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八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9)

1. 煩躁

(即子煩,附口乾)

大全,云:妊娠苦煩悶者,以四月受少陰君火氣以養精,六月受少陽相火氣以養氣,若母心驚膽寒,多有煩悶,名曰子煩也。《產寶》云:夫妊娠而子煩者,是肺臟虛而熱乘於心,(肺虛乘熱於心,於理似背,當在虛字上看)則令心煩也,停痰積飲,在心胸之間,或衝於心,亦令煩也。若熱而煩者,但熱而已,若有痰飲而煩者,嘔吐涎沫,惡聞食氣,煩躁不安也。大凡妊娠之人,既停痰積飲,又寒熱相搏,氣鬱不舒,或煩躁,或嘔吐涎沫,劇則胎動不安,均為子煩也。

薛氏,曰:前證若因內熱,用竹葉湯;氣滯,用紫蘇飲;痰滯,用二陳、白朮、黃芩、枳殼;氣鬱,用分氣飲加川芎;脾胃虛弱,用六君、紫蘇、山梔。

大全,云:妊娠煩躁口乾者(煩躁口乾,屬心脾與子煩大同小異),足太陰脾經,其氣通於口,手少陰心經,其氣通於舌,若臟腑氣虛,榮衛不理,致陰陽隔絕,熱乘於心脾,津液枯少,故令心煩而口乾也。與子煩大同小異,宜用知母丸。

薛氏,曰:前證若胃經實火,用竹葉石膏湯;若胃經虛熱,用人參黃耆散;若胃經氣虛,用補中益氣湯;若肺經虛熱,用紫蘇飲;若肝經火動,用加味逍遙散;若脾氣鬱結,用加味歸脾湯;若腎經火動,加味地黃丸。

竹葉湯,治妊娠心驚膽怯,終日煩悶,名曰子煩。

白茯苓(三錢),麥門冬(去心),防風,黃芩(各二錢)

上作一服,加竹葉十片,水煎服,無時。一方有知母,無黃芩。一方有人參,無黃芩。

知母飲,治妊娠心脾壅熱,咽膈渴苦,煩悶多驚。

知母,麥門冬(去心),赤茯苓(各一錢半),黃芩,黃耆(各二錢)(壅熱用黃耆,要知是虛非實),甘草(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入桑白皮半錢,煎至一盅,再入竹瀝些少,同煎一二沸服,無時。

犀角散,治子煩。

犀角尖(磨水時入),地骨皮,條芩,麥門冬(去心),甘草(五分),赤茯苓(各二錢)

上切,作一服,水二盅,煎八分,入竹瀝一合,溫服。

當歸飲,治子煩。

當歸(二錢,酒洗),川芎,阿膠珠,豆豉,桑寄生(各一錢),蔥白(七莖)

上銼,水煎溫服。(用蔥、豉、川芎散熱,又是一法)

人參散,治妊娠熱乘心脾,津液枯少,煩躁乾渴。

人參,麥門冬(去心),赤茯苓,地骨皮,乾葛,黃芩(炒),犀角(鎊,各七錢五分),甘草(半兩)

上銼,每服三錢,水煎服。

竹茹湯,療妊娠煩躁,或胎不安。(清心涼肝妙劑)

用淡青竹刮茹一兩,以水一大升煮取四合,徐徐服盡為度。

治妊娠心煩熱不止

蔥白(一握),豉(二合)

上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溫分三服。

白話文:

煩躁

懷孕期間感到煩悶,這現象又稱「子煩」,通常伴隨口乾。

《大全》書中提到,懷孕四個月時,胎兒吸收母親的少陰君火之氣來滋養精氣,六個月時則吸收少陽相火之氣來滋養氣血。如果母親心驚膽怯,就容易出現煩悶的狀況,這就稱為「子煩」。《產寶》書中則認為,「子煩」是因為孕婦肺臟虛弱,熱邪侵入心臟所致。這是因為肺虛導致熱邪侵犯心臟,使心煩不安。另外,痰液積聚在胸口,或者上衝到心臟,也可能導致煩躁。如果只是單純的熱而導致煩躁,就只是熱而已;若有痰飲引起的煩躁,則會出現噁心嘔吐、流口水、討厭食物氣味等症狀,讓人煩躁不安。總之,懷孕的人,如果體內既有痰液積聚,又有寒熱交雜,導致氣機鬱結不暢,就容易出現煩躁、嘔吐等情況,嚴重時會導致胎動不安,這些都屬於「子煩」的範疇。

