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二 (5)
卷之二 (5)
1. 治痰結經閉
丹溪方,治積痰傷經不行,夜則妄語。(此方平中有奇,認疾之法,從妄語來)
白話文:
丹溪方,用來治療因為積痰導致經絡受損、血行不暢的情況,患者在夜晚會胡言亂語。(這個方子看似普通卻有奇效,診斷疾病的關鍵,在於患者是否出現了胡言亂語的症狀)
栝蔞子(一兩),黃連(半兩),吳茱萸(十粒),桃仁(五十枚),紅曲(二錢),縮砂(三兩),山楂末(一兩)
白話文:
栝蔞子一兩,黃連半兩,吳茱萸十粒,桃仁五十枚,紅曲二錢,縮砂三兩,山楂末一兩。
上為末,生薑汁研。炊餅為丸,每服百丸,空心滾白水下。
一方,治月水不通,屢試有驗。(形實氣盛者宜之)(據言屢驗,大抵由胃氣實也)
厚朴不拘多少,薑汁炙香細切,濃煎去渣,空心服,不過三四劑瘥。
加味導痰湯,治軀脂經閉。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薑汁調和。然後做成餅狀,每次服用一百粒丸子,空腹時用滾開的白水吞服。 有一個方子,治療月經不通暢,多次試驗都有效果。(適用於體質健壯、氣血旺盛的人)(據說多次見效,大概是由於胃氣充足) 厚朴不限量,用薑汁炒至香後細切,濃濃地煎煮去除渣滓,空腹服用,一般服用三到四次即可痊癒。 加味導痰湯,用來治療因身體脂肪過多導致的月經閉塞。
半夏,陳皮,白茯苓,甘草,枳實,黃連,川芎
白話文:
半夏:具有化痰、止嘔、鎮咳的作用。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化痰的作用。
白茯苓:具有健脾、益氣、寧心的作用。
甘草:具有益氣、補脾、調和諸藥的作用。
枳實:具有行氣、消積、導滯的作用。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的作用。
川芎: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作用。
上加生薑,水煎服。(此治胃實痰盛之藥,非為降心火也,其通經止取四物湯中一味之最當者,思之思之)
白話文:
在藥方中加入生薑,用煎煮好的藥汁服用。(這是治療胃中積食、痰液過多的藥方,並非用來清心火,它的通經功效僅取四物湯中最合適的一種藥,反覆思考,思索了很多遍)
經云:氣上迫肺(氣上迫肺是言心火上炎迫金,金不降而生水,宜降心火為主,或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亦是),則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今用連、樸之類,導痰降火,使不上迫於肺,故心氣下通,而月事來也。
掌中金丸,治婦人乾血氣。
白話文:
經典上說:如果心臟的上火熱氣侵入肺部(是說心火上炎侵襲金氣,金氣不下降而產生水濕),以降低心火為主,或增強腎水的主氣,以抑制陽氣,也是如此。通常使用連翹、樸硝之類的藥物,去導痰降火,使之不侵入肺部,因此心氣向下通行,月經就會來了。
穿山甲(炮),甘草,苦丁香,川椒,苦葶藶,白附子,豬牙皂角,草烏頭(各三錢),巴豆(一錢,全用研)(巴豆大毒能無傷乎)
白話文:
穿山甲(砲製過),甘草,苦丁香,川椒,苦葶藶,白附子,豬牙皁角,草烏頭(各三錢),巴豆(一錢,全部磨成粉末)(巴豆有劇毒,能保證不傷人嗎?)
