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治法總要》~ 卷下 (7)
卷下 (7)
1. 卷下
黃耆,甘草(炙),白芍藥,麥門冬(去心),人參,肉蓯蓉(酒浸),熟地黃,赤石脂,地骨皮,白茯神(去皮),當歸,遠志,磁石,枳實(麩炒),防風(去蘆頭),龍骨(煅,一兩),桂(去皮),川芎(各二兩),半夏(五兩。湯洗七次,片切,令乾),五味子(三兩),生薑(四兩,切),大棗(二十枚,去核)
上㕮咀;以水二斗,煮羊腎一對,去筋膜,取汁一斗二升,內諸藥,煮取四升,分為五服,日三夜二。不利下者,除龍骨、赤石脂;小便赤澀,以赤茯苓代茯神,加白朮三兩;多熱,加黃芩一兩;遺溺,加桑螵蛸二十枚。
五枝湯,淋煠風濕一切筋骨疼痛。
桑枝,槐枝,椿枝,柳枝,桃枝(各一斤)
上各銼細,更以萆麻葉一把,水三升,煎取二升,去滓。淋洗足膝。
蜀椒湯,治腳氣腫攣,消赤腫。
用蜀椒四升,以水四斗,煮取二斗半,甕盛,下著火暖之。懸板為橋,去湯上二寸許,以腳蹋板柱腳坐,以綿絮密塞,勿令泄氣。若天冷,即出,入被以粉摩之一食久,更入。甕下火不絕,勿使湯冷。如此消息,不過七日,得伸展多矣。
治腳氣初發,從足起至膝骨腫疼者
取萆麻子葉,切,搗蒸。薄裹之,日二、三易,即腫消。若冬月無萆麻子葉、取蒴藿根,搗碎。和酒糟三分,根一分,合蒸熟。及熱,對裹腫上如前法,日二,腫即消。亦治頑痹。
治毒風流於腳膝,行立不得方
海桐皮,五加皮,獨活,防風,枳殼,杜仲(銼,炒。各一兩),牛膝(酒浸),薏苡仁(各二兩),乾生地黃(半大升),藁本(五兩)
上㕮咀,以綿裹,以無灰酒二斗,春浸七日,秋二七日。每日空心溫服一盞,常令酒氣相接,勿令大醉。重者不過兩劑即瘥。忌生冷、蒜等。如盛熱,特恐壞,即宜浸半料。江南多有此疾,號為腳軟。博陵崔公信,官吳興,得此疾凡半歲,百藥無效,朱仲邕為處此方,服之立效。公信云:其疾退狀如蛇,數條奔走,自足而出矣。後傳之。無不效。
趁痛丸,治腳氣毒攻兩腳,痛不可忍。
甘遂,白芥子(微炒),大戟,白麵
上為細末,滴水和作餅子,炙黃色,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冷酒下。利則止後服。
傳信方,療毒風腰腳無力、腫疼,腹脹心煩。
咽喉頭面浮腫、嘔逆一候同,當日服之。
旋覆花頭子,白茯苓,橘皮,桑白皮(銼,炒黃色。各三兩),犀角屑(一兩),紫蘇莖(二兩),豉(三合),生薑(四兩,切),棗(十三核,去核)
上除薑、棗外,細銼,都以水八升,煎至三升,攪去滓。分三服,每服如人行十里。
地黃粥以補虛方
取肥好地黃四兩取汁,去滓;作粥,候粥半熟即下之。以綿裹椒一百粒、生薑一片投粥下,候熟,出之。下羊腎一具,取脂膜,細切如韭葉大,同煮熟,加少鹽食之。
白話文:
[卷下]
主要藥方:
黃耆、炙甘草、白芍藥、去心麥門冬、人參、酒浸肉蓯蓉、熟地黃、赤石脂、地骨皮、去皮白茯神、當歸、遠志、磁石、麩炒枳實、去蘆頭防風、煅龍骨(一兩)、去皮桂、川芎(各二兩)、洗過七次並切片曬乾的半夏(五兩)、五味子(三兩)、切好的生薑(四兩)、去核大棗(二十枚)。
