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十三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11)

1. 呃逆

大全,云:夫五臟六腑俱稟氣於胃,而肺為主氣之總司,若產後致傷氣血,則臟腑氣損,而風冷搏之,肺因氣逆而上則呃逆矣。又脾虛氣冷,胃中伏寒,因食熱物、冷熱相擊,氣厥而不順,則呃逆也(言聚冷內因也,然又有痰熱虛呃之不同,並宜詳辨)。脾者主中焦,為三焦之關,五臟之倉廩,貯積水穀,若陰陽氣虛,使榮衛氣厥逆,則致生斯病也。經云:呃噫者,胃寒所生。服藥無效者,灸期門(期門在乳下)三壯必愈。期門穴乃胃之大絡。

薛氏,曰:前證屬胃氣虛寒之惡候,如用後方未應,急投參附湯,亦有復生者。

丁香散,治產後心煩,咳噫不止。

丁香,白豆蔻(各半兩),伏龍肝(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煎桃仁吳茱萸湯調下,如人行五里再服。(此治咳逆也,而何又有心煩焉,閱此方咳逆是虛寒氣滯,心煩是敗血瘀留,不然何以用桃仁同吳萸為湯也,當識之)

薑桂散,治產後咳逆,三日不止欲死。

肉桂(五錢),薑汁(三合)

上銼,同煎,服三合,以大火炙手,摩令背熱,時時塗藥汁盡,妙。(此治寒自背入而咳逆也,摩背法極妙,其曰時時塗藥汁盡,則既服之外,又以藥塗手摩之也)

羌活散,治呃逆。

羌活,附子(炮),茴香(炒,各半兩),木香,白姜(炮,各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鹽一捻,煎十數沸,熱服,一服止。(治下元虛;中氣弱,而又為外感寒邪者設也,妙在用鹽)

一方,治產後呃逆。

乾柿一個切碎,以水一盞煎六分,熱呷。(吃逆症俱用柿蒂,而此用乾柿,意自有別)

一方,治產後呃逆三五日不止。

陳壁窠三五個,水煎呷,瘥。(即蜂子窠,壁窠土蜂窠也)

補遺,治產後呃逆,橘皮湯及大小橘皮湯皆效。

上諸方當審寒熱虛實用之,如寒者宜丁香、薑、桂,熱者宜乾柿、竹茹,實者宜香附、橘皮,虛者宜人參,甚則附子佐之,誤施則噬臍之悔,慎之。

白話文:

呃逆,指的是打嗝。

《大全》中說:五臟六腑的氣都來自於胃,而肺是主導全身氣的總樞紐。如果產後因為氣血損傷,導致臟腑氣虛,又受到風寒侵襲,肺氣因為上逆就會引起打嗝。另外,脾虛氣冷,胃裡潛伏寒氣,又吃了熱的東西,冷熱相激,導致氣機紊亂不順,也會引起打嗝(這是說由寒氣引起的內在原因。但打嗝也有痰熱或虛弱等不同情況,需要仔細辨別)。脾是中焦的樞紐,是三焦的關卡,也是五臟的倉庫,儲存水穀。如果陰陽氣虛,導致營衛之氣逆亂,也會產生這種病症。《經》裡說:「打嗝是胃寒引起的。」吃藥無效的,可以艾灸期門穴(在乳房下方),灸三次必定會好。期門穴是胃的大絡脈。

薛氏說:前面說的打嗝是胃氣虛寒的嚴重徵兆,如果用了後面的方子還沒好轉,要趕快用參附湯,有時也能救活。

丁香散,治療產後心煩、咳嗽打嗝不止。

配方是:丁香、白豆蔻(各半兩)、伏龍肝(一兩)。

將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桃仁吳茱萸湯調服,就像人走了五里路後再服用一次。(這個方子明明是治療咳嗽打嗝,為什麼又提到心煩呢?仔細分析,這個方子的咳嗽打嗝是虛寒氣滯造成的,心煩是產後惡露瘀滯引起的。不然為什麼要用桃仁和吳茱萸煮湯呢?應該要知道這個道理。)

