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 (1)

1. 卷之十一

2. 產後門·上

3. 論產後調理法

大全,云:凡生產畢,飲熱童便一盞,不得便臥,宜閉目少坐,須臾上床,宜仰臥,不宜側臥,宜豎膝,未可伸足,高倚床頭,厚鋪裀褥,遮圍四壁,使無孔隙,免致賊風。及以醋塗鼻,或用醋炭,及燒漆器,更以手從心擀至臍下,使惡露不滯,如此三日,以防血暈、血逆。不問腹痛不痛,有病無病,以童便和酒半盞,溫服五七服。酒雖行血,亦不可多,恐引血人四肢,且能昏暈。宜頻食白粥少許。一月之後,宜食羊肉、豬蹄少許。仍慎言語,七情寒暑,梳頭洗足,以百日為度,若氣血素弱者,不計日月,否則患手足腰腿痠痛等證,名曰蓐勞,最難治療。初產時,不可問是男是女,恐因言語而泄氣,或以愛憎而動氣,皆能致病(吃緊語)。不可獨宿,恐致虛驚;不可刮舌,恐傷心氣;不可刷齒;恐致血逆。須血氣平復,方可治事,犯時微若秋毫,成病重如山嶽,可不戒哉。(陳藏器云,漬苧汁與產婦服之,將苧麻與產婦枕之,止血暈;產婦腹痛,以苧安腹上則止。)產婦將息如法,臟腑調和,庶無諸疾苦,須先服黑神散、四物湯、四順理中丸、七寶散;若壯熱頭痛,此乳脈將行,用玉露散;頭目不清,是血暈,用清魂散;粥食不美,是胃氣虛,用四順理中丸。(皆新產切實治法,須熟之)

白話文:

生產完後,先喝一杯熱的童子小便,不要馬上躺下,應該閉上眼睛稍微坐一下,過一會再上床,宜仰臥,不宜側臥,膝蓋要豎起,不要伸直腿,把床頭墊高,鋪厚軟的墊子,用東西把四周圍起來,不要有縫隙,避免吹到賊風。接著用醋塗在鼻子上,或用醋燒炭,或燒漆器,再用手從心口向下推到肚臍,使惡露排出順暢,這樣做三天,以預防產後暈眩、血氣上衝。不管有沒有腹痛,有病沒病,都要用童子小便和半杯酒,溫熱喝五到七次。酒雖然能活血,但也不可多喝,怕血氣跑到四肢,而且還會頭暈。產後要經常吃一點白粥。滿月後,可以少量吃些羊肉、豬蹄。還要謹言慎行,注意情緒、寒冷暑熱,梳頭洗腳,以一百天為一個階段。如果本身體質虛弱,就不必計較時間長短,否則會患上手腳腰腿痠痛等疾病,這稱為「蓐勞」,最難治療。剛生產時,不要問是男是女,怕因為說話而洩氣,或因喜愛或厭惡而動氣,都會導致生病(這是很重要的事情)。產婦不要獨自睡,怕造成虛驚;不要刮舌苔,怕傷到心氣;不要刷牙,怕導致血氣上衝。必須等血氣平穩後,才能處理事情,剛開始的輕微疏忽,都可能釀成大病,不可不謹慎啊!(陳藏器說,用苧麻汁給產婦喝,將苧麻放在產婦枕頭下,可以止血暈;產婦腹痛,將苧麻放在肚子上就能止痛。)產婦如果好好調養,臟腑就會調和,就能避免各種疾病,必須先服用黑神散、四物湯、四順理中丸、七寶散;如果發高燒頭痛,這是乳脈要通暢的徵兆,用玉露散;如果頭暈眼花,這是血暈,用清魂散;如果食慾不佳,這是胃氣虛弱,用四順理中丸。(這些都是產後切實的治療方法,必須熟記)

4. 論產後大補血氣為主

丹溪,曰:產後當大補血氣為主,雖有雜證,以末治之(產後雖當大補,亦宜審惡露有無,內傷外感虛實何如?庶為合理)。產後補虛,用參、朮、黃耆、陳皮、歸身尾、川芎、炙草;如發熱,輕則加茯苓淡滲之(熱輕用淡滲,人所易忽,卻最妙),其熱自除,重則加乾薑。凡產後有病,先固氣血。產後一切病,多是血虛,皆不可發表。新產後不可用芍藥,以其酸寒能伐生髮之氣故也。大抵胎前毋滯,產後毋虛。(法言)

白話文:

