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雲鵬

《慈幼新書》~ 卷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九 (3)

1. 瘧疾

青皮飲

白朮,黃芩,半夏,厚朴,青皮,茯苓,柴胡,甘草,草果,生薑,大棗

寒多加肉桂。

熱多加黃連。

草果飲

草果,常山,知母,烏梅,檳榔,甘草,穿山甲

知母性寒,治足陽明獨盛之火熱,使其退就太陰;草果性溫,治足太陰獨盛之陰寒,使之居於陽明。二經合和,則無陰陽交錯之變,是為君。常山主吐胸中痰結,是為臣,甘草和諸藥,烏梅去痰,檳榔除痰癖,破滯氣,是為佐。山甲穴山而居,遇水而入,出陰入陽,穿其經絡於營分,以破暑結之邪,為之使。

蜀漆散

蜀漆(燒去腥),雲母(燒三夜),龍骨(各等分)

未發前服。若溫瘧,加蜀漆一倍,臨發時服。

二陳湯

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烏梅,生薑

柴苓湯,初發一二日服。

柴胡,白朮,黃芩,茯苓,豬苓,澤瀉,厚朴,甘草,人參,香薷(暑瘧加)

蒼朮湯

蒼朮,柴胡,黃芩,半夏,青皮,草果,檳榔,川芎,生薑,蔥白

瘧發三四度後,用水酒各半煎,溫服取汗。

截瘧方

藿香,白芍,橘紅,澤瀉,滑石,木通(各一錢),犀角,羚羊角(各五分),白朮(七分),小丁香(研,末四分),姜皮(二分)

空心服,服後餓半日,方許飲食,忌麵食大葷。

白話文:

青皮飲

白朮、黃芩、半夏、厚朴、青皮、茯苓、柴胡、甘草、草果、生薑、大棗。

如果怕冷症狀較多,就加入肉桂。

如果發熱症狀較多,就加入黃連。

草果飲

草果、常山、知母、烏梅、檳榔、甘草、穿山甲。

知母性寒,用來治療足陽明經火熱過盛的情況,使火熱消退回到足太陰經;草果性溫,用來治療足太陰經陰寒過盛的情況,使陰寒回到足陽明經。這兩味藥一起使用,可以調和陰陽,避免陰陽錯亂,所以草果和知母是這藥方的主要藥物。常山可以用來幫助把胸中的痰結吐出來,是輔助藥物,甘草調和各藥,烏梅去除痰液,檳榔消除痰積,破除氣滯,這些都是佐藥。穿山甲能夠在山中穴居,遇到水就會鑽入,從陰到陽,能疏通經絡,深入營分,用來破除暑氣凝結的邪氣,是使藥。

蜀漆散

蜀漆(燒過去除腥味)、雲母(燒三夜)、龍骨(用量相同)。

在瘧疾發作前服用。如果是溫瘧,就將蜀漆的用量加倍,在發作時服用。

二陳湯

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烏梅、生薑。

柴苓湯,在瘧疾初發一兩天服用。

柴胡、白朮、黃芩、茯苓、豬苓、澤瀉、厚朴、甘草、人參、香薷(如果是暑瘧就加入)。

蒼朮湯

蒼朮、柴胡、黃芩、半夏、青皮、草果、檳榔、川芎、生薑、蔥白。

瘧疾發作三四次後,用水和酒各一半煎煮,溫熱服用,以求發汗。

截瘧方

藿香、白芍、橘紅、澤瀉、滑石、木通(各一錢)、犀角、羚羊角(各五分)、白朮(七分)、小丁香(研磨成粉,四分)、薑皮(二分)。

空腹服用,服藥後要餓半天,才可以進食,忌諱麵食和油膩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