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五 (10)
卷之五 (10)
1. 治疝瘕
上除研藥外,將巴豆炒三稜、廣朮二味黃色,去巴豆不用,共為末、入研藥勻,生薑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薑湯或酒下,空心食前服。
烏喙丸,治腸覃,亦治乳余,並男子疝氣。
烏喙(炮去皮,一錢),半夏(湯洗,四錢),石膏(煅),藜蘆(炒),牡蒙,茯苓(酒浸),桂心,乾薑(炮,各一錢),巴豆(七個,研膏)
上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食後酒飲任下。
見晛丹,治寒客於下焦,血氣閉塞而成瘕,日以益大,狀如懷子,名曰石瘕。
附子(炮,去皮臍,四錢),鬼箭羽,紫石英(各三錢),澤瀉,肉桂,玄胡索,木香(各二錢),血竭(一錢半,另研),水蛭,檳榔(二錢半),桃仁(三十個,另研),三稜(五錢),大黃
上為細末,用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醋湯或溫酒下,食前服。(寒者溫之,留者行之,以病在下焦,故多血分藥)
蘆薈丸,治疳瘕,肌肉消瘦,發熱潮熱,飲食少思,口乾作渴,或肝疳食積,口鼻生瘡,牙齦蝕爛等證。
蘆薈,胡黃連,黃連(炒),木香,白蕪荑(炒),青皮(各五錢),當歸,茯苓,陳皮(各一兩半)甘草(炙,七錢)
上為末,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米飲下。(此小兒疳積藥也,豈婦人亦有之,大抵以疳瘕之名,故偶類集之耳)
白話文:
治疝瘕
除了另外研磨的藥粉外,將巴豆炒過的三稜和廣朮這兩種藥材炒至黃色,去除巴豆不用,然後將這兩味藥材磨成粉末,加入之前研磨的藥粉中混合均勻。用生薑汁將這些藥粉調成糊狀,搓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用薑湯或酒送服,空腹、飯前服用。
烏喙丸,治療腸覃,也治療乳余,以及男子的疝氣。
烏喙(炮製去除外皮,一錢),半夏(用湯洗過,四錢),石膏(煅燒過),藜蘆(炒過),牡蒙,茯苓(用酒浸泡過),桂心,乾薑(炮製過,各一錢),巴豆(七個,研成膏狀)。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劑,如綠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三到五丸,飯後用酒或溫水送服。
見晛丹,治療寒氣侵襲下焦,導致血氣阻塞形成的腫塊(瘕),這種腫塊會日益增大,形狀像懷孕,稱為石瘕。
附子(炮製過,去除外皮和臍,四錢),鬼箭羽,紫石英(各三錢),澤瀉,肉桂,玄胡索,木香(各二錢),血竭(一錢半,另外研磨),水蛭,檳榔(二錢半),桃仁(三十個,另外研磨),三稜(五錢),大黃。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酒調成糊狀做成丸劑,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醋湯或溫酒送服,飯前服用。(對於寒症,要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對於停滯的病症,要用活血的藥物來疏通,因為病在下焦,所以多用活血化瘀的藥物。)
蘆薈丸,治療疳瘕,症狀有肌肉消瘦、發熱潮熱、食慾不佳、口乾口渴,或是肝疳引起的食積,口鼻生瘡,牙齦潰爛等。
蘆薈,胡黃連,黃連(炒過),木香,白蕪荑(炒過),青皮(各五錢),當歸,茯苓,陳皮(各一兩半),甘草(炙過,七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丸劑,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用米湯送服。(這是治療小兒疳積的藥,怎麼婦女也會有這種病呢?大概是因爲都叫「疳瘕」,所以才把這個方子也收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