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麻科》~ 附補 疹子諸方 (2)

回本書目錄

附補 疹子諸方 (2)

1. 降藥方

凡疹宜清金降火,不致金受火克,否則肺之母受病,必致變症多般,俱用後藥降之可也。

柴胡,橘紅,黃芩,枳殼,花粉,栝蔞仁,山梔,杏仁,陳皮,蘇子,竹葉

汗加知母,舌胎重加黃芩,骨蒸加地骨皮,骨節疼痛加石菖蒲,吐血加黃梔(炒焦)、黃芩。

凡疹是脾肺之毒,倘用山梔不足,須用石膏。按石膏不必拘多少,只看病如何。

凡疹發不透而喘者,加葶藶、百部、白果、茯苓。

凡疹見風罩沒,未得清爽者,又宜和解再入升散之藥,雖不復出亦可痊愈。(和解散清毒飲。)

凡疹三朝出不甚者,毒氣內攻,聲音不出,咳嗽痰涎,大便秘結,服此方神效;蔞仁二兩,炒黃芩四錢。如熱甚,加一兩枳殼、知母、桑皮、花粉、玄參、山梔、杏仁、柴胡、鉤藤、石菖蒲、天麻、竹葉、燈草,水煎服。如此之症,二日必愈。

白話文:

一般來說,出疹子應該要清肺熱、降火氣,避免肺(五行屬金)受到火的剋制。如果肺這個「母親」生病了,就會引起很多變化的症狀,可以用下面的藥方來降火。

藥方包含:柴胡、橘紅、黃芩、枳殼、花粉、栝蔞仁、山梔、杏仁、陳皮、蘇子、竹葉。

如果出汗多,可以加知母;舌苔厚重,可以加黃芩;如果感覺骨頭發熱,可以加地骨皮;如果骨頭關節疼痛,可以加石菖蒲;如果咳血,可以加炒焦的黃梔子和黃芩。

出疹子通常是脾肺累積的毒素引起的。如果山梔子藥力不夠,就要用石膏。石膏的用量不需要拘泥於多少,要根據病情來調整。

如果出疹子沒發出來,反而引起喘氣,可以加葶藶、百部、白果、茯苓。

如果疹子看起來被一層東西蓋住,沒辦法清爽的透出來,就應該用調和的藥方,再搭配升散的藥物,就算疹子沒有再出來,也能痊癒。(可以參考和解散清毒飲這個藥方。)

如果出疹子三天了,還是發的不多,表示毒氣向內侵犯,導致聲音沙啞、咳嗽有痰、大便不通,服用以下藥方會有很好的效果:栝蔞仁二兩、炒黃芩四錢。如果發熱嚴重,可以再加一兩枳殼、知母、桑皮、花粉、玄參、山梔、杏仁、柴胡、鉤藤、石菖蒲、天麻、竹葉、燈草,用水煎服。這種情況,兩天內一定會好轉。

2. 疹後雜症

疹後作瀉,煩渴者白虎湯加蒼朮、知母、石膏、甘草。

疹後乾嘔者宜解毒湯,黃連、黃芩、黃柏、山梔,俱用酒炒。

疹後嘔吐不止者,用陳皮、竹茹、石膏。

白話文:

麻疹出過後,如果出現腹瀉,又感到煩躁口渴,可以用白虎湯這個方子,再加上蒼朮、知母、石膏、甘草這幾味藥。

麻疹出過後,如果出現乾嘔症狀,適合用解毒湯這個方子,裡面的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子,都要用酒炒過再使用。

