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

1. 論帶下由勞傷衝任

嚴氏,曰:巢氏《病源》論婦人有三十六疾者,七癥、八瘕、九痛、十二帶下也(凡巢氏所論,不可稽者什九,即此言,亦無診治之法,何可憑也)。而帶下不顯其證,今人唯知赤白二帶耳,此由勞傷衝任,風冷據於胞絡。婦人平居,血欲常多,氣欲常少,百疾不生。或氣倍(倍字作滯字看)於血,氣倍生寒,血不化赤,遂成白帶。若氣平血少,血少生熱,血不化紅,遂成赤帶。寒熱交併,則赤白俱下(二句透徹),其脈右手尺浮,浮為陽,陽絕者無子。若足冷帶下,輕則漏下,甚則崩中,皆心不榮血,肝不藏血所致(宗脈經語)。其脈寸口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為寒,芤為虛,寒虛相搏,其脈為革,主半產漏下。又尺寸脈虛者漏血,漏血脈浮者,不可治。

白話文:

嚴氏說:巢氏的《病源》論中提到婦女有三十六種疾病,分別是七癥、八瘕、九痛、十二帶下(巢氏的論述中有九成不可考證,就連這句話也沒有診斷和治療的方法,怎麼能讓人信服呢?)。而帶下病的症狀不明顯,現在的人只知道赤帶和白帶兩種,這是由於勞傷衝任,風寒入侵胞絡所致。婦女在平時,血應該經常充盈,氣應該經常不足,這樣才能百病不生。如果氣多於血,氣多就會生寒,血不能化為紅色,就會變成白帶。如果氣平和血少,血少就會生熱,血不能化為紅色,就會變成赤帶。寒熱交加,就會赤白帶下同時出現(這兩句話非常精闢)。脈象是右手尺脈浮起,浮脈是陽脈,陽脈絕滅的人沒有生育能力。如果足冷帶下,輕則漏下,重則崩中,都是由於心不榮血,肝不藏血所致(這是《宗脈經》的名言)。脈象是寸口脈弦而大,弦脈主減,大脈主芤,減脈主寒,芤脈主虛,寒虛相搏,脈象就會變成革脈,主半產漏下。另外,尺寸脈虛者漏血,漏血脈浮者,不可治療。

產寶,云:帶下三十六疾者,是十二癥、九痛、七害、五傷、三固,謂之三十六疾也(雖分三十六種,總是冷熱微甚所致。故後人只以赤白二癥總之)。十二癥者,是所下之物,一者如膏,二者如青血,三者如紫汁,四如赤皮,五如膿痂,六如豆汁,七如葵羹,八如凝血,九如清血似水,十如米泔,十一如月浣,十二如經度不應期也。九痛者,一陰中痛,二陰中淋痛,三小便痛,四寒冷痛,五月來時腹痛,六氣滿來時足痛,七汗出陰中如蟲齧痛,八脅下皮痛,九腰痛。七害者,一害食,二害氣,三害冷,四害勞,五害房,六害妊,七害睡。五傷者,一竅孔痛,二寒冷痛,三小腹痛,四臟不仁,五子門不正引背痛。三固者,月水閉塞不通,其餘二者,文缺不載,而仲景所說,三十六種疾,皆由子臟冷熱勞損,而夾下起於陰內也。

白話文:

《產寶》一書中說,帶下可以引起三十六種疾病,包括十二癥、九痛、七害、五傷、三固,總稱為三十六疾。(儘管分為三十六種,但總是因為冷熱程度而引起的。因此後人只用赤白兩種癥狀來概括)。十二癥是指排出的東西,一種像油膏,二種像青血,三種像紫汁,四種像紅皮,五種像膿痂,六種像豆汁,七種像葵羹,八種像凝血,九種像清血似水,十種像米泔,十一種像經血不按照月經週期來,十二種像月經過期不來。九痛是指,一種陰部疼痛,二種陰部淋痛,三種小便疼痛,四種寒冷疼痛,五種月經來時的腹痛,六種氣脹時的足痛,七種陰部出汗時像蟲子咬痛,八種肋部皮痛,九種腰痛。七害是指,一種飲食有害,二種情慾有害,三種寒冷有害,四種勞累有害,五種房事有害,六種懷孕有害,七種睡眠有害。五傷是指,一種孔竅疼痛,二種寒冷疼痛,三種小腹疼痛,四種臟腑不仁,五種子宮不正引起背痛。三固是指,月經閉塞不通,其餘的兩個,文章中沒有記載,仲景所說的三十六種疾病,都是由子宮冷熱勞損,夾帶下從陰道中產生。

