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 卷之五 (6)
卷之五 (6)
1. 論痰積用吐下
子和,云:戴人過譙,遇一卒,說出妻事,戴人問其故。答曰:吾婦為室女時,心下有冷積如覆杯,按之如水聲,以熱手熨之如冰,娶來已十五年矣,恐斷我嗣,是故棄之。戴人曰:公勿黜也,如用我藥,病可除,孕可得(知脈病相應,故病可除,子可得)。卒從之,戴人診其脈沉而遲,尺脈洪大而有力,非無子之候也,可不逾年而孕。其良人笑曰:試之。先以三聖散吐涎一斗,心下平軟,次服白朮調中湯、五苓散,後以四物湯和之,不再月氣血合度,數月而娠一子。戴人嘗曰:用吾此法,無不子之婦。此言不誣。(三聖散用防風、瓜蒂各三兩,黎蘆一兩為粗末,以齏汁煎服,制煎法詳見《儒門事親》。白朮調中湯,用白朮、茯苓、澤瀉、橘紅各半兩,甘草一兩,乾薑、官桂、砂仁、藿香各二錢半,為末,白湯化,蜜調服二錢,無時。)陽夏張主簿之妻,病肥氣初如酒杯大,發寒熱,十五餘年,後因性急悲感,病益甚,惟心下三指許無病,滿腹如石片,不能坐臥,針灸匝矣,徒勞人耳。乃邀戴人診之曰,此肥氣也,得之季夏戊己日,在左脅下,如覆杯,久不愈,令人發痎瘧,瓜蒂散吐之,魚腥黃涎約一二缶,(魚腥黃涎,能發濕熱,用法痛快)至夜繼用舟車丸、通經散投之,五更,黃涎膿水相半五六行,凡有積處皆覺痛,後用白朮散、當歸散和血流經之藥,如斯湧泄,凡三次愈。(瓜蒂散、舟車丸,方見雜病傷食痰飲二門。通經散,用橘紅、當歸、甘遂,以麵包不令透水,煮百餘沸,用冷水浸過,去面曬乾,三味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三錢,臨臥溫淡酒調下。白朮散,白朮、黃芩、當歸各等分為末,每服二三錢,水煎食前眼。當歸散,當歸、杜蒺藜等分為末,米飲調服,食前。此吐下兼施,且甘遂等逐水太峻,用者審之。)
白話文:
有個名叫戴人的人經過譙地,遇到一個士兵,士兵向他訴說妻子的事情,戴人問他原因。士兵回答說:「我的妻子在還是少女的時候,心臟下方就有個像倒扣杯子一樣的冷積,按壓時會像水一樣發出聲音,用熱手去暖它卻像冰一樣冷。娶她已經十五年了,我擔心她無法為我生孩子,所以想休了她。」戴人說:「你不要休她,如果用我的藥,病可以治好,也能生孩子(因為他知道脈象與病症相應,所以病能治好,也能生孩子)。」士兵聽從了他的建議。戴人診斷他的妻子,發現她的脈象沉而遲,尺脈卻洪大而有力,這並不是不能生育的脈象,而且不出一年就可以懷孕。士兵笑了笑說:「那就試試看吧。」戴人先用三聖散讓她吐出一大斗的涎水,心下就變得柔軟了,接著服用白朮調中湯和五苓散,最後再用四物湯來調和,不到兩個月,氣血就調和了,幾個月後就懷孕生了一個兒子。戴人曾經說:「用我這個方法,沒有不能生孩子的婦人。」這話一點也不假。(三聖散的配方是防風、瓜蒂各三兩,藜蘆一兩,磨成粗末,用虀汁煎服,詳細煎法見《儒門事親》。白朮調中湯的配方是白朮、茯苓、澤瀉、橘紅各半兩,甘草一兩,乾薑、官桂、砂仁、藿香各二錢半,磨成末,用白開水沖服,用蜂蜜調味,每次服用二錢,不限時間。)
陽夏的張主簿的妻子,得了一種病,剛開始像酒杯一樣大小的肥氣,會發冷發熱,已經有十五年以上了。後來因為性情急躁,又常悲傷感懷,病情更加嚴重,只有心臟下三指的地方沒有病,整個肚子卻像石片一樣硬,無法坐著或躺著,針灸了很多次都沒用。於是請戴人來診治,戴人說:「這是肥氣,是季夏戊己日得的病,在左脅下,像倒扣的杯子一樣,很久沒有治好,所以才會發瘧疾。用瓜蒂散讓她吐,吐出了約一兩缶的魚腥黃涎(魚腥黃涎可以發散濕熱,效果強勁),到了晚上接著用舟車丸和通經散來治療。五更時分,又排出像黃涎膿水混合的液體五六次,凡是有積聚的地方都覺得疼痛,之後再用白朮散和當歸散等調和氣血的藥來幫助經絡流通,這樣反覆吐洩了三次病就好了。(瓜蒂散、舟車丸的配方在雜病傷食痰飲兩類中。通經散的配方是橘紅、當歸、甘遂,用麵包起來煮一百多次,然後用冷水浸過,取出曬乾,三種藥等量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睡前用溫淡酒調服。白朮散的配方是白朮、黃芩、當歸等量磨成末,每次服用二三錢,用水煎服,飯前服用。當歸散的配方是當歸、杜蒺藜等量磨成末,用米湯調服,飯前服用。這個方法是吐和下兼施,而且甘遂等藥物逐水效果太強,用的人要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