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九 (16)
卷之九 (16)
1. 大小便不通
甘遂散,治妊娠子淋,大小便並不利,氣急,已服豬苓散不瘥,宜服此下之。
用泰山赤皮甘遂二兩為末,以白蜜二合和服,如豆大一粒。覺心下煩,得微下者,日一服,下之後,還服豬苓散,不得下,日兩服,漸加至半錢,以微利為度。(此藥太峻,不可輕用。)
上陳良甫氏所錄諸方,今並存之,納甘遂、朴硝,非至實至危,不得已而為之,不可輕用。其他亦宜審訂用之,仍味薛氏之說,而參之以雜病諸方,庶無誤也。
白話文:
甘遂散,可以治療懷孕期間小便淋漓不暢,以及大小便都不順暢,而且呼吸急促的狀況。如果之前服用豬苓散沒有效果,就適合服用這個方子來幫助排泄。
將泰山產的紅色外皮甘遂二兩磨成粉末,用兩合白蜂蜜調和,做成如豆子般大小的藥丸服用。如果服藥後感到心裡煩躁,並且稍微有腹瀉,就每天服用一次。腹瀉後,改回服用豬苓散。如果沒有腹瀉,就每天服用兩次,逐漸增加劑量到半錢左右,以輕微腹瀉為標準。(這個藥性太猛烈,不可以輕易使用。)
以上是陳良甫先生記錄的各種方子,現在一併保存下來。其中收錄的甘遂、朴硝,除非是病情非常嚴重且危急,不得已才可以使用,不可輕易使用。其他的方子也應該仔細審查後使用,要特別留意薛氏的說法,並且參考其他雜病方子,這樣才能避免錯誤。
2. 小便不通
(轉胞)
大全,云:妊娠小便不通,為小腸有熱,傳於胞而不通耳。若兼心肺氣滯,則致喘急。陳無擇云:妊娠胎滿逼胞,多致小便不利。若心腎氣虛,清濁相干,則為諸淋;若胞系了戾,小便不通,名曰轉胞;若胎滿尿出,名曰遺尿。
丹溪,云:轉胞病,胎婦稟受弱者,憂悶多者,性急躁者,食味厚者,大率有之。古方皆用滑利疏導藥,鮮有應效,因思胞為胎所壓,轉在一旁,胞系了戾不通耳。胎若舉起,懸在中央,胞系得疏,水道自行。然胎之墜下,必有其由。一日吳宅寵人患此,脈之兩手似澀,重取則弦,左手稍和。予曰:此得之憂患,澀為血少氣多,弦為有飲。血少則胞弱而不能自舉,氣多有飲,中焦不清而隘,則胞知所避而就下,故喜墜。遂以四物湯加參、朮、半夏、陳皮、生甘草、生薑空心飲,隨以指探喉中,吐出藥汁,候少頃,氣定,又與一帖,次日亦然,如是八帖而安。此法果為的確,恐偶中耳,後有數人,歷歷有效,未知果何如耶?仲景云:婦人本肌盛,頭舉身滿,今反羸瘦,頭舉中空減,胞系了戾,亦致胞轉,其義未詳,必有能知之者。一婦人四十一歲,妊孕九個月,轉胞,小便不出三日矣,下急腳腫,不堪存活。來告急,予往視之,見其形瘁,脈之右澀,而左稍和,此飽食而氣傷,胎系弱不能自舉而下墜,壓著膀胱,偏在一旁,氣急為其所閉,所以水竅不能出也,轉胞之病,大率如此。予遂制一方,補血養氣,血氣既正,胎系自舉,則不下墜,方有安之理,遂作人參、當歸身尾、白芍藥、白朮、陳皮、炙甘草、半夏、生薑煎濃湯,與四帖,任其叫啖。至次早,又與四帖,藥渣作一帖,煎令頓飲之,探喉,令吐出次藥湯,小便立通,皆黑水,後就此方加大腹皮、枳殼、青蔥葉、縮砂仁,二十帖與之,以防產前後之虛,果得就蓐平安,產後亦健。一婦人妊娠七八個月,患小便不通,百醫不能利,轉加急脹,診其脈細弱。予意其血氣虛弱,不能承載其胎,故胎重墜下,壓住膀胱下口,因此溺不得出,若服補藥升扶,胎起則自下,藥力未至,愈加急滿,遂令一老婦,用香油塗手,自產門入,托起其胎,溺出如注,脹急頓解。一面卻以人參、黃耆、升麻大劑煮服,或少有急滿,仍用手托放取溺,如此三日後,胎漸起,小便如故。(又一法,以健人同病婦皆仰臥,將兩足直伸相對,其健人以雙足抵病人足,頻頻細聳,令病人身亦細細頻聳,則胎自隨聳而上,胞不了戾,而小便自通矣。其無妊婦人亦有胞系了戾,溺不出者,可令伶俐收生婦人,以手法轉其胞,溺亦隨出矣。又有將病婦兩足倒提向上,如是數次,溺亦隨通。並附之)