上為細末,以生蔥絞汁和丸彈子大。每用一丸,新綿包之,納陰中,一日即白,二日即赤,三日即血,神效。
礬石丸,治婦人經水閉不利,臟堅癖不止,中有乾血,下白物。
礬石(三錢,燒),杏仁(一分)
上二味末之,煉蜜丸棗核大。納陰中,劇者再納之。
一粒仙丹,治婦人乾血勞,並赤白帶下,種子如神。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末,用生蔥絞出的汁液調和成彈珠大小的丸子。每次使用一丸,用新的棉布包裹後放入陰道中,一天後會有白色分泌物,兩天後變為紅色,三天後則會出現血液,效果非常神奇。 礬石丸可以治療婦女月經不順、子宮內堅硬塊狀物不消、內部有乾燥血液以及下部排出白色異物的情況。 配方為:燒過的礬石三錢,杏仁一分。將這兩種成分研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棗核大小的丸子。將丸子放入陰道中,如果症狀嚴重,可以再放一次。 一粒仙丹能治療婦女乾血勞疾及赤白帶下的問題,對於想要懷孕也非常有效。
巴豆(一百二十個,去殼,用新磚一個,將豆紙包,放磚上捶去油,令淨如面白,方好用)斑蝥(六十個,去翅足),穿山甲(五錢,油煎過),大黃,苦葶藶(各一兩),皂角(一兩,刮去粗皮,火炮)
白話文:
-
巴豆:120個,去掉外殼。用一塊新磚,將巴豆用紙包好,放在磚頭上捶打,直到油脂去除乾淨,巴豆變成白色,纔可以入藥。
-
斑蝥:60個,去掉翅膀和腳。
-
穿山甲:5錢,用油煎熟。
-
大黃、苦葶藶:各1兩。
-
皁角:1兩,颳去粗皮,用火燒製。
上各為末,合一處,以棗煮去皮核,丸如彈子大,用綿繭張開,裹藥在內,穿入三寸竹筒上頭,後仍留二三寸余,挽一轉,不令藥氣在外。用時先以溫水洗陰內,令潔淨,拭乾,卻以蔥汁浸濕藥頭,送入子宮極深處,整一日一夜,取出藥不用。少間,耳冷氣下,發寒發熱,如傷寒狀,不怕,飲食任意食用無妨,半日即通,或鮮血,或死血,一切惡物悉下。忌生冷發物,自此子宮和暖,而交媾則有孕矣。
白話文:
將上列各味藥材細研成粉末,混和均勻。用去皮核的紅棗為丸劑基礎,將混合藥粉揉成如彈珠般大小的藥丸。取一塊棉繭攤平,將藥丸包在裡面,再用一根三寸長的竹筒穿過藥丸,在竹筒的另一頭留下約二到三寸的長度。最後,將竹筒末端的一小部分藥丸露出,並用棉線將藥丸與竹筒固定,避免藥丸散落。使用時,先以溫水清潔陰道,拭乾後將藥丸浸泡在蔥汁中,小心地將藥丸送入子宮深處,放置一整天一夜後取出即可。服用藥丸後,可能會出現耳鳴、氣虛、發冷發熱等類似傷寒的症狀,這些都是正常現象,不必擔心。飲食方面,可以正常食用,不需特別忌口。約半日後,子宮內的瘀血或死血便會排出。排出後,應注意避免食用生冷或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以維持子宮的健康。服用藥丸後,子宮會逐漸恢復溫暖,此時與丈夫交合,便有機會受孕。
(法固巧,然必果有乾血在子宮者,可用)
通經下取方,曾試驗神效。
白話文:
這個方法確實巧妙,但如果確定子宮內有乾血的情況下才能使用。通經下取方經過試驗,效果非常顯著。
海蛤粉(五錢),苦葶藶,牙皂(各二錢半),巴豆(略去油),天花粉(五錢),苦丁香,紅娘子(各一錢半),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每用一錢,蔥汁同搗為丸。薄綿裹,以五寸竹管納陰戶中,候熱時,先通黃水,次則經行。
