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九 (2)
卷之九 (2)
1. 傷寒
吳氏,曰:凡妊娠傷寒,六經治例皆同,但要安胎為主,凡藥中有犯胎者,則不可用也,如藿香正氣散、十味芎蘇散、參蘇飲、小柴胡湯之類,有半夏能犯胎,如用須去之,若痰多嘔逆必用之,以半夏曲則可,如無,沸湯泡七次,去皮臍,生薑自然汁拌曬乾,乃可用也。凡川烏、附子、天雄、側子、肉桂、乾薑、大黃、芒硝、芫花、甘遂、大戟、蜀漆、水蛭、虻蟲、桃仁、牡丹、乾漆、代赭石、瞿麥、牛膝等類之物,皆動胎之藥,凡用必須斟酌,仔細詳之。大抵妊娠傷寒,合用湯劑,必加黃芩、白朮二味,能安胎也,或與此二味煎湯與之,或為細末,白湯調下二三錢亦佳。如妊婦素稟弱者,藥中四物湯佐之,不可缺也。且如用小柴胡湯,去半夏,加白朮,合四物湯用之,可以保胎除熱也,其效如神。余皆仿此,用之則妙矣。
萬密齋,云:妊娠傷寒,專以清熱安胎為主,或汗或下,各宜隨其五臟表裡所見脈證主治,勿犯胎氣。故在表發汗,以香蘇散為主;半表半裡,則和解之,以黃龍湯為主;在裡則下之,以三黃解毒湯為主。此吾家傳之秘,活人甚多。(汗下和三法,固成法也,而主以香蘇、黃龍、三黃解毒三方,則發前人所未發矣,妙甚)如古方六合湯,雖分治詳明,猶不及此切當。(古方六合湯,自表虛四物湯至四物大黃湯,共計十五方,詳見第一卷調經門四物湯加減條下。)
白朮散,治傷寒熱病,先以此安胎,但覺頭痛發熱便可服。二三服即瘥。若四肢厥逆,陰證也,不可用。
白朮,黃芩(各等分,新瓦上炒)
上細切,每三錢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服。
安胎阿膠散,治妊娠傷寒時氣,先服此以安胎,卻以主藥間服。(先服安胎,雖是大頭腦,然表證重者,須斟酌)
阿膠(炙),白朮(炒),桑寄生,人參,白茯苓(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用糯米飲調下,日三服。
香蘇散,凡妊婦傷寒,勿論日數,但見惡寒頭疼此主之。
香附(炒黑),紫蘇(各二錢),陳皮(一錢),甘草(五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蔥五根煎服。頭痛,加川芎、白芷各一錢,名芎芷香蘇散。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三部脈俱浮而弦,惡寒里和,謂清便自調也,本方加羌活、防風各一錢,謂肝主風,是膽受病也假令得心脈,其外證面赤、口乾、善笑,其三部俱浮而洪,惡寒里和,本方加黃芩、石膏各一錢半,謂心主熱,是小腸受病也。
假令得脾脈,面黃、善噫、善思,尺寸俱浮而緩,惡寒里和,本方加白朮、防己各一錢半,謂脾主濕,是陽明受病也。假令得肺脈,其外證面白、善嚏,善悲不樂欲哭,其尺寸脈俱浮面澀,惡寒里和,本方加黃耆、防風各一錢,謂肺主燥,是大腸受病也。假令得腎脈,其外證面黑、善恐,其尺寸脈俱浮而濡,惡寒里和,本方加附子炮一錢,謂腎主寒,是膀胱經受病也。(附子犯胎禁用,吳茱萸溫之可也。
白話文:
