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十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10)

1. 嘔吐

大全,云:夫胃為水穀之海,水穀之精以為血氣,榮潤臟腑,因產則臟腑傷動,有時而氣獨盛者,則氣乘腸胃,腸胃燥澀,其氣則逆,故嘔逆不下食也。(吐屬陽明,故以胃字為主盡之)

薛氏,曰:前證若因飲食過時,用四君子湯;飲食過多,用六君子湯;飲食過時而兼勞役,用補中益氣;若因飲食停滯,用人參養胃湯;脾胃氣虛,用六君子湯;胃氣虛寒,加炮姜木香;寒水侮土,用益黃散;肝木侮脾土,用六君升麻柴胡;命門火衰,不能生土,用八味丸(嘔吐專主脾胃,乃理之常,八味丸恐非救急之務);嘔吐泄瀉,手足俱冷,或肚腹作痛,乃陽氣虛寒,急用附子理中湯,多有生者。

一產婦朝吐痰,夜發熱,晝夜無寐,或用清痰降火,肌體日瘦,飲食日少,前症愈甚。余曰:早間吐痰,脾氣虛也;夜間發熱,肝血虛也;晝夜無寐,脾血耗也。遂用六君子湯(此病脾虛生痰,故以六君子為先,是總訣)、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以次調理而痊。

香靈丸,治產後嘔不止者。

丁香,辰砂(另研,各六分),五靈脂(一錢)

上香脂先研,後入砂再研勻,用狗膽或豬膽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生薑陳皮湯磨下。(此方不獨產後可用,於雜症之有嘔吐者亦效,妙在狗膽靈脂)

蒲黃散,治產後三四日惡露不下,嘔逆壯熱。

芍藥(二兩半),當歸,知母,生薑,蒲黃(各二兩),紅花(半兩),荷葉心中蒂(一個),生地黃汁(一盞)

上㕮咀,水二升煎至一升,去渣,下蒲黃煎數沸,空心分三帖。(以惡露發為嘔吐,人嘗失之。此方用荷蒂紅花蒲黃當歸治惡露不下,生薑止嘔安胃是矣,若生地知母芍藥能不寒胃乎,要知此三味又為壯熱者設,苟無壯熱,其敢用乎,況在三四日之間,芍藥尤為所忌,讀方者當知其源)

橘紅半夏湯,治產後胃虛嘔逆。

橘皮(一兩),半夏,甘草(炙,各半兩),藿香(三兩)

上銼,每服五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服。(此方治痰理氣,為治嘔正方,前方一寒一熱之治瘀血者不同,當知此竅)

開胃散,治產後胃虛嘔吐,胸滿不食。

人參(一兩),訶子(一兩半),甘草(炙,半兩)

上銼,每服五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服。(人參益胃氣,訶子治胸滿,一益氣,一鎮氣,自與前後諸方不同,別是一種見解,人所未知)

薑朮散,治產後更無他疾,但多嘔逆,不能食。

白朮(一兩二錢半),生薑(一兩半)

上銼作一服,酒水各二升煎取一升,分三服。(更無他疾,專主胃氣虛寒也,故惟以溫補為主,既用生薑以佐術,復加酒以為煎,又法之妙也)

石蓮散,治產後胃寒咳逆,嘔吐不食,或腹作脹。

石蓮肉(一兩半),白茯苓(一兩),丁香(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用薑湯或米飲調下,日三服。(本草:石蓮即蓮實之沉水中千年者也,其味甘,其性降,故能益胃清水而治嘔,況加茯苓以下氣,丁香以溫寒,生薑佐之,其中品味大非前方比矣。奈何今之所貿市中石蓮,味極苦而內無心,形似蓮實而實非蓮實。考之市人,乃云皆是山中木實。

本體既殊,性味亦異,又豈有清胃和中之理,求治者宜審擇之,毋為市人之所誤)

錢氏益黃散,治脾胃虛寒,水反來侮,以致嘔吐不食,或肚腹作痛,或大便不實,手足逆冷等症。(治脾虛有痰嘔逆之正方也)

陳皮(一兩),青皮,訶子肉,甘草(炙),丁香(各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煎服。

加味四君子湯,治產後嘔逆不已。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半夏,陳皮,藿香,砂仁(各等分)

上銼,每服四錢,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溫服。(以上八方各有見解,宜一一考證施治,勿妄投也)

白話文:

嘔吐

總論:胃是水穀的來源,水穀的精華轉化為氣血,滋養臟腑。生產時,臟腑容易受到損傷,有時會出現氣過於旺盛的情況,導致氣衝逆到腸胃,腸胃變得乾燥阻塞,氣就往上逆行,所以產生嘔吐,無法進食。(嘔吐主要與陽明經的胃有關。)