薑桂散,治療產後咳嗽打嗝,三天不止快要死的人。

配方是:肉桂(五錢)、薑汁(三合)。

將藥材切碎一起煎煮,服用三合,同時用大火烘烤手掌,摩擦背部使背部發熱,再將藥汁時時塗在手上摩擦,直到藥汁用完,效果很好。(這個方子是治療寒氣從背部侵入導致咳嗽打嗝。摩擦背部的方法極好,它說時時塗抹藥汁,說明除了內服,還要將藥汁塗在手上摩擦。)

羌活散,治療打嗝。

配方是:羌活、炮附子、炒茴香(各半兩)、木香、炮白姜(各二錢半)。

將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盞,加一小撮鹽,煎煮十幾次沸騰,趁熱服用,一服藥就能止住。(這個方子是針對下元虛弱、中氣虛弱,又感受外來寒邪的人設計的。妙在於用了鹽。)

一個方子,治療產後打嗝。

將一個乾柿子切碎,用水一盞煎煮至六分,趁熱喝。(一般打嗝都用柿蒂,這裡卻用乾柿子,用意不同。)

一個方子,治療產後打嗝三五天不止。

用三五個陳舊的蜂子窩,用水煎服,就會痊癒。(也就是馬蜂窩。)

《補遺》中說,治療產後打嗝,用橘皮湯和大小橘皮湯都有效。

以上這些方子,要仔細辨別寒熱虛實來使用。如果是寒症,宜用丁香、薑、桂;如果是熱症,宜用乾柿、竹茹;如果是實證,宜用香附、橘皮;如果是虛症,宜用人參,嚴重時要用附子輔助。如果用錯了,就會後悔莫及,要謹慎使用。

2. 咳嗽

大全,云:肺主諸氣,產後肺虛,外邪易感,少有微邪,便成咳嗽,故或風或熱,或寒或濕,皆令人咳嗽也,若產後吃鹽醯太早而咳嗽者,難治。

郭稽中,曰:產後血氣不通,咳嗽者何。答曰:產後咳嗽,多因食熱面壅滯,或熱病,或有氣塊,發時衝心痛,氣急咳嗽,四肢寒熱,心悶口乾,或時煩躁,睡夢驚悸,氣虛,肢體無力,宜服局方黑神散五積散,加棗煎服。

薛氏,曰:產後咳嗽,若因陰血虛者,用四物加參朮陳皮桔梗;若因肺氣傷者,用四君加芎歸桔梗;因陰火上炎者,六味地黃丸加參、術;因風寒所感者,補中益氣加桔梗、紫蘇;若瘀血入肺發喘,兼口鼻起黑氣,或鼻出血者,急用二味參蘇飲,亦有得生者。然而所患悉因胃氣不足,蓋胃為五臟之根本,胃氣一虛,五臟失所,百病生焉。但患者多謂腠理不密所致,殊不知經云肺屬辛金,生於己土,若脾土一虛,則不能生金,故腠理不密,外邪易感,法當壯土金,生腎水,以制火善,若不補其虛,而直治其病則誤矣。

李氏,曰:產後咳嗽,多是瘀血入肺,二母散加桃仁、杏仁、人參、茯苓水煎,其餘以意會之可也。

旋覆花湯,治產後感冒風寒,咳嗽喘滿,痰涎壅盛,鼻塞聲重,有汗者不宜服。

旋覆花,麻黃,赤芍藥,荊芥穗,前胡,茯苓,半夏曲,五味子,甘草(炙),杏仁(去皮尖,麩炒,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食前溫服。(此金沸草散加杏仁、甘草,乃麻黃湯例也,而茯苓五味又有下氣斂肺止嗽之妙,善用者則五味不嫌於太早,麻黃不嫌於太散,不善用者則實實虛虛之禍可立見矣,用者審之)

集驗方,療產後感風傷寒,咳嗽多痰。

甘草,桔梗(各一兩半),款冬花(一兩),麥門冬(去心),生地黃(各二兩),豆豉(一兩),蔥白(一握)

