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齋居士

《達生編》~ 全嬰心法 (3)

回本書目錄

全嬰心法 (3)

1. 繃補法

男用父舊衣。女用母舊衣。莫用新綿。亦不可過厚。恐傷皮膚。生瘡發癇。若冬月嚴寒。可靠大人暖氣。小兒初生三五月間。只宜繃縛令臥。勿豎頭抱出。免致驚癇。

白話文:

男子使用父親穿過的舊衣服,女子使用母親穿過的舊衣服。不要用新的棉絮,也不可以太厚,以免傷害皮膚,長瘡或引起癲癇。如果冬天天氣非常寒冷,可以靠近大人來取暖。嬰兒剛出生三到五個月之間,只適合用布包裹固定讓他們躺著,不要豎著抱起來,以免導致驚嚇或癲癇。

2. 剃胎頭法

小兒初剃胎頭。只要晴天和暖。若有風雨。可改期另日。剃後用杏仁三枚。去皮尖。研碎。入薄荷三葉再同研。入生麻油滴膩粉拌和。在頭上搽擦。既可避風邪。又免生熱毒瘡癤。俗以滿月日剃。亦不必拘。

小兒未剃胎頭。不可抱近神祠。司命之前。穢觸神聖。令兒不安。剃下頭髮。用紅紙包。放箱櫃干穩處。剃胎頭最要調和熟湯。不冷不熱。又要避風寒。

白話文:

嬰兒第一次剃胎毛,只要選擇晴朗溫暖的天氣即可。如果遇到颳風下雨,可以改天再剃。剃完頭髮後,將三顆杏仁去皮去尖,磨成粉末,加入三片薄荷葉一起磨碎,再加入生麻油和少許痱子粉拌勻,塗抹在頭上。這樣可以避免風邪侵襲,又能預防長熱毒瘡癤。一般習俗會在滿月時剃頭,其實也不必拘泥於此。

嬰兒在還沒剃胎毛之前,不可以抱到廟宇或司命神像前,以免穢氣冒犯神明,導致嬰兒不安。剃下來的頭髮,用紅紙包好,放在箱櫃等乾燥穩定的地方。剃胎毛時,最重要的是使用調和好的溫熱水,不冷不熱,而且要避免吹到風寒。

3. 變患部

初生小兒。全在調養得宜。前初生部內。已盡載諸法矣。又有一種不測之患。出於意外。非因失調所致。須當急救。若病則專有幼醫。予不贅。

白話文:

剛出生的嬰兒,全部都要靠妥善的調養照顧。之前在「初生部」的篇章裡,已經詳細記載了各種方法。但還有一種難以預料的病症,是出乎意料之外發生的,並非是因為調養失當所導致,必須要緊急救治。如果生病了,應該有專門的幼兒醫生處理,我就不多加贅述了。

4. 治生下不動

凡小兒生下不動者。急看口內。齶上有泡。名曰懸癰。急以手指摘破。以綿裹指。捏干拭血令淨。拭淨則生。若血入腹。則不可治。

白話文:

如果嬰兒出生後身體不動,要趕緊檢查他的口腔內部。如果上顎有水泡,這叫做懸癰。要趕快用手指將水泡摘破,再用棉花包住手指,把血擦乾淨。擦乾淨後,嬰兒就會恢復活動。如果血流進肚子裡,就無法醫治了。

5. 治無聲

凡小兒生下。或有不發聲者。名曰夢生。此必因難產。或寒冷所致。時人不識。多棄而不救。豈不可惜。須急用棉絮包裹。抱兒懷中。切不可斷臍帶。須將胞衣連帶。急燃火紙蘸油。點於臍帶上。往來數遍。炙待暖氣由臍入腹。須臾氣回。兒身暖。自啼哭如常矣。

兒身暖後。若不出聲者。即拿一貓。用布裹其頭足。令一女人。將貓拿近兒耳。隨將貓耳。猛咬一口。貓忽大叫。兒即醒而聲出。回生矣。

白話文:

凡是嬰兒出生後,如果有不發出聲音的,就叫做「夢生」。這一定是難產或者受寒引起的。當時的人不了解,大多將其拋棄而不救治,實在太可惜了。必須趕緊用棉絮包裹住嬰兒,抱在懷中,千萬不可以剪斷臍帶。必須將胎盤連著臍帶一起,趕緊點燃沾油的紙,點在臍帶上,來回數次,用熱氣從臍帶進入腹部,等一會兒氣息回轉,嬰兒身體溫暖了,自然就會像平常一樣啼哭了。

嬰兒身體溫暖後,如果還是不出聲,就拿一隻貓,用布包住牠的頭和腳,讓一個女人,將貓靠近嬰兒的耳朵,隨即猛咬一口貓的耳朵,貓突然大叫,嬰兒就會醒來並發出聲音,就活過來了。