白話文:
海蛤粉(25公克),苦葶藶,牙皁(各12.5公克),巴豆(去除油脂),天花粉(25公克),苦丁香,紅娘子(各7.5公克),麝香(少許)
2. 論崩中由傷損衝任
良方,論曰:婦人崩中,由臟腑傷損衝任,血氣俱虛故也。衝任為經脈之海,血氣之行,外循經絡,內榮臟腑,若無傷損,則陰陽和平,而氣血調適;若勞動過多,致臟腑俱虛,而衝任之氣亦虛,不能約制其經血,故忽然暴下。或由陰陽相搏,為熱所乘,攻傷衝任,血得熱則流散,甚者至於昏悶。其脈數疾,小為順,洪大為逆,大法當調補脾胃為主。(據言氣虛不能約制,則宜補氣,其為熱所乘者,則宜涼血,不當混言調脾胃為主。觀東垣法,便得其竅)
白話文:
《良方》一書中說:婦人崩漏,是因臟腑受損,衝任二脈受傷,導致血氣虛弱所致。衝任二脈是經脈的海洋,血氣運行,在外沿著經絡循行,在內滋養臟腑。如果沒有受損,則陰陽平和,氣血調和;如果勞動過度,導致臟腑俱虛,而衝任之氣也虛,不能約束經血,所以突然大量出血。或者由陰陽相搏,被熱所侵犯,攻傷衝任,血得熱則流散,嚴重的以至於昏迷。脈搏數而快,小為順,大而洪是逆,大的方法主要是調補脾胃。(根據作者的說法,氣虛不能約束,則應補氣,如果因熱所乘,則應涼血,不應混而言之調脾胃為主。看東垣的治療方法,就能領悟到其中的竅門)
3. 論血崩因虛熱
東垣,曰:陰虛陽搏謂之崩。婦人脾胃虛損,致命門脈沉細而數疾(陰虛陽搏,是陰中有火也,故以尺脈為診),或沉弦而洪大有力,寸關脈亦然,皆由脾胃有虧,下陷於腎,與相火相合,濕熱下迫(此言脾氣下陷為熱,宜用升補瀉火),經漏不止,其色紫黑,如夏月腐肉之臭。中有白帶者,脈必弦細,寒作於中(東垣以白帶為寒,脈以弦細為診,固是,而後人率以為濕熱,須辯之);有赤帶者,其脈洪數,病熱明矣,必腰痛,或臍下痛。臨經欲行,而先發寒熱往來,兩脅急縮,兼脾胃證出見,或四肢困熱,心煩悶不得眠臥,心下急(此雖點出脾胃症,而煩心、心下急,又有虛火矣),宜大補脾胃而升降氣血,可一服而愈。或先貴而後賤,或先富而後貧,病名脫營者,心氣不足,其火大熾,旺於血脈之中,又致脾胃飲食失節,火乘其中,形質肌肉,顏似不病者,此心病也(心主以營,故曰心病),不形於脈,故脾胃飲食不調,其證顯矣,而經水不時而下,或適來適斷,暴下不止,治當先說惡死之言勸論,令懼死而心不動,以大補氣血之藥,補養脾胃,微加鎮墜心火之藥治其心,補陰瀉陽,經自止矣。《痿論》云: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陽氣內動,便是胞絡中有火),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經空虛,發則肌痹,傳為脈痿,此之謂也。
白話文:
_東垣_說:陰虛陽盛就叫做崩漏。婦女脾胃虛弱損傷,導致胞宮脈絡沉細而數疾(陰虛陽盛,是陰中有火,所以用尺脈來診斷),或者沉而弦、或者洪而大並且有力,寸關脈也一樣,都是由於脾胃虛損,下陷至腎,與相火相合,濕熱下迫(這裡說脾氣下陷為熱,應該用升補瀉火的方法治療),月經漏下不止,經血的顏色紫黑,像夏季腐肉的臭味。如果有白帶,脈搏一定會弦細,寒邪在體內作祟(_東垣_認為白帶是寒證,以脈搏弦細來診斷,這固然正確,但後世的人往往認為白帶是濕熱引起的,需要加以辨別);如果有赤帶,脈搏洪數,病情熱證明顯,一定會腰痛,或者臍下疼痛。