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用兩斗水,煮一對已去除筋膜的羊腎,取出一斗二升藥汁,放入所有藥材一起煮,煮至剩下四升,分成五份服用,白天三次晚上兩次。若服藥後沒有腹瀉,則去除龍骨和赤石脂;若小便赤紅澀痛,則用赤茯苓代替茯神,並加入白朮三兩;若體內多熱,則加入黃芩一兩;若有遺尿現象,則加入桑螵蛸二十枚。
五枝湯: 治療各種風濕引起的筋骨疼痛。
桑枝、槐枝、椿枝、柳枝、桃枝(各一斤)。
將以上各枝條切細,再加入一把菎麻葉,用三升水煎煮至二升,去除藥渣。用此藥汁淋洗腳和膝蓋。
蜀椒湯: 治療腳氣腫脹攣縮,消除紅腫。
用蜀椒四升,加入四斗水煮至二斗半,裝入甕中,在甕下用火加溫。架起木板當作橋樑,讓腳離湯面約兩寸的高度,讓人坐在木板上,雙腳踩在板柱上,用棉絮將縫隙密封,不要讓熱氣洩漏。如果天氣寒冷,可以出來,進入被窩用粉擦拭身體一頓飯的時間,然後再進入。甕下的火不要熄滅,不要讓湯變冷。如此照辦,不超過七天,就能讓腳部伸展開來。
治療腳氣初發,從腳部開始到膝蓋骨腫痛的方法:
取菎麻葉,切碎搗爛蒸熟,薄薄地包在腫痛處,每天更換兩三次,腫脹就會消退。如果冬天沒有菎麻葉,則取蒴藿根,搗碎,與酒糟混合(酒糟三分,根一分),一起蒸熟,趁熱包在腫脹處,如同先前的方法,每天更換兩次,腫脹就會消退,也可以治療頑固的麻痹症。
治療毒風侵襲腳膝,導致無法站立的方法:
海桐皮、五加皮、獨活、防風、枳殼、炒過的杜仲(各一兩),酒浸牛膝、薏苡仁(各二兩),乾生地黃(半大升),藁本(五兩)。
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用棉布包裹,浸泡在兩斗無灰酒中,春天浸泡七天,秋天浸泡十四天。每天早晨空腹溫服一小杯,要讓體內保持酒氣,但不要喝醉。病情嚴重者,服用不超過兩劑就能痊癒。忌食生冷食物、大蒜等。如果天氣炎熱,擔心藥酒變質,就減半浸泡藥材。江南地區很多人患有此病,被稱為腳軟。博陵的崔公信在吳興做官時,得了這個病半年,吃了各種藥都沒效。朱仲邕給他開了這個藥方,服用後立刻見效。崔公信說:病退時的樣子就像蛇,好幾條從腳跑出來。這個藥方後來被傳開,用過的人都說有效。
趁痛丸: 治療腳氣毒素侵襲雙腳,痛到無法忍受。
甘遂、稍微炒過的白芥子、大戟、白麵。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滴水和成餅狀,烤至黃色,再磨成細末,用醋煮麵糊做成丸子,像綠豆大小。每次服用十丸,用冷酒送服。腹瀉後停止服用。
傳信方: 治療毒風引起的腰腳無力、腫痛、腹脹心煩。
也適用於咽喉頭面浮腫、嘔吐等症狀,當天服用。
旋覆花頭子、白茯苓、橘皮、炒至黃色的桑白皮(各三兩),犀角屑(一兩),紫蘇莖(二兩),豆豉(三合),切好的生薑(四兩),去核大棗(十三枚)。
將以上藥材(除了生薑、大棗)切細,加入八升水煮至三升,攪拌去除藥渣。分三次服用,每次服用後如同步行十里。
用生地黃粥來補虛的方法:
取四兩肥美的生地黃榨汁,去除藥渣;煮粥,待粥半熟時將藥汁加入。用棉布包裹一百粒花椒、一片生薑,一起放入粥中煮,煮熟後取出。再加入一具羊腎,取出其脂肪膜,切成韭菜葉大小,一同煮熟,加少量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