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十一 (3)
卷之十一 (3)
1. 治胞衣不下雜方
一方,五靈脂為細末,溫酒調下二錢。
一方,取小麥合小豆煮濃汁,飲之立出。
一方,皂角刺燒為末,溫酒調下一錢。
一方,蛇蛻燒為細末,酒下二錢。
一方,黑豆一合炒熟,入醋一盞,煎三五沸,去豆分三服,酒煮亦可。
一方,取灶內黃土一寸,研細,醋調勻,納於臍中,續煎甘草湯三四合服之出。
一方,墨三寸,為末,酒服。
一方,生地黃汁一升,苦酒三合,暖服之。
一方,灶突墨三指撮許,以水苦酒調服,立出。
一方,雞子一枚,苦酒一合,和飲之。
一方,生男吞小豆七枚,生女吞十四枚即出。
一方,浸苧水濃煮,飲三碗立下。
一方,取產母鞋底炙熱,熨大小腹上下二七次。
一方,取初洗兒湯,服下一盞,勿令產母知。
一方,栝蔞實一個,取子研細,用酒童便各半盞相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無實,根亦得。)
一方,紅花一兩,酒煮濃汁服。
一方,以鹿角鎊為屑,研細三分,煮蔥白湯調下。
一方,凡欲產時,必先脫常所著衣以籠灶,胞衣自下,仍易產。
一方,取夫單衣蓋井上,立出。
白話文:
治療胎盤不下(胞衣不下)的各種方子:
**方子一:**將五靈脂磨成細粉,用溫酒調和,服用二錢。
**方子二:**用小麥和赤小豆一起煮成濃汁,喝下去,胎盤很快就會出來。
**方子三:**將皂角刺燒成灰,磨成細粉,用溫酒調和,服用一錢。
**方子四:**將蛇蛻燒成灰,磨成細粉,用酒送服二錢。
**方子五:**將一合黑豆炒熟,加入一杯醋,煎煮三到五次,去掉豆子,分三次服用,用酒煮也可以。
**方子六:**取一寸灶內黃土,磨成細粉,用醋調勻,敷在肚臍上,然後再服用三四合煎好的甘草湯,胎盤就會出來。
**方子七:**將三寸墨磨成細粉,用酒送服。
**方子八:**取生地黃汁一升,加入苦酒三合,溫熱後服用。
**方子九:**取灶突上的墨,大約三指捏取的量,用水和苦酒調和後服用,胎盤很快就會出來。
**方子十:**取雞蛋一個,加入苦酒一合,攪勻後飲用。
**方子十一:**如果生的是男孩,就吞下七顆小豆;如果生的是女孩,就吞下十四顆小豆,胎盤就會出來。
**方子十二:**將苧麻煮濃水,喝三碗,胎盤很快就會下來。
**方子十三:**將產婦的鞋底烤熱,在肚子上下熨燙十四次。
**方子十四:**取剛洗過嬰兒的洗澡水,給產婦喝一碗,不要讓產婦知道。
**方子十五:**取栝蔞果實一個,取出種子磨成細粉,用酒和童便各半杯混合,煎煮到七成,去除渣滓後溫服。(如果沒有果實,用根也可以。)
**方子十六:**紅花一兩,用酒煮成濃汁服用。
**方子十七:**將鹿角刨成碎屑,磨成細粉三分,用蔥白湯調和後服用。
**方子十八:**凡是快要生產時,一定要先脫下平常穿的衣服,把衣服罩在灶台上,胎盤自然會下來,而且生產也會比較順利。
**方子十九:**取丈夫的單衣蓋在井上,胎盤就會很快出來。
2. 血暈
(厥逆附)
