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十三 (9)
卷之十三 (9)
1. 浮腫
郭稽中,曰:產後四肢浮腫者,敗血乘虛停積,循經流入四肢,留淫日深,卻還不得,腐壞如水,故令面黃,四肢浮腫,醫人不識,便作水氣治之,投以甘遂、大戟等藥,以導其水。夫產後必虛,又以藥虛之,是謂重虛,往往多致夭枉,但服小調經散,血行腫消則愈。
白話文:
郭稽中說:產後四肢浮腫,是因為敗血乘虛停積,循著經脈流入四肢,長期停留在體內無法排出,腐敗成水一樣,所以導致臉色發黃,四肢浮腫。一些醫生不認識這種情況,就當作水氣來治療,使用甘遂、大戟等藥物來導出體內的水。產後身體虛弱,再用藥物來虛弱身體,就是所謂的重虛,往往會導致死亡和冤枉。只要服用小調經散,讓血行恢復正常,腫脹就會消退,病情就會好轉。
陳無擇,曰:產後浮腫多端,有自懷妊腫至產後不退者,亦有產後失於將理,外感寒暑風濕,內則喜怒憂驚,血與氣搏,留滯經絡。氣分血分,不可不辨(氣分者,先腫而後經血不行,血分者,先經血不行而後腫也,故治法不同),要當隨所因脈證治之。小腎虛治血分固效,但力淺難憑,不若吳茱萸湯枳朮湯奪魂散大調經散,皆要藥也。
白話文:
陳無擇說:產後浮腫有很多種原因,有的人從懷孕開始就腫脹,產後也沒有消退;有的人產後沒有好好將養,受到外界的寒暑風濕,或者內在的情緒變化,導致血氣運行不暢,瘀滯在經絡中。氣血不足,必須要分清是氣虛還是血虛(氣虛的人,先腫脹後經血不通;血虛的人,先經血不通後腫脹。因此,治療方法不同),一定要根據脈象和症狀來治療。小腎虛方治療血虛效果很好,但藥力比較弱,不如使用吳茱萸湯、枳朮湯、奪魂散、大調經散,這些都是非常好的藥方。
又論曰:夫產後勞傷血氣,腠理虛,則為風邪所乘,邪搏於氣,不得宣越,故令虛腫輕浮,是邪搏於氣,氣腫也。若皮膚如熟李狀,則變為水腫。氣腫者,發汗即愈;水腫者,利小便瘥也。潔古云:如產後風寒在表,面目四肢浮腫,宜局方七聖丸,白湯下,日加,以利為度。
白話文:
另外還有人說:婦女在產後,血氣虛弱,皮膚組織間隙虛弱,這時就會受到風寒邪氣的侵襲,邪氣侵襲氣血,導致氣血無法正常運行,所以會出現浮腫的症狀,這就是邪氣侵襲氣血導致的氣腫。如果皮膚像熟透的李子一樣,那麼就變成了水腫。氣腫的患者,發汗治療即可痊癒;水腫的患者,則需要利尿治療方可痊癒。潔古說:如果產婦在產後,風寒在體表,導致面部和四肢浮腫,應該服用局方七聖丸,用白開水送服,每天逐漸增加劑量,服用到水腫消退為止。
如浮腫至膝,喘嗽,加木香,檳榔倍之,謂氣多也;如浮腫,又頭痛昏冒,加羌活、川芎,謂風多也;如只浮腫,止七聖丸本方服。
白話文:
-
如果浮腫到了膝蓋,伴有喘咳,再加入木香、檳榔,是認為體內氣多。
-
如果浮腫,又有頭痛、昏迷的症狀,再加入羌活、川芎,是認為是風多造成的。
-
如果只有浮腫,則只服用七聖丸的本方即可。
東垣,云:中滿分消丸(見腫滿門)用四物湯吞之。
白話文:
東垣先生說:中滿分消丸(詳細資訊請參閱腫滿篇)可以用四物湯送服。
丹溪,云:產後腫,必用大補氣血為主,少佐以蒼朮茯苓,使水自利。
白話文:
在生產後浮腫的情況下,一定要以大補氣血為原則,少加一點蒼朮和茯苓,讓水氣自然地排出。
薛氏,曰:前證若寒水侮土,宜養脾肺,若氣虛浮腫,宜益脾胃,若水氣浮腫,宜補中益氣,當參雜證本門主治。
白話文:
薛氏說:前面所提到的症狀如果屬「寒水侮土」證的,那麼治療上宜養脾肺;如果是「氣虛浮腫」證,宜益脾胃。如果是「水氣浮腫」證,宜補中益氣,治療時應參考各證主治。
