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一 (9)
卷之一 (9)
1. 調經通用諸方
若腹痛作聲,經脈不快,加熟地黃一倍,添桂心半倍。經行腹痛,腰背痛,加蕓薹、牛膝、紅花、吳茱萸、菴䕡、甘草,銀器燈心熱服。若經水澀少,加葵花煎,又加紅花,血見愁。若經水少而色和者,倍加熟地黃、當歸。若經水暴下,加黃芩;若腹痛,加黃連;如夏月,不去黃芩。
若經水如黑豆汁者,加黃芩、黃連。經水過多,別無餘證,宜黃芩六合湯,四物湯、黃芩、白朮等分。經血淋漓不斷,加干瑞蓮房炒入藥。陰陽交合經脈行,加赤石脂、黃耆、肉桂、百草霜、藕節、敗棕灰、肉豆蔻、當歸、木香、龍骨、白茯苓、白朮、地榆。若經水適來適斷,或有寒熱往來者,先服小柴胡湯,以去其寒熱,後以四物湯和之。
如寒熱不退,勿服四物,是謂變證,表邪猶在,不能效也(須識表證,更有次序可法),依前論中變證,隨證用藥調治。若血崩者,加生地黃、蒲黃。補血住崩,加百草霜、棕灰、首綿灰、蒲黃(炒過)、龍骨、白姜。血成片,加地黃、藕節;血黑片,加人參、白朮。若血臟虛冷,崩中去血過多,加阿膠、艾(以虛冷而崩中,故加艾,今人不問冷熱,而皆用膠、艾,殊可笑也)。月水不調,血崩,或多少,或前後,嘔逆心膨,加陳艾、黃耆(心膨宜審)。
若赤白帶下,宜香桂六合,四物湯加桂枝、香附,各減半。四物湯為細末,蜜煉丸,梧子大,空心米飲湯下三四十丸,治高年婦人白帶良驗。如白淫濁,加龍骨、地黃、當歸。如漏下五色,研麝香好酒下;如鮮紅,溫酒鹽湯下;如帶下,加肉桂、蒲黃、百草霜、甘草、黑豆、白朮、玄胡索、白薑、龍骨,空心鹽酒下;如白帶,加白龍骨,酒下(此皆古法,宜體認的確方可遵)。若婦人血積者,加廣朮、京三稜、桂乾漆(炒煙盡)各等分。
若經血凝滯,腹內血氣作疼,加廣朮、官桂等分。
王石膚云:熟地黃滯血,安能止痛,不若以五靈脂代之。血滯不通,加桃仁、紅花。經閉,加枳殼、大黃、荊芥、黃芩、青皮、滑石、木通、瞿麥、海金沙、山梔子、車前子(以經閉而用利水之藥,何也?豈非以下焦氣滯而道之耶)。血寒,加甘草、烏梅、柴胡、桃柳枝。月水久閉,加肉桂、甘草、黃耆、薑黃、棗子、木通、紅花。
月水不通,加野苧根、牛膝、紅花、蘇木,舊酒水同煎。血氣不調,加吳茱萸等分,甘草減半。諸虛不足,加香附子。四物湯加甘草半兩,為細末煉蜜丸,每兩作八丸,酒醋共半盞煎湯,同化調下,名當歸煎,去敗血生好血,如人行五里,再進一服,無時(以甘能和氣生液養血也,惟氣不足者宜之,如要調氣宜倍香附最妙)。若虛熱病,四物湯與參蘇飲相合,名補心湯主之,添柴胡名五神湯,大能補虛退虛熱。
白話文:
如果腹痛且肚子咕嚕作響,月經來時不順暢,就加倍使用熟地黃,並加入半倍的桂心。如果月經來時腹痛、腰背痛,就加入蕓薹、牛膝、紅花、吳茱萸、菴䕡、甘草,用銀器燈盞的熱氣溫熱後服用。如果經血量少且乾澀,就加入葵花煎煮的藥液,並加入紅花、血見愁。如果經血量少但顏色正常,就加倍使用熟地黃和當歸。如果經血突然大量流出,就加入黃芩;如果腹痛,就加入黃連;如果是夏天,就不用去除黃芩。