月經來潮前,會先出現寒熱往來,兩脅急縮,兼見脾胃病症,或者四肢困熱,心煩悶睡不好覺,心下急促(這裡雖然指出了脾胃症狀,但煩心、心下急,又有虛火的表現),應該大量補益脾胃,升降氣血,一服就能治癒。有的先尊貴後卑賤,有的先富有後貧窮,這種病叫做脫營,是心氣不足,心火旺盛,在血脈之中熾盛,又導致脾胃飲食失節,火乘虛而入,形體肌肉,看起來好像沒病,這是心病(心主以營,所以叫做心病),不表現在脈象上,所以脾胃飲食不調,病症很明顯,經水不按時而下,或者剛來就斷,暴下不止,治療的時候應該先說一些讓病人害怕的死亡之言勸說,令其畏懼死亡而心不動,用大量補益氣血的藥物,補養脾胃,稍微加上一些鎮降心火的藥物治療心病,補陰瀉陽,經水自然就會停止。《痿論》說:悲哀過度就會導致胞絡決絕,胞絡決絕,則陽氣內動(陽氣內動,就是胞絡中有火),發病時會出現心下崩漏,反復排血尿,所以《本病》說:大經空虛,發病時會出現肌肉麻痺,傳變為脈絡痿弱,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薛氏,曰:經云陰虛陽搏謂之崩。又云:陽絡傷,血外溢,陰絡傷,血內溢。又云:脾統血。肝藏血,其為患,因脾胃虛損,不能攝血歸源,或因肝經有熱,血得熱而下行;或因肝經有風(何以知肝經有風),血得風而妄行;或因怒動肝火,血熱而沸騰;或因脾經鬱熱,血傷而不歸經;或因悲哀太過,胞絡傷而下崩。治療之法,脾胃虛弱者,六君子湯加當歸、川芎、柴胡;脾胃虛陷者,補中益氣湯加酒炒芍藥、山梔;肝經血熱者,四物湯加柴胡、山梔、蒼朮;肝經風熱者,加味逍遙散,或小柴胡湯加山梔、芍藥、牡丹皮;若怒動肝火,亦用前藥;脾經鬱火者,歸脾湯加山梔、柴胡、牡丹皮;哀傷胞絡者,四君子湯加柴胡、升麻、山梔。故東垣、丹溪諸先生云:凡下血證,須用四君子以收功,斯言厥有旨哉(薛氏所論凡七條,而脾胃三條,肝經三條,胞絡一條,皆不捨柴胡及梔、芍、丹皮者,以厥陰手足二經為多血藏血之所,血為熱迫,則不能從陽亟起,故以引起肝氣,而梔、芍等收陰抑陽也,如東垣升陽舉經之意,尤得其妙。所定脾胃方藥,必是久病,又顯出脾胃證者宜之。蓋立齋先生治久病者多,故其立言如此,且謂四君為血證收功須用,則非初治之法可知,立齋一生得力處在此)。若大去血後,毋以脈診,當急用獨參湯救之。其發熱潮熱,咳嗽脈數,乃是元氣虛弱,假熱之脈也,尤當用人參之類。此等證候,無不由脾胃先損而患,故脈洪大。察其中有胃氣,受補則可救。設用寒涼之藥,復傷脾胃生氣,反不能攝血歸源,是速其危也。
白話文:
薛氏說:醫經上說,陰虛陽亢就叫做崩漏。又說,陽絡受傷,血就會向體外溢出;陰絡受傷,血就會向體內溢出。又說,脾統攝血液。肝臟儲藏血液,發生崩漏的原因,在於脾胃虛弱,不能收斂血液使其歸於經脈;或者因為肝經有熱,血液受熱而下行;或者因為肝經有風(怎麼知道肝經有風呢),血液受風而妄行;或者因為發怒動了肝火,血液受熱而沸騰;或者因為脾經鬱熱,血液受傷而不歸於經脈;或者因為悲哀過度,胞絡受傷而下崩。治療的方法,脾胃虛弱的,用六君子湯加當歸、川芎、柴胡;脾胃虛陷的,用補中益氣湯加酒炒芍藥、山梔;肝經血熱的,用四物湯加柴胡、山梔、蒼朮;肝經風熱的,用加味逍遙散,或者小柴胡湯加山梔、芍藥、牡丹皮;如果發怒動了肝火,也用前面的藥方;脾經鬱火的,用歸脾湯加山梔、柴胡、牡丹皮;悲傷損傷胞絡的,用四君子湯加柴胡、升麻、山梔。