一產婦飲食少思,服消導之劑,四肢浮腫。余謂中氣不足,朝用變證,夕用六君子湯而愈。後因怒腹脹,誤服沉香化氣丸,吐瀉不止,飲食不進,小便不利,肚腹四肢浮腫,用金匱加減腎氣丸而愈。(以中氣虛誤服消克藥所致,故宜補土為主,金匱丸者,以補火生土,而有水鬱折之之法存焉)
一產婦泄瀉,四肢面目浮腫,喘促惡寒。余謂脾肺虛寒,用六君加薑桂而泄瀉愈,用補中益氣而脾胃健。
白話文:
一位產婦食慾不振、少思寡慾,服用了消食導滯的藥劑後,出現四肢浮腫的症狀。我認為她是中氣不足,早上服用調整體質的藥方,晚上服用六君子湯後,症狀有所好轉。後來因生氣引起腹脹,誤服了沉香化氣丸,導致嘔吐、腹瀉不止,飲食不進,小便不利,肚腹四肢浮腫。我使用了金匱加減腎氣丸,症狀才得以痊癒。(中氣虛弱誤服了消克藥所致,因此治療宜以補土為主,金匱丸的功效是補火生土,並具有化解水鬱的功能)
杜氏治張宣徽侍寵產後半月,忽患浮腫,急召產科醫治,經半月不瘥,病勢轉劇,召杜治之,杜至,曰:諸醫作何病。張曰:皆雲水氣浮腫。杜曰:非也,且水氣發咳嗽,小便澀是也(審水氣法,如咳嗽小便澀者,乃因失降下之令)。今愛寵小便不澀,不作咳嗽,惟手足寒,乃血臟虛,氣塞不通流,面生浮腫。
白話文:
杜氏醫師治療張宣徽侍寵生產後半個月,突然患了浮腫,趕緊召集產科醫師進行治療,經過半個月仍未痊癒,病情反而加重,於是召請杜氏醫師來診治。杜氏醫師到達後,詢問:諸位醫師認為她得了什麼病?張宣徽侍寵說:都說是水氣浮腫。杜氏醫師說:不是的,水氣發作會咳嗽,小便不通暢(診斷水氣的方法,如果有咳嗽小便不通暢的症狀,那是因為失去下降的命令)。現在愛寵小便很順暢,也不咳嗽,只是手腳冰冷,這是因為血臟虛弱,氣血不通暢,所以臉部才會浮腫。
遂用益血和氣藥治之,旬日病去七八,經半月痊愈。所用之藥乃靈苑方牡丹散也,其方云:治血臟風虛冷。今產科家多用此藥治產後諸病如神,更名捐金湯者是也,(牡丹散見血暈)
白話文:
於是,我用了益血和氣的藥方進行治療,十天後,病情就治好了七八分,半個月後痊癒了。使用的藥物是靈苑方的牡丹散,藥方的療效是:治療血中風虛寒。現在,產科醫生經常使用這種藥物治療產後各種疾病,並將其更名為捐金湯。
一婦產後四肢浮腫,寒熱往來,蓋因敗血流入經絡,滲入四肢,氣喘咳嗽,胸膈不利,口吐酸水,兩脅疼痛,遂用旋覆花湯,微汗漸解,頻服小調經散,用澤蘭根煎湯調下,腫氣漸消。
白話文:
一位婦女在產後四肢浮腫,時而感到寒冷時而又感到燥熱,這可能是由於敗血流入經絡,滲入四肢所致,此外她還出現氣喘咳嗽,胸膈不適,口吐酸水的症狀,兩脅疼痛。於是醫師使用了旋覆花湯,患者微出汗後症狀逐漸得到緩解,之後頻繁服用小調經散,並且用澤蘭根煎湯送服,患者的腫脹和氣滯問題逐漸消除。
大調經散,治產後腫滿,喘急煩渴,小便不利。
方見前往來寒熱。
小調經散,治敗血乘虛停積,流入經絡,四肢浮腫。
白話文:
大調經散,用來治療產後水腫、呼吸困難、煩躁口渴、小便不暢。 小調經散,用來治療敗血趁虛滯留在體內,流竄到經絡中,導致四肢浮腫。
沒藥,琥珀,桂心,芍藥,當歸(各一錢),細辛,麝香(各五分)
白話文:
沒藥、琥珀、桂心、芍藥、當歸(各一錢),細辛、麝香(各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五分,薑汁溫酒各少許調服。
經驗方,治產後遍身青腫疼痛,及產後血水疾。(青腫者,血瘀也,以血化為水,故用此,乃簡便良法)
乾漆,大麥芽(各等分)
白話文:
將材料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分,用少量的薑汁和溫酒調和後服用。 這是一個經驗方,用於治療產後全身青腫疼痛以及產後血水問題。(所謂青腫,就是血瘀,因為血液變成了液體狀態,所以使用這個方法,是一種簡便有效的方式) 所需材料為乾漆和大麥芽,兩者等量。
