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

1. 通治諸積

開鬱正元散,治痰飲血氣,鬱結食積,氣不升降,積聚脹痛。宜此利氣行血,和脾消導。

白朮,陳皮,青皮,香附,山楂,海粉,桔梗,茯苓,砂仁,玄胡索,神麯(炒),甘草(炙,各等分)

上銼,加生薑,水煎服,每服一兩,生薑三片,水煎服。(按此諸藥方,治氣血痰食平和之劑,海粉不入煎,若作丸更佳)

大七氣湯,治積聚癥瘕,隨氣上下,心腹絞痛,上氣窒塞,小腹脹滿,大小便不利。(此惟病氣形氣俱實者可用,總重在隨氣上下句,若氣鬱生火者忌之)

京三稜,蓬朮(各煨切),青皮(去白),陳皮(去白),香附(炒),藿香葉,益智仁,桔梗,肉桂(不見火),甘草(炙,各七錢半)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溫服。

助氣丸,治三焦痞閉,胸膈滿悶,氣不流通,蘊結成積,痃癖氣塊,並皆治之。

京三稜,蓬朮(以上二味,各用濕紅包,灰火中煨透切片,各二斤),青皮(去白),陳皮(去白),白朮(各十五兩),枳殼(麩炒去穰),檳榔,木香(各十兩)

上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滾水下。(此方削堅積、破滯氣,雖用白朮為佐,而氣虛者,不可輕服)

勝紅丸,治脾積氣滯,胸膈滿悶,氣促不安,嘔吐清水,丈夫酒積,女人脾血積,小兒食積,(胃寒氣實者可用)

京三稜,莪朮(二味同醋煮),青皮,陳皮,乾薑(炮),良薑(炒,各一兩),香附子(淨炒,二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薑湯下。虛者,以補藥下之(用藥巧處)。一方加神麯、麥芽。

三稜煎,治婦人血瘕血癥,食積痰滯。

三稜,莪朮(各一兩),青皮(去白),半夏(湯泡七次),麥芽(炒,各二兩)

上用好醋六升,煮乾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淡醋湯下(此在氣行血流,痰消食消也,妙在用醋之多)。痰積薑湯下。

香稜丸,治一切積聚,破痰癖,消癥塊。

木香,丁香(各半兩),枳殼(麵炒),三稜(酒浸一夕),莪朮(細銼,每一兩用巴豆三十粒去殼同炒,待巴豆黃色,去巴豆不用),青皮(制),川楝子肉,蘹香(炒,各等分)

上為末,醋煮,(此溫行之法,峻而不猛,行而得中,妙在用醋)麵糊丸,如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十丸,姜鹽湯或溫酒下,無時。

大硝石丸,治七癥八瘕,聚結痞塊,及婦人帶下絕產,腹中有癥瘕者,當先下。此藥但去癥瘕,令人不困。(凡消塊俱用熱藥行氣削堅之劑,而此方又以補中寓消,真千金方也,用者試之)

硝石(三兩),大黃(四兩),人參,甘草(各一兩)

上為末,以三年苦酒三升,置銅石器中,先用大黃微火熬微沸,常攪不息,至七分,入余藥復熬成膏,至可丸即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三日一服。婦人服之,或下如雞肝,或如米泔、赤黑等物二三升,後忌風冷。

白話文:

通治各種積聚

開鬱正元散,能治療痰飲、血氣鬱結、食積、氣機升降失常,導致的積聚脹痛。這個藥方適合用來疏通氣機、活血化瘀、調和脾胃、幫助消化。

藥材組成:白朮、陳皮、青皮、香附、山楂、海粉、桔梗、茯苓、砂仁、玄胡索、炒神麴、炙甘草,各等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生薑,用水煎煮服用,每次服用一兩,加生薑三片,用水煎服。(按:這個藥方裡面的藥材,是調和氣血痰食的平和藥劑,海粉不適合煎煮,如果做成藥丸會更好。)

大七氣湯,能治療積聚、癥瘕(腹內腫塊),這些病症會隨著氣機的升降而變化,引起心腹絞痛、呼吸困難、小腹脹滿、大小便不通暢。(這個藥方只適合病邪和氣都比較強盛的情況,關鍵在於「隨氣上下」這句話,如果是氣鬱化火的情況就不能使用。)