白話文:
[尿路阻塞]
《大全》指出:懷孕期間,如果小便不順暢,可能是因為小腸有熱,影響到子宮,導致排尿困難。若同時伴有心肺功能不佳,可能會引起呼吸急促。陳無擇表示:懷孕時,因胎兒增大壓迫子宮,常會造成小便不暢。若是心腎功能不足,清濁混雜,可能引發各種尿路問題;如果子宮位置異常,小便不順,稱為「轉胞」;如果胎兒太大導致尿失禁,則稱為「遺尿」。
《丹溪》提到:轉胞這種疾病,通常發生在體質較弱、情緒抑鬱、性情急躁或飲食過於豐厚的孕婦身上。古方常用滑利疏導的藥物,但效果不佳。進一步思考,轉胞是因為胎兒壓迫子宮,使子宮偏斜,進而影響排尿。若胎兒能夠回到正常位置,子宮得以舒緩,小便自然就能排出。然而,胎兒下墜往往有其原因。有一天,一位姓吳的女士患有此病,她的脈象似乎有些阻滯,深度觸診則呈現弦脈,左邊的手脈較平和。我認為這是因為她有憂慮,脈象阻滯表示血液不足、氣多,弦脈表示有水飲。血液不足使得子宮弱化,無法自行抬起;氣多且有水飲,中焦不清,子宮受到壓迫而向下,導致小便不暢。於是,我開具了四物湯加上人參、白朮、半夏、陳皮、生甘草、生薑,讓她在空腹時服用。隨後,我用手指刺激她的喉嚨,讓她吐出藥汁,等待片刻,待她恢復平靜後,再給她一帖藥。第二天也是這樣,連續八天,病情逐漸好轉。這個方法確實有效,但我擔心只是偶然奏效,後來又有幾個案例,同樣有效。仲景提到:婦女身體本來健壯,頭部抬高,全身圓滿,如今反而消瘦,頭部抬高但中間空虛,子宮位置異常,也會導致轉胞,其道理尚不明確,想必有人能理解。有一位四十一歲的女士,懷孕九個月,出現轉胞,三天無法小便,下腹部緊繃,雙腳浮腫,情況危急。她來求救,我前往診視,發現她形體憔悴,脈象右邊阻滯,左邊稍平和。這是因為她吃得太多,氣傷所致。胎兒連接子宮的部位弱化,無法自行抬起而向下墜落,壓迫膀胱,使膀胱偏向一邊,氣急被封閉,因此小便無法排出。轉胞的病情大抵如此。我制定了一個處方,補血養氣,血氣調整後,胎兒連接子宮的部位自然抬起,不會向下墜落,纔有機會康復。於是,我開具了人參、當歸身尾、白芍藥、白朮、陳皮、炙甘草、半夏、生薑煎濃湯,給予四帖,任她食用。隔天早上,再給她四帖,藥渣作為一帖,煎煮後立即飲用,並用手指刺激喉嚨,讓她吐出藥湯,小便立刻通暢,排出的是黑水。之後,在這個處方中加入大腹皮、枳殼、青蔥葉、縮砂仁,共二十帖,以防產前產後虛弱。結果,她順利生產,產後身體健康。有一名孕婦懷孕七八個月,小便不順,許多醫生都無法解決,病情日益嚴重。我診斷她脈象細弱,認為她是血氣虛弱,無法承受胎兒重量,導致胎兒向下墜落,壓迫膀胱出口,因此無法排尿。如果服用補藥提升氣力,胎兒抬起後自然可以排尿,但藥力尚未發揮作用,病情更加嚴重。於是,我請一位年長的婦女,使用香油塗抹手部,從產道進入,將胎兒抬起,小便立刻如泉湧而出,腹部緊繃的情況得到緩解。同時,我開具了大劑量的人參、黃耆、升麻,讓她煮服。若有緊張感,仍用手托起胎兒,讓她排尿。這樣做了三天後,胎兒逐漸抬起,小便恢復正常。
