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一 (12)
卷之一 (12)
1. 調經通用諸方
胎前嗽,加枳殼、甘草、款冬、馬兜鈴、半夏、木通、葶藶子、人參、桔梗、麥門冬。胎氣衝肝,腰腳痹,行步艱難,加枳殼、木通、連翹、荊芥、地黃、羌獨、山梔、甘草、燈心,空心服。妊娠心煩,加竹茹一塊,如有敗血,則用當歸近上節,易白芍藥以赤,熟地黃以生。
妊娠作惡生寒,面青,不思飲食,憔悴,加陳皮、枳殼、白朮、茯苓、甘草。損孕下血不止,頭痛寒熱耳鳴,氣血勞傷所致,加黃芩、荊芥、生地黃、赤芍藥、生薑。臨產小腹緊痛,加紅花、滑石、甘草、燈心、葵子。產後惡露腹痛不止,加桃仁、蘇木、牛膝。產後腹痛,血塊攻腸,加大艾、沒藥、好酒。
若因產後,欲推陳致新,補血海,治諸疾,加生薑煎。若產後被驚氣滯,種種積滯敗血,一月內惡物微少,敗血作病,或脹或疼,胸膈痞悶,或發寒熱,四肢疼痛,加玄胡、沒藥、香白芷,與四物等分為細末,淡醋湯或用童便酒調下。如血風於產後乘虛發作,或產後傷風,頭疼發熱,百骨節痛,每四物湯五兩,加荊芥穗、天麻、香附子、石膏、藿香各二錢五分,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服。產後傷風頭痛,加石膏等分,甘草減半。
若產後虛勞日久,而脈浮疾者,宜柴胡四物湯,乃本方與小柴胡湯合用也。若產後諸症,各隨六經,以四物與仲景藥各半,服之甚效。產後虛憊,發熱煩悶,加生地黃。產後腹脹,加枳殼、肉桂。產後寒熱往來,加柴胡、麥門冬。產後敗血築心,加地骨皮、芍藥。產後潮熱,加白朮、北柴胡、甘草、牡丹皮、地骨皮。
產後病眼,加北細辛、羌活、荊芥、菊花、甘草、木賊、石決明、草決明。產後浮腫,氣急腹大,喉中水雞聲,加牡丹皮、荊芥、白朮、桑白皮、赤小豆、大腹皮、杏仁、半夏、馬兜鈴、生薑、蔥白、薄荷。產後失音不語,加訶子、人參、沙蜜、百藥煎。產後悶亂,加茯神、遠志。
胎前產後痢後風,加乳香、龍骨、茱萸、木香、肉桂、蒼朮、牡丹皮、白薇、人參、甘草、澤蘭、大椒、蘹香,煉蜜為丸,木瓜酒下。(以痢風而用龍骨,何也?諸熱藥亦未善)
簡易當歸散,治經脈不勻,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或腰腿疼痛,不依時而行。(此方不用地黃,而補肝脾清金制水,又是四物湯之一變局。以此推之,應變無窮矣)
當歸,川芎,白芍藥(炒),黃芩(炒,各一兩),白朮,山茱萸肉(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空心溫酒調下二錢,日三服。或銼,每服七錢,加生薑水煎服;如冷,去黃芩,加肉桂。一方有熟地黃。
增損四物湯,治月事不調,心腹疼痛,補血溫經駐顏。(又一變也,白朮雖溫而丹皮、地骨卻清肌骨之熱,故溫字恐誤)
白話文:
調經通用諸方
懷孕期間咳嗽,可以加入枳殼、甘草、款冬、馬兜鈴、半夏、木通、葶藶子、人參、桔梗、麥門冬。懷孕時氣上衝肝臟,導致腰腿麻木、行走困難,可以加入枳殼、木通、連翹、荊芥、地黃、羌活、獨活、山梔子、甘草、燈心草,空腹服用。懷孕時心煩意亂,可以加入竹茹一塊,如果出現敗血症狀,就要使用靠近上部的當歸,並將白芍藥改為赤芍藥,熟地黃改為生地黃。
懷孕期間出現噁心、怕冷、面色發青、食慾不振、憔悴,可以加入陳皮、枳殼、白朮、茯苓、甘草。懷孕受損導致下血不止,並伴隨頭痛、寒熱、耳鳴,這是氣血勞傷所致,可以加入黃芩、荊芥、生地黃、赤芍藥、生薑。臨產時小腹緊痛,可以加入紅花、滑石、甘草、燈心草、葵子。產後惡露腹痛不止,可以加入桃仁、蘇木、牛膝。產後腹痛,血塊阻塞腸道,可以加入大艾葉、沒藥、好酒。
如果是產後,想要促進新陳代謝,補充血氣,治療各種疾病,可以加入生薑煎煮服用。如果產後受到驚嚇導致氣滯,出現各種積滯、敗血,一個月內惡露很少,敗血引起疾病,出現脹氣或疼痛、胸悶、發冷發熱、四肢疼痛,可以加入玄胡索、沒藥、香白芷,與四物湯等量磨成細末,用淡醋湯或童便酒調服。如果產後出現血風症狀,或者產後感冒,出現頭痛發熱、全身關節疼痛,可以在四物湯五兩的基礎上,加入荊芥穗、天麻、香附子、石膏、藿香各二錢五分,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至七分服用。產後感冒頭痛,可以加入等量的石膏,甘草減半。
如果產後虛弱日久,脈象呈現浮疾,可以服用柴胡四物湯,這是本方與小柴胡湯合用。如果產後出現各種症狀,可以根據六經辯證,將四物湯與仲景的方藥各取一半,服用效果很好。產後虛弱,發熱煩躁,可以加入生地黃。產後腹脹,可以加入枳殼、肉桂。產後出現忽冷忽熱,可以加入柴胡、麥門冬。產後敗血攻心,可以加入地骨皮、芍藥。產後出現潮熱,可以加入白朮、北柴胡、甘草、牡丹皮、地骨皮。
產後眼睛疾病,可以加入北細辛、羌活、荊芥、菊花、甘草、木賊、石決明、草決明。產後浮腫、氣短、腹部腫大、喉嚨發出水雞叫聲,可以加入牡丹皮、荊芥、白朮、桑白皮、赤小豆、大腹皮、杏仁、半夏、馬兜鈴、生薑、蔥白、薄荷。產後失音不語,可以加入訶子、人參、蜂蜜、百藥煎。產後煩悶,可以加入茯神、遠志。
懷孕、生產後或痢疾後出現風症,可以加入乳香、龍骨、茱萸、木香、肉桂、蒼朮、牡丹皮、白薇、人參、甘草、澤蘭、大椒、小茴香,煉蜜做成藥丸,用木瓜酒送服。(針對痢疾後出現風症而使用龍骨,為何呢?各種熱性藥也不太合適)
簡易當歸散,治療月經不規律,或三四個月不來,或一個月來兩次,或腰腿疼痛,月經週期不定。(這個方子不用地黃,而是補肝脾、清金氣、制水,是四物湯的一個變通。由此推斷,用藥變化是無窮的)
當歸,川芎,白芍藥(炒),黃芩(炒,各一兩),白朮,山茱萸肉(各一兩半)
將上述藥物磨成細末。空腹用溫酒送服二錢,每天三次。或者粗磨,每次用七錢,加入生薑用水煎服;如果身體怕冷,去掉黃芩,加入肉桂。也有方子會加入熟地黃。
增損四物湯,治療月經不調、心腹疼痛,補血溫經,保持容顏。(又是四物湯的一個變通,白朮雖然溫性,但是丹皮、地骨皮卻能清肌骨之熱,所以“溫”字可能用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