藥材組成:京三稜(煨後切片)、蓬朮(煨後切片),各7錢半,青皮(去白),陳皮(去白),香附(炒),藿香葉,益智仁,桔梗,肉桂(不見火),甘草(炙),各七錢半。

用法:將以上藥材切成小塊,每次服用五錢,用水兩碗煎煮至一碗,飯前溫服。

助氣丸,能治療三焦痞塞不通,胸膈滿悶、氣機不流通,導致的鬱結成積,以及痃癖、氣塊等病症。

藥材組成:京三稜、蓬朮(以上兩種藥材,各用濕紅紙包裹,在灰火中煨透切片,各二斤),青皮(去白),陳皮(去白),白朮(各十五兩),枳殼(麩炒去瓤),檳榔,木香(各十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藥丸,像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五十丸,用開水送服。(這個藥方可以削堅積、破滯氣,雖然用了白朮來輔助,但是氣虛的人不適合輕易服用。)

勝紅丸,能治療脾積、氣滯、胸膈滿悶、呼吸急促不安、嘔吐清水,還能治療男性酒積、女性脾血積、小孩食積等症狀。(胃寒且體內氣機強盛的人可以使用)。

藥材組成:京三稜、莪朮(這兩種藥材用醋同煮),青皮,陳皮,乾薑(炮製),良薑(炒製),各一兩,香附子(淨炒),二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藥丸,像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生薑湯送服。體虛的人,可以用補藥送服(用藥的巧妙之處)。也有藥方會加入神麴、麥芽。

三稜煎,能治療婦女血瘕(腹內腫塊)、血癥(瘀血形成的腫塊),以及食積、痰滯等病症。

藥材組成:三稜、莪朮(各一兩),青皮(去白),半夏(用湯泡七次),麥芽(炒製),各二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用好醋六升煮乾,然後研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藥丸,像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淡醋湯送服(這個藥方的作用在於疏通氣機,使血液流動,化痰消食,關鍵在於醋用得多)。痰積嚴重者,可以用薑湯送服。

香稜丸,能治療各種積聚,能破除痰癖(積聚的痰液)、消除癥塊(腫塊)。

藥材組成:木香、丁香(各半兩),枳殼(用麵炒),三稜(用酒浸泡一晚),莪朮(切碎,每一兩用巴豆三十粒,去殼一同炒製,待巴豆變黃,去除巴豆不用),青皮(炮製),川楝子肉,蘹香(炒製),各等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煮(這個方法是溫和的疏通,峻猛但不激烈,作用恰到好處,關鍵在於用醋),用麵糊做成藥丸,像桐子那麼大,用朱砂做外衣,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薑鹽湯或溫酒送服,沒有時間限制。

大硝石丸,能治療七癥八瘕(多種腹內腫塊),聚結痞塊,以及婦女的帶下、不孕不育,腹中有腫塊的,應該先用此藥來攻下。這個藥的作用是去除癥瘕,但不會讓人感到虛弱。(一般的消除腫塊的藥,都是用溫熱藥物來疏通氣機、削堅散結,而這個藥方還能補中益氣,確實是千金難得的方子,使用者可以試試)

藥材組成:硝石(三兩),大黃(四兩),人參,甘草(各一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三年陳醋三升,放入銅製或石製容器中,先用微火熬煮大黃,不停攪拌,直到煮到七分熟,加入剩餘藥材繼續熬成膏狀,可以做成藥丸的時候就做成藥丸,像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三天服用一次。婦女服用後,可能會排出像雞肝一樣,或者像米湯、紅黑色等二三升的物質,之後要注意避免風寒。

阿魏膏,能治療各種痞塊。

藥材組成:羌活、獨活、元參、官桂、赤芍藥、穿山甲、生地黃、大黃、白芷、天麻、兩頭尖(各五錢),紅花(四錢),木鱉子(十粒,去殼),槐柳桃枝(各三錢),亂髮(雞蛋大小的一團)。

用法:將以上藥材用香油二斤四兩煎黑,去除藥渣,加入頭髮,煎至頭髮化掉,然後去除藥渣,慢慢加入黃丹熬製,熬製到軟硬適中,加入芒硝、阿魏、蘇合油、乳香、沒藥各五錢,麝香三錢,攪拌均勻,就做成膏藥了。攤平在患處,鋪平半指厚,用紙覆蓋,用熱熨斗熨燙很久,如果硝耗盡,就再加熱熨燙,大概二個小時左右,就可以貼膏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