上㕮咀,水二升煮取八合,去滓,食後分兩服。(此方以出症論,則治風寒痰嗽,而用蔥、豉、甘、桔、款花則可,然以生地、麥門為君,而欲治多痰寒嗽則不可,大概始於風寒,而終於虛熱者宜之,所謂其始則同,其終則異也)

二母散,治產後惡露上攻,流入肺經,咳嗽不已。

知母,貝母,白茯苓,人參(各二錢),桃仁(去皮尖),杏仁(去皮尖,各一錢)

上㕮咀,作一服,水煎,食後服。(二母涼藥也,豈能治惡露上攻,人參補氣藥也,豈能治流入肺經之嗽,故立齋以桃仁、杏仁加倍,蓋謂瀉肺導瘀也,然亦不敢妄用)

異功散,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久患咳嗽,或腹滿不食,面浮氣逆等證。(補土生金法)

人參,白朮(炒),白茯苓,甘草(炙),陳皮(各二錢)

上銼一劑,加薑棗,水煎服。

經效方,治咳嗽多痰,唾黏氣急。(久嗽多痰者,此方甚良,蓋為散中能斂,補中有瀉也)

前胡,五味子,紫菀,貝母(各一兩半),桑白皮,茯苓(各二兩),淡竹葉(二十片)

上㕮咀,水二升煎取八合,去滓,食後分兩服。

一方,治產後咳嗽氣喘。

百部根,苦梗(各六分),桑白皮(二十分),干百合,赤茯苓

上㕮咀,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食後分兩服。(此保肺法。古庵曰:久嗽不愈,須用百部,加以百合斂肺,桑皮瀉中有補,苦梗下氣,赤苓瀉火,乃清降妙劑也,於結症亦佳)

釋曰:以上六方,先以散邪為第一,以散中兼涼血清心為第二,清肺補氣利氣行瘀為第三,補土生金為第四,而第五第六,一則散而收之,一則清而斂之。數方之內,治嗽之法,初中末三治,補瀉兼該,先後不紊,能推廣之,以治雜症之咳嗽亦無不可,集方者其藥上藥王歟。

白話文:

產後咳嗽

一般來說,肺掌管全身的氣,產後婦女因為肺氣虛弱,容易受到外邪侵襲,即使是很輕微的邪氣,也可能引起咳嗽。因此,風、熱、寒、濕等都可能導致咳嗽。如果產後太早吃鹽或酸味的食物而引起的咳嗽,就比較難治療。

有醫師認為,產後氣血不暢也會引起咳嗽。也有醫師說,產後咳嗽大多是因為吃了過於燥熱的麵食導致氣滯,或是因為熱病,或是體內有氣塊,發作時會感到心痛、呼吸急促、咳嗽,四肢忽冷忽熱,胸悶口乾,有時會煩躁不安,睡覺時容易驚醒,也可能因為氣虛導致身體無力。這種情況適合服用黑神散或五積散,加入紅棗一起煎服。

另外,有醫師認為,產後咳嗽如果因為陰血虛弱,可以用四物湯加上人參、白朮、陳皮、桔梗;如果因為肺氣受損,可以用四君子湯加上川芎、當歸、桔梗;如果因為陰虛火旺,可以用六味地黃丸加上人參、白朮;如果因為感受風寒,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桔梗、紫蘇;如果瘀血跑到肺部引起喘,並且口鼻出現黑氣或鼻出血,就要趕快用二味參蘇飲,有機會可以救活。但所有這些病症,其實都是因為脾胃功能不足,因為脾胃是五臟的根本,脾胃虛弱,五臟就會失去依靠,各種疾病就會產生。但患者常常認為是身體腠理不夠緊密導致的,卻不知道肺屬性為金,需要脾土來滋養,如果脾土虛弱,就無法滋養肺金,導致腠理不密,容易受到外邪侵襲。所以,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強健脾土,滋養肺金,並且滋養腎水來抑制虛火。如果沒有補虛,就直接治療咳嗽,是會延誤病情的。

