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治法總要》~ 卷下 (4)
卷下 (4)
1. 卷下
凌霄花干,天台烏藥,人參,皂莢子(炒熟,去粗皮。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或五十丸,不以時,溫水下。至百丸亦不妨,不損氣。以通為度。
木通散,治腳氣服補藥太多,小便不通、淋閉、臍下脹。
當歸,梔子仁,芍藥,甘草(炙,一本作生用),赤茯苓(去皮),木通(各二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服之。
牛膝丸,治風毒流注腰腿,兩腳疼重攣痛,及腎虛目見黑花方。
牛膝(酒浸),川芎,續斷,萆薢,丹參(去蘆),黑狗脊(去毛),杜仲(銼,炒去絲),獨活,白朮,枳殼,當歸,白芍藥,防風,乾木瓜,熟乾地黃(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木瓜湯下。稍加至三十丸,酒下亦可。
天門冬大煎
天門冬(切三斗半,杵壓取汁盡),酥(三升,煉),螣骨(一具),白蜜(三升,煉),枸杞根(切三斗,銼、研,以水二石五斗,取一斗三升,澄清),生地黃(切一斗)
上五味並大斗銅器中,微火先煎地黃、門冬汁,減半,乃合煎取大斗二斗,下後散藥,煎取一斗。內銅器重釜煎,令穩當可丸,平旦空腹酒服如梧桐子大二十丸,日二加至五十丸。慎生冷、酸醋、豬、雞、魚、蒜、油麵等物。擇四時王相日合之。散藥如後:
白茯苓(去皮),柏子仁(另研),桂(去皮),白朮,萎蕤,菖蒲,遠志,澤瀉,薯蕷,人參,石斛(去根),牛膝(酒浸),杜仲(炒,銼),細辛,獨活,枳實(麩炒,去瓤),川芎,黃耆,蓯蓉,續斷,狗脊(去毛),萆薢,白芷,巴戟(去心),五加皮,覆盆,橘皮(湯浸去瓤),胡麻,大豆黃卷(炒),白茯苓神(去皮),石南(炙,各二兩),阿膠(十兩,炒),大棗(一百枚,煮作膏),鹿角膠(五兩,炙),蔓荊子(二兩),甘草(炙,六兩),蜀椒(炒,一兩),薏苡仁(一兩)
上三十八味,為細末,內煎中。牛髓、鹿髓各加三升。大佳。小便澀,去柏子仁,加秦艽二兩、乾地黃六兩;陰痿失精,去萎蕤二兩,加入五味子二兩;頭風,去柏子仁,加菊花、防風各二兩;小便利、陰氣弱,去細辛、防風,加山茱萸二兩;腹中冷,去防風,加乾薑二兩。無他疾,依方合之。
凡此煎,九月下旬採藥,立冬日合而服之,至五月上旬止;若十二月臘日合者,經夏至七月下旬止。若停服,經夏不壞,當於舍北陰,入地深六尺,填砂,置藥,中上加砂覆之,則經夏不損也。女人先患熱者得服,患冷者不得服。
五柔丸,治津液虛閉,大便不通,結燥後重,飲食不生肌肉;補虛損,調補三焦。
大黃(四兩),前胡(一兩),半夏(洗七遍,片切,焙乾),蓯蓉(酒浸),芍藥,細辛,白茯苓(去皮。半兩),當歸,苦葶藶(炒。各半兩)
白話文:
凌霄花散
將乾燥的凌霄花、天台烏藥、人參、炒熟並去除粗皮的皂莢子各取半兩,全部研磨成細粉,再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或五十丸,不限時間,用溫水送服。即使服用至一百丸也無妨,不會損耗元氣,以能順利排便為度。
木通散
此方用於治療因腳氣病服用太多補藥,導致小便不通、淋閉、肚臍下方脹痛的症狀。
取當歸、梔子仁、芍藥、炙甘草(或用生甘草)、去除外皮的赤茯苓、木通各二兩,全部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大杯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後服用。
牛膝丸
此方用於治療風邪侵襲導致腰腿疼痛,雙腳沉重、攣縮疼痛,以及腎虛引起的眼睛發黑。
取用酒浸泡過的牛膝、川芎、續斷、萆薢、去除蘆頭的丹參、去除毛的黑狗脊、去除絲並炒過的杜仲、獨活、白朮、枳殼、當歸、白芍藥、防風、乾木瓜、熟乾地黃各二兩,全部研磨成粉末,再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每次空腹時服用二十丸,用木瓜湯送服,可以逐漸增加至三十丸,也可以用酒送服。
天門冬大煎
將切碎的天門冬三斗半,搗碎後榨取汁液;煉製過的酥油三升;完整的螣骨一副;煉製過的白蜜三升;切碎的枸杞根三斗,研磨後加入水二石五斗,取澄清的汁液一斗三升;切碎的生地黃一斗。
將以上五味藥材放入大的銅器中,用小火先煎煮生地黃和天門冬汁,待汁液減少一半後,再將其餘藥汁加入一起煎煮,直到藥液剩二斗時,加入下列散劑,再煎煮至剩一斗。整個煎煮過程需在厚重的銅鍋中進行,確保穩定。在早晨空腹時用酒送服二十丸,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日服用兩次,可以逐漸增加至五十丸。服藥期間需忌食生冷、酸醋、豬肉、雞肉、魚肉、大蒜、油麵等食物。選擇四季旺相日進行配製。散劑配方如下:
去除外皮的白茯苓、另行研磨的柏子仁、去除外皮的桂皮、白朮、萎蕤、菖蒲、遠志、澤瀉、薯蕷、人參、去除根部的石斛、酒浸過的牛膝、炒過並切碎的杜仲、細辛、獨活、麩炒並去除瓤的枳實、川芎、黃耆、蓯蓉、續斷、去除毛的狗脊、萆薢、白芷、去除芯的巴戟、五加皮、覆盆子、用湯浸泡並去除瓤的橘皮、胡麻、炒過的大豆黃卷、去除外皮的白茯苓神、炙烤過的石南各二兩;炒過的阿膠十兩;煮成膏狀的大棗一百枚;炙烤過的鹿角膠五兩;蔓荊子二兩;炙甘草六兩;炒過的蜀椒一兩;薏苡仁一兩。
以上三十八味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先前煎好的藥液中。再加入牛髓和鹿髓各三升,效果更佳。如果小便不暢,去除柏子仁,加入秦艽二兩、乾地黃六兩;若出現陽痿遺精,去除萎蕤二兩,加入五味子二兩;若頭痛,去除柏子仁,加入菊花、防風各二兩;若小便頻繁、陽氣不足,去除細辛、防風,加入山茱萸二兩;若腹中寒冷,去除防風,加入乾薑二兩。若無其他疾病,可依照原方配製。
此方劑最好在九月下旬採藥,立冬日配製並開始服用,至五月上旬停止;若在十二月臘日配製,則至夏至後七月下旬停止。若停止服用,藥物經夏不會變質,應放置在房屋北面陰涼處,挖地六尺深,鋪上沙子,再將藥物放入,上面再覆蓋沙子,這樣可以確保藥物經夏不損壞。女性若先前患有熱病可以服用,患有寒病則不宜服用。
五柔丸
此方用於治療津液虧損導致大便不通、便秘、便後有下墜感、飲食無法滋養肌肉;能夠補虛損,調理三焦。
取大黃四兩,前胡一兩,洗淨七遍、切片焙乾的半夏,酒浸過的蓯蓉,芍藥,細辛,去除外皮的白茯苓各半兩,當歸,炒過的苦葶藶各半兩,以上全部混合製成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