大全,云:產後血暈者,由敗血流入肝經,以致眼黑頭旋,不能起坐,甚至昏悶,不省人事,謂之血暈,以細酒調黑神散最佳。若作暗風中風治之,誤矣。血熱乘虛逆上湊心,以致昏迷不省,氣閉欲絕者,服童便最妙。然其由有三,有用心使力過多而暈者;有下血過多而暈者;有下血少而暈者,其暈雖同,治之則異,當審詳之。下血多而暈者,昏而煩亂而已,當以補血清心藥;下血少而暈者,乃惡露不下,上搶於心,心下滿急,神昏口噤,絕不知人,當以破血行血藥(一條缺用心使力過多作暈治法,大都以清心、涼血、補益為主,如後保命集方。用童便或麥門、烏梅之類皆可。而薛氏用補中益氣者,為勞力也,若用心則硃砂安神丸亦妙,或疑內有黃連於產後不宜,則存乎用者)。古法云:產婦分娩訖,預將秤錘或黃石子,硬炭燒令通赤,置器中,急於床前以醋沃之,得醋氣可除血暈,產後一月內,時作為妙。
崔氏,云:凡暈者,皆是虛熱,血氣奔迸,腹中空虛所致。欲分娩者,第一須先取釅醋,以塗口鼻,仍置醋於旁,使聞其氣,兼細細飲之,此為上法。如覺暈,即以醋噀面,蘇來即飲醋,仍少與解之。(一云仍少與水解之。)一法燒乾漆,令煙濃熏產母面,即醒。(如無干漆,取舊漆器火燒煙燻,亦妙。)(醋解法收其神,水解法清其熱,燒乾漆者散其血迷於上也,俱妙)
郭稽中,曰:產後血暈者何?答曰:產後氣血暴虛,未得安靜,血隨氣上,迷亂心神,故眼前生花,極甚者,令人悶絕不知人,口噤神昏氣冷。醫者不識呼為暗風,若作此治,證必難愈,但服清魂散即省。
薛氏,曰:產後元氣虧損,惡露乘虛上攻,眼花頭暈,或心下滿悶,神昏口噤,或痰壅盛者,急用失笑散主之。若血下多而暈,或神昏煩亂者,大劑芎歸湯補之,或蕓薹子散,或童子小便,有痰加二陳湯;若因勞心力而致者,宜補中益氣湯加香附;若因氣血虛極,不省人事,用清魂散,惟以芎歸湯,及大補氣血之劑。凡產可用醋、漆器熏,或用半夏末,冷水和丸,入鼻孔中,並無前患。丹溪先生云:血暈因氣血俱虛,痰火泛上,宜以二陳導痰,或加減硃砂安神丸,以麥門冬湯下亦可。大凡產後口眼喎斜等證,當大補氣血為主,而兼以治痰。若脾胃虛而不能固者,用六君子湯,至五個月,當服安胎飲,至八九個月,再加大腹皮、黃楊腦,如臨產時,更宜服保生無憂散(保生無憂散,見前臨月束胎方上),自無前患。
家人婦產後,小腹作痛,忽牙關緊急,灌以失笑散,良久而生,又用四物加炮薑、白朮、陳皮而愈。
一產婦因產飲酒(產婦不宜飲酒),惡露甚多,患血暈,口出酒氣,此血得酒熱而妄行,虛而作暈也。以佛手散加乾葛二錢,一劑而痊。酒性剽悍,入月及產後不宜飲,恐致前證。產室人眾喧嚷氣熱,亦致此證。
白話文:
血暈
(也包括厥逆的相關內容)
《大全》說:產後血暈,是由於產後惡露進入肝經,導致眼睛發黑、頭暈,無法坐立,甚至昏迷不醒,這就叫做血暈。用細酒調黑神散是最好的治療方法。如果當成暗風或中風來治療,那就錯了。如果是因為血熱趁虛上衝到心臟,導致昏迷不醒、呼吸困難,服用童子尿效果最好。但血暈的原因有三種,一種是用力過多導致的暈眩;一種是產後出血過多導致的暈眩;還有一種是出血過少導致的暈眩。雖然暈眩的症狀相同,但治療方法卻不同,應該仔細辨別。