薛氏觀點:如果嘔吐是因為飲食不規律,可以用四君子湯;如果飲食過多,可以用六君子湯;如果飲食不規律又過於勞累,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如果因為食物停滯,可以用人參養胃湯;脾胃虛弱,用六君子湯;胃氣虛寒,加炮薑、木香;寒邪侵犯脾胃,用益黃散;肝氣過旺侵犯脾土,用六君升麻柴胡;命門火衰,無法溫養脾土,用八味丸(雖然嘔吐主要與脾胃有關,使用八味丸並非急救之法)。如果嘔吐還伴隨腹瀉,手腳冰冷,或腹痛,這是陽氣虛寒的表現,要趕緊用附子理中湯,這樣通常能救治。

案例:有一位產婦早上吐痰,晚上發熱,整天都睡不著,有人用清痰降火的藥物治療,反而導致身體日益消瘦,飲食越來越少,嘔吐情況更加嚴重。我認為:早上吐痰是脾氣虛弱的表現,晚上發熱是肝血虛的表現,整天睡不著是脾血耗損的表現。所以我使用六君子湯(這個病是由於脾虛產生痰,所以先用六君子湯是總的治療原則),再搭配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依序調理,最後痊癒。

香靈丸:專治產後嘔吐不止。

藥方:丁香、辰砂(另外研磨,各六分)、五靈脂(一錢)。

做法:先將香、脂研磨,再加入辰砂研磨均勻,用狗膽或豬膽汁做成雞頭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生薑陳皮湯送服。(這個藥方不僅適用於產後,也適用於其他原因引起的嘔吐,關鍵在於狗膽和五靈脂。)

蒲黃散:專治產後三四天惡露不下,出現嘔吐發熱。

藥方:芍藥(二兩半)、當歸、知母、生薑、蒲黃(各二兩)、紅花(半兩)、荷葉中心蒂(一個)、生地黃汁(一盞)。

做法:將上述藥材切碎,用水兩升煎煮至一升,去除藥渣,加入蒲黃再煮沸,空腹分三次服用。(通常認為惡露不暢會導致嘔吐,但這方用荷蒂、紅花、蒲黃、當歸來治療惡露不下,生薑來止嘔安胃,但是生地、知母、芍藥這些藥材容易寒胃,其實這三味藥是為發熱的人準備的,如果沒有發熱,就不應該使用,而且在產後三四天,芍藥尤其要避免使用,讀方的人要明白這個道理。)

橘紅半夏湯:專治產後胃虛嘔吐。

藥方:橘皮(一兩)、半夏、炙甘草(各半兩)、藿香(三兩)。

做法: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加入生薑五片,用水煎服。(這個藥方是針對痰氣不順引起的嘔吐,是治療嘔吐的常用藥方,與之前針對瘀血的藥方不同,要明白其中差異。)

開胃散:專治產後胃虛嘔吐,胸悶不想吃東西。

藥方:人參(一兩)、訶子(一兩半)、炙甘草(半兩)。

做法: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加入生薑五片,用水煎服。(人參補益胃氣,訶子治療胸悶,一個補氣,一個降氣,與之前其他藥方不同,是另一種治療思路。)

薑朮散:專治產後沒有其他疾病,只是嘔吐不停,不能吃東西。

藥方:白朮(一兩二錢半)、生薑(一兩半)。

做法:將上述藥材切碎,一次服用,用酒、水各二升煎煮至一升,分三次服用。(沒有其他疾病,單純是因為胃氣虛寒,所以只用溫補的藥物,既用生薑輔助白朮,又加入酒來煎煮,是一種很巧妙的方法。)

石蓮散:專治產後胃寒咳嗽,嘔吐不進食,或腹脹。

藥方:石蓮肉(一兩半)、白茯苓(一兩)、丁香(半兩)。

做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薑湯或米湯送服,每天三次。(本草記載:石蓮是蓮子的沉水千年而成,味道甘甜,性質下降,所以能益胃清熱而止嘔,再加上茯苓來降氣,丁香來溫散寒氣,生薑輔助,其藥效比前面的藥方更佳。但是現在市面上賣的石蓮,味道很苦,裡面沒有蓮子心,雖然形似蓮子,但並非真正的蓮子。經過詢問,才知道是山中的木果,它本身的性質和味道都不同,又怎能有清胃和中的作用呢?所以購買藥材的人要仔細選擇,不要被市面上的人誤導。)

錢氏益黃散:專治脾胃虛寒,水濕反逆,導致嘔吐不進食,或腹痛,或大便稀爛,手腳冰涼等症狀。(是治療脾虛有痰嘔吐的常用藥方。)

藥方:陳皮(一兩)、青皮、訶子肉、炙甘草、丁香(各二錢)。

做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取四錢,用水煎服。

加味四君子湯:專治產後嘔吐不止。

藥方: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半夏、陳皮、藿香、砂仁(各等分)。

做法: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四錢,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用水煎服,溫熱服用。(以上八個藥方各有其治療思路,應該仔細研究辨證使用,不要隨意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