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珠集胎產症治》~ 卷上 (6)
卷上 (6)
1. 傷寒
全以清熱安胎為主,然安胎而仍用參、術等味,則邪熱固閉,反致胎下。只要隨症用藥,勿犯胎氣,始為合法。
惡寒頭痛。邪在表也,宜香蘇散。(散十八。)若煩渴,則邪在半表半裡,黃龍湯。(和十五。)
發熱躁渴,溲赤便閉,或下利赤水。邪在裡也,三黃解毒湯。(寒二十。)
熱極斑如錦紋。四物湯去川芎,加黃芩、玄參、知母、大青葉。(補七。)
壯熱百節痛。宜柴胡、葛根、黃芩、山梔、知母、大青。
熱結於胃,胸口煩悶。宜涼膈滋陰丸。(寒二十一。)
汗下後,熱不止。宜加味竹葉湯。(寒二十二。)
病熱而嘔,不食而煩。宜蘆根清胃飲。(寒二十四。)
下後脅熱利不止。黃芩湯。(寒二十四。)
斑赤黑,小便如血,氣斷如絕,胎落而未落。宜用梔子、黃芩、生地、青黛、葛根、升麻、杏仁、蔥白,煎湯速服之。
心驚發熱。辰砂安神丸。(補二十九。)
心氣虛不能主血。補心湯。(補三十。)
胃經火動。犀角地黃湯。(寒二十五。)
肺受火克。清肺飲。(寒二十七。)
膏粱積熱。加味清胃散。(寒二十六。)
腎水虧而陰火動。加味六味丸。(補五十。)
吐衄口噤項強類中風。加味安胎飲。(補三十。)
口鼻出血。血熱沖傷胞絡也,治當涼胎為主。衄血湯。(寒二十九。)
白話文:
傷寒
治療原則主要以清熱安胎為主,然而安胎如果仍然使用人參、白朮等藥材,反而會使邪熱鬱積,導致流產。只要根據症狀用藥,不傷害胎氣,才是正確的方法。
如果感到怕冷頭痛,是邪氣在表,適合使用香蘇散。如果感到煩躁口渴,是邪氣在半表半裡,適合使用黃龍湯。
如果出現發熱、煩躁口渴、小便赤黃、大便不通,或是腹瀉排出紅色液體,是邪氣在裡,適合使用三黃解毒湯。
如果熱到出現像錦紋般的斑疹,適合使用四物湯去除川芎,加入黃芩、玄參、知母、大青葉。
如果高熱且全身關節疼痛,適合使用柴胡、葛根、黃芩、山梔、知母、大青。
如果熱邪鬱積在胃部,感到胸口煩悶,適合使用涼膈滋陰丸。
如果發汗或瀉下後,熱沒有退,適合使用加味竹葉湯。
如果生病發熱又嘔吐,食慾不振又煩躁,適合使用蘆根清胃飲。
如果瀉下後脅肋發熱且腹瀉不止,適合使用黃芩湯。
如果出現紅色或黑色的斑疹,小便帶血,呼吸急促,胎兒將要流產但尚未完全排出,適合使用梔子、黃芩、生地、青黛、葛根、升麻、杏仁、蔥白,煎湯快速服用。
如果感到心悸發熱,適合使用辰砂安神丸。
如果心氣虛弱無法主導血液運行,適合使用補心湯。
如果胃經有火氣,適合使用犀角地黃湯。
如果肺部受到火邪侵襲,適合使用清肺飲。
如果飲食過於肥甘厚味導致積熱,適合使用加味清胃散。
如果腎水不足而虛火上炎,適合使用加味六味丸。
如果出現嘔吐、流鼻血、口噤、脖子僵硬等類似中風的症狀,適合使用加味安胎飲。
如果口鼻出血,是因為血熱衝擊胞絡所導致,治療上應以清熱安胎為主,適合使用衄血湯。
2. 痢疾
後重不可降氣,便膿不得行血,惟順氣和血,佐以導滯消積之味,此治妊娠痢疾之要法也。
腹脹而痛,裡急後重。三黃解毒湯加木香、當歸。(寒二十。)
血痢不止。熱乘大腸也,黃芩、芍藥、甘草。
腹重墜下,元氣虛也;胎動不安,內熱甚也。補中益氣湯加黃芩、白芍。(補六。)
痢下黃水,脾氣下陷也。補中益氣湯。(補六。)
黃而兼青,肝木剋土也。宜平肝補土,補中益氣湯加白芍、青皮。(補六。)
黃而兼黑,水反侮土也。宜補脾腎。七味丸。(補三十一。)肉桂有礙於胎,可易肉果、菟絲子。然火盛者亦兼黑色,宜投寒涼之劑。
腸胃虛弱,風邪客之。胃風湯。(散十五。)
赤白膿血不止。黃連湯。(寒二十八。)
赤白灰色泄痢痛欲死。大寧散。(澀一。)
腹痛胸滿。當歸芍藥湯。(補十一。)
腸鳴後重,穀道疼痛。蒙薑黃連丸。(和十六。)
胎氣不和,相火上炎,鬱而為熱,亦致下利不止,似痢而實非痢也。四物湯加黃芩、白朮、生地。(補七。)
白話文:
懷孕期間的痢疾
