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本草》~ 第一卷 (7)
第一卷 (7)
1. 草血竭
草血竭,一名回頭草。味苦、辛、微澀、性微溫。主治寬中下氣,消宿食,消痞塊,年久堅積板硬,胃氣疼,面寒疼,婦人癥瘕,消浮腫,破瘀血,止咳嗽。
(附方)治男女痞塊疼痛、癥瘕積聚。
草血竭焙為末,每服(一錢),沙糖熱酒服。氣盛者,加檳榔,臺烏。
(又方)治寒濕氣浮腫。
草血竭(三錢),茴香根(三錢),草果子(二錢),共為末,同鰍魚煮吃之,三、四次效。
——務本卷三
土血竭,味辛。治一切瘀血作疼,跌打損傷,神效。
——務本卷一下
白話文:
草血竭,又名回頭草。味道苦、辛辣、略微澀味,藥性微溫。主要功效是使胸腹寬鬆、使氣下行,消除積存的食物,消除痞塊,對於長期積累形成的堅硬腫塊,胃痛,面部寒冷疼痛,婦女的癥瘕,消除浮腫,破除瘀血,停止咳嗽。
(附方)治療男女的痞塊疼痛、癥瘕積聚。
將草血竭烘烤為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沙糖和熱酒調服。氣盛的人,可以加入檳榔、臺烏。
(又方)治療寒濕引起的浮腫。
用草血竭(三錢)、茴香根(三錢)、草果子(二錢),一起磨成粉末,與泥鰍魚一起煮食,吃三、四次就有效。
——務本卷三
土血竭,味道辛辣。治療一切瘀血引起的疼痛,跌打損傷,效果神奇。
——務本卷一下
2. 羊蹄根
羊蹄根,味苦,性大寒。治諸熱毒,瀉六腑實火,瀉六經客熱,退虛勞發燒,利小便,治熱淋。殺蟲,搽癬瘡、癩瘡。葉,貼熱毒紅腫、血風癬瘡。
(單方)搽癩瘡,古方單劑,加花椒搽。今增補用。羊蹄根(一兩),石黃(二錢),雄黃(二錢),(枯礬二錢)臭菊花(二錢),花椒(一錢),共為末,真菜油調搽。或素燭油亦可。
——叢本卷上
土大黃,一名羊蹄根,味苦,寒。同豬骨髓油拌蒸,搽楊梅結毒,亦能拔皮膚之火,解熱生肌。
——務本卷一下
羊蹄根,一名土大黃,即禿葉。一名天王葉。氣味甘、滑,性寒無毒。主治腸風下血,大便秘結不通。一治小兒五疳肚大、筋青、黃瘦,大傷脾胃,化蟲,下蟲最良。又解諸魚毒,可以作菜,同煮食良。
採根,曬乾為末,敷馬刀、石癰、疔毒、癬瘡、疥癩、癰疽、瘰癧等症。用醋為使,破爛用油調搽,神驗。
採葉,貼太陽穴,治暴赤火眼疼痛效。
——範本卷十二
白話文:
羊蹄根,味道苦,藥性非常寒冷。可以治療各種熱毒,清除六腑的實火,消退六經的客熱,退除虛勞發燒,促進小便,治療熱淋。還能殺蟲,外用塗抹可以治療癬瘡、癩瘡。羊蹄根的葉子,可以貼在熱毒引起的紅腫、血風癬瘡上。
(單方)用來塗抹癩瘡,古老的單方,會加入花椒一起塗抹。現在增補的方法是,使用羊蹄根一兩、石黃二錢、雄黃二錢、枯礬二錢、臭菊花二錢、花椒一錢,一起磨成粉末,用真菜油調和後塗抹。也可以用素燭油調和。
土大黃,又名羊蹄根,味道苦,性寒。和豬骨髓油混合蒸熟後,塗抹在楊梅瘡毒上,也能拔出皮膚的火氣,退熱並促進肌肉生長。
羊蹄根,又名土大黃,也叫禿葉。又名天王葉。氣味甘甜、滑潤,藥性寒冷無毒。主要治療腸風下血,以及大便阻塞不通。可以治療小兒五疳導致的肚子大、筋脈發青、黃瘦,嚴重損傷脾胃,能夠驅蟲,對於清除蟲子效果最好。還能解除各種魚的毒性,可以當作蔬菜,一起煮來吃很好。
採集根部,曬乾後磨成粉末,可以敷在馬刀瘡、石癰、疔毒、癬瘡、疥癩、癰疽、瘰癧等病症上。使用醋來引導藥效,如果是潰爛的傷口則用油調和塗抹,效果非常神奇。
採集葉子,貼在太陽穴,可以治療突然發生的紅眼火痛,效果顯著。
3. 竹帚子
竹帚子,即地膚子。味苦,性寒。利膀胱小便積熱,洗皮膚之風,療婦人諸經客熱,清利胎熱,婦人濕熱帶下用之良。
——務本卷三
竹帚草,形似掃彗,葉似竹而嫩。老時,其葉脫落,可以為彗掃地。子即地膚子也,氣味苦,寒,無毒。主治赤、白痢疾,燒灰調服甚佳。一治眼目疼痛,煎湯洗之;一治大腸熱泄瀉;一治婦人五燒之熱。兼能和氣、澀腸胃、解一切惡瘡之毒。
——範本卷十一
白話文:
竹帚子,就是地膚子。味道苦,屬性寒涼。能疏通膀胱,排除小便中的積熱,清洗皮膚上的風邪,治療婦女各種經脈的客熱,清除胎熱。對於婦女濕熱引起的白帶過多,效果很好。
竹帚草,外形像掃把,葉子像竹子且嫩。老的時候,葉子會脫落,可以用來掃地。它的種子就是地膚子,氣味苦,屬性寒涼,沒有毒。主要治療赤痢、白痢,燒成灰調服效果很好。也可以用煎湯洗眼睛,治療眼睛疼痛;還可以治療大腸的熱性腹瀉;還能治療婦女五心煩熱。同時還能調和氣機、收斂腸胃、解除一切惡瘡的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