還有醫師認為,產後咳嗽多半是瘀血跑到肺部,可以用二母散加上桃仁、杏仁、人參、茯苓一起煎服,其他藥材可以根據情況靈活運用。

旋覆花湯 這個方子是治療產後感冒風寒,引起的咳嗽、喘氣、痰多、鼻塞、聲音沙啞,有汗的人不適合服用。

藥材包括:旋覆花、麻黃、赤芍藥、荊芥穗、前胡、茯苓、半夏曲、五味子、炙甘草、杏仁(去皮尖,麩炒),每種藥材等量。

使用方法:將藥材切碎,每次取四錢,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用水煎服,飯前溫服。(這個方子是金沸草散加上杏仁、甘草,跟麻黃湯類似。加上茯苓、五味子有降氣、收斂肺氣、止咳的作用。善用藥者可以將五味子提前使用,麻黃也不會太發散。不善用藥者可能會造成實證虛證混淆,因此要謹慎使用。)

集驗方 這個方子是治療產後感受風寒引起的咳嗽多痰。

藥材包括:甘草、桔梗(各一兩半)、款冬花(一兩)、麥門冬(去心)、生地黃(各二兩)、豆豉(一兩)、蔥白(一把)。

使用方法:將藥材切碎,加兩升水煮到剩八合,去掉藥渣,飯後分兩次服用。(這個方子從症狀上來看,可以治療風寒痰嗽,用蔥、豉、甘、桔、款花是可以的,但是用生地、麥門冬作為主要藥材,就不能治療痰多的寒嗽,大概是開始的時候是風寒,最後轉為虛熱的人適合服用,也就是說開始和最後的病症不一樣。)

二母散 這個方子是治療產後惡露上湧,跑到肺部引起的咳嗽。

藥材包括:知母、貝母、白茯苓、人參(各二錢)、桃仁(去皮尖)、杏仁(去皮尖)(各一錢)。

使用方法:將藥材切碎,每次用一劑,加水煎服,飯後服用。(二母散是涼性的藥材,怎麼能治療惡露上湧呢?人參是補氣的藥,怎麼能治療跑到肺部的咳嗽呢?所以有醫師認為要將桃仁、杏仁加倍,目的是瀉肺導瘀,但是也不敢亂用。)

異功散 這個方子是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佳,或者長期咳嗽,或腹脹不消化,面色浮腫,氣逆等症狀。(這個方子是用補脾胃的方法來滋養肺金。)

藥材包括:人參、炒白朮、白茯苓、炙甘草、陳皮(各二錢)。

使用方法:將藥材切碎,每次用一劑,加入生薑、紅棗,加水煎服。

經效方 這個方子是治療咳嗽多痰,痰液黏稠,呼吸急促。(對於長期咳嗽多痰的人,這個方子很好,因為它既能發散又能收斂,既能補益又能瀉邪。)

藥材包括:前胡、五味子、紫菀、貝母(各一兩半)、桑白皮、茯苓(各二兩)、淡竹葉(二十片)。

使用方法:將藥材切碎,加兩升水煎到剩八合,去掉藥渣,飯後分兩次服用。

一方 這個方子是治療產後咳嗽氣喘。

藥材包括:百部根、苦梗(各六分)、桑白皮(二十分)、乾百合、赤茯苓。

使用方法:將藥材切碎,加兩升水煮到剩七合,去掉藥渣,飯後分兩次服用。(這個方子是保護肺氣的方法。有醫師說:長期咳嗽不好,就要用百部,加上百合來收斂肺氣,桑白皮在瀉的同時可以補,苦梗可以降氣,赤茯苓可以瀉火,是個很不錯的清降方劑,對於難治的病症也有效果。)

總結來說:以上六個方子,第一是散邪,第二是散邪的同時清熱涼血安神,第三是清肺補氣、利氣行瘀,第四是補脾胃來滋養肺金。第五和第六個方子,一個是發散兼收斂,一個是清熱兼收斂。這些方子治療咳嗽的方法,包含了初期、中期、末期的治療,補瀉兼顧,先後次序不亂。如果能活用這些方子,治療其他咳嗽的病症也是可行的。集結這些方子的人,應該是個很厲害的藥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