朱丹溪說:產後應該以大補氣血為主,即使有其他雜症,也要把它當成次要的來處理(產後雖然應該大補,也要仔細觀察惡露是否排乾淨,以及是否有內傷、外感,虛證或實證的情況?這樣才算合理)。產後補虛,可以用人參、白朮、黃耆、陳皮、當歸尾、川芎、炙甘草這些藥材;如果發熱,輕微的就加入茯苓來淡化並滲濕(用淡滲的方法來處理輕微的發熱,是大家容易忽略,但卻非常巧妙的方法),這樣熱就會自然消退,如果發熱嚴重,就加入乾薑。總之,產後有任何疾病,都要先固本培元,補養氣血。產後的所有疾病,多半是因為血虛引起的,都不可以用發散的方法來治療。剛生產完的婦女不可以使用芍藥,因為芍藥性味酸寒,會損傷身體的生發之氣。大致上來說,懷孕前要避免氣血阻滯,產後要避免氣血虛弱。(這是醫學法則)

5. 論產後服熱藥之誤

丹溪,曰:或問新產之婦,好血已虧,汙血或留,彼黑神散非要藥乎?答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理之常也。初產之婦,好血未必虧,汙血未必積,臟腑未必寒,何以藥為?飲食起居,勤加調護,何病之有?誠有汙血,體怯而寒,與之數帖,亦自簡便。或有他病,當求病起何因,病在何經,氣病治氣,血病治血(此論出《局方發揮》,其血病治血以下,尚有寒者溫之,熱者清之,凝者行之,虛者補之,血多者止之五句,似不可少,姑識之,以便採擇),何用拘執此方,例令服餌?設有性急者,形瘦者,本有怒火者。夏月坐蓐者,時在火令,薑桂皆為禁藥。至於將護之法,尤為悖理,肉汁發陰經之火,易成內傷之病,先哲具在訓戒,胡為以羊雞濃汁作糜,而又常服當歸建中湯、四順理中丸,雖是補劑,並是偏熱,臟腑無寒,何處消受?若夫兒之初生,母腹頓寬,便啖雞子,且吃火鹽,不思雞子難化,火鹽發熱,展轉生證,不知所因?率爾用藥,寧不誤人。予每見產婦之無疾者,必教之以卻去黑神散,與夫雞子、火鹽、諸品肉食,且與白粥將理,間以些少石首鯗,煮令甘澹食之,半月後方與少肉。若雞子亦須豁開澹煮,大能養胃卻疾。彼當富之家,驕恣之婦,卒有白帶頭風,氣痛膈築,痰逆口乾,經事不調,發禿體熱等證,皆是陽盛陰虛之病。天生血氣,本自和平,曰盛曰虛,又烏知非此等謬妄,有以兆之耶!

白話文:

丹溪先生說:有人問,剛生產完的婦女,好血已經虧損,惡露可能還沒排乾淨,那麼黑神散不是必要的藥嗎?我回答說:坤元之氣是多麼重要啊,萬物都靠它滋養,這是自然的道理。剛生產完的婦女,好血不一定會虧損,惡露也不一定會堆積,臟腑不一定會寒冷,為什麼要用藥呢?只要在飲食起居上勤加調養,哪裡會有什麼病呢?如果真的有惡露沒排乾淨,身體虛弱又怕冷,給她吃幾帖藥,也很簡單方便。如果還有其他疾病,應該去追究疾病發生的原因,疾病在哪條經絡,氣病就治氣,血病就治血(這段話出自《局方發揮》,原文在「血病治血」之後,還有「寒者溫之,熱者清之,凝者行之,虛者補之,血多者止之」這五句話,似乎不可缺少,姑且記下來,以便選擇使用),為什麼要拘泥於這個方子,硬要她服用呢?假設有性子急躁的人,體型瘦弱的人,原本就肝火旺盛的人,或者在夏天坐月子的人,當時正值火令,薑和桂都是禁用的藥。至於調養身體的方法,更是違背常理,肉汁會引發陰經的火氣,容易造成內傷的疾病,前人都有訓誡,為什麼還要把羊肉雞肉濃汁煮成粥,又常常服用當歸建中湯、四順理中丸呢?這些雖然是補藥,但也都是偏熱的,如果臟腑沒有寒冷,哪裡能承受得了?至於嬰兒剛出生,母親的肚子頓時寬鬆了,就吃雞蛋,還吃火鹽,也不想想雞蛋難以消化,火鹽會發熱,反覆生出病症,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隨隨便便用藥,難道不是在耽誤人嗎?我常常看到沒有生病的產婦,一定會教她們不要吃黑神散,還有雞蛋、火鹽、各種肉類食物,只給她們喝白粥來調養,偶爾吃些清淡的石首魚,煮得清淡些來吃,半個月後才能吃少量肉。如果吃雞蛋,也必須把蛋黃弄破,煮得清淡些,這樣最能養胃去病。那些富貴人家,嬌縱的婦女,最後出現白帶、頭痛、氣痛、胸膈脹悶、痰多、口乾、月經不調、掉髮、身體發熱等症狀,都是陽氣過盛、陰氣不足的疾病。天生的血氣,本來是平和的,說過盛或虛弱,又怎麼知道不是這些錯誤的觀念造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