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十三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13)

1. 往來寒熱

一產婦惡露發熱,余欲用八珍加炮姜治之,其家知醫,以為風寒,用小柴胡湯。余曰:寒熱不時,乃氣血虛乏。不信,仍服一劑,汗出不止,譫語不絕,煩熱作渴,肢體抽搐。余用十全大補湯二劑,益甚,脈洪大,重按如無,仍以前湯加附子四劑稍緩,數劑而安。

吳茭山治一婦人,產後去血過多,食後著惱,頭疼身痛,寒熱如瘧,左手弦大,微有寒邪,右手弦滑不勻,食飲痰火也,二者因虛而得,宜養正祛邪,遂以茯苓補心湯去地黃,加羌活、青皮、蔥、棗三服,汗出身涼,其患漸瘥,然後以八物湯調理,半月後痊愈(此翁善補,然亦認症的確,故可用,設不的,即敗乃事矣,慎之)。

一婦產後惡露未盡,瘀血入絡,又感寒邪,身熱如瘧,即以生料五積散五帖,惡露自下,而寒熱除。(此正治常法,此法宜知)

又一婦產後惡露未盡,因起抹身,寒氣客於經絡,乍寒乍熱,脈緊而弦,(弦緊為寒,審症法尤宜如是察識)以蔥白散二帖安。一少婦初產四日,冷物傷脾胃(冷物是病根,故諸症皆從瘀血變怪),但覺身分不快,嘔逆,飲食少,心腹滿悶,時或腹脅刺痛,晨惡寒,晚潮熱,夜則恍惚譫語,晝則抽搐,頗類風狀,變異多端,諸醫莫測,或作虛風,或云血凝實熱,用甘溫而行血,以寒涼退實熱,如此半月不效。

汪至,見醫滿座,亦局縮,診其脈弦而緊,遂令按之,小腹急痛,知瘀血未盡也,思患者大勢,惡露已下,未必還有餘血,偶因寒涼所傷,瘀血停滯下焦,日久客於經絡,所以變生諸證,須得大調經散,倍入琥珀(重在琥珀,豈大豆有如是之神也),化諸惡血成水,其患方愈,遂合前藥服之,五日後行惡水鬥許,臭不可近,患人覺倦,病勢漸減,然後以人參養榮湯數十帖,月餘如初。

柴胡四物湯,治產後往來寒熱及日久虛勞,微有寒熱,脈沉而數。

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各一錢半),柴胡(一錢),人參,黃芩,半夏,甘草(各三錢)

上銼,每服一兩,水煎服。(以小柴胡合四物,一名三之一氣湯,其參、耆、甘、半各用三錢,為重在補氣也,而甘草、芩、半何為亦倍之,似可損益也,原方有薑、陳,亦不可少)

增損柴胡湯,治產後虛弱,寒熱如瘧,飲食少,腹脹。

柴胡,人參,甘草,半夏(炒),陳皮,川芎,白芍(炒,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八錢,加生薑五片,棗二枚,水煎服。(此亦小柴變法,而去黃芩加陳皮者,所以益胃除脹也,加芍藥、川芎者,所以和血也,本草以當歸治洒洒寒熱不已,則產後寒熱正宜加之,何為不用,宜思之)

增損四物湯,治產後陰陽不和,乍寒乍熱,如有惡露未盡,停滯胞絡,亦能令人寒熱(按往來寒熱者,寒往熱來,熱往寒來也;寒熱如瘧者,寒熱有時也;乍寒乍熱者,時乎寒,時乎熱也;發熱憎寒者,身發熱而又惡寒也。治各有法,不能備錄),但小腹急痛為異。

白話文:

一位產婦產後惡露發熱,我打算用八珍湯加上炮薑來治療。但她家裡的人懂醫術,認為是風寒,就用了小柴胡湯。我說:「這種寒熱不定時發作的情況,是因為氣血虛弱。」他們不相信,仍然服用了一劑小柴胡湯,結果汗流不止,胡言亂語,煩躁發熱口渴,肢體抽搐。我改用十全大補湯兩劑,情況更嚴重,脈象變得洪大,輕按感覺有力,重按卻像沒有一樣。最後仍用之前的湯藥,加了附子四劑,情況才稍微緩解,服用數劑後才康復。

