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4)

1. 論陰戶生瘡

大全,云:婦人少陰脈數而滑者,陰中有瘡,名曰䘌,或痛或癢,如蟲行狀,膿水淋瀝,亦有陰蝕幾盡者,皆由心神煩郁,脾胃虛弱,致血氣流滯耳。故經云: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若論諸痛癢瘡,當從手少陰,若以瘡在下部,當從足少陰)。又云:陽明主肌肉,治之當補心養胃,外以熏洗坐導藥治之乃可。薛氏曰:婦人陰中生瘡,乃七情鬱火,傷損肝脾,濕熱下注。其外證,有陰中舒如蛇,俗呼陰挺,有翻突如餅,俗呼陰菌,亦有如雞冠花,亦有生諸蟲,亦有腫痛濕癢,潰爛出水,脹悶脫墜者(俱屬肝膽之火,少分虛實求治);其內證,口乾內熱,體倦,經候不調,或飲食無味,晡熱發熱,胸膈不利,脅肋不調,小腹痞脹,赤白帶下,小水淋澀。其治法,腫痛者,宜用四物湯加柴胡、山梔、牡丹皮;龍膽草;濕癢者,宜用歸脾湯加山梔、牡丹皮、柴胡;淋澀者,宜用龍膽瀉肝湯加白朮、牡丹皮,潰腐者,宜用加味逍遙散;腫悶脫墜者,宜用補中益氣湯加山梔、牡丹皮,佐以外治之法。(以腫痛屬血虛肝熱,濕癢為脾虛肝熱,淋澀屬肝腎有熱,腐潰屬肝脾,腫脫為不足有火,故其立方如此)

白話文:

婦女的少陰脈象如果呈現頻數且滑動的狀態,表示陰部會有瘡瘍,這種情況叫做「䘌」,有時會感到疼痛或搔癢,感覺像有蟲在爬行,會有膿液流出,甚至有的陰部會被侵蝕到幾乎消失殆盡。這些都是因為心神煩躁憂鬱,脾胃虛弱,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所引起的。所以醫書上說:「各種疼痛搔癢的瘡瘍,都與心臟有關(如果說到各種疼痛搔癢的瘡瘍,應該從手少陰經來看;如果瘡瘍長在下身,應該從足少陰經來看)。」又說:「陽明經主肌肉,治療上應該補養心臟和胃,外用藥物薰洗或坐浴來治療。」

薛氏認為,婦女陰部生瘡,是因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鬱結化火,損傷肝脾,濕熱往下流注所致。外在的症狀,有的陰部伸展像蛇一樣,俗稱陰挺;有的翻出來像餅一樣,俗稱陰菌;有的像雞冠花;有的會長蟲;有的會腫痛、濕癢、潰爛流膿、脹悶、脫垂(這些都屬於肝膽的火氣,要仔細分辨虛實來治療)。內在的症狀,會有口乾、體內發熱、身體疲倦、月經不調、食慾不振、下午發熱、胸悶、肋骨不適、小腹脹滿、白帶或赤白帶下、小便不順暢。

治療方法上,如果陰部腫痛,應該使用四物湯,再加入柴胡、山梔、牡丹皮和龍膽草;如果濕癢,應該使用歸脾湯,再加入山梔、牡丹皮和柴胡;如果小便不順暢,應該使用龍膽瀉肝湯,再加入白朮和牡丹皮;如果潰爛,應該使用加味逍遙散;如果腫脹悶痛和脫垂,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再加入山梔和牡丹皮,並配合外用藥物治療。(因為腫痛屬於血虛肝熱,濕癢屬於脾虛肝熱,小便不順暢屬於肝腎有熱,潰爛屬於肝脾問題,腫脹脫垂屬於氣虛有火,所以治療的方子是這樣開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