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晟

《慈幼便覽》~ 臍風 (1)

回本書目錄

臍風 (1)

1. 臍風

剪臍之法,已詳達生編。然或剪臍帶太短,或結束不緊,或浴兒牽動臍帶客風乘虛而入,皆能致此。其症有五,兒喜啼叫者,心病;手足微搐者,肝病;唇青白縮、痰涎壅塞者,脾病;牙關緊急者,腎病;啼哭不止者,肺病。五臟之症,略見一二者,猶可治,全見則不能治矣。

白話文:

關於剪臍帶的方法,在《達生編》這本書中已經詳細說明了。然而,有時候因為剪臍帶剪得太短,或是綁紮得不夠緊,又或者幫嬰兒洗澡時拉扯到臍帶,導致風邪趁虛侵入,都可能引起臍風。這種病症有五種表現:嬰兒喜歡啼哭吵鬧,是心臟的病變;手腳輕微抽動,是肝臟的病變;嘴唇發青發白、縮成一團,且痰液阻塞,是脾臟的病變;牙關緊閉,是腎臟的病變;哭鬧不止,是肺臟的病變。如果五臟的病症只是稍微出現一兩種,還可以治療,如果全部都出現了,那就無法醫治了。

2. 臍風有內外因

內因者,稟受父母所致,病發於六七日之間,難治。外因者,病生於六腑,發於二三四五日之間,可治。但看小兒不時噴嚏,更多啼哭,吮乳口松,是臍風將發之候也,急宜治之。其治法及滿身燈火,俱詳《幼幼集成》。

白話文:

臍風這種病有內在和外在兩種成因。

內在成因是來自於父母遺傳的體質,這種情況通常在嬰兒出生後六七天左右發病,比較難以治療。外在成因則是疾病源自於身體的六腑(指胃、膽、三焦、大腸、小腸、膀胱),通常在出生後二、三、四、五天之間發病,這種情況可以治療。

只要觀察到嬰兒不時打噴嚏,而且哭鬧得更厲害,吸吮乳汁時嘴巴鬆開,這就是臍風即將發作的徵兆,必須趕快治療。至於治療方法,以及用燈火照遍全身的細節,都詳細記載在《幼幼集成》這本書中。

3. 臍風症候有三

一曰臍風:由斷臍後,為水濕風寒所乘入於臍,而流於心脾,令胸腹脹滿,吮乳口松,多啼不乳,此初起之時,即看小兒臍上定有隱起青筋一條,自臍至腹,或開兩叉,上指心口,若此筋已至心口,則十難活二三矣。須早看此筋未至心口,時用香油燈草火,在此青筋頭上灸三次。

有兩叉,則向兩叉處各灸三次,即時縮下寸許,再從縮下筋頭上灸三次,臍上灸三次,筋消則病愈,灸屢驗。

一曰噤口:其症眼閉口噤,啼聲漸小,舌上聚肉如粟米狀,吮乳不得,口吐白沫,小便不通,遇此先看其上齶有點子,或齒根邊生白點,即用針挑破,或以指甲刮破出膿血,用薄荷煎湯,磨京墨調勻,以指攪過,再以產母亂髮蘸墨,滿口搽之。另用青布蘸溫水展口即效。如未愈,用紫蘇、前胡、殭蠶各八分,水煎,俟溫以帛裹指蘸拭兒口,並用棉蘸藥滴口中,頻滴數次,以開口為度,口開後切勿即合飲乳。並細看臍上如有青筋,照前法急燒之。

又方,用完全生蔥二根,搗爛取汁,用直殭蠶三個,去嘴,炒去絲,研極細末,以蔥汁調勻,塗母乳頭上,閤兒吮之,或灌兒口內亦效。又方,治臍風撮口,以艾葉燒灰填臍上,以帛縛之。若臍帶已落,用蒜切薄片貼臍上,以艾灰灸之,候口中有艾氣,立愈。又方,烏梅一個,煎湯灌之。

撮口臍風,面黃色,氣喘聲不出,唇青舌強,聚口發噤,用直殭蠶二枚,去嘴略炒,為細末,蜜調納兒口中。小兒十日內,口噤不吮乳,取大蜘蛛一個,去足炙焦,研末,入豬乳一小杯和勻,分作三次,徐徐灌之,神效無比。又方,生甘草一錢,水煎濃,以綿球蘸吮含,出痰涎後,以豬乳點入口中即瘥。

