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九 (4)
卷之九 (4)
1. 傷寒
芍藥,白朮,茯苓,甘草(各一兩)
上銼,每服一兩,水煎服。
加減當歸六黃湯,治妊婦傷寒發汗後,汗漏不止,胎氣損者。
當歸身,黃耆(炙),生地黃,黃芩,白芷,阿膠珠,炙甘草(各等分)
上用浮小麥一撮,煎湯去麥,下藥五錢,煎至七分溫服。(先煎法妙)
加味黃芩湯,治妊婦傷寒下後,協熱而利不止,胎氣損者。
黃芩(二錢),白芍藥,白朮,白茯苓,炙甘草,阿膠(各一錢)
上用水一盞半,後入阿膠再煎至八分服。
加味竹葉湯,妊婦汗下後,熱不除者,虛也,此方主之。
人參,麥門冬,生地黃,阿膠,炙甘草(各一錢)
上加竹葉十二片,粳米一合,煎服。(此竹葉石膏湯變法也,以阿膠、生地易知母、石膏妙甚)
黃龍四物湯,治妊婦傷寒瘥後發熱者,宜此方。
柴胡(二錢),黃芩(一錢半),人參,甘草,當歸,川芎,芍藥,地黃(各一錢)
上銼,水煎服。若因於食者,本方加枳實。
加減四物湯,治妊婦傷寒熱極發斑,狀如錦紋者。
當歸,白芍藥,生地黃,黃芩(各等分)
上銼,每服八錢,水煎服。
梔子大青湯,治妊婦傷寒,發斑變為黑色。
升麻,黃芩,梔子(各二兩),大青,杏仁(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細切蔥白三寸,煎服。
一方,治妊娠傷寒發斑忽黑,小便如血,胎欲落。
梔子,升麻(各四兩),青黛(二兩),生地黃(二十根),石膏(半斤),蔥白(切,一升),黃芩(三兩)
上用水煎,分三服,忌熱物。又以井中泥塗心下,干則易。
護胎法,治傷寒熱病護胎。
用白藥子不拘多少為末,以雞蛋清調,攤於紙上,如碗大,貼臍下胎存處,干則以水潤之。
護胎法,治孕婦一切有熱,內外諸證。(護胎法妙)
伏龍肝為末,以井底泥調敷心下,令胎不傷。
白話文:
傷寒
基本方劑: 芍藥、白朮、茯苓、甘草各一兩。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一兩,加水煎煮後服用。
加減當歸六黃湯: 用於治療孕婦因傷寒發汗後,汗液持續不止,導致胎氣受損的情況。藥材包含:當歸身、炙黃耆、生地黃、黃芩、白芷、阿膠珠、炙甘草,各藥材等分。使用方法是,先用一小撮浮小麥煎煮成湯,去除麥粒,然後加入五錢藥材煎煮至剩七分,溫服。這個先煎浮小麥的技巧很重要。
加味黃芩湯: 用於治療孕婦因傷寒使用下劑後,出現邪熱未清且腹瀉不止,導致胎氣受損的情況。藥材包含:黃芩二錢,白芍藥、白朮、白茯苓、炙甘草、阿膠各一錢。先用一碗半水煎煮,最後加入阿膠再次煎煮至剩八分,服用。
加味竹葉湯: 用於治療孕婦在發汗或使用下劑後,熱邪仍未退去,此時多為虛證,此方可用。藥材包含:人參、麥門冬、生地黃、阿膠、炙甘草各一錢。再加入竹葉十二片,粳米一合,煎煮後服用。此方是竹葉石膏湯的變通用法,以阿膠和生地黃代替知母和石膏效果更好。
黃龍四物湯: 用於治療孕婦在傷寒痊癒後又出現發熱的情況。藥材包含:柴胡二錢,黃芩一錢半,人參、甘草、當歸、川芎、芍藥、地黃各一錢。將藥材切碎,加水煎煮後服用。如果發熱是由於飲食引起的,則在此方基礎上加入枳實。
加減四物湯: 用於治療孕婦傷寒發熱嚴重,出現斑疹,斑疹呈現如錦紋狀的情況。藥材包含:當歸、白芍藥、生地黃、黃芩各等分。將藥材切碎,每次取八錢,加水煎煮後服用。
梔子大青湯: 用於治療孕婦傷寒,出現斑疹且斑疹轉為黑色的情況。藥材包含:升麻、黃芩、梔子各二兩,大青、杏仁各半兩。將藥材搗碎,每次取五錢,加入一碗半水,再加入切好的蔥白三寸,一同煎煮後服用。
另一方劑: 用於治療妊娠期間傷寒,出現斑疹突然變黑,小便帶血,且有流產跡象的情況。藥材包含:梔子、升麻各四兩,青黛二兩,生地黃二十根,石膏半斤,切好的蔥白一升,黃芩三兩。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分三次服用,忌食熱性食物。另外,用井底的泥塗在心下部位,泥乾了就更換。
護胎方法: 用於治療傷寒或熱病時保護胎兒。將白藥子磨成粉末,用雞蛋清調成糊狀,攤在紙上,大小如碗,貼在肚臍下胎兒所在的位置,泥乾了就用水潤濕。
另一護胎方法: 用於治療孕婦一切熱性疾病,包括內外各種症狀,此護胎方法效果極佳。將伏龍肝磨成粉末,用井底的泥調和後敷在心下部位,可以保護胎兒不受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