如果經血像黑豆汁一樣,就加入黃芩和黃連。如果經血過多,但沒有其他症狀,就適合服用黃芩六合湯,或者四物湯與黃芩、白朮等量混合的藥方。如果經血淋漓不止,就加入炒過的乾瑞蓮房入藥。陰陽交合時經血運行,就加入赤石脂、黃耆、肉桂、百草霜、藕節、燒過的棕櫚灰、肉豆蔻、當歸、木香、龍骨、白茯苓、白朮、地榆。如果經血時來時斷,或有時發冷發熱,就先服用小柴胡湯,以去除寒熱,之後再用四物湯調和。
如果寒熱症狀不退,就不要服用四物湯,這是屬於變證,表示表邪還在,所以沒有效果(必須了解表證,還有調理的順序方法),根據先前說的變證,依據症狀用藥調理。如果出現血崩,就加入生地黃、蒲黃。要補血止血崩,就加入百草霜、棕櫚灰、首綿灰、蒲黃(炒過)、龍骨、白薑。如果血塊成片,就加入地黃、藕節;如果血塊是黑色的,就加入人參、白朮。如果血臟虛寒,血崩導致失血過多,就加入阿膠、艾草(因為虛寒引起的血崩,所以加入艾草。現在的人不論虛寒或熱證,都用阿膠、艾草,實在可笑)。如果月經不調,血崩,時多時少,或提前或延後,並伴有嘔吐、心悸,就加入陳艾、黃耆(心悸要仔細觀察)。
如果出現赤白帶下,就適合服用香桂六合,即四物湯加入桂枝、香附,各減半。將四物湯磨成細粉,用蜂蜜煉製成丸藥,像梧桐子那麼大,空腹用米湯送服三四十丸,對治療老年婦女的白帶效果很好。如果白帶渾濁,就加入龍骨、地黃、當歸。如果漏下五色帶,就用麝香研磨後用好酒送服;如果鮮紅色,就用溫酒和鹽湯送服;如果是帶下,就加入肉桂、蒲黃、百草霜、甘草、黑豆、白朮、玄胡索、白薑、龍骨,空腹用鹽酒送服;如果是白帶,就加入白龍骨,用酒送服(這些都是古老的方法,要仔細理解才能正確使用)。如果婦女有血瘀積,就加入廣朮、京三稜、桂乾漆(炒至煙盡)等量。
如果經血凝滯,腹內血氣作痛,就加入廣朮、官桂等量。
王石膚說:熟地黃會使血瘀滯,無法止痛,不如用五靈脂代替。血瘀不通,就加入桃仁、紅花。如果月經閉止,就加入枳殼、大黃、荊芥、黃芩、青皮、滑石、木通、瞿麥、海金沙、山梔子、車前子(因為月經閉止而使用利水藥物,是什麼原因呢?難道不是因為下焦氣滯而疏導嗎)。如果血寒,就加入甘草、烏梅、柴胡、桃柳枝。如果月經長期閉止,就加入肉桂、甘草、黃耆、薑黃、棗子、木通、紅花。
如果月經不通,就加入野苧根、牛膝、紅花、蘇木,用舊酒和水一同煎煮。如果血氣不調,就加入吳茱萸等量,甘草減半。如果各種虛弱不足,就加入香附子。將四物湯加入半兩甘草,磨成細粉用蜂蜜煉製成丸藥,每兩做成八丸,用酒醋各半盞煎湯,一同化開後送服,名為當歸煎,可以去除壞血、生成好血,就像人走五里路一樣,再服用一劑,沒有時間限制(因為甘味可以調和氣機、產生津液、滋養血液,只適合氣虛的人,如果想要調理氣機,最好加倍使用香附)。如果虛熱病,將四物湯與參蘇飲合用,名為補心湯,可以治療虛熱,再加入柴胡名為五神湯,能有效補虛退虛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