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1)

1. 虛煩

大全,云:余血奔心,蓋是分娩了不便,與童子小便(凡產後血虛,氣無所附,則逆而為火,火上逆而瘀血迫之,則心煩矣。童便,濁陰也,其味苦鹹寒,其性就下,降火消瘀,故宜服之,所謂濁陰出下竅也),並擀心下,及臥太速,兼食不相宜之物所致,但能依方療之,無不痊可。

白話文:

外科正宗,說:我的心臟因內出血而奔波,這是因為分娩過後,身體不便,加上童子的尿液(凡是產後血虛,氣無所附,則逆而為火,火上逆而瘀血迫之,則心煩矣。童便,濁陰也,其味苦鹹寒,其性就下,降火消瘀,故宜服之,所謂濁陰出下竅也),並揉壓心臟下方,加上臥太快,以及食用不適宜的食物所引起的疾病,只要能按照方劑治療,沒有治不好的。

薛氏,曰:四物湯加茯神遠志,治產後虛煩,十全大補湯尤效,論見發熱條。

白話文:

_薛氏_說:四物湯加入茯苓、遠志,用以治療產後虛煩,十全大補湯的效果更佳,關於發熱的條目就可看到相關的討論。

陳氏,曰:尋常治諸虛煩熱者,以竹葉石膏湯、溫膽湯,殊不知產後與尋常不同,如石膏等藥不宜輕用,用之必死。

白話文:

陳氏說:一般治療各種虛症引起的煩熱,使用竹葉石膏湯、溫膽湯,但不知道產後與一般情況不同,像石膏等藥物不能輕易使用,用之必定會死。

金黃散,治產後惡血衝心,時發煩躁。

玄胡索,蒲黃(各半兩),桂心(二錢半)

白話文:

金黃散,用於治療產後惡血上衝至心,時常感到煩躁。 配方包括:玄胡索、蒲黃(各十五克),桂心(七點五克)。

上為細末,烏梅煎湯,調下二錢。(蒲黃生用性涼逐瘀,桂心去皮性熱行血,烏梅酸收滌汙,用此方不可忘此法,前方以熱行血,此方以涼行血,集方者涇渭自分,用方者毋得朱紫不辨)

荷葉散,療產後七日內宿血不散,時時衝心迷悶。

白話文:

蒲黃搗成細末,用烏梅湯送服二錢。(蒲黃生用性質涼滑,可以活血通瘀。桂心去皮後性質溫熱,可以促進血液流通。烏梅酸澀可清熱解毒。使用此方時必須按照這個方法,前面一個方子用溫熱的藥材來促進血液流動,而這個方子則用涼性的藥材來促進血液流動。整理方劑的人思路清晰,用藥時不要混淆了兩種不同的類型。)

荷葉(一兩七錢半),玄胡索(二兩),地黃汁(二合)

上用水二升煮二味取六合,下玄胡索,分三服,空心服,忌肉食一日。

白話文:

荷葉(53.125克),玄胡索(78.125克),地黃汁(200毫升)

川芎散,療產後余血不盡,奔上衝心,煩悶腹痛。(此方行氣行血,不熱不寒,較前方是一天霽色,令人心曠神怡)

白話文:

川芎散,用於治療產後餘血未盡,衝上心臟,煩悶腹痛的症狀。(此方能行氣活血,不寒不熱,相較於前述方劑,有如一天晴朗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

川芎,生乾地黃,白芍,枳殼(各等分)

白話文:

川芎、生乾地黃、白芍、枳殼(各等份)

上為末,酒調方寸匕,日二服。

集驗方,產後血氣煩悶。(此方清新簡切)

生地黃汁,清酒(各一升)

上二味相和,煎一沸,分為兩服。(以上四方,看一方有一方妙用,細玩之,真如山陰道上行,令人不忍捨去)

白話文:

上方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勻至一平方寸大小的一匙,每日服用兩次。 《集驗方》記載,此方用於產後血氣不暢引起的煩悶。(此方新鮮簡便且效果明確) 取生地黃汁和清酒(各一升) 將上述兩種材料混合,煎煮至沸騰一次,分兩次服用。(以上四個方子,每個方子都有其獨特的功效,細心體會,真如同走在山陰的路上,讓人不忍離去)

經效方,療產後氣虛,冷搏於血,血氣結滯,上衝心腹,脹滿。(讀治症語,便知用藥宜溫,所謂寒者熱之,留者行之也)

