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麻科》~ 附補 疹子諸方 (1)

回本書目錄

附補 疹子諸方 (1)

1. 忌用藥物

疹子初發熱時,忌用麥冬、生地,恐其清肺而斂邪也。發散不出,忌用人參、黃耆、白朮、恐其補氣而發喘也。忌用諸熱藥,恐其助火而傷肺也。切忌雞、魚、蝦、鴨,四十九日內,食之必然重出,食雞子多令兒眼白,食糖多令兒牙疳,食酸鹼物均害肺。如泄瀉太過,以加味四苓散與之,切忌訶子、豆蔻、參、耆補澀之藥,即生甘亦不宜多用。

白話文:

當疹子剛開始發熱時,忌用麥冬、 生地黃這些藥物,因為它們會清肺斂邪,不利於疹子的發散。如果是疹子發散不出去,忌用人參、黃芪、白朮這些補氣的藥物,因為它們會補氣發喘,不利於疹子的排出。忌用一切熱性的藥物,因為它們會助火傷肺,不利於疹子的痊癒。另外,還要特別忌口,不要吃雞、魚、蝦、鴨等發物,因為在四十九天內吃了這些食物,疹子必然會再次出現。吃雞蛋多會導致兒童眼白,吃糖多會導致兒童牙齦腐爛,吃酸性或鹼性的食物都會損害肺部。如果腹瀉太過,可以用加味四苓散來治療,但是一定要忌用訶子、豆蔻、人參、黃耆等補澀藥物,即使是生甘草也不宜多吃。

2. 治例

疹有出沒,治分升降,且如壯熱腮紅便服升麻,面毒神慢宜用紫蘇、蔥頭,氣粗熱壅,心煩便澀,即須和解。喘呼咳嗽,眼封肌燥,急宜疏散。未出之前,遵斯而用,再思回後,別有奇方,發不透而毒邪內蘊,當識內外分消之妙,回速而黑赤枯焦須用清涼解毒,氣喘而肚膨脹,聲啞喉痛,不食二便不通,身熱燎人,解毒降痰並用。立此二方乃治疹之良規,後之學者慎勿妄圖。

白話文:

疹子有發出和沒發出的情況,治療方法要分升降。比如壯熱、腮紅、便服升麻;面部中毒、神志遲鈍,宜用紫蘇、蔥頭;氣粗熱壅、心煩便澀,即須和解。喘呼咳嗽、眼睛發紅、皮膚乾燥粗糙,急宜疏散。在疹子沒有發出來之前,遵照這個原則用藥,再考慮回疹後的情況,再有其他的奇方妙藥。疹子發得不透,毒邪蘊藏在體內,當懂得內外分消的妙用。回疹迅速,黑 черво焦枯,須用清涼解毒;氣喘肚脹,聲音嘶啞喉嚨疼痛,不進食、大小便不通,渾身發熱,解毒降痰並用。確立這兩劑方劑,是治療疹子的良規,後世學者切勿妄加揣測。

3. 升藥主方

發熱時壯熱腮紅,以此方主之:

升麻,乾葛,前胡,川芎,枳殼,桔梗,復花,陳皮,木通

白話文:

  • 升麻:具有升陽舉陷、疏風解表、透疹止癢的功效。

  • 乾葛:具有生津止渴、清熱除煩、解酒醒神的功效。

  • 前胡:具有疏風散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風止痛的功效。

  • 枳殼:具有寬中理氣、消積導滯、破氣下行的功效。

  • 桔梗:具有宣肺祛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 復花: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 木通:具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

發熱時面青神慢,以此方主之:

蘇葉,桔梗,前胡,陳皮,復花,紅花,蔥頭

發熱時氣喘煩躁,二便不和以此方主之:

白話文:

發熱時如果臉色青紫、精神萎靡,可以用以下的藥方: 紫蘇葉、桔梗、前胡、陳皮、旋覆花、紅花、蔥白 發熱時如果有氣喘和煩躁不安,大小便不順的情況,可以用以下的藥方:

防風,荊芥,前胡,葛根,升麻,大力,蟬蛻,薄荷,枳殼,復花,木通,竹葉

發熱時遲延不出,皮膚乾燥,身熱噴嚏,毒氣抑鬱,以此方主之:

白話文:

  1. 防風:具有祛風解表、解熱、鎮痛的作用。

  2. 荊芥:具有解表散寒、祛風解毒的作用。

  3. 前胡:具有疏肝理氣、化痰止咳的作用。

  4. 葛根: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的作用。

  5. 升麻:具有升陽舉陷、祛風通絡的作用。

  6. 大力:具有大補元氣的作用。

  7. 蟬蛻:具有息風定驚、退熱解毒的作用。

  8. 薄荷:具有疏風散熱、化痰止咳的作用。

  9. 枳殼:具有行氣導滯、破氣消積的作用。

  10. 復花:具有通經下乳、活血化瘀的作用。

  11. 木通: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的作用。

  12. 竹葉: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的作用。

麻黃,乾葛,柴胡,蟬蛻,天麻,大力,復花,薄荷,木通,川芎,陳皮,紅花,加筍尖

白話文:

麻黃:具有發汗、平喘、利尿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哮喘、水腫等疾病。

乾葛:具有生津、止渴、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口乾舌燥、津液不足、中毒等疾病。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退熱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發熱頭痛、胸脅疼痛等疾病。

蟬蛻:具有退熱、祛風、利尿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發熱、頭痛、尿路感染等疾病。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止痙鎮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眩暈、頭痛、痙攣等疾病。

大力:具有補氣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氣血兩虛、瘀血阻滯等疾病。

復花: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疼痛等疾病。

薄荷: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頭痛等疾病。

木通: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尿路感染、水腫等疾病。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止痛通經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頭痛等疾病。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腹痛、咳嗽等疾病。

紅花: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跌打損傷等疾病。

加筍尖:具有清熱解暑、促進食慾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暑熱煩躁、食慾不振等疾病。

4. 用藥調治

喘加鉤藤,感寒加升麻、葛根,驚石菖蒲、小草,無汗加麻黃、桂枝,疹出不快加薄荷、力子,痰多加大麻、膽星,額不出加荷鼻、筍尖,譫語加石菖蒲,四肢不出加桂枝,食積加枳實、蓮心,頭面不出加升麻或用老酒煎熱洗,即起。

白話文:

  1. 如果是喘息的症狀,可以加入鉤藤。

  2. 如果是感受風寒,可以加入升麻和葛根。

  3. 如果是驚嚇引起的,可以加入石菖蒲和小草。

  4. 如果沒有汗,可以加入麻黃和桂枝。

  5. 如果疹子出的不快,可以加入薄荷和力子。

  6. 如果痰多,可以加入大麻和膽星。

  7. 如果額頭不出汗,可以加入荷鼻和筍尖。

  8. 如果譫語,可以加入石菖蒲。

  9. 如果四肢不出汗,可以加入桂枝。

  10. 如果是食積引起的,可以加入枳實和蓮心。

  11. 如果頭面不出汗,可以加入升麻或用老酒煎熱洗,即可見效。

面赤加柳芽,通身不起加大力,發斑加荷鼻,目直視加天麻、膽星,吐甚加薑汁,色不紅潤加丹參,傷暑加青蒿,六經火加連翹,時遇暑熱加連翹、木通,鬱火相煽加連翹,時遇寒冷加麻黃、桂枝,時遇溫加薄荷、竹葉,痰結在皮裡膜外發不出者,加竹瀝、薑汁。凡疹發熱昏迷,不知人事者單用竹瀝、薑汁少許,汗之則疹自現矣。

白話文:

臉部發紅加柳芽,全身沒有力氣加大力,發斑加荷鼻,眼睛直視加天麻、膽星,嘔吐嚴重加薑汁,顏色不紅潤加丹參,中暑加青蒿,六經發熱加連翹,遇到暑熱加連翹、木通,鬱火加連翹,遇到寒冷加麻黃、桂枝,遇到溫熱加薄荷、竹葉,痰結在皮裡膜外無法發出來的,加竹瀝、薑汁。凡疹發熱昏迷,失去知覺的,單獨用竹瀝、薑汁少量,發汗則疹子自然會出現。