2. 論帶下五色因風邪入於胞門

良方,云:婦人帶下,其名有五,因經行產後,風邪入胞門,傳於臟腑而致之。若傷足厥陰肝經,色如青泥;傷手少陰心經,色如紅津;傷手太陰肺經,形如白涕;傷足太陰脾經,黃如爛瓜;傷足少陰腎經,黑如衃血。人有帶脈,橫於腰間,如束帶之狀,病生於此,故名為帶。(胞門、子戶即子宮,俗所謂兒腸也。其傳臟有徵,傳腑無症,豈二而一歟。又曰病生於帶,則臟腑之說,似屬空文。蓋以帶脈管束諸經,故總結之,究其治一也)

白話文:

李氏說:平時陰陽過多,或產後失血虛弱,風邪乘虛入侵胞絡,應該服用暖宮丸,加入薑、附子、吳茱萸(心包絡與胞門不同,暖宮即非包絡,難道胞門與包絡是一樣的嗎?),或服用黃耆建中湯,去掉桂枝,加入當歸,水煎服,同時服用苦楝丸。白帶兼痛風者,服用二陳湯,加入蒼術、柏子仁、南星、牛膝、川芎。兼有頭痛鼻涕者,服用蒼柏辛芎散。(上述兩方白帶痛風的治療方法,都是丹溪確定的,但主要針對濕痰,沒有治療風邪入胞的辦法,難道前人的話不對嗎?也是我補充不到位罷了。)

李氏,曰:平時陰陽過多,及產後亡血下虛,風邪乘虛入於胞絡,宜暖宮丸加薑、附、吳茱萸(心包絡與胞門不同,其曰暖宮,即非包絡,豈胞門與包絡同也),或黃耆建中湯去桂加當歸,水煎吞苦楝丸。白帶兼痛風者,二陳湯加蒼、柏、南星、牛膝、川芎。兼頭風鼻涕者,蒼柏辛芎散。(白帶痛風以上兩方,皆丹溪所定,然專主於濕痰,並無風邪入胞之治,豈前人之言非也,亦補未備耳)

3. 論帶下屬濕熱冤結不散

保命集,云:赤者熱入小腸,白者熱入大腸,原其本,皆濕熱結於脈,故津液湧溢,是謂赤白帶下。本不病結,緣五經脈虛,結熱屈滯於帶,故女子臍下痛,陰中綿綿而下也。經曰: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此指任帶二脈而言,其曰熱入大小腸之論,無據。當從邪入胞門,致傳臟腑,結於帶脈之說為正)。王注云:任脈自胞上過帶脈,貫於臍上,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帶脈起於季脅章門,似束帶狀,今濕熱冤結不散,故為病也。經曰:脾傳之腎,名曰疝瘕。小腸冤結而痛,出白,一名曰蠱,所以為帶下冤結也。冤,屈也,屈滯而病熱不散。先以十棗湯下後,服苦楝丸、大延胡散,調下之,熱去濕除,病自愈矣。

白話文:

《保命集》上說,赤白帶下是濕熱結於脈絡,津液湧溢所致。本不因外邪侵犯而發病,而是緣於五經脈虛,結熱屈滯於帶脈,因而女子臍下疼痛,陰中綿綿而下(指赤白帶下)。《黃帝內經》說,任脈有病,男性會出現內結七疝,女性則會出現帶下、瘕聚等婦科病症。(這裡所說的任脈和帶脈,是指任脈和帶脈這兩條經絡。關於熱入大小腸的說法,缺乏依據。應該依照邪氣進入胞門,再傳至臟腑,結於帶脈的說法為正確。)王冰注說,任脈從胞宮上行,經過帶脈,貫通於臍上,所以男性內結七疝,女性帶下。帶脈起於季脅的章門穴,像束帶一樣纏繞腰腹。現在濕熱冤結不散,所以導致疾病。經書上還說,脾傳之腎,名曰疝瘕。小腸冤結而疼痛,排出白色粘液,又叫作蠱,所以造成帶下冤結。冤,就是屈的意思,屈滯而病熱不散。先用十棗湯下後,再服用苦楝丸、大延胡散,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去除濕熱,疾病自然就會痊癒。

潔古,云:治帶下冤結而痛者,先以十棗湯下之,次服苦楝丸、大延胡索散調之,是先攻後補之法也。(湯見雜病痰飲,大延胡索散,方見產後腹痛條。)

白話文:

《潔古》說:治療帶下冤結而疼痛的,先用十棗湯下行,接著服用苦楝丸、大延胡索散調治。這是先攻後補的方法。(十棗湯方見雜病痰飲,大延胡索散方見產後腹痛條。)

4. 論帶下痰實宜吐下

子和,云:一婦人病帶下,連綿不絕,白物或來,已三載矣,命予脈之。診其兩手脈俱滑大而有力,得六七至,常上熱口乾,眩暈,時嘔酢水,予知其實有寒痰在胸中,以瓜蒂散吐出冷痰二三升,皆酢水也,間如黃涎,狀如爛膠。次以漿粥養其胃氣,又次用導水禹功,以瀉其下,然後以淡劑滲泄之藥,利其水道,不數日而愈。(脈證俱屬實熱,而曰寒痰者,蓋為敗濁之液,既聚成痰,則與本氣不相和,故痰積之久,自成冷物。曰寒痰者,因病人自覺其冷而言,然亦有熱者,不可不明,如酢水酸水也,豈屬寒耶)