所以,東垣、丹溪等先生說:凡是下血證,一定要用四君子湯才能收效,這話真是很有道理啊(薛氏一共討論了七條,其中脾胃三條,肝經三條,胞絡一條,都用到了柴胡、梔子、芍藥、丹皮,這是因為手足厥陰二經是多血藏血的地方,血液受熱迫,就不能從陽氣中迅速升起,所以用柴胡引發肝氣,而梔子、芍藥等收斂陰氣抑制陽氣,就像東垣升陽舉經的思路,特別精妙。所確定的脾胃方劑,一定是久病,又顯出脾胃病證的才適用。蓋立齋先生治療的久病患者較多,所以他的立論如此,而且說四君子湯是血證收功必須用的,可見這不是初治的方法,立齋一生得意之處就在這裡)。如果大量失血之後,不要用脈診,應該趕緊用獨參湯搶救。出現發熱、潮熱、咳嗽、脈數,這是元氣虛弱,假性的熱脈,更應該用人參之類的藥物。這種證候,沒有一種不是由於脾胃先受損而引起的,所以脈象洪大。其中有胃氣,受補則可救。如果用寒涼的藥物,反而損傷脾胃的生氣,反倒不能收斂血液使之歸於經脈,這是加速其危險的。
方氏,曰:血屬陰也,靜則循經榮內,動則錯經妄行。蓋人之七情過極,則動五志之火。五志之火亢甚,則經血暴下;失期而來,久而不止,謂之崩中,如風動木搖,火燃水沸類也。治崩次第,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熱涼血以澄其源,末用補血以還其舊(愚謂止澀之中,須寓清涼,而清涼之中,又須破瘀解結,至於補血還舊,又須調脾。其間兼證,或有不同,又當得其所以而處治焉,似難盡一也)。若止塞其流而不澄其源,則滔天之勢不能遏;若止澄其源而不復其舊,則孤孑之陽無以立(開口便得經旨,自是不凡),故本末勿遺,前後不紊,方可言治也。
白話文:
_方氏_說:血屬陰,靜止時在經絡中運行,流動時就會錯亂經絡,亂行。人若七情過度,就會激發五志之火。五志之火過於旺盛,就會導致經血暴下;月經不準時來,長期不止,稱為「崩中」,就像風吹動樹木搖晃,火燃燒水沸騰一樣。治療崩中,包括止血、清熱涼血和補血三個步驟。(愚見以為,止血止澀的同時,要加入清涼之藥,清涼的同時,又要加入破瘀解結之藥,至於補血還舊,又要調脾。中間有其他證狀,或者有不同,還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治療,很難一概而論。)如果只止血塞流而不清熱涼血,那麼滔天的洪水就無法遏制;如果只清熱涼血而不補血還舊,那麼孤孑的陽氣就沒有立足之地。(一開始就得到經方的旨意,自然不凡,)所以我認為,治癒崩中,補血止血與清涼止血要結合,前後不要錯亂,這樣才能談得上治療。
張子和,云:孟官人母五十餘,血崩一載,僉用澤蘭丸、黑神散、保安丸、白薇散,補之不效。戴人見之曰:天癸已盡,本不當下血,蓋血得熱而流散,非寒也。夫女子血崩,多因大悲哭,悲甚則肺葉布,心系為之急,血不禁而下崩。《內經》曰:陰虛陽搏謂之崩。陰脈不足,陽脈有餘,數則內崩,血乃下流,舉世以虛損治之,莫有知其非者。可服大劑,大劑者,黃連解毒湯是也(此大寒之劑,非實熱症不可,非前藥之誤不可)。次以香附二兩炒,白芍藥二兩焙,當歸二兩焙,三味同為細末,水調下,又服檳榔丸,不旬日而安。
白話文:
張子和醫生說:孟官人的母親五十多歲,血崩已有一整年,各個醫生都使用澤蘭丸、黑神散、保安丸、白薇散等藥方來治療,但效果不佳。戴醫生看到後說:天癸(女性的月經)已經絕經了,不應該再有經血排出,可能是血受到熱氣而流散,而不是寒冷。女子血崩,大多是因為悲傷過度,哭泣太多,傷及肺臟,心臟也受到了影響,血便會不受控制地流出。