吳茭山治療一位婦人,產後失血過多,吃完飯後就感到煩躁,頭痛身痛,寒熱像瘧疾一樣。左手脈象弦大,略有寒邪,右手脈象弦滑而不均勻,是飲食痰火所致。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虛弱而引起的,應該扶正祛邪。於是用了茯苓補心湯,去掉地黃,加上羌活、青皮、蔥、棗三服,結果出了汗,身體涼爽,病情逐漸好轉。然後用八物湯調理,半個月後痊癒。(這位老先生善於用補藥,但也能準確判斷病情,所以可以用他的方法,如果判斷錯誤,就會導致失敗,要謹慎。)

一位婦人產後惡露未盡,瘀血進入經絡,又感受了寒邪,身體發熱像瘧疾一樣,馬上用生料五積散五帖,惡露就排了出來,寒熱也消除了。(這是常規的治療方法,應該了解。)

另一位婦人產後惡露未盡,因為起床擦身,寒氣侵入經絡,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脈象緊而弦。(脈象弦緊表示寒邪,診斷時應該這樣觀察)用蔥白散兩帖就痊癒了。一位年輕婦女剛生產四天,因為吃了生冷食物損傷了脾胃(生冷食物是病根,所以各種症狀都是從瘀血變化而來的),只覺得身體不舒服,噁心嘔吐,食慾不佳,心腹脹滿,時而腹脅刺痛,早上怕冷,晚上發熱,晚上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白天肢體抽搐,很像風邪引起的症狀,變化多端,許多醫生都無法判斷。有的認為是虛風,有的說是血瘀實熱,用甘溫藥來活血,用寒涼藥來退實熱,這樣治療了半個月都沒有效果。

汪至看到很多醫生都束手無策,也感到很棘手。他診斷脈象弦而緊,然後按壓腹部,發現小腹急痛,知道是瘀血未盡。他考慮到患者的情況,雖然惡露已經排出,但未必沒有剩餘的瘀血,可能因為受了寒涼,導致瘀血停留在下焦,時間長了就進入經絡,所以產生了各種症狀。必須用大調經散,加倍放入琥珀(重點在琥珀,難道大豆有這樣的神奇功效嗎?),使各種惡血化為水,病才能痊癒。於是就用之前的藥方,服用五天後,排出了一大桶惡水,臭氣熏天,病人感到疲倦,病情逐漸減輕。然後用人參養榮湯數十帖,一個多月後就恢復如初。

柴胡四物湯,治療產後寒熱往來以及久病虛弱,略微有寒熱,脈象沉而數。

藥方組成: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各一錢半),柴胡(一錢),人參、黃芩、半夏、甘草(各三錢)。

用法: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一兩,用水煎服。(這個方子是小柴胡湯和四物湯的結合,又叫三之一氣湯,其中人參、黃耆、甘草、半夏都用了三錢,是強調補氣,而甘草、黃芩、半夏也加倍使用,似乎可以酌情增減。原方有生薑、陳皮,也是不可少的)

增損柴胡湯,治療產後虛弱,寒熱像瘧疾,食慾不振,腹脹。

藥方組成:柴胡、人參、甘草、半夏(炒)、陳皮、川芎、白芍(炒,各等分)。

用法: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八錢,加生薑五片,紅棗兩枚,用水煎服。(這個方子也是小柴胡湯的變方,去掉黃芩而加陳皮,是為了健胃消脹。加芍藥、川芎是為了和血。本草認為當歸可以治療持續的寒熱,那麼產後的寒熱就應該加上當歸,為什麼不用呢?應該思考這個問題。)

增損四物湯,治療產後陰陽不調,忽冷忽熱,如果有惡露未盡,停留在胞絡,也會導致寒熱(所謂往來寒熱,是指寒來熱往,熱來寒往;寒熱如瘧,是指寒熱有時;乍寒乍熱,是指時而寒,時而熱;發熱惡寒,是指身體發熱又怕冷。各種情況的治療方法都不同,不能一一列舉),但小腹急痛是不同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