上各為細末,以新瓦罐子中鋪一重麥櫱,一重乾漆,如此填滿,用鹽泥固濟,火煅通赤,放冷,研為散,但是產後諸疾,熱酒調下二錢。
白話文:
上述都是很細末的藥粉,用新瓦罐放一層麥櫱,一層乾漆,這樣填滿,用鹽泥封固,用火煅燒至通紅,放涼,研磨成粉末,用於產後各種疾病,用熱酒調和服用二錢。
白朮湯,治心腹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名曰氣分。(此仲景方也,易老變而為丸)
白話文:
白朮湯,用於治療心腹脹滿堅大,像盤子一樣大,邊緣像旋轉的盤子一樣,水飲所造成,叫做「氣分」。這是仲景的方子,容易使老年人變老,可改為丸劑。
枳實(一兩半),白朮(三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腹中軟,即當散也。
白話文:
枳實(一兩半),白朮(三兩) 上面的藥材搗碎後,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盞半煎煮到剩下七分,去掉藥渣,溫熱時服用。當腹部變軟的時候,症狀就應該會緩解了。
正脾散,治產後通身浮腫,及治婦人大病後脾氣虛弱,中滿腹脹等症。(此行氣法,謂之正脾者,氣行而脾得運也)
白話文:
正脾散,治療產後全身浮腫、婦女大病後脾氣虛弱、腹部脹滿等症狀。(此種行氣的方法,之所以稱為正脾,是因為氣運行而脾胃得到運化的緣故)
蓬莪朮,香附子(童便浸),茴香,甘草(炙),陳皮(各等分)
白話文:
蓬莪術、香附子(用童便浸泡)、茴香、甘草(炙烤過的)、陳皮(以上藥材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燈心草木通湯下。
白話文:
研磨成細粉末,每次服用兩錢,以燈心草木通湯送服。
小調中湯,治產後一切浮腫,但用此藥,無不效者。(補脾胃,行瘀血,妙在調服法)
白話文:
小調中湯,治療產後的一切水腫,只用這個藥方,沒有不有效的。(補脾胃,行瘀血,妙在調整服用方法。)
茯苓,當歸,白芍藥,陳皮(各一錢),白朮(一錢半)
上切作一劑,煎湯調後藥未:
沒藥,琥珀,桂心(各一錢),細辛,麝香(各五分)
橘皮酒,治產後肌浮,以此行氣。
橘皮為末,每服二錢,酒調服。
白話文:
茯苓、當歸、白芍、陳皮(各一錢),白朮(一錢半)。 以上藥材切片,作為一劑,煎湯後調和以下藥物: 沒藥、琥珀、桂心(各一錢),細辛、麝香(各五分)。 橘皮酒,用於治療產後肌肉浮腫,以此藥行氣。 橘皮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以酒調服。
丹溪方,婦人產後浮腫,小便少,口渴,惡寒無力,脈皆沉,此體虛而有濕熱之積,必上焦滿悶,宜補中導水行氣可也。
白朮(二兩半),陳皮(一兩),川芎(半兩),木通(六錢),茯苓(三錢)
白話文:
丹溪方,婦人產後浮腫,小便少,口渴,惡寒無力,脈皆沉。這是因為體質虛弱,有濕熱積聚,導致上焦滿悶,宜採用補中導水行氣的方法治療。
上用水煎,下與點丸二十五丸。(黃芩為末糊丸,名與點丸,亦名清金丸。此方以白朮為君,陳皮為佐,川芎調血,通苓利水,與點丸清金)
白話文:
用鮮水煎煮上述中藥的上半部分,取下半部研磨成丸,每次服 25 丸。(黃芩研磨成細末製成糊丸,名稱與點丸,又名清金丸。此方以白朮為君藥,陳皮為佐藥,川芎調血,通苓利水,與點丸一同清金。)
