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晟

《慈幼便覽》~ 臍風 (2)

回本書目錄

臍風 (2)

1. 小兒臍瘡

馬齒莧燒研末敷之效。一方,用大紅洋絨燒灰為敷之效。亦治臍不幹。

白話文:

將馬齒莧燒成灰,磨成粉末敷在患處,有效果。另一個方法,用大紅色的毛毯燒成灰,用來敷也有效果。這兩種方法也能治療肚臍久不乾燥的狀況。

2. 小兒臍瘡出血及膿

海螵蛸(去甲)、胭脂,共為細末,以油潤瘡,乃搽藥,效。又方:白石脂研末敷之愈,如尚未愈,再以末微炒過,候冷敷之,仍不可揭去前藥,必愈。

白話文:

將海螵蛸(去除外殼)和胭脂一起研磨成細末,用油將瘡潤濕後,再將藥粉塗抹上去,就會有效。另外有個方子:將白石脂研磨成粉末敷在瘡上也會好,如果還沒好,再將藥粉稍微炒過,等冷卻後敷上去,並且不要將之前的藥粉移除,這樣一定會好。

3. 小兒臍口腫突

紅飯豆、淡豆豉、天南星、鮮白蘞各一錢,共為末,用芭蕉搗自然汁加香油少許,調藥敷臍上四旁,得小便自下即愈。

白話文:

將紅飯豆、淡豆豉、天南星、新鮮白蘞各取一錢的份量,一起磨成粉末。然後用搗碎的芭蕉自然汁,加入少許香油,調和藥粉後,敷在肚臍周圍。如果敷藥後能順利排尿,腫脹就會痊癒。

4. 小兒臍氣痛啼哭無時

陳皮、甘草、烏藥(鹽水炒)、生白芍、小茴香(鹽水炒)、鉤藤各三分,青皮(酒炒)一分半,水一盅,煎成半盅,作數次服即愈。

《集成》有全身燈火治臍風、撮口等症甚好,然非平日精熟者不能。茲將夏禹鑄臍風燈火圖開後,按穴灸之亦效。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小兒臍部疼痛,導致他們不分時間啼哭不止的情況。藥方組成包含:陳皮、甘草、烏藥(用鹽水炒過)、生白芍、小茴香(用鹽水炒過)、鉤藤各三分,以及青皮(用酒炒過)一分半。將這些藥材加入一盅水,煎煮至半盅,然後分數次給小孩服用,就會痊癒。

《集成》這本書中提到一種用燈火來治療全身性的臍風、撮口等症狀的方法,效果很好。但是,如果不是平時就非常熟悉這種療法的人,是無法正確使用的。現在將夏禹鑄造的臍風燈火圖公開,按照圖上的穴位進行艾灸,也能達到治療效果。

5. 臍風燈火灸穴

臍輪周圍六燋,若臍帶未落,於帶口一燋,既落於落處一燋。

少商,大指甲內側離肉一韭葉許,左右各一燋。

囟門一燋,眉心一燋,人中一燋,承漿一燋。

共十三燋。

白話文:

在肚臍周圍點灸六個位置,如果臍帶還沒脫落,就在臍帶根部點灸一處;如果臍帶已經脫落,就在臍帶脫落的位置點灸一處。

在手大拇指指甲內側,距離指甲邊緣一點點,約像韭菜葉那麼寬的地方,左右手各點灸一處。

在囟門點灸一處,眉心點灸一處,人中點灸一處,承漿穴點灸一處。

總共點灸十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