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茂

《滇南本草》~

回本書目錄

1. 第三卷

2. 石青苔

石青苔,生石上或土山上,形似水青苔,其性不同。味辛、甘。採取,曬乾為末,能解毒藥性。有中毒者,服此即愈。敷瘡,功勝一筆勾。

——範本卷六

白話文:

石青苔,生長在石頭上或泥土山坡上,外形像水中的青苔,但性質不一樣。味道是辛辣和甘甜的。採集後曬乾磨成粉末,能夠解除藥物的毒性。有人中毒的話,服用它就能痊癒。外敷在瘡傷上,效果比用筆劃一下還要好。

3. 水青苔

水青苔,味甘、平,性熱。無毒。主治大小便虛冷,水瀉,陰寒亦解,暖臍甚佳。採取煅之為末,可搽疔瘡、黃水瘡,痘症頂陷亦有效。

——範本卷六

白話文:

水青苔,味道甘甜,屬性平和,藥性偏溫熱,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大小便虛寒、寒性腹瀉,對於陰寒症狀也有緩解效果,溫暖肚臍的效果非常好。採集後燒煅成粉末,可以用來塗抹疔瘡、黃水瘡,對於痘瘡頂部凹陷也有療效。

4. 石癬

石癬,又名白地膏,生石上,形如白森樣,形薄。味苦、澀,性寒。治赤白帶下,便濁,五淋疼痛。敷一切諸瘡,無名腫毒最良。

上有黑點者,必年深日久方能有之。得此最效,但不能多得。

——叢本卷中

白地膏,生山地上,形似蟲窩,亦同白森,或敷貼於石上,色白。性冷。採取敷大惡瘡、無名腫毒、湯火傷,調醋搽之如神效。或為末,調麻油搽痔瘡。民族地區治小兒生火,調麻油搽,火即散。又治臁瘡如神效。

——務本卷一上

白話文:

石癬,又名白地膏,生長在石頭上,外形像白色的苔蘚一樣,薄薄的一層。味道苦澀,屬性寒涼。可以治療赤白帶下、小便混濁、五淋(指小便不暢、疼痛等症狀)。用來敷治各種瘡瘍,對於不明原因的腫毒效果最好。

表面有黑點的,必定是生長多年才能有的。得到這種(有黑點的白地膏)效果最好,但是數量不多。

白地膏,生長在山地上,外形像蟲子的巢穴,也和白色的苔蘚相似,有的會像貼在石頭上,顏色是白色。屬性寒涼。採摘後用來敷治嚴重的惡瘡、不明原因的腫毒、燙傷和火傷,用醋調和後塗抹,效果非常好。也可以將其磨成粉末,用麻油調和後塗抹痔瘡。在少數民族地區,用來治療小兒生瘡,用麻油調和後塗抹,瘡就會消散。又可以治療臁瘡,效果也非常好。

5. 地卷草

地卷草,生石上或貼地,綠細葉自捲成蟲形。一名蟲草,一名抓地松。民族地區呼為石上青苔,俗呼地卷絲,作菜食。味甘,寒。無毒。採取曬乾為末聽用,治鼻血效。治一切跌打損傷,骨碎筋斷,手足痿軟,煮酒常服即愈。不可生用,生則破血。

——務本卷一上

白話文:

地卷草,生長在石頭上或是貼近地面,綠色細小的葉子會自然捲曲成蟲子的形狀。它有一個別名叫蟲草,又叫抓地松。在一些民族地區,人們稱它為石上青苔,俗稱地卷絲,可以用來當蔬菜食用。味道甘甜,性質寒涼,沒有毒性。採集後曬乾磨成粉末備用,治療流鼻血效果很好。可以治療各種跌打損傷,骨頭碎裂、筋脈斷裂,以及手腳麻木無力的症狀,將它煮酒後經常服用就能痊癒。不可以生吃,生吃會導致出血。

6. 靈芝草

靈芝草,此草生山中,分五色。俗呼菌子。赤芝,味甘,無毒。治胸中有積,補中,強智慧。服之輕身。

白芝,味辣。無毒。治一切肺痿癆咳,力能延年。

黑芝,味鹹,性平。無毒。補腎,通竅,利水,黑髮。

黃芝,味甘、辛,性平。無毒。熬膏久服,輕身延年。

青芝,味鹹。無毒。治眼目不明。

——務本卷一上

白話文:

靈芝草,這種草生長在山中,有分成五種顏色。民間俗稱菌子。

紅色的靈芝,味道甘甜,沒有毒性。可以治療胸腔內的積塊,補養身體,增強智慧。服用後能使身體輕盈。

白色的靈芝,味道辛辣,沒有毒性。可以治療各種肺部虛弱、勞損引起的咳嗽,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黑色的靈芝,味道鹹,性質平和,沒有毒性。可以補養腎臟,疏通孔竅,利尿,使頭髮烏黑。

黃色的靈芝,味道甘甜、辛辣,性質平和,沒有毒性。將其熬成膏狀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

青色的靈芝,味道鹹,沒有毒性。可以治療眼睛看不清楚的疾病。

7. 帚菌

帚菌,俗名笤帚菌。味甘,性平。無毒。主治和胃氣,祛風、破血、緩中。多食令人氣凝,少者舒氣。

——範本卷十一

白話文:

帚菌,俗稱叫做笤帚菌。味道甘甜,性質平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調和腸胃之氣,祛除風邪、活血化瘀、緩和中焦(脾胃)的症狀。吃多了會讓人氣機鬱滯,吃少一點則能舒暢氣機。

8. 黃菌

黃菌,味甘,性溫、平。得天地土濕之氣而生。雖能溫中健胃,但濕氣居多,食之往往令人氣脹。欲食者,須以姜同炙之,方能解其濕氣。世人多以大蒜同煮,以為有毒蒜黑,不知蒜見毒未必即黑,姜見毒則必黑,何若以姜驗之為愈也。

——範本卷十二

白話文:

黃菌,味道甘甜,性質溫和、平和。它是吸收天地間土壤濕氣而生長的。雖然能溫暖脾胃、幫助消化,但因為濕氣較重,吃了常常會使人脹氣。想吃的人,必須用薑一起烤過,才能夠解除它的濕氣。世人大多用大蒜一起煮,認為有毒的話大蒜會變黑,殊不知大蒜碰到毒素未必會變黑,薑碰到毒素則一定會變黑,不如用薑來檢驗是否帶有毒素反而更好。

——範本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