一曰鎖肚:由肚中熱毒壅盛,結於肛門,大便不通,急令婦人吮兒之前後心並臍下及手足心共七處,凡四五次。如再不通,以中樣蔥白約三四寸長,用麻油抹潤,輕透穀道,納入二寸許,約片時取出。另用蔥白蘸麻油納之,以通為度。

以上治法,俱就《集驗簡便方》錄之,余詳《幼幼集成》。

白話文:

臍風症候有三

第一種叫做臍風:是因為斷臍之後,受到水濕寒邪侵入肚臍,然後流竄到心臟和脾臟,導致胸部腹部脹滿,寶寶吸吮乳汁時嘴巴鬆開,經常啼哭且不肯喝奶。這個病剛開始的時候,仔細看寶寶的肚臍上方一定會有一條隱約可見的青筋,從肚臍延伸到腹部,有的會分成兩叉,向上指到心口。如果這條青筋已經到達心口,那麼十個寶寶裡大概只有兩三個能活下來。所以必須及早治療,趁著青筋還沒到心口的時候,用香油燈草點火,在這條青筋的頂端灸三次。

如果青筋有分叉,就朝著兩叉的地方各灸三次,青筋會立刻縮下去一寸左右,然後再從縮下去的青筋頭上灸三次,肚臍上也灸三次,青筋消退了,病就好了,這種灸法很靈驗。

第二種叫做噤口:症狀是眼睛閉著、嘴巴緊閉,啼哭的聲音越來越小,舌頭上長滿像小米粒一樣的肉粒,無法吸吮乳汁,口中吐出白色泡沫,小便也不通暢。遇到這種情況,先看看寶寶的上顎有沒有小點,或者牙齦邊有沒有長白點,有的話就用針挑破,或者用指甲刮破,讓膿血流出來。然後用薄荷煎湯,加入磨好的京墨攪拌均勻,用手指沾著墨汁,再用產婦的頭髮沾墨,塗滿寶寶的口腔。另外用青布沾溫水,撐開寶寶的嘴巴,就會有效。如果還沒好,用紫蘇、前胡、殭蠶各八分,加水煎煮,等藥溫了,用布裹著手指沾藥擦拭寶寶的嘴巴,同時用棉花沾藥滴入口中,頻繁滴幾次,直到嘴巴能張開。嘴巴張開後,千萬不要馬上餵奶。還要仔細看看肚臍上是否有青筋,有的話就按照前面說的方法趕快燒灼。

還有一個方法,用完整的生蔥兩根,搗爛取汁,用三個去掉嘴的直殭蠶,炒過之後去掉絲,磨成極細的粉末,用蔥汁調勻,塗在媽媽的乳頭上,讓寶寶吸吮,或者灌到寶寶嘴裡也有效。還有一個方法,治療臍風引起的撮口症狀,用艾葉燒成灰,填在肚臍上,用布包起來。如果臍帶已經脫落,就用蒜切成薄片貼在肚臍上,再用艾灰灸,等到嘴裡有艾草的氣味,就會立刻好轉。另外有一個方法,用一顆烏梅煎湯灌給寶寶。

如果撮口臍風導致寶寶面色發黃,呼吸急促發不出聲音,嘴唇青紫、舌頭僵硬、嘴巴緊閉,出現噤口症狀,就用兩個去掉嘴的直殭蠶,稍微炒一下,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勻餵進寶寶嘴裡。十天內的嬰兒,如果口噤不能吸吮乳汁,就取一隻大蜘蛛,去掉腳,烤焦後磨成末,加入一小杯豬奶調勻,分成三次慢慢灌給寶寶,效果非常好。還有一個方法,用生甘草一錢,加水煎煮濃稠,用棉球沾著讓寶寶含吮,等他吐出痰涎後,再用豬奶點入口中,病就會痊癒。

第三種叫做鎖肚:是因為肚子裡面的熱毒太盛,聚集在肛門,導致大便不通。要趕緊讓產婦吸吮寶寶的前胸後背、肚臍下方以及手心腳心,總共七個地方,吸四五次。如果還是不通,就取一段約三四寸長的蔥白,用麻油塗潤,輕輕插入肛門,大約兩寸左右,過一會兒取出。另外用蔥白沾麻油再插入肛門,直到大便通暢為止。

