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9)

1. 治經病發熱

逍遙散,治血虛煩熱,口燥咽乾,減食嗜臥,月水不調;又主榮衛不和,痰嗽潮熱,肢

白話文:

逍遙散,用於治療血虛煩熱、口燥咽乾、食慾下降、嗜睡、月經不調;還用於治療榮衛不和、痰熱咳嗽、潮熱、肢體肌肉痠痛等症狀。

體羸瘦,漸川芎蒸。,(此方重在脾胃,及行肝膽鬱滯,故不用生地,恐傷胃也)

白話文:

體質虛弱消瘦,漸漸用川芎進行調理。

當歸(酒洗),白芍(炒),白朮,白茯苓,柴胡(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白話文:

當歸(用酒洗過),白芍(炒過),白朮,白茯苓,柴胡(各一錢),甘草(炙過,五分)

上加生薑三片,麥門冬二十粒,去心,水煎服,不拘時。一方加牡丹皮、梔子(炒),名加味逍遙散。一方加知母、地骨皮。有嗽,加桑白皮、貝母、桔梗、知母、麥冬;咳血,加生地黃、山梔、牡丹皮;嘔吐,加陳皮、半夏、旋覆花;嘈雜,加薑炒黃連,或芩連二陳湯。

白話文:

上加生薑三片,麥門冬二十粒,把麥門冬去掉中心,之後煮成水服用,不限制服用時間。

一種方劑中加入牡丹皮、炒過的梔子,稱為加味逍遙散。

另一種方劑中加入知母、地骨皮。

如果有咳嗽,再加入桑白皮、貝母、桔梗、知母、麥冬;如果咳嗽出血,再加入生地黃、山梔、牡丹皮;如果有嘔吐,再加入陳皮、半夏、旋覆花;如果有嘈雜聲,再加入薑炒過的黃連,或芩連二陳湯。

加味四物湯,治衝任虛損,月水不行,肌膚髮熱,如勞瘵狀。(陽勝則熱,如肝陰不足而肝火獨甚者宜之。脾胃壯者,可加胡黃連)

白話文:

加味四物湯,用於治療衝任虛損,月經不調,皮膚和頭髮發熱,類似於勞累過度或疾病纏身的情況。(陽氣過盛則發熱,如果肝陰不足而肝火過旺者,適合服用此湯。脾胃強壯者,可以添加胡黃連。)

當歸,川芎,白芍藥,生地黃(各一兩),柴胡(半兩),黃芩(二錢半)

白話文:

當歸:一兩

川芎:一兩

白芍藥:一兩

生地黃:一兩

柴胡:半兩

黃芩:二錢半

上㕮咀。每服八錢,水煎服。如骨蒸,四物湯加地骨皮、牡丹皮,一方四物湯加胡黃連,極效。

白話文:

上㕮嘴,每次服八錢,用開水煎服。如果出現骨蒸,可以將四物湯中加入地骨皮、丹皮,另一個方法是將四物湯中加入黃連,效果極佳。

六神湯,治血氣不足,肌體煩熱,四肢倦怠,不進飲食。(此治血虛而氣分有虛熱者)

白話文:

「六神湯」是一種中藥方劑,用於治療血氣不足、身體煩熱、四肢倦怠、食慾不振的疾患。通常應用於血虛而氣分有虛熱的症狀。

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黃耆,地骨皮(各一錢)

上㕮咀。水煎,空心服。

白話文:

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黃耆、地骨皮(各1錢)。

2. 治往來寒熱

本事方,治婦人血脈不調,往來寒熱,狀如勞倦。

當歸,川芎,黃耆,甘草,官桂(各一兩),熟地,白芍藥,白朮(各二兩),柴胡,阿膠(碎,炒,各半兩)

白話文:

當歸,川芎,黃耆,甘草,官桂(各 5 克),熟地,白芍藥,白朮(各 10 克),柴胡,阿膠(搗碎,炒製,各2.5克)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棗一枚,水煎,空心服,白湯點服亦得。當永不生帶下,調血脈,養子宮,終身無病。(陽虛則惡寒,陰虛則發熱,此方氣血並補,與十全大補湯同,乃獨無人參,而柴胡、阿膠是肝經中藥,亦治寒熱之要訣也)