奪魂散,治產後虛腫滿促,利小便則愈。(此方甚奇,大概中宮有濕痰留積,致小便不利者宜之,猶服二陳湯,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也)
白話文:
奪魂散:
-
主治:產後虛腫,腹脹、小便不利。
-
藥方:成分不詳。
-
說明:此方是治療產後虛腫、腹脹、小便不利的方劑。
-
方劑特點:
- 組成簡單,只有幾味藥,但效果奇特。
- 中宮有濕痰留積,導致小便不利的人宜服用此方。
- 服用後可以使大便潤滑,小便通暢。
生薑(三兩,取汁),白麵(三兩),大半夏(七枚)
上以生薑汁溲麵,裹半夏為七餅子,煨焦熟為末,水調一盞,小便利為效。
張氏方,治產後血虛,風腫水腫。
澤蘭葉,防己(各等分)
白話文:
生薑(三兩,取汁),白麵(三兩),大半夏(七枚) 用生薑汁和面團,把半夏包裹起來做成七個餅,烘烤至焦黃熟透後磨成粉末,用水調成一碗服用,小便通暢即見效。 這是張氏的方子,用來治療產後血虛、風腫及水腫。 澤蘭葉和防己(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飲者醋湯調亦可,(澤蘭之性,能通瘀血,利水道,同防己則又為利水絕藥矣)
白話文:
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熱酒送服,不能喝酒的人可用醋湯送服,(澤蘭的特性可以通瘀血,利尿,與防已一起服用可以做利尿的藥。)
漢防己散,治產後風虛氣壅,上攻頭面浮腫。(此藥虛人戒服,瀉肺利水之急劑也)
白話文:
漢防己散:用於治療產後風虛,氣體鬱結,上衝頭面,浮腫。
(注意身體虛弱者禁用此藥,此藥峻烈,瀉肺、利水作用強烈。)
漢防己,豬苓,枳殼,桑白皮(各一兩),商陸,甘草(各七錢半)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生薑三片,水煎,空心溫服。
白話文:
防己、豬苓、枳殼、桑白皮(各100克),商陸、甘草(各75克)
七聖丸,治產後風氣壅盛,面目四肢浮腫,涕唾稠黏,咽乾口燥,心脅脹滿,大便秘,小便赤,睡臥不安。(此方為實熱者設)
白話文:
七聖丸:
-
功效: 治療產後風氣壅盛,導致的臉部及四肢浮腫,鼻涕與痰液黏稠,咽喉乾燥口乾,心腹脹滿、大便乾燥、小便顏色偏紅、睡覺不安。
-
適用人羣: 產後實熱者。
肉桂(去皮),川芎,大黃(酒蒸),檳榔,木香(各半兩),羌活,郁李仁(去皮,各一兩)
白話文:
肉桂(去皮)、川芎、大黃(用酒蒸過)、檳榔、木香(各半兩),羌活、郁李仁(去皮,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後溫湯下。山嵐瘴地最宜服,量虛實加減。如浮腫,又頭痛昏冒,加羌活川芎,謂風多也,如只浮腫,止用本方。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如同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丸。飯後用溫水送服。此方最適合居住在山嵐瘴地的人,可依體質虛弱或強健酌量增減用量。若有浮腫,而且頭痛昏沉,則需加入羌活、川芎,這表示風氣較多;如果只有浮腫,則只要使用本方的藥物即可。
加味吳茱萸湯,治婦人臟氣本虛,宿挾風冷,胸膈滿痛,腹脅絞刺,嘔吐噁心,飲食減少,身面虛浮,惡寒戰慄,或泄瀉不止,少氣羸困,及因生產臟氣暴虛,邪冷內勝,宿疾轉增。(此治風寒之劑。本虛便是寒氣,故用溫劑)
白話文:
加味吳茱萸湯,用於治療婦女臟氣虛弱,長期受到風寒侵襲,胸膈滿痛,腹脅絞痛,嘔吐噁心,飲食減少,身體浮腫,畏寒戰慄,或腹瀉不止,體虛乏力,以及因生產導致臟氣突然虛弱,邪寒內盛,宿疾加重。