疹後下痢不止者,用豬苓、澤瀉、茯苓、滑石、甘草、黃連,或滯下後重加黃芩、歸尾、赤芍、枳殼、木通、六一散。

白話文:

疹子出過後,拉肚子不止,可以用豬苓、澤瀉、茯苓、滑石、甘草、黃連。或者,如果拉肚子持續一段時間了,再加黃芩、歸尾、赤芍、枳殼、木通、六一散。

疹後氣喘,連聲咳嗽不絕者,用栝蔞仁、桔梗、桑皮、蘇子。渴加麥冬、枳殼,或用清肺飲。知母、貝母、桔梗、大力、杏仁、天冬、麥冬、甘草、石膏、兜鈴。

白話文:

疹子退去後,出現氣喘,連續咳嗽不止的,可以用栝蔞仁、桔梗、桑皮、蘇子治療。如果出現口渴,可以加入麥冬、枳殼,或者用清肺飲治療。清肺飲的成分包括知母、貝母、桔梗、大力、杏仁、天冬、麥冬、甘草、石膏、兜鈴。

疹後壯熱不退者,發為驚搐煩躁,精神不寧,此脾有熱也,宜用四物湯,山梔、竹葉、燈草、生地、白芍、赤芍;或用安神丸,黃連、當歸、膽草、蟬蛻、茯苓、菖蒲,上為末,蒸餅汁加豬血、硃砂為衣,燈芯湯送下。

白話文:

  1. 出疹後高燒不退的人,會出現驚厥、煩躁、精神不安等症狀,這是因為脾臟有熱引起的,宜用四物湯治療,方中包括山梔、竹葉、燈草、生地、白芍、赤芍等藥物。

  2. 也可以用安神丸來治療,方中包括黃連、當歸、膽草、蟬蛻、茯苓、菖蒲等藥物。將這些藥物研磨成粉末,加入蒸餅汁和豬血,再用硃砂為衣,最後用燈芯湯送服。

疹後虛煩不得眠者,用竹葉石膏湯去人參,麥冬、甘草、石膏、法夏、竹葉、糯米百粒。

疹出三日不收者,宜加清裡藥,則退而疹自消。

白話文:

疹子退燒之後、心煩睡不著的人,可用竹葉石膏湯,去掉人參,再加入麥冬、甘草、石膏、法夏、竹葉、糯米一百粒。

疹後渾身壯熱未至瘦弱,但每煩躁不寧,此毒在心肝二經,以當歸養血湯主之。

白話文:

疹子痊癒後,全身發熱、疲勞、消瘦,儘管如此,依然感到煩躁焦慮,這是因為毒氣留在心肝兩條經絡造成的,可以用當歸養血湯來治療。

當歸、川芎、生地、甘草、麥冬、山梔、竹葉。大便秘加大黃。

疹後牙疳臭爛,時時出血,呼吸氣息,名為走馬疳,以文蛤散主之。

白話文: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川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 生地: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 甘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

  • 麥冬:養陰潤肺,清心除煩。

  • 山梔: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 竹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

大便祕加大黃: 大便不通暢者,加入大黃以瀉下通便。

文蛤五分,雄黃五分,五倍子二錢,枯礬五分,蠶蛻包紙煅灰一錢。上共為末,米泔水洗過,一日搽三次,以平為度。

疹後四十九日內,或熱除而毒未除,肺虛咳嗽,以沙合散主之。

白話文:

蛤蜊殼5分、雄黃5分、五倍子2錢、枯礬5分、蟬蛻研磨包紙燒灰1分。將上述共研成細末,用米湯洗過,每天塗3次,以病情平復為度。

麥冬、冬花、知母、橘紅、百部、百合、阿膠、鉤藤、北沙參,加榧子肉、枇杷葉。

白話文:

**麥冬:**滋陰潤肺、清心除煩。

冬花: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知母: 清熱滋陰、生津潤燥。

橘紅: 理氣化痰、止咳平喘。

百部: 止咳平喘、化痰散結。

百合: 滋陰潤肺、清心安神。

阿膠: 補血滋陰、潤燥止血。

鉤藤: 平肝熄風、清熱祛風。

北沙參: 滋陰清肺、生津潤燥。

榧子肉: 潤肺止咳、益氣生津。

枇杷葉: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