吳氏說:懷孕期間感染傷寒,六經的治療原則都相同,但最重要的是要以安胎為主。所有藥方中,只要有會影響胎兒的藥材,都不能使用。例如,藿香正氣散、十味芎蘇散、參蘇飲、小柴胡湯之類的藥方,因為含有半夏,可能會影響胎兒,如果一定要用,必須去除半夏。如果孕婦痰多、噁心想吐,非用半夏不可,可以用半夏曲代替,如果沒有,可以用滾水浸泡半夏七次,去除皮和臍,再用生薑汁拌勻曬乾,這樣就可以用了。凡是川烏、附子、天雄、側子、肉桂、乾薑、大黃、芒硝、芫花、甘遂、大戟、蜀漆、水蛭、虻蟲、桃仁、牡丹、乾漆、代赭石、瞿麥、牛膝等藥材,都是會使胎動不安的藥,使用時必須仔細斟酌,詳細考慮。大體來說,懷孕期間感染傷寒,適合使用湯劑,一定要加入黃芩和白朮這兩種藥材,可以安胎。可以直接用這兩種藥材煎湯給孕婦喝,也可以將它們磨成細粉,用白開水沖服二到三錢,效果也很好。如果孕婦體質虛弱,藥方中要加入四物湯來輔助,絕對不能缺少。例如,使用小柴胡湯時,要去除半夏,加入白朮,再搭配四物湯一起使用,就可以保胎並退熱,效果非常顯著。其他的藥方,都可以依照這個原則來使用,就會很有效。
萬密齋說:懷孕期間感染傷寒,要以清熱安胎為主。是否要發汗或瀉下,都要根據孕婦五臟的表裡情況和脈象來決定治療方法,但絕對不能傷害胎氣。所以,如果病邪在表,要發汗,以香蘇散為主;如果病邪在半表半裡,要和解,以黃龍湯為主;如果病邪在裡,要瀉下,以三黃解毒湯為主。這是我們家傳的秘方,救活了很多人。(發汗、瀉下、和解這三種治療方法,本來就是既有的法則,而他以香蘇散、黃龍湯、三黃解毒湯這三種藥方為主,則是發揚了前人所未發明的理論,非常高明。)古代的六合湯雖然分得很詳細,但仍然不如這個方法切合實際。(古方的六合湯,從表虛四物湯到四物大黃湯,總共有十五種藥方,詳細記載在第一卷調經門的四物湯加減條下。)
白朮散,可以治療傷寒發熱的疾病,先用這個藥方來安胎,只要感覺到頭痛發熱就可以服用,服用二到三次就會痊癒。如果四肢冰冷,這是陰證,就不能用這個藥方。
白朮、黃芩(各等分,用新的瓦片炒過)
以上藥材切碎,每次用三錢,加入三片生薑、一顆大棗,用水煎服。
安胎阿膠散,可以治療妊娠傷寒時氣,先服用這個藥方來安胎,然後再間隔服用其他主要藥方。(先服用安胎藥,這是很重要的原則,但是如果表證嚴重,就要斟酌使用。)
阿膠(炙過)、白朮(炒過)、桑寄生、人參、白茯苓(各等分)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糯米水沖服,每天服用三次。
香蘇散,凡是懷孕婦女感染傷寒,不論病程長短,只要出現怕冷、頭痛的症狀,就可以用這個藥方。
香附(炒黑)、紫蘇(各二錢)、陳皮(一錢)、甘草(五分)
以上藥材切碎,加入三片生薑、五根蔥,用水煎服。如果頭痛,可以加入川芎、白芷各一錢,就稱為芎芷香蘇散。如果把到肝脈,外在表現是喜歡乾淨、臉色發青、容易發怒,三部脈象都浮而弦,怕冷但身體內部正常,這表示大便正常,這個情況,可以在原方中加入羌活、防風各一錢,因為肝主風,是膽出了問題。如果把到心脈,外在表現是臉色發紅、口乾、喜歡笑,三部脈象都浮而洪,怕冷但身體內部正常,這個情況,可以在原方中加入黃芩、石膏各一錢半,因為心主熱,是小腸出了問題。如果把到脾脈,外在表現是臉色發黃、喜歡打嗝、喜歡思考,寸關尺脈都浮而緩,怕冷但身體內部正常,這個情況,可以在原方中加入白朮、防己各一錢半,因為脾主濕,是陽明經出了問題。如果把到肺脈,外在表現是臉色發白、喜歡打噴嚏、容易悲傷不樂意哭泣,寸關尺脈都浮而澀,怕冷但身體內部正常,這個情況,可以在原方中加入黃耆、防風各一錢,因為肺主燥,是大腸出了問題。如果把到腎脈,外在表現是臉色發黑、容易害怕,寸關尺脈都浮而濡,怕冷但身體內部正常,這個情況,可以在原方中加入炮製過的附子一錢,因為腎主寒,是膀胱經出了問題。(附子會影響胎兒,不能使用,可以用吳茱萸來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