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十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6)

1. 驚悸

大全,云:產後臟虛,心神驚悸者,由體虛心氣不足,心之經為風邪所乘也,或恐懼憂迫,令心氣受於風邪,邪搏於心,則驚不自安,若驚不已,則悸動不定,其狀目睛不轉而不能動,診其脈動而弱者,驚悸也,動則為驚,弱則為悸矣。

白話文:

《本草綱目》中記載,產後身體虛弱,心神驚悸不安,是由於體虛心氣不足,心臟受到風邪侵襲所致。或者是由於恐懼、憂愁、迫害,導致心氣受到風邪侵襲,邪氣搏擊於心臟,就會引起驚悸不安。如果驚悸不止,就會出現心動不定的情況。其表現為眼睛不能轉動,診其脈搏虛弱者,就是驚悸。心動不安則稱為驚,脈搏虛弱則稱為悸。

薛氏,曰:按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主者血,心血一虛,神氣不守,此驚悸所由作也,當補氣血為主。

一產婦患前證,二度服琥珀地黃丸《局方》妙香散,隨效,再患服之,其證益甚,而脈浮大,按之如無,發熱惡寒,此血氣俱虛,用十全大補加味歸脾二湯各百餘劑而愈,後遇驚恐勞怒復作,仍服前藥而安。

白話文:

一位產婦患有之前的疾病,服用過兩次琥珀地黃丸和《局方》妙香散,都有效。但是,當再次發病服用時,病情反而加重,脈象浮大,按壓時好像沒有脈搏,發熱惡寒。這說明血氣都虛弱了。醫生使用了十全大補湯和加味歸脾湯,各服用一百多劑,病情纔好轉。後來,這位產婦遇到驚嚇、勞累和生氣,再次發病。服用以前的藥物後,病情平穩。

加味四物湯,治產後血少,怔忡無時。

當歸川芎白芍(炒),熟地(酒洗),茯神(去木,各一錢),遠志(去心),棗仁(炒,各七分)

白話文:

當歸,川芎,白芍(炒),熟地黃(用酒洗乾淨),茯神(去掉木質部分,各一錢),遠志(去掉內核),紅棗仁(炒熟,各七分)。

上㕮咀,水煎,食遠服。

白茯苓散,治產後心神驚悸,言語失常。

茯苓人參熟地(各一兩半),黃耆,當歸,白芍藥,遠志(去心),麥門冬(去心),桂心,甘草(炙,各一兩),石菖蒲桑寄生(各七錢半)

白話文:

白茯苓、人參、熟地、黃耆、當歸、白芍藥、遠志、麥門冬、桂心和甘草各一兩半,石菖蒲和桑寄生各七錢半。

上㕮咀,每服八錢,水一大盞半,生薑五片,棗三枚,竹葉三七片,煎至一大盞,去滓,溫服無時。

白話文:

上㕮咀,每次服用八錢,加入水一大杯半、生薑五片、棗子三枚、竹葉三到七片,煎煮至一大杯,過濾掉渣滓,溫熱服用,沒有特定的服用時間。

熟乾地黃散,治產後心神驚悸,神思不安。

乾地黃(二兩),黃耆,白薇龍齒(另研,各一兩),茯神(去木),人參,羌活,遠志肉(各七錢),桂心,防風,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 熟乾地黃:兩百公克

  • 黃耆:一百公克

  • 白薇:一百公克

  • 龍齒(另研):一百公克

  • 茯神(去木):七十字公克

  • 人參:七十字公克

  • 羌活:七十字公克

  • 遠志肉:七十字公克

  • 桂心:五十公克

  • 防風:五十公克

  • 甘草(炙):五十公克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半,生薑五片,棗三枚,煎至一大盞,去滓,溫服不拘時。(以氣血藥為主,似矣,而以羌活為佐者,豈果有風邪乘之耶)一方無黃耆,有荊芥

白話文:

上午和下午吃一次,每次服五錢,加一大杯半的水,五片生薑,三顆紅棗,煎成一大杯,去渣,溫服,時間不限。(以氣血藥為主,看起來不錯,但如果用羌活為輔藥,難到是真的有風邪嗎?)另一種配方沒有黃耆,但有荊芥。

產乳七寶散,初產後服之,調和血氣,補虛,安心神,鎮驚悸。

當歸,川芎,人參,白茯苓,桂心,羚羊角(燒存性),硃砂(水飛,各二錢),乾薑(一錢)

白話文: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川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人參:補氣益血,生津止渴。

白茯苓:健脾利濕,寧心安神。

桂心:溫陽散寒,活血化瘀。

羚羊角(燒存性):清熱涼血,收斂固澀。

硃砂(水飛,各二錢):清心安神,涼血解毒。

乾薑(一錢):溫中散寒,健脾止嘔。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用羌活豆淋酒調下,不飲酒者,用清米飲調下(凡產後方,古人喜用熱藥,今人仍古方者亦十之九。此方以芎歸薑桂為主,似太熱矣,為之溫血行血則可,若謂其能調和血氣,安神鎮驚,則未可也,臨症者悉再詳之)。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重,用羌活豆淋酒調和後服用。不能喝酒的人,可用清米飲調和後服用。(凡是產後配製的藥方,古人喜歡用熱性的藥物,現在的人依舊按照古老的藥方來配藥的也佔了十分之九。此方以川芎、當歸、生薑、肉桂為主要藥物,似乎太過溫熱;作為溫暖血液、促進血液循環是可以的,如果說它能調和血氣,安神鎮驚,則就值得商榷了。臨牀使用的醫師,務必再仔細地斟酌。)

如覺心煩熱悶,以麥門冬去心煎湯調下;若心下煩悶而痛,用童便調下;若覺心胸煩熱,即減薑桂,心寒卻加之;腹痛,加當歸;心悶,加羚羊角;心虛氣怯,加桂心;不思飲食,或噁心,加人參;虛煩,加茯苓。以意斟酌,日二夜一,服之。

白話文:

如果感到心煩躁熱,用麥門冬去中心煮成湯汁,加入藥物調和服用;如果心下煩悶疼痛,用童便調和服用;如果感到心胸煩熱,就減少薑桂的用量,而心寒的時候就增加薑桂的用量;腹痛時,加入當歸;心悶時,加入羚羊角;心虛氣怯時,加入桂心;不想吃東西,或感到噁心時,加入人參;虛煩時,加入茯苓。要根據病情斟酌情況調整藥方,每天服用兩次,每隔一天一次。

人參散,治產後臟腑虛,心怔驚悸,言語錯亂。

人參,麥冬(去心,各八錢),茯神,遠志(去心),獨活,防風,生地黃,甘草(炙),天竺黃(另研),龍齒(另研),硃砂(水飛,各四錢),牛黃(另研),白薇(各一錢),龍腦(另研),麝香(另研,各一錢)

白話文:

人蔘、麥冬(去心,各 8 錢),茯神、遠志(去心)、獨活、防風、生地黃、甘草(炙)、天竺黃(另研)、龍齒(另研)、硃砂(水飛,各 4 錢),牛黃(另研)、白薇(各 1 錢)、龍腦(另研)、麝香(另研,各 1 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薄荷酒調下,不拘時。(此方清涼,氣血並補,而治痰不用燥劑,清心不入苦寒,可補辛熱之未備,而獨活防風又治風,升舉之法,須察之)

白話文:

把藥材上為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薄荷酒調和後服用,不拘泥於服用時間。(這個方劑清涼,氣血並補,而治療痰不用燥熱的藥材,清心不使用苦寒的藥材,可以補辛熱的未備,而獨活防風又治療風,升舉的方法,必須斟酌使用)

琥珀散,治血虛,驚悸少寐,及產後敗血停留,少腹作痛。

辰砂(另研),沒藥,琥珀(並研細),當歸(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日午臨臥白湯調下。

