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十三 (6)
卷之十三 (6)
1. 自汗
大全,云:產後虛汗不止者,由陰氣虛,而陽氣加之,裡虛表實,陽氣獨發於外,故汗出也。血為陰,產則傷血,是為陰氣虛也,氣為陽,其氣實者,陽加於陰,故令汗出,而陰氣虛弱不復者,則汗出不止也。凡產後血氣皆虛,故多汗,因之遇風則變成痙,縱不成痙,亦虛乏短氣,身體柴瘦,唇口乾燥,久則經水斷絕,由津液竭故也。(夫汗者,陽之氣,陰氣不復,則陽無所歸以入於陰,故虛陽上浮於外而為汗耳。世常謂汗多成痙,而失言因而遇風變痙之理,又不成痙而短氣柴瘦者,此變熱也,省之省之)
薛氏,曰:按前證屬血氣俱虛,急用十全大補湯,如不應,用參附耆附等湯,若汗多亡陽發痙,尤當用前藥。王海藏先生云:頭汗出,至頸而還,額上偏多。蓋額為六陽之所會也,由虛熱熏蒸而出。竊謂前證當以部位分之,額左屬肝,額右屬肺,鼻屬脾,頤屬腎,額屬心,治者審之。(亡陽發痙,用十全大補參附耆附之類,必審其所以而用,毋泛泛執以為是也。而額汗當分部位,似近於迂,臨症尤宜詳悉,蓋腎液入心為汗,於理須究)
一產婦略聞音響,其汗如雨而昏憒,諸藥到口即嘔。余以為脾氣虛敗,用參附末為細丸,時含三五粒,隨液嚥下,乃漸加至錢許,卻服參附湯而痊。(其始也,妙在為丸少,其繼也,宜大劑湯煎服)
一產婦盜汗不止,遂致廢寢,神思疲甚,口乾引飲。余謂血虛有熱,用當歸補血湯以代茶,又以當歸六黃湯納黃芩連柏炒黑,(代茶炒黑之理可法),倍加人參五味子,二劑而愈。
大全,云:凡產後忽冒悶汗出,不識人,治用雞子及竹瀝二法。(見前血暈)
薛氏,曰:前證屬大虛,宜固元氣為主,其汗不止,必變柔痙。(前論汗出因風變痙之說居優,不然即謂之脫陽矣,此大補法所當施也)東垣先生云:婦人分娩及半產漏下,昏冒目瞑,蓋因血暴亡,而火上熾,但補其血,則神自昌,若常時血下,當補而升舉其氣,陽得血而神安,則目明矣。今立一方,以補手足厥陰之血,兼益陽氣,名曰全生活血湯。
黃耆湯,治產後虛汗不止。
黃耆(二錢),白朮,防風,熟地黃,牡蠣(煅為粉),白茯苓,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各五分)
上切作二服,加大棗一枚,水煎服。(黃耆得防風,其功愈大,為易於固表也,而黃耆二錢,防風五分,大約足矣,牡蠣腎家藥也,以腎液入心為汗,故止汗又宜固腎,其他可意解矣)
麻黃根散,治產後虛汗不止。
當歸,黃耆(炒),麻黃根,牡蠣粉,人參,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每服四錢,水煎服。(麻黃氣悍而輕,陽藥也,用其根,用其陽中之陰耳,非從陽引陰歸根之意乎,要知用藥自有至理)
白話文:
[自汗]
產後虛弱導致汗流不止,是因為陰氣虛弱,陽氣相對旺盛,體內虛弱而體表卻呈現陽氣獨自向外發散的現象,所以才會出汗。血屬於陰,生產會損傷血,因此陰氣虛弱。氣屬於陽,體內陽氣旺盛,會加重陰虛,導致汗出不止,陰氣虛弱無法恢復時,汗就會持續流個不停。產後血氣都虛弱,所以容易出汗,因此遇到風寒容易引發抽搐。即使沒有抽搐,也會感到虛弱無力、氣短、身體消瘦、嘴唇乾燥。時間久了,月經會停止,這是因為身體津液枯竭。汗是陽氣的表現,陰氣如果不能恢復,陽氣就沒有歸屬而浮散於外,形成出汗。世人常說汗多會導致抽搐,但卻忽略了因為受風而抽搐的道理。如果沒有抽搐,只是氣短消瘦,則是體內有熱的表現。
關於產後虛汗,是因為血氣都虛弱,要趕緊服用十全大補湯。如果沒有效果,就改用參附耆附等湯藥。如果汗多導致陽氣耗散而抽搐,更要服用之前的藥。頭部出汗,汗水到脖子就停住,額頭汗水特別多,是因為額頭是六陽經匯集的地方,由於虛熱熏蒸所導致。額頭的左邊對應肝臟,右邊對應肺臟,鼻子對應脾臟,下巴對應腎臟,整個額頭對應心臟,治療時要仔細辨別。如果因陽氣耗散而抽搐,使用十全大補湯、參附耆附等藥物,一定要仔細辨別病因才能用藥,不能隨意使用。額頭出汗要分部位的說法有點迂腐,臨床上還是要詳細診斷,因為腎液入心才會化為汗,這是必須要深入研究的道理。
一位產婦稍微聽到一點聲音,就汗如雨下,神志不清,所有藥物吃下去就吐出來。我認為是脾氣虛弱衰敗,就用人參附子磨成細末做成藥丸,讓她每次含服三五粒,再用藥汁嚥下,之後逐漸增加到一錢左右,接著再服用人參附子湯,病就好了。剛開始用藥丸,重點在於少量,之後用湯藥,就要用大劑量煎服。
一位產婦盜汗不止,導致無法安睡,精神疲憊,口乾舌燥,想要喝水。我認為是血虛有熱,就用當歸補血湯來代替茶水,再用當歸六黃湯,加入炒黑的黃芩和黃柏(用來代替茶水又能炒黑的方法值得學習),並加倍人參和五味子,服用兩劑就好了。
產後突然冒出虛汗,不認識人,可以用雞蛋和竹瀝兩種方法治療。
前面說的症狀屬於大虛,應以固元氣為主。如果汗流不止,一定會引發抽搐。之前說出汗後受風會導致抽搐,如果沒有抽搐就是脫陽,這時就應該用大補的方法治療。婦人生產或流產後出血過多,導致昏迷眼花,是因為血突然大量流失,而虛火上炎。只要補血,精神就會恢復。如果平時出血,就要補氣並向上提舉,陽氣得到血的滋養,精神就會安穩,眼睛也會明亮。現在我立一個方子,用來補肝腎的血,兼顧陽氣,叫做全生活血湯。
黃耆湯,用來治療產後虛汗不止。
黃耆二錢,白朮、防風、熟地黃、煅牡蠣粉、白茯苓、麥門冬(去心)、炙甘草各五分。
將藥材切碎分為兩服,加大棗一枚,用水煎服。(黃耆和防風一起使用效果更好,更容易固表。黃耆二錢,防風五分,大概就夠了。牡蠣是補腎的藥,因為腎液入心化為汗,所以用來止汗也要鞏固腎氣,其他藥材可以自行理解。)
麻黃根散,用來治療產後虛汗不止。
當歸、炒黃耆、麻黃根、牡蠣粉、人參、炙甘草,各等分。
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服。(麻黃氣味剛烈而輕揚,是陽藥,這裡用它的根,取其陽中之陰,不是從陽引陰歸根的意思,要知道用藥有其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