麻疹出過後,如果嘔吐不止,可以用陳皮、竹茹、石膏這三味藥。

3. 前後治疹總論

總之,疹與痘不同色,痘怕太紅,防破。疹喜統紅,不可紫黑。但所慮者疹不出盡,若出盡而毒便散。故治疹者於發時,當察天時寒暄以藥發之。

發散方,表出而愈。復花、前胡、桔梗、菖蒲、川芎、天麻、麻黃、桂枝、枳殼。

凡疹便血、吐血、衄血不止者,另用犀角地黃湯(生地、犀角、丹皮、赤芍)合解毒散。

凡孕婦出疹,宜四物湯加白朮、黃芩、蘇葉、砂仁。

凡疹不進飲食者,但得麻色淡紅潤澤亦無害也,此乃毒氣未解,內蘊實熱,故不食耳。

凡風寒感冒重者,毛孔如粟狀,額青足冷,身熱無汗,至六七日或十餘日尚不見點,有外症咳嗽,鼻流清涕,眼胞微腫,決定是疹,不可妄治,宜先用麻黃湯發散,則疹自出矣。

大無比散:

粉草(一兩),飛滑石(六兩),飛辰砂(三錢),飛雄黃(一錢)

小無比散:

粉草(五錢),飛滑石(六錢),寒水石(五錢),飛石膏(一兩),廣鬱金(七分)

上二散研末服,凡疹喘嗽氣急面赤者,用二散,每服大一錢,小六分,毒從小便出,熱退為度。

稀痳疹經驗方:

用絲瓜一個,風乾,歲除日放在新瓦面上煅灰,攤地上,去火氣,研末,以百沸湯沖服,每歲如此,服至三四次,小兒永不患麻疹矣。(按:既有牛痘種法,小兒可免痘患,又有此善方以稀痳疹,育子者洵堪奉為希世之寶也。)

白話文:

總的來說,疹子和痘子的顏色不同,痘子怕顏色太紅,要防止它破掉。疹子則喜歡呈現一片紅,但不能變成紫黑色。然而,最擔心的是疹子沒有完全發出來,如果疹子能順利發出來,毒素就會散去。所以治療疹子時,在疹子開始發作時,應該觀察當時的天氣是冷還是熱,然後用藥來幫助疹子發出來。

用來發散的藥方,讓疹子從體表發出來就會好。藥方包括:復花、前胡、桔梗、菖蒲、川芎、天麻、麻黃、桂枝、枳殼。

如果疹子導致便血、吐血、鼻血流個不停,要另外用犀角地黃湯(生地、犀角、丹皮、赤芍)和解毒散一起服用。

孕婦如果長疹子,應該用四物湯,再加上白朮、黃芩、蘇葉、砂仁。

如果長疹子的人不吃東西,但疹子的顏色是淡紅色且有光澤,也沒有關係。這是因為毒氣還沒有完全解除,體內蘊藏著實熱,所以才不想吃東西。

如果風寒感冒很嚴重,毛孔像小米粒一樣,額頭發青,腳冰冷,身體發熱卻不出汗,到了六七天甚至十幾天還沒有看到疹子出來,同時有咳嗽、流鼻涕、眼皮微腫的症狀,就可以確定是疹子。這種情況不可以隨便亂治,應該先用麻黃湯來發散,疹子自然就會出來了。

大無比散的配方:

甘草(一兩),滑石粉(六兩),辰砂粉(三錢),雄黃粉(一錢)

小無比散的配方:

甘草(五錢),滑石粉(六兩),寒水石(五錢),石膏粉(一兩),廣鬱金(七分)

以上兩種散劑磨成粉末服用,如果疹子出現喘氣、咳嗽、呼吸急促、臉色發紅的症狀,就用這兩種散劑,大人每次服用大約一錢,小孩每次服用六分,毒素會從小便排出,等到熱退了就停止服用。

治療稀麻疹的經驗方:

用一個絲瓜,風乾後,在除夕夜放在新的瓦片上燒成灰,然後鋪在地上散去火氣,磨成粉末,用剛燒開的沸水沖服。每年都這樣做,服用三到四次,小孩子就永遠不會得麻疹了。(現在既然有牛痘接種法,小孩可以避免得天花,又有這個好方法來預防麻疹,養育孩子的人實在應該將它視為稀世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