白話文:

《經效方》書上說,治療產後氣虛,寒邪侵襲血液,血氣瘀滯,上衝心腹,脹滿的方子。(讀了治症條文,便知道用藥宜溫,所謂寒者熱之,留者行之。)

當歸,川芎,桂心,吳茱萸,陳皮,生薑(各一兩),白芍(二兩)

上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空心服。

白話文:

當歸(一兩)、川芎(一兩)、桂心(一兩)、吳茱萸(一兩)、陳皮(一兩)、生薑(一兩)、白芍(二兩)

沒藥丸,治產後心胸煩躁,惡血不快。(以煩躁二字,似不宜用熱藥,問到惡血不快,便是瘀血衝心,而如此溫行破血之藥必不可少者也,又烏論其煩而不用熱藥哉)

白話文:

沒藥丸,用於治療產後心煩意躁,瘀血不通的病人。(以煩躁兩字看,似乎不宜用熱藥,但問到瘀血不通,便是瘀血衝心,這種溫行破血的藥物是不可少的,怎麼能因為有心煩的症狀,怕上火就不用熱藥呢?)

沒藥,蠻薑,玄胡索,當歸,乾漆(炒),桂心,牛膝,牡丹皮,乾薑(各等分)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丸如桐子大,煎曲湯下十丸至十五丸。

治血氣煩悶雜方

白話文:

沒藥、蠻薑、玄胡索、當歸、乾漆(炒)、桂心、牛膝、牡丹皮、乾薑(各等分)

生藕汁飲二升,效,竹瀝亦得。(連讀數方,各呈妙相,如化工天巧,有難描畫)

白話文:

生藕汁喝兩升,有效果,竹瀝液也有效。(連續讀幾個方子,它們都表現出美妙的景象,就像大自然的神奇工藝,難以描繪)

一方,陳白梅槌碎,煎湯飲。(此數方又有淡妝濃抹之致)

一方,蒲黃隔紙炒,每服一錢,東流水煎湯下。用失笑散亦佳。

白話文:

有一個方法,是將白梅搗碎,煎成湯來喝。(這些方法各有不同的效果和特點) 另一個方法,是把蒲黃用紙隔開來炒,每次服用一錢,用東流的水煎成湯服用。使用失笑散也很好。

一方,療產後余血攻心,或下血不止,心悶面青,冷氣欲絕,用羊血一盞頓服,若不定,更服立效。(藕汁、竹瀝雖俱治煩,然清火則同,而破血消痰則異,宜別之。如陳白梅、蒲黃、失笑散,人皆能之,而羊血之用誠有奪天之力,造方者集方者均種德無涯矣)

以上治余血奔心之劑。

白話文:

有一個藥方主要用來治療產後餘血攻心,或者產後血崩不止,造成心臟發悶,臉色蒼白發青,胸中感覺有寒氣,身體虛弱快要呼吸不過來,可以使用一盞羊血,直接服用。如果一次服用沒有效果,可以再服用一次,馬上就會見效。(藕汁、竹瀝雖然都有治療心煩的作用,然而它們都是清火的,但是破血消痰的作用是不同的,所以要注意分辨。像是陳白梅、蒲黃、失笑散,大家都知道這些藥方,但是羊血的用處卻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力量,創制藥方的人和彙集藥方的人,都功德無量。)

人參當歸湯,治產後去血過多,血虛則陰虛,陰虛生內熱,以致心煩短氣,自汗頭痛。

白話文:

人參當歸湯可以治療產後出血過多的情況。當血虛時,會影響到陰虛,陰虛又會引起內熱,從而導致心煩、氣短、自汗和頭痛等症狀。

人參,當歸,熟地黃,門冬(去心),肉桂(各二錢),白芍藥(炒,二錢半)

白話文:

  1. 人參:具有補氣、益肺、生津、養血之功效,用於氣虛、肺虛、津液虧損、血虛諸症。

  2.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效,用於血虛、月經不調、閉經、痛經、風濕痹痛等症。

  3.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養肝、補腎之功效,用於血虛、陰虛、肝腎虧虛等症。

  4. 門冬(去心):具有滋陰、清熱、潤肺、止咳之功效,用於陰虛、熱咳、肺燥、咳嗽等症。

  5. 肉桂(各二錢):具有溫補脾腎、益氣助陽、散寒止痛之功效,用於脾腎虛寒、陽氣不足、宮寒痛經等症。

  6. 白芍藥(炒,二錢半):具有養血、斂陰、柔肝、止痛之功效,用於血虛、肝陰不足、肝氣鬱結、痛經、月經不調等症。

上用水二盅,粳米一合,竹葉十片,煎至一盅,食遠服。(此方以四物去川芎,惡其散氣也,用肉桂助其止汗也,但與眾藥等分,亦須斟酌,而以粳米竹葉加之,治心煩短氣之良法矣,血熱加生地尤佳,如肉桂所當去也)血熱甚者,加生地黃二錢。