排便時有便意卻無法順暢排出,是因為氣機不順;排出膿血,則不應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治療重點在於調理氣機、調和氣血,並輔以幫助消化、消除積滯的藥材。這是治療妊娠痢疾的重點。
腹脹且疼痛,有便意卻排不乾淨:使用三黃解毒湯,並加入木香、當歸。
血痢不止:這是因為熱邪侵襲大腸,使用黃芩、芍藥、甘草來治療。
腹部下墜感,是元氣虛弱的表現;胎動不安,則是因為體內熱邪太盛:使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黃芩、白芍。
痢疾排出黃色液體,是脾氣下陷的緣故:使用補中益氣湯。
痢疾排出黃色並帶有青色,是肝木剋制脾土的表現:應該平肝、補脾土,使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白芍、青皮。
痢疾排出黃色並帶有黑色,是水邪反過來侵犯脾土的表現:應該補養脾腎,使用七味丸。肉桂對孕婦不利,可以換成肉豆蔻、菟絲子。但如果是火熱太盛造成的黑色痢疾,則應該使用寒涼的藥物。
腸胃虛弱,風邪侵入:使用胃風湯。
排出紅、白膿血不止:使用黃連湯。
排出紅、白、灰色混合的痢疾,疼痛難忍:使用大寧散。
腹痛且胸悶:使用當歸芍藥湯。
腸鳴、有便意卻排不乾淨,肛門疼痛:使用蒙薑黃連丸。
胎氣不和,相火上炎,鬱結化熱,也會導致腹瀉不止,雖然看起來像痢疾,但實際上並不是痢疾:使用四物湯,並加入黃芩、白朮、生地。
3. 泄瀉
血壅胎元則脾陰虛,不能運化水穀,而為泄瀉;又胎繫於腎,胎竊腎中之氣,則腎陽不克,上蒸脾土,亦致脾虛泄瀉。即或間有風、寒、暑、濕之所感者,亦半屬於脾腎之虧。
大便虛急。此脾土燥、大腸澀也。宜理脾胃與大腸,川連、乾薑、木香、甘草。
嘔吐腹痛,手足逆冷。寒水侮土也。六君子湯,(補一,)去半夏,加補骨脂、益智仁、煨鮮姜。
寒熱作嘔,肝木侮土也。異功散加柴胡、白芍、生薑。有火,加味逍遙散。(補二十二、補二十一。)
百節痠疼。因縱意口腹也,歸涼節命散。(和十七。)
臍下陰冷。理中異功散加肉果、木香。(熱二、補二十二。)
協熱作瀉。三黃熟艾湯。(寒三十三。)
伏暑不消,煩渴瀉水。四苓散。(瀉二。)
傷濕泄瀉,小便自利。胃苓湯。(瀉四。)
脾腎虛弱。白朮散。(和十八。)
久瀉不已。安胎和氣飲,加減八珍湯。(和十一、補三十二。)
氣急筋攣骨節痛。平安散、紫蘇飲。(和十九、散三。)
白話文:
因為胎兒的血脈阻塞,導致脾陰虛弱,無法正常運化水穀,就會引起腹瀉。另外,胎兒依附在腎臟,會吸收腎氣,導致腎陽不足,無法溫養脾土,也會造成脾虛腹瀉。即使偶爾因為風、寒、暑、濕等外邪侵襲引起的腹瀉,也有一半是因為脾腎虛弱所導致。
大便次數多又急迫,這是因為脾土乾燥、大腸蠕動不順暢。應該調理脾胃和大腸,可以使用黃連、乾薑、木香、甘草等藥材。
出現嘔吐、腹痛、手腳冰冷,這是因為寒氣侵犯脾土。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去除半夏,加入補骨脂、益智仁、煨過的生薑。
出現忽冷忽熱、嘔吐,這是因為肝木剋制脾土。可以使用異功散,加入柴胡、白芍、生薑。如果還有火氣,可以使用加味逍遙散。
全身關節痠痛,是因為飲食不節制所導致,可以使用歸涼節命散。
肚臍下方感到陰冷,可以使用理中異功散,加入肉豆蔻、木香。
出現發熱又腹瀉的情況,可以使用三黃熟艾湯。
因為伏暑未消,導致煩躁口渴、拉肚子像水一樣,可以使用四苓散。
因為濕邪侵襲導致腹瀉,且小便順暢,可以使用胃苓湯。
如果脾腎虛弱,可以使用白朮散。
如果長期腹瀉不止,可以使用安胎和氣飲,並搭配加減八珍湯。
出現呼吸急促、筋脈攣縮、關節疼痛,可以使用平安散、紫蘇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