白話文:

子和先生說:有一個婦女患有帶下病,連綿不絕,白帶常常流出,已經有三年了,她讓我診脈。我診斷她的兩手脈搏都滑大有力,脈數為六七次,持續上熱,口乾,眩暈,有時嘔吐酸水,我知道她實際上是有寒痰在胸中,我用瓜蒂散吐出了兩三升冷痰,都是酸水,有的像黃涎,有的像爛膠。然後用米粥養其胃氣,接著使用導水禹功丸,來瀉她的下焦,最後再用淡劑滲泄之藥,利其水道,沒幾天就治好了。(脈象證候都屬於實熱,但說寒痰,是因敗濁之液,既聚成痰,則與本氣不相和,故痰積之久,自成冷物。說寒痰,是因為病人自覺其冷而言,然亦有熱者,不可不明,如酢水酸水也,豈屬寒耶)

息城李左衙之妻,病白帶,如水窈漏中綿綿不絕,臭穢之氣不可近,面黃食減,已三年矣。諸醫皆云積冷,陽起石、硫黃、薑、附之藥,重重燥補,汙水轉多。戴人斷之曰:此帶濁水,本熱乘太陽經,其寒水不禁固,故如此也。

白話文:

息城有個姓李的左衙(縣衙佐官)的妻子,得了白帶病,就像水壩漏水一樣,涓涓細流不斷,而且散發著難聞的臭味,無法靠近,面黃肌瘦,已經三年了。各個醫生都說這是因為積冷所致,於是給她服用了陽起石、硫黃、生薑、附子等燥熱滋補的藥物,結果污水反而更多了。戴人診斷說:這種帶濁水,本是熱邪侵犯太陽經,而其寒水不能固守,所以出現這種情況。

夫水自高而趨下,宜先絕其上源(腎主秘藏,熱乘之,則堅凝之性失矣!故不能秘藏而帶下,絕其上源之法,妙甚),乃湧痰二三升,次日下汙水斗余,行三遍,汗出周身,至明旦,病人云:汙已不下矣。次用寒涼之劑,服及半載,產一男。

白話文:

水性由高處往低處流。因此,應先杜絕水源頭(腎臟主司收藏的功能,熱氣侵襲腎臟,就會導致堅固凝結的性質喪失,從而失去收藏的功能,引起帶下。杜絕水源頭的方法妙不可言)。於是,湧出了兩三升痰液,第二天排出污水一斗多,如此反覆三次,汗水遍佈全身。等到天亮的時候,病人說:污水已經不往下流了。隨後使用寒涼的藥物,服用半年後,生下了一個男孩。

丹溪,云:帶與漏俱是胃中痰積流下,滲入膀胱(積痰恐不能滲入膀胱,若言濕熱則可),無人知此,只宜升提,甚者上必用吐,以提其氣,下用二陳湯加白朮蒼朮,仍用丸子。肥人有帶,多是濕痰,用海石、半夏、南星、炒柏、青黛、蒼朮、川芎(方中並無升提法,惟川芎一味為血分升氣之藥)。瘦人帶病少,如有多是熱,用炒柏、蛤粉、滑石、川芎、青黛、樗皮。(丹溪治帶,與白濁同,是男女之濕熱一也)

白話文:

_丹溪_說:遺精和帶下都是胃中痰液積聚流到下焦,滲入膀胱(積痰恐怕不能滲入膀胱,如果說濕熱的話是可以的)的,沒人知道這個,只適合升提,嚴重的必須使用催吐的藥物,以升提它的氣,下焦用二陳湯加上白朮和蒼朮,仍然使用丸劑。肥胖的人有帶下,大多數是濕痰,可以用海石、半夏、南星、炒柏、青黛、蒼朮、川芎(這個方劑中沒有升提的方法,只有川芎一味藥是血分升氣的藥物)。瘦弱的人患帶下的少,如果有大多是熱證,可以用炒柏、蛤粉、滑石、川芎、青黛、樗皮。(丹溪治療帶下,與白濁相同,都是男女的濕熱證)

羅先生法:或十棗湯,或神佑丸,或玉燭散,皆可用之。虛者不可峻攻,實者可行。

白話文:

羅先生的方法:可以用十棗湯、神佑丸、玉燭散這幾種藥方。體質虛弱的人不能攻得太猛,體質強壯的人可以使用。

潔古云:治結痰白帶,以小胃丹,半飢半飽,津液下數丸,候鬱積行,卻服補藥。

白話文:

古書上說,治療氣結痰多、白帶的病症,可以使用小胃丹,在半飢半飽的時候,將藥丸送入食道,觀察是否已經鬱積,然後再服用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