以上這些治療方法,都是從《集驗簡便方》這本書裡摘錄的,更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幼幼集成》。

4. 小兒臍不幹

棉花籽燒灰,每用一錢,敷之效。又方:龍骨煅二錢、枯白礬一錢、輕粉八分,共研末,搽數次,效。臍腫出汁,用枯礬末或黃柏末敷之,俱效。

白話文:

將棉花籽燒成灰,每次使用一錢的量,敷在肚臍上有效。另外有個方法:將煅燒過的龍骨二錢、枯白礬一錢、輕粉八分,一起磨成粉末,塗抹數次,有效。如果肚臍腫脹並流出液體,用枯礬粉末或黃柏粉末敷在上面,都有效果。

5. 小兒臍瘡

馬齒莧燒研末敷之效。一方,用大紅洋絨燒灰為敷之效。亦治臍不幹。

白話文:

將馬齒莧燒成灰,磨成粉末敷在患處,有效果。另一個方法,用大紅色的毛毯燒成灰,用來敷也有效果。這兩種方法也能治療肚臍久不乾燥的狀況。

6. 小兒臍瘡出血及膿

海螵蛸(去甲)、胭脂,共為細末,以油潤瘡,乃搽藥,效。又方:白石脂研末敷之愈,如尚未愈,再以末微炒過,候冷敷之,仍不可揭去前藥,必愈。

白話文:

將海螵蛸(去除外殼)和胭脂一起研磨成細末,用油將瘡潤濕後,再將藥粉塗抹上去,就會有效。另外有個方子:將白石脂研磨成粉末敷在瘡上也會好,如果還沒好,再將藥粉稍微炒過,等冷卻後敷上去,並且不要將之前的藥粉移除,這樣一定會好。

7. 小兒臍口腫突

紅飯豆、淡豆豉、天南星、鮮白蘞各一錢,共為末,用芭蕉搗自然汁加香油少許,調藥敷臍上四旁,得小便自下即愈。

白話文:

將紅飯豆、淡豆豉、天南星、新鮮白蘞各取一錢的份量,一起磨成粉末。然後用搗碎的芭蕉自然汁,加入少許香油,調和藥粉後,敷在肚臍周圍。如果敷藥後能順利排尿,腫脹就會痊癒。

8. 小兒臍氣痛啼哭無時

陳皮、甘草、烏藥(鹽水炒)、生白芍、小茴香(鹽水炒)、鉤藤各三分,青皮(酒炒)一分半,水一盅,煎成半盅,作數次服即愈。

《集成》有全身燈火治臍風、撮口等症甚好,然非平日精熟者不能。茲將夏禹鑄臍風燈火圖開後,按穴灸之亦效。

白話文:

翻譯: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小兒臍部疼痛,導致他們不分時間啼哭不止的情況。藥方組成包含:陳皮、甘草、烏藥(用鹽水炒過)、生白芍、小茴香(用鹽水炒過)、鉤藤各三分,以及青皮(用酒炒過)一分半。將這些藥材加入一盅水,煎煮至半盅,然後分數次給小孩服用,就會痊癒。

《集成》這本書中提到一種用燈火來治療全身性的臍風、撮口等症狀的方法,效果很好。但是,如果不是平時就非常熟悉這種療法的人,是無法正確使用的。現在將夏禹鑄造的臍風燈火圖公開,按照圖上的穴位進行艾灸,也能達到治療效果。

9. 臍風燈火灸穴

臍輪周圍六燋,若臍帶未落,於帶口一燋,既落於落處一燋。

少商,大指甲內側離肉一韭葉許,左右各一燋。

囟門一燋,眉心一燋,人中一燋,承漿一燋。

共十三燋。

白話文:

在肚臍周圍點灸六個位置,如果臍帶還沒脫落,就在臍帶根部點灸一處;如果臍帶已經脫落,就在臍帶脫落的位置點灸一處。

在手大拇指指甲內側,距離指甲邊緣一點點,約像韭菜葉那麼寬的地方,左右手各點灸一處。

在囟門點灸一處,眉心點灸一處,人中點灸一處,承漿穴點灸一處。

總共點灸十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