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一 (1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8)

1. 治經病疼痛

越痛散,治血氣虛寒,身體作痛。(此身痛,故其立法如此,要知身痛腹痛,自是不同)

虎骨(五錢),當歸,芍藥,白朮,茯苓,甘草,續斷,防風,白芷,藁本,附子(各三錢)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鍾,生薑五片,棗三枚,煎至一盞,不拘時服。此治身痛之劑。

八物湯,治經事將行,臍腹絞痛者,氣滯血澀故也。

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玄胡索,苦楝(碎,炒,,各一錢),木香,檳榔(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煎,食前服。(前四味是血,後四味是氣,而川芎血中有氣,玄胡氣中有血,不可不知)

加味四物湯,治經水將來,作疼不止。(此方又有破血破氣活血行氣藥,凡將來作痛均可服)

當歸(酒洗),川芎(各一錢半),芍藥(炒),熟地黃,玄胡索,蓬朮(醋煮),香附(醋煮,各一錢),砂仁(八分),桃仁(去皮尖,七分),紅花(酒炒,五分)

上銼。水煎服。

烏藥湯,治血海疼痛。(此方治氣多)

烏藥(二錢半),香附(二錢),當歸(一錢),木香,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水煎服。

加味烏藥湯,治婦人經水欲來,臍腹絞痛。

烏藥,縮砂,木香,玄胡索(各一兩),香附(炒去毛,二兩),甘草(炙,一兩半)

上細銼。每服七錢,生薑三片,水煎,溫服。(此全是氣藥,惟血實者宜之,妙在不用血藥)

澹寮煮附丸,治經候不調,血氣刺痛,腹脅膨脹,頭暈,噁心,並宜服之。

香附子(擦去毛,不拘多少,米醋浸一日,用瓦銚煮令醋盡)(妙在用醋以入肝行氣也)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曬乾,每服五十丸,淡醋湯下。

以上諸方,行滯氣之劑。

薑黃散,治血臟久冷,月水不調,及瘀血凝滯,臍腹刺痛。

薑黃,白芍藥(炒,三兩),當歸,牡丹皮,玄胡索(各二兩),川芎,蓬朮(煨,切),官桂,紅花(各一兩)(此與加味四物小異,其妙又在去地黃,而加官桂、薑黃)

上銼。每服一兩,水二盞,酒少許同煎,食前服。

琥珀散,治婦人月經壅滯,每發心腹臍絞痛不可忍,及治產後惡露不快,血上搶心,迷悶不省,氣絕欲死者。(別方琥珀散有琥珀,本方無之,亦贊其功而借名耳)

京三稜,蓬莪朮,赤芍藥,劉寄奴,牡丹皮,熟地黃,真蒲黃(炒),當歸,官桂,菊花(各一兩)

上前五味,用烏豆一升,生薑半斤切片,米醋四升,同煮至豆爛為度,焙乾,入後五味,同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空心食前服。

本事,云:一方不用菊花、蒲黃,用烏藥、玄胡索亦佳。予家之秘方也,若是尋常血氣痛,只一服。產後血衝心,二服便下,常服尤佳。予前後救人急切不少,亦宜多合以濟人。

白話文:

越痛散,治療因血氣虛弱、寒氣侵襲導致的身體疼痛。(這裡說的身體疼痛,與腹部疼痛不同,所以治療方法也不同)

藥材:虎骨(15克),當歸、芍藥、白朮、茯苓、甘草、續斷、防風、白芷、藁本、附子(各9克)。

做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15克,加水兩碗,生薑五片,紅棗三顆,煎煮至剩下一碗,不拘時間服用。這個方子是治療身體疼痛的。

八物湯,治療月經快來時,肚臍周圍及腹部絞痛,這是因為氣血運行不暢造成的。

藥材: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延胡索、苦楝(搗碎、炒過,各3克),木香、檳榔(各1.5克)。

做法:將以上藥材做成一服,加水煎煮,飯前服用。(前四味藥材主要針對血,後四味主要針對氣,而川芎既能行血又能行氣,延胡索既能行氣又能行血,需要了解清楚)

加味四物湯,治療月經將來時,疼痛不止。(這個方子加入了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藥材,凡是月經將來時疼痛的都可以服用)

藥材:當歸(用酒洗過)、川芎(各4.5克),芍藥(炒過)、熟地黃、延胡索、蓬朮(用醋煮過)、香附(用醋煮過,各3克),砂仁(2.4克),桃仁(去皮尖,2.1克),紅花(用酒炒過,1.5克)。

做法:將以上藥材切碎。加水煎煮服用。

烏藥湯,治療血海(指下腹部)疼痛。(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因氣滯引起的疼痛)

藥材:烏藥(7.5克),香附(6克),當歸(3克),木香、炙甘草(各1.5克)。

做法:將以上藥材切碎。加水煎煮服用。

加味烏藥湯,治療婦女月經快來時,肚臍周圍及腹部絞痛。

藥材:烏藥、縮砂、木香、延胡索(各30克),香附(炒過去除毛,60克),炙甘草(45克)。

做法:將以上藥材切成細碎。每次服用21克,加生薑三片,加水煎煮,溫服。(這個方子全是行氣的藥,適合血實的人服用,巧妙之處在於沒有用補血的藥)

澹寮煮附丸,治療月經週期不規律,血氣刺痛,腹部和脅部脹痛,頭暈,噁心,都適合服用。

藥材:香附子(擦去毛,用米醋浸泡一天,用瓦鍋煮到醋煮乾)(妙處在於用醋來引藥入肝經,以達到行氣的效果)

做法:將以上香附子磨成粉末,用醋糊成丸,像桐子那麼大。曬乾,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淡醋水送服。

以上這些方子,都是用來疏通滯澀的氣機的。

薑黃散,治療血臟長久虛寒,月經不調,以及瘀血凝滯,肚臍周圍和腹部刺痛。

藥材:薑黃、炒白芍藥(各90克),當歸、牡丹皮、延胡索(各60克),川芎、煨蓬朮(切片)、官桂、紅花(各30克)。(這個方子與加味四物湯稍有不同,妙處在於去掉了熟地黃,而加入了官桂和薑黃)

做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30克,加水兩碗,少許酒一起煎煮,飯前服用。

琥珀散,治療婦女月經瘀滯,每次發作時心腹和肚臍周圍絞痛難忍,以及治療產後惡露不暢,瘀血上衝心胸,導致迷悶不省人事,氣絕快要死亡的情況。(其他方子中的琥珀散含有琥珀,本方沒有,只是借用其名來稱讚這個方子的功效)

藥材:京三稜、蓬莪朮、赤芍藥、劉寄奴、牡丹皮、熟地黃、炒蒲黃、當歸、官桂、菊花(各30克)。

做法:將前五味藥材,與黑豆一升,生薑半斤切片,米醋四升,一同煮到豆子爛為止,焙乾,再加入後五味藥材,一起磨成細末。每次服用6克,用溫酒調服,空腹飯前服用。

《本事方》,說:有一個方子不用菊花和蒲黃,改用烏藥和延胡索也很好。這是我家傳的秘方,如果是普通的血氣疼痛,只需服用一服。產後血衝心胸,服用兩服就能見效,經常服用效果更好。我之前用這個方子救了不少危急病人,也希望大家多做一些來救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