地骨皮散,治血風氣虛,時作寒熱,或晡熱內熱。

白話文:

上藥研磨成細末,每次服五錢,加一顆紅棗,用水煎煮服用,空腹服用,也可以用白開水調服。這個方子可以有效止帶、調理血脈、滋養子宮,終身無病。(陽虛的人容易怕冷,陰虛的人容易發熱,這個方子可以同時補氣血,跟十全大補湯一樣,但是沒有用到人參,但是柴胡和阿膠是肝經常用藥,也是治療寒熱的關鍵。)

地骨皮,柴胡(各一兩),桑白皮(炒),枳殼(麩炒),前胡,黃耆(炒,各七錢五分),人參,白茯苓,白芍藥,甘草,五加皮,桂心(各半兩)

白話文:

  • 地骨皮、柴胡:各一兩

  • 桑白皮:炒過

  • 枳殼:用麩炒過

  • 前胡、黃耆:各七錢五分,炒過

  • 人參、白茯苓、白芍藥、甘草、五加皮、桂心: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三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七分服。(按黃耆、人參、桂心,是補肺溫氣藥;桑皮、枳殼、地骨皮,是瀉肺清熱藥;白芍、茯苓是降收之味;五加、前胡是行散之味。而乃並用之,重在氣虛有火,當以分兩中求之,疾苦中審之,則巧妙自得)

柴胡散,治婦人寒熱體瘦,肢節疼痛,口乾心煩,不欲飲食。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都放入鍋中,每次服用 3 到 5 錢的藥材,加入一杯半的水和三片生薑,煎煮至只剩下七分的水量即可服用。(註解:黃耆、人參和桂心是補肺溫氣的藥材;桑皮、枳殼和地骨皮是瀉肺清熱的藥材;白芍和茯苓是降收之味;五加和前胡是行散之味。這些藥材可以一起使用,適用於氣虛有火的患者,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和症狀來調整藥材的分量和煎煮時間,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北柴胡,赤茯苓,黃耆,白朮(各一錢),麥門冬(去心,三錢),鱉甲(醋炙,二錢),人參,地骨皮,枳殼(麩炒),生地黃,桑白皮,赤芍藥,桔梗,甘草(各五分)

白話文:

  • 北柴胡:一錢

  • 赤茯苓:一錢

  • 黃耆:一錢

  • 白朮:一錢

  • 麥門冬:去心,三錢

  • 鱉甲:醋炙,二錢

  • 人參:五分

  • 地骨皮:五分

  • 枳殼:麩炒,五分

  • 生地黃:五分

  • 桑白皮:五分

  • 赤芍藥:五分

  • 桔梗:五分

  • 甘草: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三片,煎至一鍾,不拘時服。(參、耆、白朮,益肺脾三焦元氣,而治不欲食;麥冬、生地,清心與包絡中火而生血,以治口乾心煩;柴胡、鱉甲,解骨節中熱而外散;赤茯苓、赤芍,導心火散血熱而下行;枳、桔、地骨、桑皮,瀉肺火散結氣於胸中。亦補中有瀉之方也。要知不用芎、歸之旨,乃妙)

七寶湯,治寒熱往來。

白話文:

首先準備一劑藥,加入兩碗水和三片生薑,煎煮至剩下一碗,不限時間服用。(人參、黃耆、白朮可以增強肺、脾、三焦的元氣,並治療不想吃東西的症狀;麥冬、生地可以清心、降包絡中火並生血,以治療口乾心煩的症狀;柴胡、鱉甲可以解除骨節中的熱氣並使其散發出去;赤茯苓、赤芍可以引導心火散發血熱並向下行;枳實、桔梗、地骨皮、桑皮可以瀉肺火,並散去胸中的結氣。這也是一種有補有瀉的方劑。要知道不使用川芎和當歸的妙處。)

防風(去蘆),知母,生地黃(各半兩),柴胡(去蘆),前胡(去蘆),秦艽,甘草(炙,各二錢半)

