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麻科》~ 瘄後(第十)

回本書目錄

瘄後(第十)

1. 瘄後(第十)

鼻紅弄舌,牙有鮮血者,須用石膏、梔子、筍根,能清脾胃之熱,再加茅根煎汁。如便血、吐血不止者,解毒湯中加犀角、鮮地黃。煩渴作瀉者,豬苓湯加黃連、花粉、石膏。乾嘔者,解毒湯。嘔不止者,陳皮、竹茹、石膏。下痢不止者,黃連、豬苓、澤瀉、滑石、甘草。或滯後重,黃芩、枳殼、木通、桔梗、升麻、叭杏、六一散與栝蔞仁。

疹後氣急咳嗽,連聲不絕者,加栝蔞仁、蘇子、桑皮、枳殼、桔梗、麥冬,最用葶藶、冬花極妙,如若喘重者,麥冬清肺飲為宜。

清肺飲:

清肺飲中又二冬,甘桔石膏杏仁同,

二母要求大力子,兜鈴加上肺氣通。

瘄後壯熱不退,發為搐搦,煩躁不寧,此心脾不寧也,宜四物湯加山梔、麥冬、甘草、木通,或下安神丸。

疹後虛煩不得眠,竹葉石膏湯加陳皮、麥冬。

疹後毒氣攻內,循衣摸床,譫語神昏,喪珠者死。

疹後瀉久不止,而變驚風者死。

疹後咳嗽連聲不絕,而口啞者死。

疹見發不透而頸項腫硬者死。

疹見牙疳腫爛,唇齒肉落者死。

疹沒後下痢不食,兼赤白口噤者死。

疹回後壯熱,晝夜不退,身瘦弱者死。此因初起失表,毒火不能盡出,急宜表藥與解毒治之。

疹出四五日不收者,內有熱毒,清利治之,則熱自解,疹已消回後,禁忌風寒濕水,否則必致咳嗽不休。

四十九日內餘毒未除,肺虛咳嗽,下汗如雨,頭汗如蒸,全身浮腫,宜用此方:麥冬、冬花、知母、橘紅、百合、百部、阿膠(麵粉炒)、沙參、貝母、鉤藤、枇杷葉、榧子、兜鈴、栝蔞仁。

疹若回後,如見發熱,每渴用綠豆、芝麻炒米和煎茶飲,切不可飲寒水,更宜生津解熱而止渴,或用白虎湯代之亦可。

疹後二十日之後,其毒不解,邪火拂鬱,渾身發熱,晝夜不退,發枯肌燥,漸成疳瘵,宜清熱除疳丸主之。

清熱除疳丸:

清熱除疳又黃連,歸芎膽草陳乾蟾,

發枯膚癢成疳瘵,加上君子治五疳,

再加筍薈共為末,神麯糊丸米湯下。

如渾身壯熱未至瘦弱,但每煩躁搐搦不寧,此熱在於心肝二經,以當歸養血湯、黃連安神,間而服之。

當歸養血湯:

瘄後壯熱每煩躁,定知心脾有火熬,

四物湯中除芍藥,安神養血須醫早,

枇杷麥冬梔子入,燈竹木通甘草高,

假如氣結連聲嗽,桔梗蔞仁不可少,

天門麥冬入口消,知母枳殼天花炒,

若似氣急聳肩嗽,血出口鼻面色焦,

若非瀉肺終難治,二冬二母與甘草,

桔梗杏仁與葶藶,兜鈴糯米帶甘草。

疹後咳嗽氣喘,連聲不住,此乃毒氣流於肺,肺葉焦而動也。如胸前凸起,龜背直從而喘急,血出鼻掀,握手擺頭,面青色或白枯者,皆不治之症,如胸前不動用麥冬清肺飲治之。

疹後牙疳紅腫者,宜服清胃飲。

升麻(二錢),川連(一錢),丹皮(二錢),生地(二錢),胃爛加生知母(二錢),生石膏(三兩),清胃飲合加荊芥(一錢),大力(二錢),玄參(二錢),生甘草(一錢),桔梗(二錢),疹回後雜症,或前或後,稍為加減酌用。

白話文:

如果疹子痊癒後,出現鼻子發紅、喜歡伸舌頭,牙齦有鮮血的狀況,必須使用石膏、梔子、筍根來清除脾胃的熱氣,再加入茅根煎煮的汁液。如果出現便血或吐血不止的情況,在解毒湯中加入犀角、新鮮地黃。如果感到煩躁口渴又拉肚子,使用豬苓湯,再加入黃連、花粉、石膏。如果乾嘔,使用解毒湯;如果嘔吐不止,使用陳皮、竹茹、石膏。如果腹瀉不止,使用黃連、豬苓、澤瀉、滑石、甘草。或者大便不暢感到腹脹,使用黃芩、枳殼、木通、桔梗、升麻、杏仁、六一散和栝蔞仁。

