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九 (1)
卷之九 (1)
1. 瘈瘲
薛氏,曰:瘈者,筋脈拘急也;瘲者,筋脈張縱也。(瘈瘲者抽搐伸縮也)經云:肝主筋而藏血。蓋肝氣為陽為火,肝血為陰為水,前證因產後陰血去多,陽火熾盛,筋無所養而然耳。故癰疽膿水過多,金瘡出血過甚,則陽隨陰散,亦多致此。治法當用八珍加丹皮鉤藤,以生陰血(丹皮鉤藤為肝火而用),則陽火自退,諸症自愈。如不應,當用四君芎歸丹皮鉤藤,以補脾土,蓋血生於至陰,至陰者脾土也,故小兒吐瀉之後,脾胃虛損,亦多患之,乃虛象也(所謂虛象者,土虛反見風木之化也),無風可逐,無痰可消。若屬陽氣脫陷者,用補中益氣加薑桂,陽氣虛敗者,用十全大補加桂附,亦有復生者。此等症候,若肢體惡寒,脈微細者,此為真狀,若脈浮大,發熱煩渴,此為假象,惟當固本為善。若無力抽搐,戴眼反折,汗出如珠流者,皆不治。(真假虛實之辨)
一產婦因勞兩臂不能屈,服蘇合香丸,肢體痿軟,汗出如水。余謂前藥辛香,耗散真氣,腠理虛而津液妄泄也,先用十全大補湯加五味子,補實腠理,收斂真氣,汗頓止,又佐以四君子調補元氣,漸愈,用逍遙散大補湯調理而痊。
一產婦先胸脅乳內脹痛,後因怒口噤吐痰,臂不能伸,小便自遺,左三部脈弦。余謂此肝經血虛,而風火所致,不能養筋,先用加味逍遙散治之,臂能屈伸,又以補肝散六味丸,諸症悉愈。
一婦人發瘈,遺尿自汗,面赤或時面青,飲食如故,肝脈弦緊。余曰:此肝經血燥風熱,名瘈也,肝主小便,其色青,人心則赤,法當滋陰血,清肝火。遂用加味逍遙散,不數劑,諸症悉退而安。
一婦人產後血風患此,以小續命湯數服而安。
產後因虛,傷風瘈瘲,同傷寒表症未傳入里,宜服防風湯。(前止言虛而施補,此又因風而治風,具見圓通之妙)
防風湯,治風虛發熱,項背拘急,肢體不隨,恍惚狂言,來去無時,不自覺悟,亦治腳氣緩弱甚效,此藥溫和,不虛人。
秦艽,獨活,麻黃(去節),半夏(湯洗七次),防風(去蘆,各二兩),升麻,防己,白朮,石膏(煅),白芍,黃芩,當歸(去蘆),人參(去蘆),遠志(去骨),甘草(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二中盞,生薑七八分,煎至一盞,去滓,取清汁六分,入麝香末少許,食後臨臥帶熱服。
華佗愈風散
方見前中風。
當歸散,治產後中風,牙關緊急,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瘈瘲。(此即愈風湯法)
當歸(去蘆),荊芥穗(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酒半盞煎至一盞,灌之,如牙關緊急,斡開微微灌之,但下咽即生,屢用救人,大有神效。
增損柴胡湯,治產後感異證,手足牽搐,涎潮昏悶。
白話文:
瘈瘲
薛氏說:瘈,是指筋脈拘攣、繃緊;瘲,是指筋脈鬆弛、舒張。(瘈瘲,就是指抽搐、伸縮的現象。)《黃帝內經》說:肝主導筋脈,並儲藏血液。肝氣屬陽,如同火;肝血屬陰,如同水。前面提到的這些症狀,是因為產後陰血虧損過多,導致陽火過盛,筋脈失去滋養而造成的。所以,像是癰疽膿水流失太多、金瘡出血過多的情況,也會因為陽氣隨著陰液耗散,而容易出現瘈瘲。治療方法應該使用八珍湯再加入丹皮、鉤藤,來滋生陰血(使用丹皮、鉤藤是針對肝火),這樣陽火自然消退,各種症狀也會痊癒。如果沒有效果,就改用四君子湯、芎歸湯、丹皮、鉤藤,來補養脾土,因為血液是由極陰的物質所化生,而脾土就是這個極陰的來源。所以,小孩子在嘔吐、腹瀉之後,脾胃虛弱受損,也容易罹患瘈瘲,這是一種虛弱的表現(所謂虛弱的表現,是指脾土虛弱反而顯現出風木旺盛的現象),這時候沒有外來的風邪可以驅散,也沒有痰可以化解。如果是屬於陽氣脫失、下陷的狀況,就要用補中益氣湯加入乾薑、肉桂;如果陽氣虛衰敗壞,就要用十全大補湯加入肉桂、附子,也有可能恢復健康。這些症狀如果出現肢體畏寒怕冷、脈搏微弱細小,就是真實的病況;如果脈搏浮大有力、發熱煩渴,則是假象,應當以穩固根本為治療原則。如果出現抽搐無力、眼睛上翻、汗如雨下,都是無法治癒的現象。(需要辨別真假、虛實的症狀。)
