憂驚,導致氣血搏擊,停留在經絡中。氣分和血分一定要分辨清楚(氣分引起的,是先腫然後經血不行;血分引起的,是先經血不行然後腫。所以治療方法不同),應該根據病因和脈象來治療。小調經散治療血分引起的浮腫確實有效,但藥力較弱,效果不佳。不如用吳茱萸湯、枳朮湯、奪魂散、大調經散這些有力的藥方。
又有人說:產後勞累損傷氣血,皮膚腠理疏鬆,容易被風邪侵襲,邪氣與氣相搏,無法宣洩,導致虛性浮腫,感覺輕飄飄的,這是邪氣與氣相搏引起的氣腫。如果皮膚腫得像熟李子一樣,就轉變為水腫。氣腫的,發汗就會好;水腫的,利小便就會痊癒。李杲說:如果產後感受風寒,導致面部四肢浮腫,應該用局方七聖丸,用白開水送服,每天增加劑量,以能利小便為度。
如果浮腫到膝蓋,並有喘嗽的症狀,要加木香,檳榔加倍使用,這是因為氣太多了;如果浮腫,又頭痛昏眩,要加羌活、川芎,這是因為風邪太多了;如果只有浮腫,就單用七聖丸原方服用。
李東垣說:可以用中滿分消丸(在腫滿門有記載),用四物湯送服。
朱丹溪說:產後浮腫,必須以大補氣血為主,稍微用一些蒼朮、茯苓,使水液自然排出。
薛氏說:前面說的這些症狀,如果是寒水侵犯脾土,應該養脾肺;如果是氣虛引起的浮腫,應該益脾胃;如果是水氣引起的浮腫,應該補中益氣。要參照各種兼有的症狀,根據病症的根本來治療。
有一個產婦,食慾不佳,服用了消食導滯的藥物後,四肢浮腫。我認為是中氣不足,早晨用補中益氣湯,晚上用六君子湯,病就好了。後來因為發怒導致腹脹,誤服了沉香化氣丸,導致吐瀉不止,食慾不振,小便不利,肚子和四肢都浮腫了。用金匱加減腎氣丸治療就好了。(這是因為中氣虛弱,誤用消導克伐的藥物導致,所以應該以補養脾土為主。金匱丸能夠補火生土,而且有疏通水液鬱滯的方法在裡面)。
有一個產婦,腹瀉,四肢和臉都浮腫,氣喘怕冷。我認為是脾肺虛寒,用六君子湯加薑桂,腹瀉就好了,再用補中益氣湯來健脾胃。
杜氏治療張宣徽的侍妾,產後半個月,突然患上浮腫。急忙請產科醫生治療,經過半個月都沒有好轉,病情反而加重。請杜氏來治療。杜氏來後,問其他醫生是怎麼說的。張宣徽說:都說是水氣浮腫。杜氏說:不對,水氣引起的浮腫,會咳嗽,小便不暢。(判斷水氣的方法是,如有咳嗽、小便不暢的,是因為氣機下降功能失常。)現在侍妾小便不澀,不咳嗽,只是手腳冰涼,這是血臟虛弱,氣機阻塞不通暢,導致面部浮腫。
於是用了益血和氣的藥物治療,十天左右,病情好了七八成,經過半個月完全康復。所用的藥方是靈苑方中的牡丹散,這個方子記載說:治療血臟風虛寒。現在產科醫生大多用這個藥來治療產後各種疾病,效果很好,又叫做「捐金湯」。(牡丹散在血暈篇有記載)。
有一個婦女,產後四肢浮腫,發冷發熱,這是因為惡露敗血流到經絡,滲入四肢,導致氣喘咳嗽,胸膈不舒服,口中吐酸水,兩脅疼痛。於是用了旋覆花湯,稍微發汗就漸漸好轉,再頻繁服用小調經散,用澤蘭根煎湯送服,腫脹就逐漸消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