疹子痊癒後,如果出現呼吸急促、咳嗽不停的狀況,加入栝蔞仁、蘇子、桑白皮、枳殼、桔梗、麥冬,最好使用葶藶子、款冬花,效果極佳。如果喘得很厲害,適合使用麥冬清肺飲。

清肺飲的配方:

清肺飲中有麥冬、天冬這兩味藥,加上甘草、桔梗、石膏、杏仁。 還有知母、貝母、大力子,再加上兜鈴,可以通暢肺氣。

疹子痊癒後,如果高燒不退,出現抽搐、煩躁不安的情況,這是心脾不寧的表現,適合使用四物湯,再加入山梔、麥冬、甘草、木通,或者服用安神丸。

疹子痊癒後,如果感到虛弱煩躁、睡不著覺,使用竹葉石膏湯,再加入陳皮、麥冬。

疹子痊癒後,如果毒氣攻入體內,出現摸索衣物、胡言亂語、神志不清的狀況,瞳孔散大就表示快要死了。

疹子痊癒後,如果腹瀉很久不止,又轉變成驚風,就會死亡。

疹子痊癒後,如果咳嗽不停,聲音嘶啞,就會死亡。

疹子發出來不透徹,又出現頸項腫硬的情況,就會死亡。

疹子出現後,牙齦腐爛腫脹,嘴唇和牙齦的肉脫落,就會死亡。

疹子消退後,出現腹瀉、不吃東西,而且口不能張開,臉色赤白,就會死亡。

疹子消退後,仍然高燒,白天黑夜都不退,身體虛弱消瘦,就會死亡。這是因為初期發病時沒有及時疏散表邪,導致毒火無法完全排出,應該趕快使用發散表邪和解毒的藥物治療。

疹子發出來四五天還沒有消退,表示體內有熱毒,用清熱利濕的方法治療,熱就會退,疹子也會消退。疹子消退後,要禁忌風寒濕氣,否則必定會咳嗽不止。

在疹子痊癒後四十九天內,如果體內餘毒未除,出現肺虛咳嗽、汗如雨下、頭部出汗像蒸一樣、全身浮腫的狀況,適合使用以下藥方:麥冬、款冬花、知母、橘紅、百合、百部、阿膠(用麵粉炒)、沙參、貝母、鉤藤、枇杷葉、榧子、兜鈴、栝蔞仁。

疹子消退後,如果出現發燒、口渴的狀況,可以用綠豆、芝麻炒米和煎茶一起喝,千萬不能喝冷水,應該用生津解熱的方法來止渴,或者使用白虎湯也可以。

疹子痊癒後二十天以後,如果體內毒素沒有解除,邪火鬱積,全身發熱,白天黑夜都不退,頭髮枯黃、皮膚乾燥,逐漸形成疳疾,適合使用清熱除疳丸來治療。

清熱除疳丸的配方:

清熱除疳要用黃連,配上當歸、川芎、膽草、陳皮、乾蟾蜍。 如果頭髮枯黃、皮膚發癢形成了疳疾,再加上君子,可以治療五疳。 再加入筍灰和蘆薈,一起研磨成粉,用神曲糊做成丸子,用米湯送服。

如果全身高燒,但還沒有消瘦虛弱,只是經常煩躁抽搐,這是熱在心肝二經的表現,可以使用當歸養血湯和黃連安神來治療,交替服用。

當歸養血湯的配方:

疹子痊癒後如果高燒又煩躁,一定是心脾有火在煎熬。 四物湯中去掉芍藥,使用安神養血的方法必須及早。 加入枇杷葉、麥冬、梔子、燈心草、木通、甘草。 如果氣結造成咳嗽,桔梗、栝蔞仁不可少。 天門冬、麥冬可以入口即化,知母、枳殼、天花粉要炒過。 如果呼吸急促、聳肩咳嗽,血從鼻子和嘴巴流出,臉色焦黃。 如果不用瀉肺的方法治療就很難治好,可以使用天冬、麥冬、知母、貝母和甘草。 還要加上桔梗、杏仁、葶藶子、兜鈴、糯米和甘草。

疹子痊癒後,如果咳嗽氣喘,連聲不停,這是毒氣流竄到肺部,導致肺葉焦熱而動。如果胸前凸起,背部彎曲像烏龜背,而且喘息急促,鼻孔流血,握緊拳頭、搖頭晃腦,面色青黑或枯白,都是不治之症。如果胸前沒有凸起,可以用麥冬清肺飲治療。

疹子痊癒後,如果牙齦紅腫腐爛,適合服用清胃飲。

清胃飲的配方:

升麻(二錢)、川黃連(一錢)、丹皮(二錢)、生地(二錢),如果胃腐爛,要加入生知母(二錢)、生石膏(三兩)。清胃飲再加入荊芥(一錢)、大力子(二錢)、玄參(二錢)、生甘草(一錢)、桔梗(二錢)。疹子消退後出現的各種雜症,無論是之前還是之後發生的,都可以稍加調整藥方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