6. 治大小便不通

小兒始生。大小便不通。腹脹欲絕者。急令婦人。以溫水先漱口。吸咂兒之前後心。並臍下手足心。共七處。每一處凡三五次。以紅赤為度。須臾自通。

白話文:

嬰兒剛出生時,如果大小便不通暢,肚子脹得快要斷氣一樣,要趕快叫婦女用溫水先漱口,然後吸吮嬰兒的前胸後背中心、肚臍下方、手心和腳心,總共七個部位。每個部位吸吮三到五次,吸到皮膚紅紅的為止。很快地,大小便就會通暢了。

7. 治不食乳及不大小便

初生兒。遇此症。用蔥白二寸。破作四界。以乳汁於砂銚內濃煎。灌之立效。

白話文:

新生兒如果遇到不喝奶、也不排泄大小便的情況,可以用蔥白二寸長,將它剖開成四片,然後在砂鍋中用母乳濃煎,再餵給嬰兒喝,馬上就會有效。

8. 治馬牙

初生小兒。口齶並牙根。生白點。名曰馬牙。不能食乳。少緩即不能救。急用熱針。縛箸上挑去白點。有血出為妙。用白綿拭去血。以薄荷煎湯。磨金墨塗之。勿食乳。待一時。方與乳。再搽之即愈。

白話文:

新生嬰兒的口腔上顎和牙齦部位,長出白色小點,這就叫做「馬牙」。長馬牙會讓嬰兒無法吸吮母乳,如果拖延太久會無法醫治。要趕快用燒熱的針,綁在筷子上,挑破白色小點,讓血流出來是最好的。用乾淨的白棉布擦去血跡,然後用薄荷煎湯,磨金墨塗抹在傷口處。暫時不要讓嬰兒喝奶,等一個小時後再餵奶。之後再塗抹一次,就會痊癒。

9. 治重舌

初生小兒開口後。看舌下。重舌有膜。如石榴子。若啼不出。速以指爪。或針微刺舌線。有血出即活。取桑汁。調蒲黃塗之。若血出多者。燒發灰用豬脂塗之。

白話文:

剛出生的小孩張開嘴巴後,檢查舌頭下面,如果發現重舌(舌頭下長出像石榴籽一樣的膜),導致小孩哭不出來,要趕快用手指甲或針稍微刺一下舌頭下的繫帶,讓血流出來就沒事了。然後用桑樹汁調和蒲黃塗在傷口處。如果出血較多,可以將燒成灰的頭髮與豬油混合後塗在傷口上。

10. 治肚臍突出法

小兒肚臍突出。用原斷臍帶。並艾葉同燒灰。以油胭脂。調搽即愈。

白話文:

小孩子的肚臍突出,可以使用當初剪斷的臍帶,和艾葉一起燒成灰,再用油和胭脂調和後塗抹,就會痊癒。

11. 治臍風

用銀簪腳曲彎。從兒心下至臍。輕則刮數次。看胸中有青筋。如一線直下分叉。線下分叉處。以綠豆大艾。火灸一遍立愈。

白話文:

用銀簪子彎曲的尖端,從小孩的心口下方到肚臍的部位,輕輕地刮幾次。觀察胸部是否有青筋,如果有一條青筋直直往下,而且在下方分叉,就用綠豆大小的艾草,在青筋分叉的地方灸一次,病就會立刻痊癒。

12. 治遍身無皮

初生小兒。純是紅肉無皮。速以秈米粉干撲。候生皮方止。凡脅下。或腿縫。或臂彎。各處看有紅爛無皮者。兒必頻哭。只用牛屎燒灰存性。研極細末。擦之即愈。

白話文:

新生兒全身都是紅肉沒有皮膚,要趕快用秈米粉乾燥地撲在上面,等到長出皮膚才停止。凡是肋下、大腿縫、或是手臂彎等地方,如果看到有紅腫潰爛沒有皮膚的狀況,嬰兒一定會頻頻哭鬧,這時只要用牛糞燒成灰,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擦在患處就會痊癒。

13. 治月內驚似中風

用硃砂為末。水調塗心口。兩手心。兩足心五處。即愈。凡兒在腹中哭。用多年空房下。鼠穴中土一塊。令孕婦噙之即止。若能逐月養胎。可免前患。

孕婦不語。不須服藥。臨產但服保生丸。四物湯。便語。內經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者。乃胞絡繫於腎。

白話文:

用硃砂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塗抹在胸口、兩手掌心、兩腳掌心這五個地方,就能痊癒。如果小孩在母親肚子裡哭鬧,就拿多年無人居住的空屋下,老鼠洞裡的土一塊,讓孕婦含在嘴裡就會停止哭鬧。如果能夠按月調養安胎,就可以避免先前發生的問題。

孕婦不說話,不需要吃藥,快要生產時只要服用保生丸和四物湯,就能開口說話。《內經》說:有人懷孕九個月卻變得啞巴,這是因為胞絡(子宮的絡脈)連結到腎臟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