另一種方法是,讓健壯的人和患者都仰臥,雙腿伸直相對,健壯的人用雙腿抵住患者的腿,頻繁地細微聳動,讓患者的身體也細微頻繁聳動,胎兒就會隨著聳動而向上移動,子宮不會異常偏斜,小便自然就能排出。對於未懷孕的女性,如果子宮位置異常,無法排尿,可以請經驗豐富的助產士用手術方式調整子宮位置,小便也能隨之排出。還有一種方法是將患者的雙腿倒提向上,重複幾次,小便也能順利排出。
《薛氏》指出:上述症狀也可能因為脾肺氣虛,無法向下輸送膀胱;或是氣熱鬱結於膀胱,導致津液不暢;或是金屬火燄燒灼,脾臟濕熱過重,無法排尿。必須詳細診斷後進行治療。
司徒李杏岡的兒子的妻子懷孕五個月,小便不順,多種藥物都無效。我說:只有八味丸才能救治。他們不相信,使用了其他利尿藥物,結果導致腹部腫脹,病情加重,無法康復。
儒者王文遠的妻子患有此病,下腹部腫脹,幾乎陷入危險狀態。使用八味丸一帖後,小便開始滴瀝,再次使用八味丸加車前子一帖,小便立刻順暢,腹部腫脹消失,病情得到緩解。
《仲景》提到:婦女患病,飲食正常,感到煩熱,無法躺下休息,只能靠著休息,這是什麼原因?這是因為轉胞,無法排尿。子宮位置異常,導致這種疾病。只要利尿就能康復,應使用腎氣丸治療(即八味丸,方劑見虛勞,每次用酒送服十五至二十粒,每日兩次)。
《冬葵子散》,治療孕婦轉胞,小便不暢,以及男性小便不暢,均有療效。
冬葵子、山梔子(炒)、滑石(各半兩)、木通(三錢)
以上藥材研磨,一帖,用水煎煮,空腹溫服。另外,將冬葵子、滑石、梔子研磨成粉末,田螺肉搗碎成膏狀,或用蔥汁調成膏狀,塗抹於肚臍中心,立刻能通暢小便。
《全生茯苓散》,治療懷孕期間小便不暢。
赤茯苓、冬葵子(各等分)
以上藥材研磨,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空腹服用。濟生方加入少量發灰,效果極佳。
《葵榆湯》,治療懷孕期間小便不暢,腹部不適,心情煩亂。
葵子(研磨)、榆白皮(切片,各一兩)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分三次服用。
《獨聖散》,治療懷孕期間小便不暢。
蔓荊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前服用,濃煎蔥白湯調和服用。(蔓荊子能冷卻各經絡的血液,性質輕盈上升,有助於提升)
《歸母苦參丸》,治療懷孕期間小便困難,飲食正常。
當歸、貝母、苦參(各四兩)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小丸,如小豆大小,每次服用三丸,逐漸增加至十丸。男性則需加入滑石半兩。
《雜方》,治療懷孕期間突然無法排尿。
杏仁去皮尖,炒黃,搗成丸,如綠豆大小,用燈心草湯吞服七粒。另一方是將杏仁搗碎,加入滑石粉,用飯團包裹成小丸,如小豆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白湯送服。另一方是將滑石粉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塗抹於肚臍下方。另一方是將車前子搗碎成汁,調和滑石粉塗抹於肚臍周圍四寸,熱敷後更換。另一方是將紫苑研磨成丸,用井水調和送服二錢。另一方是將桑螵蛸搗碎成粉末,用米湯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