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茂

《滇南本草》~ 第三卷 (4)

回本書目錄

第三卷 (4)

1. 月下參

月下參,味苦、平,性溫熱。治九種胃氣疼痛,此藥能開胃健脾,消宿食,止面寒背寒,胸膈噎食,寬中調胃,痞滿肝積,左右脅痛,嘔吐作酸。

(附治噎食病奇方),此病因飲食著氣而成,飲食不下,一下即噎食,令人胸膈脹滿,脅肋疼痛,肩背脹痛。

月下參(三兩),檀香(三錢),沉香(三錢),白豆蔻(二錢),木香(一錢),共為細末,每服(二錢),開水點酒服。

(又治酒寒效方),兼治胃氣、面寒背寒、痞塊、肝氣不舒、五積六聚、兩脅疼痛等症。

月下參(二兩),廣木香(一錢),丁香(二錢),沉香(二錢),肉桂(二錢),共為細末,每服(一錢),燒酒送下。服後忌魚、羊、蛋、蒜、冷水、酸菜、苦菜,用之反性。

——務本卷二

白話文:

月下參,味道苦,性質平和,藥性溫熱。可以治療九種胃氣疼痛,這種藥能夠開胃健脾,消除積存的食物,停止臉部和背部發冷,改善胸膈噎食,使胸腹寬暢,調理腸胃,治療腹部痞滿、肝臟積聚,以及兩側脅肋疼痛、嘔吐酸水等症狀。

(附帶治療噎食病的奇特藥方),這種病是因為飲食時氣機不順所導致,食物吞不下去,一吞就噎住,使人胸膈脹滿,脅肋疼痛,肩背也脹痛。

用月下參(三兩)、檀香(三錢)、沉香(三錢)、白豆蔻(二錢)、木香(一錢),一起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開水加一點酒送服。

(又有治療酒後寒冷的有效藥方),兼可治療胃氣不順、臉部和背部發冷、腹部痞塊、肝氣不舒暢、體內多種積聚、兩側脅肋疼痛等症狀。

用月下參(二兩)、廣木香(一錢)、丁香(二錢)、沉香(二錢)、肉桂(二錢),一起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燒酒送服。服藥後忌吃魚、羊肉、雞蛋、大蒜、冷水、酸菜、苦菜,食用這些會產生相反的藥效。

2. 石南藤

石南藤,又名搜山虎,味甘、微酸,性微溫。入肝、膽、小腸三經。治風寒濕痹傷筋,祛風,筋骨疼痛,利小便及莖中痛,熱淋初起,急速治效。生山石上者,走經絡更效。生土地上者,利小便效。

(附方),治熱淋、莖中痛,或如膿糊住馬口。

石南藤(二錢),木賊(八分),甘草(一錢),八仙草(二錢),水煎,點水酒服。

——務本卷三

石南葉,氣味辛、苦,性平。主治散風堅骨,補內傷陰衰,利筋骨皮毛;亦治腎虛腳弱,風痹之要藥。

——範本卷十

白話文:

石南藤

石南藤,也叫做搜山虎,味道甘甜、稍微帶酸,藥性屬於微溫。主要作用於肝經、膽經、小腸經。能夠治療因為風寒濕氣引起的關節疼痛、肌肉筋骨損傷,可以驅散風邪,緩解筋骨疼痛,幫助排尿,以及治療陰莖疼痛、小便時灼熱疼痛等熱淋症狀,初期使用效果迅速。生長在山石上的石南藤,疏通經絡的效果更好;生長在土地上的石南藤,利尿效果更佳。

(附方):治療熱淋、陰莖疼痛,或者陰莖口像被膿糊住一樣的狀況。

使用石南藤(二錢)、木賊(八分)、甘草(一錢)、八仙草(二錢),用水煎煮後,加入少許酒一起服用。

——出自《務本卷三》

石南葉

石南葉,氣味辛辣、苦澀,藥性平和。主要作用是散風、強健骨骼,補益因內傷導致的陰虛衰弱,使筋骨皮膚更加強健;也能治療腎虛引起的腳軟無力,是治療風濕痹痛的重要藥物。

——出自《範本卷十》

3. 馬檳榔

馬檳榔,即馬金囊、水檳榔。其仁有紋,盤旋似太極圖,又名太極子。味微苦澀、回甜,性涼。入肺、脾二經。清熱解煩渴。子,入藥,嚼之,飲水愈甜。治咽喉炎。

(附方)孕婦難產,氣滯血瘀難下,用:

馬檳榔(二錢),當歸(五錢),川芎(三錢),車前子(一錢),煎水服,有催生之效。體虛弱禁服。

——琴本

白話文:

馬檳榔,也就是馬金囊、水檳榔。它的果仁有紋路,盤旋的樣子像太極圖,所以又叫太極子。味道稍微苦澀,但會回甘,藥性偏涼。歸屬於肺經和脾經。可以清熱、解除煩躁口渴。它的果實可以入藥,嚼一嚼再喝水,會覺得水特別甘甜。可以用來治療咽喉炎。

(附帶的藥方)孕婦難產,因為氣血運行不順暢導致胎兒難以產出,可以使用:

馬檳榔(二錢),當歸(五錢),川芎(三錢),車前子(一錢),加水煎煮後服用,有催生的效果。但身體虛弱的人禁止服用。

——出自琴本

4. 甜葶藶子

甜葶藶子,又名麥藍菜。味苦、辛,性寒。主治下氣、定喘消痰、利小便、消水腫,療麵皮浮腫。

(附方),治麵皮浮腫或咳嗽喘吼。

大腹皮,生桑皮,葶藶子,引用通草煎服。氣喘加蘇子。小便澀加木通,車前子。

——務本卷三

白話文:

甜葶藶子,也叫做麥藍菜。味道苦且辛辣,藥性寒涼。主要功效是使氣下行、平定喘息、消除痰液、促進小便、消除水腫,可以治療臉部皮膚浮腫。

(附帶的藥方),用來治療臉部皮膚浮腫或咳嗽氣喘。

使用大腹皮、生桑皮、葶藶子,加上通草煎煮服用。氣喘加蘇子。小便不順暢則加木通、車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