《內經》說:陰虛陽盛就會導致崩漏。陰脈不足,陽脈有餘,血流就會內崩,血就會向下流。現在的醫生都用治療虛損的方法來治療血崩,卻沒有人知道這是錯誤的。可以服用大劑量的藥物,大劑量的藥物就是黃連解毒湯(這是一種大寒的藥方,只有在實熱症狀時才能使用,而且不是前期的藥物治療錯誤時才能使用)。然後再服用炒香附二兩、焙白芍藥二兩、焙當歸二兩,將這三味藥打成細末,用水調服,再服用檳榔丸,不到十天就能夠痊癒。
西園公治一婦人,年六十二歲,血崩不止,投黃連解毒湯四帖,後服涼膈散合四物湯六帖即愈(即陰虛陽搏之治)。此婦因悲哀太過,則心悶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熱氣在中,血走而崩,故效。
白話文:
西園公治癒一位六十二歲婦女的血崩不止,他讓她服用了四帖「黃連解毒湯」,然後服用六帖「涼膈散合四物湯」,血崩就停止了 (這是屬於陰虛陽搏的治療方法)。這位婦人因為悲哀過度,所以心臟悶痛急迫,肺部的葉片無法舒展,而上焦不通,熱氣在體內運行,血氣運行而崩潰,所以纔有效。
薛氏,曰:一婦人年將七十,素有肝脾之證(所見證俱屬肝脾,宜審之),每作則飲食(脾)不進,或胸膈(肝)不利,或中脘作痛(胃),或大便(脾)作瀉,或小便(肝)不利,余用逍遙散加山梔、茯神、遠志(以脾症而用茯神、遠志,何也?豈所謂補脾不愈,而當補心歟!若然則棗仁亦不可少)、木香而愈。後憂女孀居,不時吐紫血,其病每作,先倦怠(脾)而後發熱(肝),經曰:積憂傷肺,積思傷脾。肺布葉舉,是令子母俱病,不能攝血歸經而致前證,遂以前藥加炒黑黃連三分、吳茱萸二分頓愈(此左金丸法)。復因怒,吐赤血甚多,躁渴垂死,此血脫也,法當補氣。乃用人參一兩,芩、朮、當歸各三錢,陳皮、炮黑乾薑各二錢,炙草、木香各一錢,一劑頓止。
白話文:
_薛氏_說:有一位七十歲的婦女,一直以來都有肝脾方面的疾病(所有的證狀都屬於肝脾,應詳細辨別)。每次發作時,就會出現飲食(脾)不佳、胸膈(肝)不適、中脘疼痛(胃)、大便(脾)腹瀉、小便(肝)不暢等症狀。我使用了逍遙散,並加入了山梔、茯神、遠志(由於脾臟的疾病而使用了茯神、遠志,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所謂的補脾不愈,而應該補心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棗仁也是不可缺少的)、木香,患者服藥後病癒。後來,這位婦女的女兒守寡,常常吐紫血,她的疾病每次發作時,先會出現倦怠(脾)的症狀,然後發熱(肝)。經書上說:積聚的憂愁會傷害肺,積聚的思念會傷害脾。肺臟發散葉舉,就會導致母子二人同時生病,無法將血液歸於經絡,而導致上述的證狀。於是我在前次的藥物中加入了炒黑黃連三分、吳茱萸二分,患者服藥後立即痊癒(這屬於左金丸的藥方)。後來,這位婦女因憤怒而吐出大量鮮血,躁渴垂死,這是血脫的證狀,治療方法應當是補氣。於是,我使用了人參一兩、芩、朮、當歸各三錢、陳皮、炮黑乾薑各二錢、炙草、木香各一錢,一劑藥下去,患者的症狀就立即停止了。
