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茂

《滇南本草》~ 第一卷 (29)

回本書目錄

第一卷 (29)

1. 繡球防風

繡球防風,味苦、辛,性微溫。入肝經,破肝家滯結鬱氣,舒肝氣流結,破肝血,通經閉,祛風熱,明目,退翳膜遮睛,治小兒雀眼、白翳、青盲殺肝蟲。但肝氣實有鬱結者可用,若肝虛者忌之。

(奇方)小兒痞疳攻眼。雀眼、青盲(雀眼者,不有翳膜,只晚不見物),白翳遮睛。繡球防風(一兩),蛤粉(六錢煅)共為末,每服五分。白羊肝(三錢),竹刀破開羊肝,將藥入肝內,苧麻綁好,入瓦罐內煎吃,五服痊愈。忌鹽。

——叢本卷上

繡球防風,味苦、淡,平,無毒。主治楊梅結毒,癰疽發背,無名腫毒。洗癬瘡,疥癩良。其子同地草果為末,用黑羊肝煎湯,治小兒疳積眼眥最效。

——範本卷八

白話文:

繡球防風,味道苦、辛辣,藥性稍微溫和。歸屬於肝經,可以疏散肝臟鬱積的氣滯,使肝氣運行順暢,也能破除肝血的凝滯,通暢閉塞的經絡,驅除風熱,有明目的作用,能治療眼睛被翳膜遮蔽的疾病,像是小兒雀目(夜盲症)、白翳(角膜白斑)、青盲(視力模糊),還能殺死肝臟中的寄生蟲。但是,只有肝氣實證有鬱結的人才能使用,如果肝臟虛弱的人則要忌用。

(奇方)治療小兒因脾胃虛弱引起的眼疾,像是雀目、青盲(雀目是指沒有翳膜,只是晚上看不見東西),以及白翳遮蔽眼睛。用繡球防風(一兩)、煅燒過的蛤粉(六錢),一起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用新鮮的白羊肝(三錢),用竹刀切開羊肝,將藥粉放入肝內,再用苧麻綁好,放入瓦罐中煎煮後食用,吃五次就能痊癒。服藥期間要忌食鹽。

繡球防風,味道苦、淡,藥性平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楊梅瘡引起的毒瘡、癰疽、發背,以及原因不明的腫毒。用來清洗癬瘡、疥癩等皮膚病效果很好。它的種子與地草果一起磨成粉末,用黑羊肝煎湯服用,治療小兒因營養不良引起的疳積,導致眼睛出現問題,效果非常好。

2. 麥穗夏枯草

麥穗夏枯草,開紫花者形如麥穗,又名鐵線夏枯草。味苦、微辛,性微溫。入肝經,祛肝風,行經絡。治口眼歪斜,止筋骨疼,舒肝氣,開肝鬱。治目珠脹痛,消散瘰癧,周身結核,手足、周身節骨痠疼。

(附方)治嘴歪,或因惡風吹著,或因胃痰犯肝,口眼歪斜。單用麥穗夏枯草一味,燒酒服,應效。或。

麥穗,夏枯草(三錢),膽南星(五分),防風(一錢),鉤藤(一錢),水煎引點水酒,臥時服。

(附案)有紀姓者,身胖多痰,因風吹口歪,用麥夏枯點水酒服立愈。後傳方與人。屢用屢驗。

——叢本卷上

白話文:

麥穗夏枯草,開紫色花的,形狀像麥穗,又叫做鐵線夏枯草。味道苦、帶點辛辣,藥性稍微溫和。歸屬於肝經,能去除肝風,疏通行經絡。可以治療口眼歪斜,止住筋骨疼痛,舒緩肝氣,打開肝氣鬱結。能治療眼睛脹痛,消散瘰癧,以及全身的結核,手腳、全身的關節痠痛。

(附帶的藥方)治療嘴歪,可能是因為吹到風邪,或是因為胃痰犯到肝所引起的口眼歪斜。單獨使用麥穗夏枯草一種藥材,用燒酒送服,應該會有效果。或是使用:

麥穗夏枯草(三錢)、膽南星(五分)、防風(一錢)、鉤藤(一錢),用水煎煮後,加入少許酒引藥,睡前服用。

(附帶的醫案)有位姓紀的人,身體肥胖多痰,因為吹到風而嘴歪,用麥穗夏枯草加點酒送服,馬上就好了。後來把這個藥方傳給別人,多次使用都有效。

3. 黃芩

黃芩,味苦,性寒。上行瀉肺火,下降瀉膀胱火。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調經安胎,清熱。胎中有火熱不安,清胎熱,除六經實火、實熱。所謂實火可瀉,黃芩是也。熱症多用之。

(奇方),治婦人月水過多,將成暴崩。治效。黃芩(一錢酒炒),黃柏(一錢炒黑色),香附(一錢五分童便浸),白芍(一錢),龜板(二錢酥炙),臭椿皮(二錢),土艾葉(一錢炒),不用引,煎服。

(補註),月水過多不止,是陰血不足,以震動脾土胞絡之火,故血走失而越常度也。是方用黃芩,黃柏制火,芍藥,龜板滋陰,為壯水之主,以鎮陽光也。艾葉之苦,椿皮之澀,所以固脫。又以香附之辛,開其鬱熱耳。

——叢本卷中

白話文:

黃芩,味道苦,屬性寒涼。藥性往上走可以瀉除肺部的火氣,往下走可以瀉除膀胱的火氣。可以治療男子小便淋瀝不暢,女子突然大量出血,可以調理月經、安胎,清除體內熱氣。如果懷孕時胎兒有火熱導致不安,可以用來清除胎熱,也能夠去除六經的實火、實熱。所謂的實火可以瀉除,黃芩就是這樣的藥。熱性的疾病多會使用到它。

(一個奇特的處方),治療婦女月經量過多,快要變成大量出血的狀況,療效很好。藥方組成:黃芩(一錢,用酒炒過)、黃柏(一錢,炒到黑色)、香附(一錢五分,用童子尿浸泡)、白芍(一錢)、龜板(二錢,用酥油烤過)、臭椿皮(二錢)、土艾葉(一錢,炒過),不用藥引,直接煎煮服用。

(補充說明),月經量過多止不住,是因為陰血不足,導致脾臟的火氣和胞絡的火氣被震動,所以血才會走失而超過正常的量。這個處方使用黃芩、黃柏來抑制火氣,用芍藥、龜板來滋養陰液,做為強壯水陰的主要藥物,以鎮壓陽氣。艾葉的苦味,椿皮的澀味,可以用來固澀止脫。又用香附的辛味,打開體內的鬱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