竹葉湯,治產後短氣欲絕,心口煩悶。

白話文:

用兩碗水,一合粳米,十片竹葉,煎成一碗湯,分成多次服用。(此方以四物湯去川芎,因為怕它散氣,用肉桂來幫助止汗,但和其他藥物等分,也要斟酌,而加入粳米和竹葉,是治療心煩氣短的良方。如果血熱,再加二錢的生地黃更好,而肉桂就要去除。)血熱嚴重的人,再加二錢的生地黃。

竹葉(切細),麥門冬(去心),小麥(各一升),甘草(一兩),生薑(二兩),大棗(十二枚)

白話文:

竹葉(切碎),麥門冬(去掉根鬚),小麥(各一升),甘草(一兩),生薑(二兩),紅棗(十二顆)

上切,以水一斗煮竹葉、小麥至八升,去渣,納余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此方以小麥補心,麥門竹葉除煩,甘草大棗益氣,安其子並培其母,亦良法也,生薑佐之,更有贊襄之力,而曰虛悸加參,多多益善,糯米用之,為少力之助,又養陰也)。虛悸,加人參二兩;少氣力,加糯米五合。

甘竹茄湯,治產後內虛,煩熱短氣。

白話文:

上切:將竹葉和小麥各一斗,放入水中煮,至八升時,將渣滓去除,再加入其餘的藥材,煮取三升藥液,去除渣滓,溫服。(此方以小麥補心,麥門冬和竹葉除煩,甘草和大棗益氣,安撫心神並培育心氣,也是良方。生薑用於輔助,有增強療效的作用,虛悸者可加人參,越多越好。糯米用於輔助,有益氣力,又有養陰的作用。)虛悸,可加人參二兩;氣力不足,可加糯米五合。

甘竹茹(一升),人參,麥門冬(去心),茯苓,甘草(各一兩),黃芩(三兩)

白話文:

甘蔗汁一升

人參一兩

麥門冬去掉麥心的五錢

茯苓一兩

甘草一兩

黃芩三兩

上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分三服,日三。(此治虛煩短氣神方,雖品味數少,而藥力精專,可法可法。如黃芩又可去取者也)

白話文:

將上㕮咀(即黃芩的根部)用六升水煮沸,取兩升藥液,去除渣滓,分成三份,每天服用三次。(此方劑治療虛煩短氣,療效顯著,雖然藥品種類和用量不多,但藥力精純專一,值得效法。如果黃芩用量不足,也可以酌情增減)

薤白湯,治產後胸中煩熱逆氣,(此治胸痹法之變也,原方出自仲景,薤白、半夏所以治逆氣,栝蔞根、麥門所以治煩熱,人參、甘草補虛,知母石膏之加,非熱甚不用,蓋為血虛所忌故也)

白話文:

薤白湯用於治療產後胸中煩熱逆氣。這個方劑是治療胸痛的方劑的變方。原方出自《傷寒論》。薤白、半夏用於治療逆氣,栝蔞根、麥門冬用於治療煩熱,人參、甘草補氣,知母、石膏是為了加大清熱生津的作用,如果不是熱症嚴重的話就不加這兩味藥。因為血虛的病人忌用。

薤白,半夏,人參,甘草(各一兩),栝蔞根(二兩),麥門冬(半斤)

熱甚,加知母、石膏。

上㕮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

芍藥梔豉湯,治產後虛煩不得眠。

白芍,當歸,梔子(各五錢),香豉(半合)

白話文:

薤白、半夏、人參、甘草(各三十克),栝樓根(六十克),麥門冬(二百四十克) 若熱甚,加知母、石膏。 以上藥材切碎,用水十三升煎煮至剩四升,去渣,分五次服用,日三次夜二次。 芍藥梔豉湯,治療產後虛煩無法入睡。 白芍、當歸、梔子(各二十五克),香豉(三十克)

