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要論》~ 麻疹治方 (4)

回本書目錄

麻疹治方 (4)

1. 麻疹治方

加大黃、石膏、黃連、淡竹葉。

一疹已出透,而有譫語者,用

荊芥(二錢) 薄荷(一錢) 前胡(二錢) 枳殼(一錢) 黃芩(一兩) 滑石(一錢) 大力(四錢) 木通(二錢) 陳皮(一錢) 青皮(二錢) 鉤藤(二錢)

加大黃、石膏、黃連、淡竹葉。

一疹有元氣素虛之人,疹已透而譫語者,用

當歸(三錢) 生地(一錢) 丹參(二錢) 麥冬(三錢) 川貝(一錢) 陳皮(一錢) 連翹(三錢) 生甘草(八分) 山梔(三錢) 鉤藤(一錢)

一疹已出透,而仍煩躁,面赤咽痛,目赤唇焦,宜清降。

黃連(一錢) 石膏(一兩) 黃芩(一兩) 山梔(五錢) 生甘草(一錢) 元參(三錢) 丹皮(一錢) 大力(四錢) 陳皮(一錢) 枳殼(三錢) 杏仁(二錢) 蘇子(二錢) 知母(二錢) 蔞仁(一兩)

再加大黃、淡竹葉。

一疹未出,唇紅似丹,二便閉塞,喜飲冷,此熱毒內蒸,宜用辛涼藥。

乾薑(三錢) 薄荷(一錢) 前胡(三錢) 桔梗(二錢) 大力(五錢) 荊芥(一錢) 滑石(二錢) 石膏(一兩) 生甘草(一錢) 花粉(三錢) 木通(二錢)

再加蘆根、竹葉。

一疹已出而發渴者,鼻氣勃勃沖人,此肺中火邪熬煎,宜清金降火。

黃連(一錢) 黃芩(一兩) 石膏(二兩) 知母(三錢) 花粉(二錢) 滑石(一錢) 山梔(一錢)葛根(二錢) 薄荷(一錢) 栝蔞仁(一兩) 桔梗(二錢) 生甘草(一錢) 大力(五錢) 枳殼(二錢)

一疹有二便清利,唇口淡紅而渴者,此必過服寒涼,致中氣虛,乾渴。

當歸(二錢) 生地(二錢) 麥冬(三錢) 升麻(一錢) 桔梗(一錢) 元參(一錢) 陳皮(一錢) 生甘草(一錢)

一疹出時手足多熱,忽爾冰冷,名曰厥逆,似水之象,宜用升散。

乾葛(二錢) 升麻(八分) 蘇葉(一錢) 防風(一錢) 大力(二錢) 桔梗(二錢) 木通(一錢) 麻黃(八分) 前胡(二錢) 荊芥(二錢) 橘紅(八分)

加蔥白。如便閉,加大黃。

一疹後厥逆者,用清解。

黃芩(二兩) 黃連(八分) 花粉(一兩) 山梔(四錢) 前胡(二錢) 生甘草(一錢) 木通(一錢) 陳皮(一錢) 桔梗(二錢) 貝母(二錢) 石膏(一兩) 枳殼(五錢)

加大黃、蔞仁。

一疹中寒熱似瘧,身寒手足冷極者,宜滋陰養血發表。用

柴胡(二錢) 黃芩(一兩) 當歸(三錢) 川芎(八分) 陳皮(一錢) 葛根(二錢) 生甘草(八分) 生地(二錢) 澤瀉(一錢) 茯苓(二錢) 貝母(二錢)

白話文:

麻疹治療方劑

以下是一些針對麻疹不同情況的治療方劑:

基礎方:

大黃、石膏、黃連、淡竹葉。

疹子已完全透出,但出現胡言亂語(譫語)的情況:

荊芥(二錢)、薄荷(一錢)、前胡(二錢)、枳殼(一錢)、黃芩(一兩)、滑石(一錢)、大力(四錢)、木通(二錢)、陳皮(一錢)、青皮(二錢)、鉤藤(二錢)

另加 大黃、石膏、黃連、淡竹葉。

本身元氣虛弱的人,疹子已透出,但出現胡言亂語(譫語)的情況:

當歸(三錢)、生地(一錢)、丹參(二錢)、麥冬(三錢)、川貝(一錢)、陳皮(一錢)、連翹(三錢)、生甘草(八分)、山梔(三錢)、鉤藤(一錢)。

疹子已透出,但仍然煩躁不安,臉色發紅,咽喉疼痛,眼睛發紅,嘴唇乾裂:

黃連(一錢)、石膏(一兩)、黃芩(一兩)、山梔(五錢)、生甘草(一錢)、元參(三錢)、丹皮(一錢)、大力(四錢)、陳皮(一錢)、枳殼(三錢)、杏仁(二錢)、蘇子(二錢)、知母(二錢)、栝蔞仁(一兩)。

再加 大黃、淡竹葉。

疹子還沒發出來,嘴唇紅得像塗了丹砂,大小便不通暢,喜歡喝冷飲,這是熱毒內蘊的表現:

乾薑(三錢)、薄荷(一錢)、前胡(三錢)、桔梗(二錢)、大力(五錢)、荊芥(一錢)、滑石(二錢)、石膏(一兩)、生甘草(一錢)、花粉(三錢)、木通(二錢)。

再加 蘆根、竹葉。

疹子已出,但感到口渴,鼻孔呼出的氣息很燙,這是肺火太旺的表現:

黃連(一錢)、黃芩(一兩)、石膏(二兩)、知母(三錢)、花粉(二錢)、滑石(一錢)、山梔(一錢)、葛根(二錢)、薄荷(一錢)、栝蔞仁(一兩)、桔梗(二錢)、生甘草(一錢)、大力(五錢)、枳殼(二錢)。

疹子出現後大小便正常,嘴唇顏色淡紅卻感到口渴,這可能是過度使用寒涼藥物導致中氣虛弱:

當歸(二錢)、生地(二錢)、麥冬(三錢)、升麻(一錢)、桔梗(一錢)、元參(一錢)、陳皮(一錢)、生甘草(一錢)。

疹子發出時手腳發熱,卻又突然變冷,這種情況稱作厥逆,是陰寒太盛的表現:

乾葛(二錢)、升麻(八分)、蘇葉(一錢)、防風(一錢)、大力(二錢)、桔梗(二錢)、木通(一錢)、麻黃(八分)、前胡(二錢)、荊芥(二錢)、橘紅(八分)。

加蔥白。如果便秘,加大黃。

疹子出後出現厥逆:

黃芩(二兩)、黃連(八分)、花粉(一兩)、山梔(四錢)、前胡(二錢)、生甘草(一錢)、木通(一錢)、陳皮(一錢)、桔梗(二錢)、貝母(二錢)、石膏(一兩)、枳殼(五錢)。

加大黃、蔞仁。

疹子期間出現寒熱像瘧疾一樣,身體寒冷,手腳冰涼:

柴胡(二錢)、黃芩(一兩)、當歸(三錢)、川芎(八分)、陳皮(一錢)、葛根(二錢)、生甘草(八分)、生地(二錢)、澤瀉(一錢)、茯苓(二錢)、貝母(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