如果是出血過多導致的暈眩,只是會昏迷、煩躁不安,應該用補血清心的藥物;如果是出血過少導致的暈眩,是因為惡露排不出來,上衝到心臟,導致胸悶、心慌、神志不清、牙關緊閉,完全沒有知覺,應該用活血化瘀的藥物(這裡缺少用力過多導致暈眩的治療方法,大多以清心、涼血、補益為主,就像後面保命集中的方子。可以用童子尿或者麥門冬、烏梅之類的藥物。而薛氏用補中益氣湯,是因為產婦勞累,如果是用心過度,用硃砂安神丸也很好,有人擔心裡面有黃連,產後不宜,但這取決於醫生的用藥技巧)。古老的方法說,產婦分娩結束後,預先準備好秤砣或黃石子,將硬炭燒紅,放入容器中,立刻在床前用醋澆在上面,吸入醋的氣味可以去除血暈,產後一個月內,這樣做效果最好。
《崔氏》說:凡是暈眩,都是因為虛熱,氣血奔湧,腹中空虛所致。快要分娩的產婦,首先要用濃醋塗抹口鼻,並將醋放在旁邊,讓她聞到醋的氣味,同時慢慢喝一點醋,這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感到暈眩,就用醋噴在臉上,清醒後再喝醋,並稍微給一點水緩解。(另一種說法是稍微給一點水緩解)。還有一種方法是燒乾漆,讓濃煙燻產婦的臉,就能清醒。(如果沒有乾漆,用舊的漆器燒煙燻也可以)。(醋可以收斂心神,水可以清熱,燒乾漆可以散去淤血,這些方法都很好)
郭稽中說:產後血暈是什麼原因?回答說:產後氣血突然虛弱,沒有得到安靜休息,血隨著氣上湧,迷亂心神,所以眼前會出現幻覺,嚴重的會讓人昏迷不醒,牙關緊閉、神志不清、身體發冷。醫生不認識這種情況,就說是暗風,如果這樣治療,病情一定很難好轉,只要服用清魂散就能好轉。
薛氏說:產後元氣虧損,惡露趁虛上攻,導致眼花、頭暈,或者胸悶、神志不清、牙關緊閉,或者痰多,要趕緊用失笑散治療。如果是出血過多導致的暈眩,或者神志不清、煩躁不安,用大量芎歸湯來補血,或者用蕓薹子散,或者童子小便,有痰的加用二陳湯;如果是勞心勞力導致的,應該用補中益氣湯加香附;如果是氣血極度虛弱,昏迷不醒的,用清魂散,主要的治療方法是用芎歸湯,以及大補氣血的藥物。凡是產後可以用醋、漆器熏,或者用半夏末,用冷水調成丸子,放入鼻孔中,就可以避免以後再次出現這種情況。丹溪先生說:血暈是因為氣血都虛弱,痰火上湧,應該用二陳湯來化痰,或者加減硃砂安神丸,用麥門冬湯送服也可以。總之,產後出現口眼歪斜等症狀,應該以大補氣血為主,同時也要治療痰。如果脾胃虛弱不能固本,用六君子湯,到了五個月,應該服用安胎飲,到了八九個月,再加大腹皮、黃楊腦,如果臨產時,更應該服用保生無憂散(保生無憂散,見前面臨產時束胎的方子),就沒有以前的憂患了。
家裡的婦女生產後,小腹疼痛,突然牙關緊閉,灌下失笑散,過一會兒就生下孩子了,又用四物湯加炮薑、白朮、陳皮治好了。
有個產婦因為產後飲酒(產婦不應該飲酒),惡露很多,患了血暈,口裡有酒氣,這是因為血得了酒的熱性而妄行,虛弱而導致暈眩。用佛手散加乾葛二錢,一劑就好了。酒性猛烈,坐月子和產後不應該飲酒,以免出現上面的情況。產房裡人多喧鬧、氣溫高,也會導致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