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

1. 論經閉因積冷結氣

要略,曰: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氣為證。經水斷絕,至有歷年血寒,積結胞門,寒傷經絡(分耗也)。凝堅在上,嘔吐涎唾,久成肺癰,形體損分。在中盤結,繞臍寒疝;或兩脅疼痛,與臟相連,或結熱中,病在關元;脈數無瘡,肌若魚鱗,時著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經候不勻,令陰掣痛,少腹惡寒;或引腰脊,下根氣衝,氣衝急痛,膝脛疼煩;奄忽眩冒,狀是厥癲;或有憂慘,悲傷多嗔;此皆帶下,非有鬼神。久則羸瘦,脈虛多寒;三十六病,千變萬端;審脈陰陽,虛實緊弦;行其針藥,治危得安;其雖同病,脈各異源;子當辨記,勿謂不然。

白話文:

中醫古籍《要略》中寫道:婦科疾病往往是由虛弱、積冷、凝結的氣所引起的。月經斷絕,甚至長達數年,寒氣積結在胞門,損傷經絡。凝結堅實的寒氣在上部,會引起嘔吐涎唾,久而久之形成肺癰,身體組織受損。在中盤盤結的寒氣,繞臍成寒疝;或兩脅疼痛,與臟腑相連,或結熱在中焦,病症在關元;脈搏數快而沒有瘡,肌肉如魚鱗般粗糙,有時還會影響男子,不僅限於婦女。在下焦未有寒氣積聚,經期不準,導致陰部牽拉疼痛,少腹怕冷;或者引起腰脊痠痛,下焦氣血衝動,氣衝急痛,膝蓋和小腿疼痛難忍;突然頭暈目眩,狀如癲癇;或有憂鬱悲傷,容易發怒;這些都是帶下病的症狀,與鬼神無關。帶下病時間久了,會導致消瘦羸弱,脈搏虛弱偏寒;婦科疾病症狀有三十六種,變化多端;必須審視脈象的陰陽、虛實、緊弦情況;根據脈象對症下藥,才能化險為夷;雖然同是帶下病,但脈象各不相同;醫生應仔細辨別,切勿疏忽大意。

2. 論經閉因痰飲所隔

張子和,云:凡婦人月事不來,用茶調散吐之(據此吐法,能學子和者則可,在他人則不可。用吐固是一法,然體虛者不宜),次用玉燭散芎歸湯三和湯桂苓白朮散之類,降心火,益腎水,開胃進食,分陰陽,利水道之藥也。

白話文:

張子和說:凡是婦女月經不來,可以用茶湯調和藥粉,讓她吐出來(根據這個吐法,如果能像張子和那樣,那就可以學習;其他人則不行。用吐法固然是一種方法,但體虛的人不適合),然後服用玉燭散、芎歸湯、三和湯、桂苓白朮散之類的藥物,以降低心火,增益腎水,開胃進食,分清陰陽,利於排尿的藥物。

一婦人月事不行,寒熱往來,口乾頰赤,飲食少,旦暮間咳一二聲,諸醫皆用虻蟲水蛭乾漆硇砂芫青紅娘子沒藥血竭之類,惟戴人不然。曰古方雖有此法,奈病人服之,必臍腹發痛,飲食不進。乃命止藥,飲食少進。《內經》曰:二陽之病發心脾。心受之則血不流,故女子不月。

白話文:

有一位婦人月經不調,時常感到寒熱交替,口乾舌燥、面色潮紅,食慾很差,早晚會咳嗽一兩聲。很多醫生都開了虻蟲、水蛭、乾漆、硇砂、芫青、紅娘子、沒藥、血竭等藥物治療,只有戴醫生不這麼做。他說:「古方雖然有這些藥物,病人服用後,必定會腹痛、飲食難進。」於是,他命令病人停止服用藥物,並少量進食。《內經》說:「陽明和太陽經的病症起因於心和脾。」如果是心臟出了問題,血液就會循環不暢,所以這位女子才會月經不調。

既心受積熱,宜抑火升水,流濕潤燥,開胃誘食。乃湧出痰一二升(惟有痰者可用,亦須形病俱實),下泄水五六行,濕水上下皆去,血氣自然湍流,月事不為水濕所隔,自依期而至矣。亦不用虻蟲、水蛭之類有毒之藥,如用之,則月經總來,小溲反閉,他證生矣。凡精血不足,宜補之以食,大忌有毒之藥,偏勝而致夭閼多矣。