茯苓散,治產後狂語,志意不定,精神昏亂,心氣虛,風邪所致。

茯苓(一方用茯神),生地黃(各三兩),遠志,白薇,龍齒(各二兩五錢),人參,防風,獨活(各二兩)

上為末,以銀一斤(妙在用銀一斤),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下諸藥煮取三升,溫分三服,忌菘菜豬肉、生冷。一方加荊芥二兩,甘草一兩二錢半。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一斤銀子(妙處在於使用一斤銀子)、一斗五升水,煮沸後減至七升,然後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溫服,分三次服用。服用期間忌食大白菜、豬肉和生冷食物。另一種配方加入二兩荊芥、一兩二錢半甘草。

一方,治產後多虛羸弱,若大汗利,皆至於死,此重虛故也,若中風語謬,昏悶不知人者,宜服此。

人參,茯苓,羌活,遠志,大棗(各二兩),竹瀝(一升)

白話文:

人參、茯苓、羌活、遠志、大棗(各 90 公克),竹瀝( 450 毫升)。

上用水六升煮取二升,下竹瀝,更煎二升半,分三服。(既不宜大汗,何以用羌活二兩,所未信也。下竹瀝一升,妙甚)

白話文:

用上等的泉水六升煮沸之後,取用二升,再加入竹瀝,再煎熬濃縮至二升半,分為三次服用。(既然不應該讓患者大量出汗,為什麼還要用二兩的羌活,我還有些疑問。在煎藥的時候再加入一升竹瀝效果會更好)

歸脾湯,治產後血氣大虛,心神驚悸,怔忡不寐,或心脾傷痛,嗜臥少食,或憂思傷脾,血虛發熱。

白話文:

歸脾湯,適用於產後氣血大虛,心神恐懼不安,心悸,失眠,或憂慮傷脾引起的持續低熱、食慾不振、嗜睡等症狀。

人參,黃耆(蜜炒),白朮(土炒),白茯苓,龍眼肉,當歸,遠志(去心),酸棗仁(炒,各一錢),木香,甘草(各五分)

白話文:

  • 人參:補氣益元,強壯身體。

  • 黃耆:補氣昇陽,增強免疫力。

  • 白朮: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 白茯苓:健脾益氣,寧心安神。

  • 龍眼肉:補氣血,養心安神。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遠志:補心益智,寧心安神。

  • 酸棗仁:養心寧神,益氣斂汗。

  • 木香:理氣止痛,化痰止嘔。

  •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藥性。

上加薑棗,煎服。加柴胡牡丹皮,名加味歸脾湯

白話文:

加入生薑和大棗,煎服。加入柴胡、牡丹皮,稱為加味歸脾湯。

遠志丸,治產後臟虛不足,心神驚悸,志意不安,腹中急痛,或時怕怖,夜臥不寧。

白話文:

遠志丸:治療產後臟腑虛弱,精神恐慌,思緒不寧,腹痛,有時驚恐不安,夜間難以入眠。

遠志(去心),麥門冬(去心),黃耆,當歸(炒),人參,白朮,獨活(去蘆),白茯苓,桂心,柏子仁山茱萸,石菖蒲,熟地黃,鍾乳粉阿膠(碎炒,各一兩)

白話文:

遠志(去除中心),麥門冬(去除中心),黃耆,當歸(炒熟),人參,白朮,獨活(去除根莖),白茯苓,桂心,柏子仁,山茱萸,石菖蒲,熟地黃,鍾乳粉,阿膠(碎炒,每種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五七百下,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不拘時,日進三服。

白茯苓丸,治產後心虛驚悸,神志不安。

白茯苓,熟地黃(各一兩),人參,桂心,遠志(去心),石菖蒲,柏子仁,琥珀(另研,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二三百下,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時,粥飲送下。(此溫補法,於虛寒者宜之,然心虛則熱收於內,用熱藥又當斟酌)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細末,與蜂蜜混合,搗兩三百下,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不拘時間,用粥或飲品送服。(此法為溫補法,適合虛寒體質的人服用,但虛寒體質的人心臟虛弱,服用熱性藥物時應謹慎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