薛氏認為,如果是內熱引起的煩躁,可用竹葉湯;氣滯引起的,可用紫蘇飲;痰阻引起的,可用二陳湯加上白朮、黃芩、枳殼;氣鬱引起的,可用分氣飲加川芎;脾胃虛弱引起的,可用六君子湯加上紫蘇、山梔。

《大全》書中還提到,懷孕時出現煩躁口乾(這種情況與子煩類似,都是心脾功能失調),是因為足太陰脾經的氣通到口部,手少陰心經的氣通到舌頭。如果臟腑氣虛,導致身體陰陽失調,熱邪侵犯心脾,體內津液耗損,就會心煩口乾。這種情況和子煩很相似,可以使用知母丸來治療。

薛氏認為,如果是胃經實火引起的煩躁口乾,可用竹葉石膏湯;胃經虛熱引起的,可用人參黃耆散;胃經氣虛引起的,可用補中益氣湯;肺經虛熱引起的,可用紫蘇飲;肝經火旺引起的,可用加味逍遙散;脾氣鬱結引起的,可用加味歸脾湯;腎經火旺引起的,可用加味地黃丸。

竹葉湯,用於治療孕婦因心驚膽怯而整天煩悶,這種情況稱為子煩。

藥方組成:白茯苓(9克),麥門冬(去心,6克),防風(6克),黃芩(6克)。 用法:將上述藥材加竹葉十片,用水煎服,不拘時間服用。有的方子有知母,沒有黃芩。有的方子有人參,沒有黃芩。

知母飲,用於治療孕婦心脾積熱、咽喉乾渴、煩悶多驚等症狀。

藥方組成:知母(4.5克),麥門冬(去心,4.5克),赤茯苓(4.5克),黃芩(6克),黃耆(6克)(體內有積熱時用黃耆,表示是虛熱而不是實熱),甘草(3克)。 用法:將上述藥材加水兩碗,再加入桑白皮(1.5克),煎至一碗,然後加入少量竹瀝一起煎一兩次,不拘時間服用。

犀角散,用於治療子煩。

藥方組成:犀角尖(磨成粉後加入),地骨皮,條芩,麥門冬(去心),甘草(1.5克),赤茯苓(6克)。 用法:將上述藥材切碎,用水兩碗煎至八分,再加入竹瀝一合,溫服。

當歸飲,用於治療子煩。

藥方組成:當歸(6克,用酒洗過),川芎,阿膠珠,豆豉,桑寄生(各3克),蔥白(七根)。 用法:將上述藥材切碎,用水煎服,溫服。(用蔥、豉、川芎來散熱,也是一種方法)

人參散,用於治療妊娠期間熱邪侵犯心脾,導致體內津液耗損,出現煩躁口渴的症狀。

藥方組成:人參,麥門冬(去心),赤茯苓,地骨皮,乾葛,黃芩(炒過),犀角(鎊成粉末,各22.5克),甘草(15克)。 用法: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9克,用水煎服。

竹茹湯,用於治療孕婦煩躁,或胎動不安。(這是清心涼肝的妙方)

藥方組成:淡青竹刮下的竹茹(30克) 用法:將竹茹加水一大升煮至四合,慢慢服用。

治療妊娠心煩熱不止

藥方組成:蔥白(一把),豆豉(二合)。 用法:將上述藥材加水兩大碗,煎至一碗半,去渣,溫服,分三次服用。

一母丸,用於治療孕婦因服藥導致胎氣不安,出現類似虛煩不能入睡的情況。巢氏將其稱為子煩,但醫生若不了解,當作虛煩來治療,反而會損害胎氣。

藥方組成:知母(洗淨後烘乾,60克)。 用法:將知母研磨成細粉,用棗肉製成如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人參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