白話文:

如果心臟因積熱而引起不適,應該採用抑火升水的方法,促進體液流通、滋潤乾燥、增進食慾。治療時,會讓病人吐出1~2升的痰(只有有痰的人可以使用這種方法,而且身體和症狀都必須很明顯),並通過下瀉排除5~6分的濕水,這樣上面的濕水和下面的濕水都能去除,血氣自然會運行順暢,月經也不會被水濕所阻隔,自然會按時到來。治療時,不需要使用有毒的藥物,如虻蟲或水蛭。如果使用這些藥物,則月經可能會一直來,小便反而不通暢,還會引起其他症狀。如果精血不足,應該通過食物來補充,不要服用有毒的藥物,否則容易導致偏勝而夭折的狀況。

一婦人年三十四歲,經水不行,寒熱往來,面色萎黃,唇焦頰赤,時咳二三聲。問其所服之藥,黑神散烏金丸四物湯燒肝散鱉甲散建中湯寧肺散,針艾千百,轉劇,家人意倦,不欲求治。戴人憫之,先湧痰五六升,午前湧畢,午後進食,飲證悉除(形盛氣實病,其藥當然非輕試之法,慎之)。後三日復輕湧之,又去痰一二升,食益進;不數日,又下通經散,瀉訖一二升。

白話文:

一位34歲的婦女,月經不來,寒熱交替,面色萎黃,嘴脣和臉頰紅潤,時常咳嗽兩三聲。詢問她服用的藥物,有黑神散、烏金丸、四物湯、燒肝散、鱉甲散、建中湯、寧肺散,還針灸了無數次,病情卻越來越嚴重,家人都疲倦了,不想再求醫。戴某可憐她,先讓她催吐,吐出了五六升痰,上午吐完後,下午就進食了,水腫的症狀也全部消失了(這是一種實症,用藥當然不能輕試,要謹慎)。三天後,又讓她輕微催吐,又吐出一二升痰,食量增加了;沒過幾天,又讓她服用通經散,瀉出五六升後,月經就來了。

數日,去死皮數重,小者如麩片,大者如葦膜,不月餘經水自行,神氣大康矣。

3. 論下利經斷利止經來

脈經,曰:婦人下利而經水反斷者,何也?師曰:但當止利,經當自下,勿怪。所以利不止而經斷者,但下利亡津液,故經斷。利止津液復,經當自下。若婦人血下,咽乾而不渴,其經必斷,此榮不足,本自有微寒,故不引飲。渴而引飲者,津液得通,榮衛自和,其經必復下。

白話文:

《脈經》中說:婦女下痢而經血突然停止,這是為什麼呢?老師說:只要止住下痢,經血就會自然來潮,不用感到奇怪。之所以下痢不止而經血停止,是因為下痢導致津液失去,所以經血停止。當下痢停止,津液恢復,經血就會自然來潮。如果婦女出現血虛,咽乾而不想喝水,那麼她的經血肯定會停止,這是因為榮氣不足,本來就有一些微寒症狀,所以不會感到口渴。如果感到口渴而想喝水,那麼津液得到暢通,榮衛之氣自然和諧,經血肯定會再次來潮。

4. 論經閉總因血滯血枯

李氏,曰:婦人以血為主,天真氣降,壬癸水合,腎氣全盛,血脈流行,當以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故曰月經。經行與產後一般,若其時余血一點未淨,或外被風寒及濕冷暑熱邪氣,或內傷生冷,七情鬱結,為痰為瘀,凝積於中,曰血滯。或經止後,用力太過,入房太甚,及服食燥熱,以致火動,邪氣盛而津液衰,曰血枯。

白話文:

中醫古籍《良方》中提到,婦女在經期後受到驚嚇,則氣血錯亂,逆於上則從口鼻而出,逆於身則血水相搏變成水腫;憤怒則氣血逆於腰腿、心腹、背脅,手足之間重痛,經期來時發作,過期則停止;極度憤怒傷肝,則有眩暈、嘔血、瘰癧、血風、瘡瘍等病,加上經血在其中滲漏,於是形成竅血生瘡,淋瀝不斷;濕熱相搏,就成為崩帶;血結在裡面,變成癥瘕。凡此種種變證,不過是血滯與血枯而引起的。但血滯也有虛熱,血枯也有虛熱,因此嚴重的會經閉不通。以血滯、血枯分別來說,輕微的則經水不調,只說虛和熱而已。血滯經閉適宜破血的,原因是飲食毒熱,或暴怒,凝瘀積痰,必須用大黃、乾漆之類的藥物,推動古い血液,使舊血消散,新血產生。如果氣旺血枯,起於勞役憂思,卻適宜溫和滋補,或兼有痰火濕熱,更適宜清涼之,通常以肉桂為輔助藥,因為溫熱則血行。但不可只用峻烈藥物,以免虧損陰道。至於耗氣益血的說法,雖然是女科要法,但血為氣所配,氣熱則血熱,氣寒則血寒,氣升則血升,氣降則血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如果鬱火,氣盛於血者,纔可以用香附丸散、抑氣散單獨使用,當加木香、檳榔、枳殼,以開鬱行氣。若氣亂則調,氣冷則溫,氣虛則補,男女相同,陽氣生長則陰氣自然增長,氣衰則血也枯竭,豈能專門耗損其氣?論者大多拘泥叔和的血旺氣衰,不知叔和論述肝肺二脈(以肝藏血、肺主氣),認為宜肝旺於肺,其實氣血平和纔有孕,所以接著說兩臟通和。但婦女見偏性鄙視,婢妾志向不能舒展,鬱怒無時不起,所以香附為婦女仙藥。《黃帝內經》說:邪氣勝則實,正氣奪則虛。可以省悟這些,大概只有虛熱痰氣四種證狀而已。經水不調也大致相同,隨證調治,飲食調和,自然血氣流通。如果有凝滯,纔可用紅花當歸散、紫葳散、通經丸、導經丸之類的藥物。虛證只用當歸散以通之。通後又須養血益陰,使津液流通。假如不致力於氣血充和,而只用毒藥攻逼,是向乞丐乞討千金,必定死路一條。

良方,云:經後被驚,則血氣錯亂妄行(驚則氣亂,故錯經妄行),逆於上,則從口鼻而出(怒則氣逆上衝,甚則嘔血);逆於身,則血水相搏,變為水腫;恚怒,則氣血逆於腰腿、心腹、背脅,手足之間重痛,經行則發,過期則止;怒極傷肝,則有眩暈、嘔血、瘰癧、血風、瘡瘍等病,加之經血滲漏於其間,遂成竅血生瘡,淋瀝不斷;濕熱相搏,遂為崩帶;血結於內,變為癥瘕。凡此變證百出,不過血滯與枯而已(總結)。但血滯亦有虛熱,血枯亦有虛熱,故重則經閉不通。以滯、枯分言,輕則經水不調,止言虛與熱而已。血滯經閉宜破者,原因飲食毒熱,或暴怒,凝瘀積痰,直須大黃乾漆之類,推陳致新,俾舊血消而新血生也。若氣旺血枯,起於勞役憂思,卻宜溫和滋補,或兼有痰火濕熱,尤宜清之涼之,每以肉桂為佐者,熱則血行也。但不可純用峻藥,以虧陰道。至於耗氣益血之說,雖女科要法,但血為氣配,氣熱則熱,氣寒則寒,氣升則升,氣降則降,氣行則行,氣滯則滯。如果鬱火,氣盛於血者,方可單用香附丸散、抑氣散,當加木香檳榔枳殼,以開鬱行氣。若氣亂則調,氣冷則溫,氣虛則補,男女一般,陽生則陰自長,氣衰則血亦涸,豈可專耗其氣耶?論者多泥叔和血旺氣衰,不知叔和論肝肺二脈(以肝藏血、肺主氣也),則宜肝旺於肺,其實氣血平和有孕,故繼曰兩臟通和。但婦人見偏性鄙,婢妾志不得伸,鬱怒無時不起,故香附為女人仙藥。經曰:邪氣勝則實,正氣奪則虛。可不悟諸,大概只虛熱痰氣四證而已。不調亦大相同,隨證調治,飲食調和,自然血氣流通。更有凝滯,然後可用紅花當歸散紫葳散通經丸、導經丸之類。虛者只用當歸散以通之。通後又須養血益陰,使津液流通。苟不務氣血充和,而惟以毒藥攻逼,是求千金於乞丐,必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