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麻科》~ 煩躁不寧(又二十四)

回本書目錄

煩躁不寧(又二十四)

1. 煩躁不寧(又二十四)

《經》云:煩躁者,毒氣壅塞並表裡不寧也。如抓搔者,疹癢也。不安者,內熱也。呻吟者,疼也。又煩者,氣血燥也。《經》云:內煩外躁,小便不通,小腸熱積也。瘄疹每有此症,或至晝夜不安。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煩躁,是因為體內毒氣阻塞,導致身體內外都感到不安寧。如果出現抓搔的動作,代表是有疹子發癢。如果身體感到不安,則是體內有熱。如果發出呻吟,代表是疼痛。另外,感到煩躁,也可能是氣血乾燥的緣故。《黃帝內經》又說:內心煩悶,外在焦躁,而且小便不順暢,這是小腸積熱的表現。麻疹常常會有這種症狀,甚至會讓人整天都感到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