上用水二盅半先煮前三味,得二盅,納香豉煮取一盅半,去滓,分二服,溫服。(此雖云岐法,不若仲景酸棗湯穩當。仲景治傷寒虛煩不眠,有梔子豉湯,而此加白芍、當歸者,乃云岐變傷寒法,以治產後也。人常謂傷寒方可通於雜症,有是哉)

以上治血氣虛煩之劑。

白話文:

先用水二盅半煮前三味藥,得到二盅藥水,再加入香豉煮取一盅半,過濾掉渣滓,分成兩次服用,溫熱服用。(這種方法雖然說是出自岐伯,但是不如仲景的酸棗湯可靠。仲景治療傷寒虛煩不眠,有梔子豉湯,而這個方法加入了白芍、當歸,是岐伯改變了傷寒的治療方法,用來治療產後疾病。人們常說傷寒方的藥物可以通用於雜症,的確如此)

仲景二物黃芩湯,婦人在草蓐,自發露得風,四肢苦煩熱,頭痛者,與小柴胡湯,頭不痛,但煩者,此湯主之(要在風字上看,以頭痛不痛為法)。

白話文:

仲景醫師所說的二物黃芩湯,是為婦女在生產後,因接觸到風寒而引起的四肢疼痛、煩熱和頭痛等不適症狀所製訂的。如果患者伴有頭痛,則應與小柴胡湯合用,而如果沒有頭痛,僅有煩熱症狀,則使用此湯即可,關鍵在於判斷患者是否有風寒,以頭痛與否為判斷依據。

黃芩(一兩),苦參(二兩)(此大苦寒之劑,與產後非宜,意者熱病成煩歟,要以但煩二字上體貼),乾地黃(四兩)

白話文:

黃芩(一兩)、苦參(兩兩)。這種大苦寒的藥劑,產後不適合服用,應該是得了熱病,導致煩躁吧,要以『單純的煩』這兩個字來體貼病人,乾地黃(四兩)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蟲。

竹皮大丸,治婦人產後中虛,煩亂嘔逆,安中益氣。

生竹茹,石膏(各二分),桂枝,白薇(各一分),甘草

白話文:

取上述三種藥材,用水八升煎煮至剩下兩升,溫服一升,可促使多吐出蟲子。 竹皮大丸,用於治療婦女產後體虛,煩躁不安,嘔吐逆亂,有安中益氣之效。 使用生竹茹、石膏(各二分),桂枝、白薇(各一分),甘草。

上五味為末,棗肉和,丸如彈子大,以飲服一丸,日三夜二服(中虛症不可用石膏,煩亂癥不可用桂枝,而此方以甘草七分配眾藥六分,又以棗而為丸,仍以一丸飲下,可想見其立方之微,用藥之難,審虛實之不易也,仍飲服者,尤慮夫虛虛之禍耳,用是方者亦當深省)。有熱倍白薇,煩喘加柏實一分。

以上治中風煩熱之劑。

經驗方,治產後煩躁,此重可去怯之義。

白話文:

將以上五味碾成粉末並與棗肉一起混合,製成彈丸大小的藥丸,每日三次,晚上兩次,每次服一丸(中氣虛弱的患者不可使用石膏,煩躁狂亂者不可使用桂枝,而此方中以甘草為七分,將其他藥物各佔六分,再以棗子做成藥丸,每一丸均可立即飲用,由此可以看出開立此方之精妙,用藥之複雜,診斷虛實證之不易,仍以服用為主,但仍然要注意虛虛症的禍害,使用此方時也應深思熟慮。)若有發熱的症狀,可將白薇的用量加倍,若有煩躁喘息的症狀,可加入一分柏實。

禹餘糧一枚,狀如酸餡者,入地埋一半,四面緊築,用炭一秤,發頂火一斤,煅去火三分耗二為度,用濕土罨一宿,方取出,打去外面一層,只用里內細研,水淘澄五七度,將紙襯干,再研數千遍,用甘草湯調二錢匕,只一服,立效。

白話文:

禹餘糧一枚,形狀像酸餡餅,埋在地下一半,四面緊緊築起,用一秤重的木炭,點燃後放在上面,燒到只剩下一斤時,取出禹餘糧,磨成細粉,用濕土把它敷蓋一宿,然後取出,去掉外層,只用裡面的細粉,用水淘洗澄清五七次,用紙襯墊著曬乾,再研磨數千遍,用甘草湯調和二錢匙,只要服用一次,立即可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