一婦人年六十四,久鬱怒,頭痛寒熱,春間乳內作痛,服流氣飲之類益甚,不時有血如經行,又大驚恐,飲食不進,夜寐不寧,乳腫及兩脅焮痛如炙,午後色赤。余以為肝脾鬱火血燥,先以逍遙散加酒炒黑龍膽一錢,山梔一錢半,二劑腫痛頓退,又二劑而全消(方證合宜,而以四劑全消,恐無是速),再用歸脾加炒黑梔、貝母,諸證悉愈。
白話文:
有一位六十四歲的婦人,長期鬱悶生氣,導致頭痛、發熱、發冷等症狀。春天時,她的乳房內疼痛,服用「流氣飲」之類的藥物後,病情反而加重。她不時有出血的情況,就像月經來潮一樣。此外,她還感到非常恐懼,飲食不進,夜不能寐。她的乳房腫脹,兩脅疼痛,就像被火炙烤一樣,到了下午,乳房的顏色變得通紅。
我認為這位婦人的病情是由肝脾鬱火、血燥引起的。我首先給她開了「逍遙散」,並加入炒黑龍膽一錢,山梔一錢半。服用兩劑藥後,她的腫痛就立即消退了。再服用兩劑藥,腫痛就完全消除了(藥方與病情相符,但四劑藥就能完全消腫,恐怕沒有這麼快)。之後,我又給她開了「歸脾湯」,並加入炒黑梔、貝母。服用這些藥物後,她的所有症狀都痊癒了。
一婦人因怒,崩血久不已,面青黃而或赤,此肝木製脾土而血虛也,用小柴胡合四物湯,以清肝火生肝血,又用歸脾、補中二湯,以益脾氣生肝血而瘥。此證若因肝經有風熱而血不寧者,用防風一味為丸(當云肝熱生風,而下陷者宜用防風),以兼證之藥煎送;或肝經火動,而血不寧者,用條芩炒為丸(條芩是大腸經藥,用柴胡則治厥陰),以兼證之藥煎送,無有不效。
白話文:
一為女子因生氣,崩血經久不停止,臉色發青黃,或發紅,這是肝木剋脾土而造成血虛。使用小柴胡合四物湯,以清除肝火,生肝血,又用歸脾、補中二湯,以益脾氣,生肝血而治癒。此證若因肝經有風熱,血不寧靜者,用防風一味為丸(正確應為肝熱生風,而往下降者宜用防風),以兼證之藥煎服;或肝經火動,血不寧靜者,用條芩炒為丸(條芩是屬於大腸經之藥,用柴胡則可治理厥陰),以兼證之藥煎服,無不奏效。
一婦人性急,每怒非太陽耳項、喉齒胸乳作痛,則胸滿吞酸,吐瀉少食,經行不止,此皆肝火之證。肝自病則外證見,土受克則內證作,若自病見,用四物加白朮、茯苓、柴胡、炒梔、炒龍膽(芍、柴、梔、膽是厥陰藥,白茯是平肝藥);若內證作,用四君子加柴胡、芍藥、神麯、吳茱萸炒過、黃連,諸證漸愈(脾病兼肝,故用法如此)。
白話文:
有一個脾氣急躁的婦女,生氣的時候,就是太陽、耳、頸、喉嚨、牙齒、胸部、乳房疼痛,接著胸部感覺脹滿、吞下酸味,還伴隨嘔吐、拉肚子、食慾不振,經血流不止,這些症狀都是肝火旺盛的表現。
肝臟生病會表現出外在症狀,脾臟受到剋制會出現內在症狀。出現外在症狀,可以使用四物湯加白朮、茯苓、柴胡、炒梔子、炒龍膽草(芍藥、柴胡、梔子、龍膽草都是厥陰藥,白朮、茯苓是平肝藥)。出現內在症狀,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加柴胡、芍藥、神麴、炒過的吳茱萸、黃連,各種症狀會逐漸好轉(脾臟疾病兼有肝病,因此用藥的方法是這樣的)。
惟月經不止,是血分有熱(若血分有熱,當加丹皮、山梔),脾氣尚虛,以逍遙散倍用白朮、茯苓、陳皮,又以補中益氣加酒炒芍藥,兼服而調。
白話文:
月經一直不停的原因,是血分有熱,加上脾氣虛弱。治療方法是加倍服用逍遙散,再加入白朮、茯苓、陳皮;同時服用補中益氣湯,再加入炒過的芍藥,兩種藥一起服用,來調節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