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八 (10)
卷之八 (10)
1. 煩躁
一母丸,治妊娠因服藥致胎氣不安,有似虛煩不得眠。巢氏謂之子煩也,醫者不知,作虛煩治之,損動胎氣宜矣。
知母(洗焙,二兩)
為細末,棗肉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煎人參湯下。
白話文:
「一母丸」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懷孕婦女因為服用藥物導致胎氣不穩,出現類似虛煩而睡不著的情況。巢元方稱這種狀況為「子煩」。有些醫生不了解這個病症,把它當成一般的虛煩來治療,反而會損害胎氣,這樣做是不適當的。
這個藥方的成分是:知母(洗過並烘乾,二兩)。
將知母磨成細粉,用棗泥做成丸子,大小像彈珠一樣。每次服用一丸,用煎過的人參湯送服。
2. 心腹脹滿
(即子懸)
大全,云:妊娠心腹脹滿者,由腹內素有寒氣,致令停飲,重因觸冷飲發動,與氣相爭,故令心腹脹滿也。(此雖言寒氣停飲所致,然大概陽氣壅滯,則令上湊心腹,故以紫蘇飲寬氣下氣為主,余隨症加減)
薛氏,曰:前證若外感風寒,內傷飲食,用藿香正氣散;若食傷脾胃,用六君子湯;若陽氣壅滯,胎上逼心,用紫蘇飲。
一妊婦飲食停滯,心腹脹滿,或用人參養胃湯加青皮、山楂、枳殼,其脹益甚,其胎上攻,噁心不食,右關脈浮大,按之則弦,此脾土不足,肝木所侮,用六君子加柴胡、升麻而愈。後小腹痞滿,用補中益氣,升舉脾氣而瘥。
一妊婦腹脹,小便不利,吐逆,諸醫雜進溫胃寬氣等藥,服之反吐,轉加脹滿湊心,驗之胎死已久,服下死胎藥不能通,因得鯉魚湯,其論曰:妊婦通身腫滿,或心胸急脹,名曰胎水。遂去妊婦胸前看之,胸肚不分(須識此症),急以鯉魚湯三五服,大小便皆下惡水,腫消脹去,方得分娩死胎。此症蓋因懷妊腹大,不自知覺,人人皆謂娠孕如此,終不知胎水之為患也。
李氏,曰:子懸者,心腹脹滿痛也。妊孕四五個月以來,相火養胎,以致胎熱,氣逆湊心。心腹脹滿疼痛,宜紫蘇飲;有郁心腹脹滿甚者,加莪朮及丁香少許;不食者,芩術湯倍白朮加芍藥。
火盛極,一時心氣悶絕而死,紫蘇飲連進救之。(以火盛極而連進紫蘇飲,人恆失之,須知是氣作悶)
此症兩尺脈絕者,有誤服動胎藥,子死腹中,則憎寒,手指唇爪俱青,全以舌為證驗,芎歸湯救之。
仲景,云:婦人懷孕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臟寒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臟。(附子胎前禁用,而此以治臟寒,正所謂有故無殞也)
婦人傷胎,懷身腹滿,不得小便,從腰以上重,如有水氣狀,懷身七月,太陰當養不養,此心氣實,當刺瀉勞宮及關元,小便微利則愈。
紫蘇飲,治胎氣不和,湊上心腹,脹滿疼痛,謂之子懸。兼治臨產驚恐氣結,連日不下。無川芎名七寶散。
紫蘇葉(二錢),大腹皮,川芎,白芍藥,陳皮(去白),當歸(各一錢),人參,甘草(各五分)
上銼作一服,加生薑三片,蔥白七寸,水煎服。
本事方,云:曾有一婦,累日產不下,服遍催生藥不驗。予曰:此必坐草太早,心懷一點懼,氣結而不行,然非不順也。《素問》曰:恐則氣下。蓋恐則精神怯,怯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氣乃不行矣。得此藥,一服便產,及婦人六七月子懸者,予用此數數有驗,不十服,胎便近下。
陳方甫治一婦有孕七個月,遠歸。忽然胎上衝心而痛,坐臥不安,兩醫治之無效,遂說胎已死矣,用蓖麻子研爛和麝香調貼臍中以下之,命在垂亡。召陳診視,兩尺脈絕,他脈平和。陳問二醫作何證治之?答曰:死胎也。陳曰:何以知之?曰:兩尺脈沉絕,以此知之。陳曰:此說出何經?二醫無答。
白話文:
[心腹脹滿]
(即子懸)
《大全》指出,妊娠期間心腹脹滿的情況,主要是因為腹部原本就有寒氣存在,導致體內水分停留,再加上受到寒冷或是飲食上的刺激,使得寒氣與體內氣血產生衝突,因而造成心腹脹滿的症狀。(雖然這裡提到的是寒氣和水分停留所導致的問題,但大致上來說,主要原因是體內的陽氣運行不暢,向上聚集在心腹部位,因此,以紫蘇飲來寬解氣滯,降氣為主,其他部分根據具體病情進行加減)