白話文:

防風(去蘆)、知母、生地黃(各半兩),柴胡(去蘆)、前胡(去蘆)、秦艽、甘草(炙,各二錢半)

  • 防風(去掉須子後),知母,生地黃(各半兩)
  • 柴胡(去掉須子後),前胡(去掉須子後),秦艽,甘草(炙過的,各二錢半)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加人參三寸,煎七分服。(邪在表而寒者宜防風;邪在裡而熱者宜知母,胸中熱結宜前胡;經絡熱結宜秦艽、柴胡,解表裡陰陽不分之寒熱;甘草、人參益氣,以防解散之虞;生地涼血,以為陽氣之守。是方以邪結而氣血未虛者宜之)

白話文:

取上等白芷的根。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半,再加入三寸人參,煎成七分之汁即可服用。(患有表寒證的人適合服用防風;患有裡熱證的人適合服用知母;胸中鬱熱不散的人適合服用前胡;患有經絡熱結證的人適合服用秦艽和柴胡,用來緩解內外陰陽不分的寒熱證;甘草和人參用來增強元氣,防止藥力有損耗;生地黃用來涼血,保護陽氣。適合邪氣鬱結、氣血沒虛的人服用。)

柴胡四物湯,治婦人日久虛勞,微有寒熱,此四物湯與小柴胡湯合方也。(曰微有寒熱,則似病未甚)

白話文:

柴胡四物湯,用於治療婦女因長期勞累而虛弱,體內有輕微寒熱交替之象的疾病。此方劑由四物湯與小柴胡湯合方而成。(書中說此證「微有寒熱」,則表明病情尚不嚴重)

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各一兩半),柴胡(八錢),人參,黃芩,半夏,甘草(各三錢)

上銼。每服一兩,生薑三片,水煎服。

白話文:

歸、芎、芍、熟地黃各一兩半,柴胡八錢,參、芩、半夏、甘草各三錢。

柴胡抑肝散,治寡居獨陰無陽,欲心萌而多不遂,是以惡寒發熱類瘧證。

白話文:

《柴胡抑肝散》:治療寡居、獨陰無陽的女性,由於慾望萌發但多半無法實現,因此出現惡寒發熱,類似瘧疾的症狀。

柴胡(二錢半),青皮(二錢),赤芍藥(炒),牡丹皮(各一錢半),蒼朮(米泔浸炒),山梔子(炒)地骨皮,香附子(各一錢),神麯(八分),川芎(七分),生地黃,連翹(各五分),甘草(三分)上銼,加生薑,水煎服一服,空心臨臥服。(此方疏肝開鬱,散結氣結血,涼心啟脾,自是一種心印。乃越鞠丸之套方也,分兩妙)

白話文:

柴胡(2.5錢)、青皮(2錢)、炒赤芍藥、牡丹皮(各1.5錢)、米泔浸炒蒼朮、炒山梔子、地骨皮、香附子(各1錢)、神麴(0.8錢)、川芎(0.7錢)、生地黃、連翹(各0.5錢)、甘草(0.3錢)上切,加入生薑,煎水服一服,空腹睡前服。 (此方疏肝開鬱,散結氣結血,涼心啟脾,自有一番心法。 即越鞠丸常用方,分兩妙)

生地黃丸,治師尼寡婦,寒熱如瘧,欲男子不得者。

生地黃(二兩),赤芍藥(一兩),柴胡,黃芩,秦艽(各五錢)

白話文:

生地黃丸,用來治療師尼和寡婦因為情志不遂導致的寒熱交替如同瘧疾的症狀,以及對男性的渴望無法得到滿足的情況。 成分包括:生地黃(60克),赤芍藥(30克),柴胡、黃芩、秦艽(各15克)。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烏梅湯吞下,日三服。(此方減當歸,為厥陰肝經鬱火結血之劑)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末,再加入蜂蜜搓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粒,用烏梅湯送服,一天服用三次。(此藥方中減去了當歸,是屬於厥陰肝經鬱火結血的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