一位產婦因為過於勞累,導致兩臂無法彎曲,服用蘇合香丸後,反而造成肢體軟弱無力,汗出如水。我認為蘇合香丸的藥性辛辣、芳香,會耗散正氣,導致身體的毛孔虛弱、津液外洩,所以先用十全大補湯加入五味子,補實身體毛孔,收斂正氣,汗就馬上停止了,之後再搭配四君子湯來調理元氣,逐漸康復,最後用逍遙散和大補湯調理而痊癒。
一位產婦先出現胸脅、乳房內脹痛,之後因為憤怒導致口噤吐痰,手臂不能伸直,小便失禁,左手脈象呈弦脈。我認為這是肝經血虛,加上風火所導致,無法滋養筋脈,先用加味逍遙散治療,手臂就能彎曲伸直,再用補肝散和六味丸,各種症狀就都痊癒了。
一位婦人發作瘈病,有遺尿、自汗、面色發紅或時而發青的現象,飲食正常,肝脈弦而緊。我認為這是肝經血燥、風熱所致,叫做瘈病。肝臟主管小便,其顏色為青色;心臟則為紅色。治療方法應該滋養陰血,清除肝火。於是使用加味逍遙散,服用幾帖之後,各種症狀就都消退而痊癒。
一位婦人產後因血虛而罹患此病,服用小續命湯幾次就好了。
產後因為虛弱,又感染風邪而出現瘈瘲,這和傷寒表症還沒傳入內裡的狀況相同,適合服用防風湯。(前面只說虛而補虛,這裡又因為有風邪而治療風邪,可見治療方法是十分圓融的。)
防風湯,治療因為虛弱而發熱、頸背僵硬、肢體不聽使喚、精神恍惚、胡言亂語、發作時間不定、自己毫無知覺的症狀,也治療腳氣虛弱,療效很好,這帖藥性溫和,不會傷害身體。
藥材有:秦艽、獨活、麻黃(去節)、半夏(用湯洗七次)、防風(去蘆,各二兩)、升麻、防己、白朮、石膏(煅燒)、白芍、黃芩、當歸(去蘆)、人參(去蘆)、遠志(去骨)、甘草(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兩中碗,放入生薑七八分,煎至一碗,去渣,取清汁六分,加入少許麝香粉,在飯後臨睡前趁熱服用。
華佗愈風散,配方在前面中風的篇章有記載。
當歸散,治療產後中風,牙關緊閉、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抽搐的症狀。(這就是使用愈風湯的方法)
藥材有:當歸(去蘆)、荊芥穗(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酒半碗煎至一碗,灌服,如果牙關緊閉,就撬開牙關微微灌服,只要能吞下就能見效,屢次使用都能救活人命,效果很好。
增損柴胡湯,治療產後感染怪病,手腳抽搐、流涎昏沉的症狀。
藥材有:柴胡(三錢)、黃芩(一錢二分)、人參、炙甘草、半夏(各一錢半)、黃耆(一錢)、石膏(二錢)、知母(一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分兩次服用,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煎煮至八分,不拘時間服用。(這是將小柴胡湯與白虎湯合併,並加入黃耆,來治療虛熱、痰飲等奇怪的症狀,屬於陽明、少陽的藥方,其中沒有補血的藥材,但也有療效)
秦艽湯,在前面的症狀去除後,接著服用此藥,可以去除殘餘的風邪。(此方能滋養肝臟、祛風,是治療肝膽二經寒熱的藥方)
藥材有:秦艽、芍藥、柴胡(各一錢七分)、防風、黃芩(各一錢二分)、人參、半夏(各一錢)、炙甘草(一錢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分成兩帖,每帖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煮,在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