《薛氏》認為,如果出現外感風寒,內傷飲食的情況,可以使用藿香正氣散;如果是飲食傷害脾胃,可用六君子湯;若是陽氣運行受阻,胎兒向上壓迫心臟,應使用紫蘇飲。
一名孕婦飲食消化不良,心腹脹滿,有人建議她使用人參養胃湯加青皮、山楂、枳殼,結果脹滿反而更嚴重,胎兒向上推壓,引起噁心不想吃東西,右手關節部位的脈搏浮大,按下則呈弦狀,這是因為脾臟功能不足,受到肝臟的影響,使用六君子湯加柴胡、升麻後病情得到改善。後來她的小腹開始痞滿,使用補中益氣湯,提升脾氣,病情得到緩解。
一名孕婦腹部脹滿,小便不通暢,嘔吐,許多醫生開出溫暖胃部和寬解氣滯的藥物,服用後反而更加嘔吐,腹部脹滿感更強烈,靠近心臟部位。檢查發現胎兒已經死亡一段時間,使用下死胎的藥物無法排出,後來使用鯉魚湯,理論上講,孕婦全身腫脹或心胸緊脹,稱為胎水。於是查看孕婦胸前情況,胸腹部位無法區分,立刻連續服用幾次鯉魚湯,大小便排出大量惡水,腫脹和脹滿消失,才得以分娩出死胎。這種病症是因為懷孕後腹部增大,自己沒有察覺,大家普遍認為懷孕就是這樣,最終不知道胎水帶來的問題。
《李氏》指出,子懸是指心腹脹滿疼痛的情況。孕婦在四五個月之後,相火養胎,導致胎兒發熱,氣血上逆,心腹脹滿疼痛,適合使用紫蘇飲;如果心腹鬱悶脹滿非常嚴重,可以加入莪朮和少量丁香;如果不想吃東西,可以使用芩朮湯,加倍使用白朮,並加入芍藥。
如果火氣過旺,心氣一時被抑制,出現悶絕甚至死亡的情況,應該連服紫蘇飲進行救治。(由於火氣過旺而連服紫蘇飲,人們常會忽略,要知道這是氣血鬱悶的表現)
如果兩側手腕脈搏消失,可能是誤服了動胎藥,導致胎兒死在腹中,會出現怕冷,手指、嘴脣和指甲都呈現青色,主要通過舌頭的症狀來判斷,使用芎歸湯進行救治。
《仲景》指出,孕婦懷孕六七個月,脈搏弦硬並且發熱,胎兒越來越脹,腹部疼痛且感到寒冷,下腹部像扇子一樣張開,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子宮寒冷造成的,應該使用附子湯來溫暖子宮。(附子在懷孕期間通常禁止使用,但這裡用於治療子宮寒冷,正是有所謂的「有故無殞」)
孕婦受到胎兒傷害,腹部滿漲,無法小便,腰部以上沉重,就像有水氣一樣,懷孕七個月,太陰經脈應該得到滋養卻沒有,這是因為心氣過旺,應該針刺勞宮穴和關元穴,讓小便稍微通暢就可以痊癒。
紫蘇飲,用於治療胎兒氣血不和,向上聚集到心腹部位,導致脹滿疼痛,稱為子懸。同時用於治療臨產時的驚恐氣結,連續幾天胎兒無法下降。如果不含川芎,則稱為七寶散。
紫蘇葉(2錢),大腹皮,川芎,白芍藥,陳皮(去白),當歸(各1錢),人參,甘草(各5分)
將這些材料切成一份,加入三片生薑和七寸長的蔥白,用水煎煮後服用。
《本事方》記載,曾經有一位孕婦,連續幾天無法分娩,各種催生藥物都試過了,但沒有效果。我說:這一定是因為產程開始得太早,心裡有一點害怕,氣結在體內無法流動,但並不是因為胎位不正。《素問》中提到:恐懼會使氣向下流動。因為恐懼會使人精神怯懦,上焦閉塞,氣就會迴流,導致下焦脹滿,氣血就無法流動。服用這個藥方,一次就能生產,對於孕婦六七個月出現子懸的情況,我用這個方法多次有效,不需要超過十次,胎兒就會接近分娩。
陳方甫治療一位懷孕七個月的孕婦,突然胎兒向上衝擊心臟並且感到疼痛,坐臥不安,兩位醫生治療都無效,認為胎兒已經死亡,使用蓖麻子研磨成泥,加上麝香調和後貼在肚臍上,希望胎兒能下降,但生命危在旦夕。陳方甫為她診斷,兩側手腕脈搏消失,其他脈象平穩。陳方甫問兩位醫生是怎麼診斷的?他們回答:是死胎。陳方甫問:你們怎麼知道的?他們說:兩側手腕脈搏深沉消失,所以知道是死胎。陳方甫問:這個說法出自哪本經典?兩位醫生無法回答。
陳方甫說:這是子懸。如果是胎兒死亡,還有辨別的方法,面色紅潤,舌頭青色,胎兒死亡,母親還活著;面色青色,舌頭紅色,口吐白沫,母親死亡,胎兒還活著;嘴脣和嘴巴都青色,母親和胎兒都死亡。現在面色不紅潤,舌頭不青色,胎兒還活著,這是因為胎兒向上壓迫心臟,應該使用紫蘇飲來治療。服用十次後,胎兒就接近分娩了。