(這是一種治療風寒的藥方。本虛就是寒氣,所以使用溫熱的藥物。)
吳茱萸(一兩半),乾薑,桂心,防風,細辛,當歸,牡丹皮,赤茯苓,半夏,桔梗,麥門冬,甘草(各半兩)
白話文:
吳茱萸(7.5 克),乾薑,桂心,防風,細辛,當歸,牡丹皮,赤茯苓,半夏,桔梗,麥門冬,甘草(各 2.5 克)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煎,食前熱服。
加味八物湯,治產後遍身浮腫,氣急潮熱。
白話文:
將草藥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煮後,在飯前趁熱服用。加味八物湯用於治療產後全身浮腫、呼吸急促和潮熱的症狀。
人參,白茯苓,熟地,小茴香(各三錢),白朮,川芎(各四錢),當歸,白芍,香附子(各五錢),柴胡,黃芩,甘草(各一錢)
白話文:
人參、白茯苓、熟地、小茴香:各三錢
白朮、川芎:各四錢
當歸、白芍、香附子:各五錢
柴胡、黃芩、甘草:各一錢
上銼散,分作六七服,每服加生薑三片,水煎,空心熱服,盡此藥,方服調經丸。若肚痛,加玄胡索、乾漆、枳殼各三錢;若嘔吐噁心,加良薑、砂仁各二錢;若手足麻痹,加肉桂一錢半;若咳嗽,加五味子、款冬花、杏仁。
白話文:
上銼散,分成六七次服下,每次加上生薑三片,用沸水煎服,在空腹的時候喝下,吃完此藥方再服用調經丸。如果肚子痛,加玄胡索、乾漆、枳殼各三錢;如果嘔吐噁心,加良薑、砂仁各二錢;如果手足麻痹,加肉桂一錢半;如果咳嗽,加五味子、款冬花、杏仁。
加減金匱腎氣丸,治肺腎虛,腰重腳腫,小便不利,或肚腹腫脹,四肢浮腫,或喘急痰盛,已成蠱證,其效如神,此證多因脾胃虛弱,治失其宜,元氣復傷而變證者,非此藥不能救。(夫土為防水之堤,腎為置水之器,腎為胃之關,而開竅於二陰,土惡濕,腎惡燥,而命門之氣藏於腎,為生土之母,主化津液以利膀胱,故腎氣盛則土旺而水有所堤,自無泛溢之患,若火衰則氣不化而水溢,溢則濕土卑濫而妄行矣,故有水脹之病。此方既能益火以生土,又能化氣以利水,此其所以為治腫之聖藥也,若於熱脹,又非所宜)
白話文:
《金匱腎氣丸》的加減應用,治療肺腎虛弱,腰部沉重、腿腳腫脹、小便不通利,或者肚子腹脹、四肢浮腫,或者喘息急促、痰液多,已經形成蠱證,療效神奇。這種證狀多半是因為脾胃虛弱,治療時治療方法不正確,元氣再次受傷而產生的併發症,不能用其他藥品來挽救。(脾胃是阻擋水濕的堤壩,腎臟是盛放水液的容器,腎臟是胃的關口,並且在二陰處與外界相通,脾胃厭惡濕熱,腎臟厭惡乾燥,命門之氣儲存在腎臟之中,是生發脾胃之氣的根本,負責化生津液以滋潤膀胱,所以腎氣旺盛,則脾胃健旺,水液就會被堤壩阻攔,自然沒有泛濫成災的禍患,如果火氣衰退,則氣不能變化,水液便會氾濫,水氾濫,則濕氣使脾埋沒淹沒,水液就會胡亂流溢,所以就會患上水腫的疾病。這個方劑既能益火以生脾胃,又能化氣以利水,所以是治療腫脹的良藥,如果患者是熱性腫脹,就不適合服用)。
熟地黃(四兩,酒拌,搗膏),白茯苓(三兩),山藥,山茱萸,澤瀉,牡丹皮,牛膝,車前子官桂(各一兩),附子(半兩)
上為末,和地黃,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白湯下。
白話文:
熟地黃:四兩,用酒拌勻,搗成糊狀。
白茯苓:三兩。
山藥:一兩。
山茱萸:一兩。
澤瀉:一兩。
牡丹皮:一兩。
牛膝:一兩。
車前子:一兩。
官桂:一兩。
附子: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