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十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10)

1. 發熱

(以此脈認到涼藥所致,而致以陰盛格陽也,以搏指之脈,用參耆薑朮,必其脈堅強搏手,而無陽以和之也,甚有用附子者,不可不知)

王僉憲宜人產後因沐浴發熱,嘔惡,渴欲飲冷水瓜果,譫語若狂,飲食不進,體素豐厚,不受補,醫用清涼之劑,熱增甚。診得六脈浮大洪數。汪曰:產後暴損氣血,孤陽外浮,內真寒而外假熱,宜大補氣血(石山先生長厚君子而老於醫者也,其言必不誣。然初學不知,實難下手,而況素厚不受補之人乎,須要膽大心小,乃能濟事,不然弗妄為也)。

與八珍湯加炮姜八分,熱減大半,病人自以素不宜參耆,不宜再服,過一日,復大熱如火,復與前劑,潛加參、耆、炮姜,連進二三服,熱退身涼而愈。(快甚快甚)

丹溪,曰:產後發熱,用參朮黃耆陳皮當歸川芎炙甘草補虛,輕則加茯苓淡滲之,其熱自除,重則加乾薑(古人於血證中每每用乾薑,而今人率用炮姜,則孰是而孰非也,若謂入肺則宜乾薑,入肝則宜生薑,入脾溫中則宜炮姜,以其有守有走有從之不同也。今用炮姜,須炮得十分極黑乃妙)。或云:大熱而用乾薑何也。曰:此熱非有餘之邪熱,乃陰虛生內熱耳。蓋乾薑能入肺分,利肺氣,又能入肝分,引眾藥生血,然不可獨用,必與補陰血藥同用,此造化自然之妙,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耶。

王節齋,云:凡婦人產後陰血虛,陽無所依而浮散於外,故多發熱,治法用四物湯補陰血,而以炙乾姜之苦溫從治,收其浮散,使歸依於陰,然產後脾胃虛,多有過食飲食傷滯而發熱,誤作血虛,則不效矣(要訣)。但遇產後發熱者,須審問食何飲食,有無傷積,若有胸膈飽悶,噯氣惡食泄瀉等證,只作傷食治之,若發熱而飲食自調者,方用補血正法。

丹溪方,治產後發熱。

當歸,川芎,黃耆,人參,白朮,白茯苓(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銼,水煎服(此以佛手散合四君加黃耆,而不用芍藥、地黃者,以新產之後宜用血脫益氣之法,不宜斂降,以伐生氣也;此方於氣血俱虛及氣虛者皆宜之)。熱甚,加乾薑。

加味四物湯,治產後陰虛血弱發熱。

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白茯苓(各一錢)

上水煎服(此方全不用氣藥,是血虛而氣不虛,飲食善用者也,加茯苓者,使天氣降而陰自生,陰生熱自退也。熱甚者加炒姜,則不惟從陽引陰,亦可從陰引陽也。微乎微乎)。熱甚加炒乾姜,虛煩加茯神、遠志。

抽薪散,治產後血虛發熱。

當歸,熟地黃(各四錢),乾薑(炒黑,二錢)

上銼一劑,水煎服。(此又前方之變,內不用芎芍,又是一竅,當在肝腎上求之)

人參散,治產後諸虛不足,發熱盜汗。

白話文:

發熱

這是因為誤用了寒涼藥物,導致陰氣過盛,將陽氣逼到體外形成的假熱現象。這種情況下的脈象雖然搏動有力,但實際上是因為體內缺乏陽氣來調和。嚴重的甚至需要使用附子來治療,這是必須要知道的。

有位王姓官員的妻子在生產後,因為洗澡而發熱,出現嘔吐、噁心、口渴想喝冷水和吃瓜果、胡言亂語等症狀,而且食慾不振。她平時體格比較健壯,不適合進補。醫生用了清熱涼血的藥物,反而讓發熱更加嚴重。診斷結果是六脈浮大洪數。汪先生說,這是因為產後氣血大虧,虛陽浮越於外,體內是真寒,體表卻呈現假熱的現象。應該要大補氣血。(石山先生是位老練厚道的醫生,他說的話應該不會有錯。但是剛入門的學徒可能不知道,很難下手治療。更何況病人平時體質壯碩,不適合進補,這需要醫生膽大心細,才能夠治好病,否則不要輕易嘗試。)

於是,給她服用八珍湯,並加入八分炮薑,發熱明顯減輕。病人自認為不適合服用人參和黃耆,所以不肯繼續服用。隔了一天,又發高燒,如同火燒一般。再次服用之前的藥方,悄悄地增加了人參、黃耆和炮薑,連續服用二、三劑後,熱退身涼,病就痊癒了。(效果真是快啊!)

朱丹溪說,產後發熱,可以用人參、白朮、黃耆、陳皮、當歸、川芎、炙甘草來補虛,輕微的加上茯苓來利水滲濕,熱就會自行消退。嚴重的則需要加入乾薑(古人在血證中經常使用乾薑,而現在的人大多用炮薑,到底哪個才是正確的呢?如果說進入肺部則宜用乾薑,進入肝部則宜用生薑,溫補脾胃則宜用炮薑,因為它們分別有不同的作用。現在用炮薑,一定要炮製到非常黑才好)。有人問,發高燒為什麼要用乾薑?他說,這種發熱並不是有餘的邪熱,而是陰虛而導致的內熱。因為乾薑可以進入肺部,使肺氣順暢,也可以進入肝部,引導其他藥物生血。但乾薑不能單獨使用,必須和補陰血的藥物一起服用,這就是自然造化的奧妙之處,不是最神奇的醫生,怎麼能理解呢?

王節齋說,婦女產後陰血虛弱,陽氣失去依附而散浮於外,所以容易發熱。治療方法是用四物湯來補養陰血,再用炙乾薑的苦溫藥性來收斂浮散的陽氣,使其歸於陰。但是產後脾胃虛弱,很多情況是因為飲食過多而導致消化不良,引起發熱。如果誤以為是血虛,治療就不會有效了(這是重點)。遇到產後發熱的病人,必須仔細詢問她吃了什麼,是否有飲食積滯。如果有胸悶、打嗝、噁心、腹瀉等症狀,就要當作是消化不良來治療。如果發熱,但是飲食正常,才可以採用補血的正法。

朱丹溪的方子,治療產後發熱:

當歸,川芎,黃耆,人參,白朮,白茯苓(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將藥材切碎,用水煎服。(這個方子是把佛手散和四君子湯加上黃耆,而不用芍藥、地黃,因為產後宜用補益氣血的方法,不適合收斂降洩,以免損傷生機。這個方子適合氣血兩虛或單純氣虛的病人)。如果發熱嚴重,可以加入乾薑。

加味四物湯,治療產後陰虛血弱發熱:

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白茯苓(各一錢)。

用水煎服。(這個方子完全沒有使用補氣的藥物,說明是血虛而氣不虛,並且飲食正常的情況。加入茯苓,可以使天氣下降,陰氣自然生成,陰氣生成,熱就會消退。發熱嚴重,可以加入炒乾薑,這樣既可以引陽歸陰,也可以引陰歸陽。非常奧妙)。如果發熱嚴重,可以加入炒乾薑。虛煩則加入茯神和遠志。

抽薪散,治療產後血虛發熱:

當歸,熟地黃(各四錢),乾薑(炒黑,二錢)。

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一劑,用水煎服。(這是前面方子的變通,沒有使用川芎和芍藥,這又是一個重點,應該從肝腎方面考慮)。

人參散,治療產後各種虛弱不足,發熱盜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