訶黎勒散,用於治療妊娠期間心腹脹滿,氣沖胸膈,煩悶,四肢乏力,不想吃東西。
訶黎勒,赤茯苓,前胡(各1兩),陳皮,大腹皮,桑白皮(各7錢半),枳殼,川芎,白朮(各半兩)
將這些材料磨成粗粉,每次服用4錢,加入三片薑和一個棗子,用水煎煮後服用。
保胎和氣飲,專門用於治療懷孕四五個月,身體疲憊,氣急發熱,食慾不佳,嗜睡頭暈等症狀。
枳殼(4錢),厚朴,香附子(各3錢),砂仁,蒼朮,橘紅(各2錢),蘇葉(1錢),甘草(9分),小茴香(1錢半)
將這些材料切成三份,每次用水一茶杯半,煎煮至剩下七分之一,空腹溫熱服用。
瘦胎飲,專門用於治療懷孕五六個月,胎兒疲弱,體重增加,嗜睡,食慾不佳,腹部胎動。
當歸(2錢),白芍藥,益母草,枳殼(各4錢),砂仁,香附子,益智(各3錢),甘草(1錢)
將這些材料切成三份,每次用水一茶杯半,煎煮至剩下七分之一,空腹溫熱服用。
枳殼湯,用於治療婦女懷孕期間胎兒腹部脹滿。
枳殼(3兩),黃芩(2兩,一方只用1兩)
將這些材料磨成粗粉,每次服用5錢,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腹部滿漲,身體沉重,可以加入白朮1兩。
蔥白湯,用於治療胎兒向上壓迫心臟,煩悶,也用於治療胎兒活動劇烈。
使用二七根蔥白,濃煮汁液後飲用,如果胎兒未死亡就會安定,如果已經死亡就會排出,如果無效可以再次服用。(蔥白安胎的效果,人們通常不知道)
樓全善說:這個方法非常有效,脈搏浮滑的人適用。《本草》中提到:蔥白可以通陽氣,安胎。
一種方法,用於治療胎兒活動劇烈,向上壓迫心臟疼痛。
取雞蛋大小的一團艾葉,用四升頭醋煎煮至剩下二升半,溫熱服用。
倉公下氣湯,用於治療心腹兩脅脹悶,飲食不佳,四肢無力。
羌活,檳榔,青皮,大腹皮,赤芍藥(炒),甘草(炙),陳皮,赤茯苓,半夏(薑製),桑白皮(炒各5分),桂心(2分),紫蘇莖(2錢)
將這些材料切成一份,加入五片生薑和一個棗子,用水煎煮後服用。
當歸湯,用於治療胎兒活動劇烈,向上壓迫心臟,煩悶,想要死亡,安胎止痛。
當歸(酒洗),川芎,人參,阿膠,甘草(炙,各1兩半),連根蔥白(一把)
將這些材料細切,用水二升,煎煮至剩下一半,去掉殘渣,加入蔥再次煎煮,剩下三分之一,加入阿膠溫熱服用,一劑分為兩三次服用。
大聖散,用於治療婦女驚悸,睡覺時容易驚醒,腹部脹滿,坐臥不安。
白茯苓,川芎,黃耆(蜜炙),當歸(酒浸),麥門冬(去心,各1錢),人參,甘草(炙),木香(不見火,各5分)
將這些材料磨碎,加入五片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一種方法,用於治療妊娠期間全身疼痛或向上壓迫心臟,無法飲食。
白朮(5兩)(這種症狀禁止使用白朮,但這個配方獨特地使用白朮作為主要成分,如果不是對症狀有準確的認識,不可以輕易使用),黃芩(2兩),芍藥(4兩)
將這些材料用水六升煮至剩下二升半,分三次服用。
一種方法,用於治療妊娠期間心下滿,氣急,切痛。
赤茯苓(6分),桑白皮(5分),前胡(4分),郁李仁,檳榔(各3分)
將這些材料磨成細粉,用水一升煮至剩下一半,去掉殘渣,晚上睡前服用。
安胎和氣飲,用於治療胎兒寒冷,腹部疼痛牽扯兩脅,小便頻繁,大便虛滑。
訶子(麵包裹煨烤,去核),白朮(各2錢),陳皮(去白),高良薑(炒),木香(不見火),白芍藥,陳米(炒),甘草(炙,各1錢)
將這些材料做成一份,加入五片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仲景附子湯,用於治療孕婦懷孕六七個月,脈搏弦硬並且發熱,胎兒越來越脹,腹部疼痛並且感到寒冷,下腹部像扇子一樣張開。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子宮寒冷造成的,應該使用這個湯來溫暖子宮。
附子(2枚,炮製去皮,破成8片),白朮(4兩),茯苓,芍藥,人參(2兩)
將這些材料用水八升煮至剩下三升,去掉殘渣,溫熱服用一升,每天三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