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便覽》~ 小兒發熱
小兒發熱
1. 小兒發熱
醫方論治大緊茲分四大證:一曰表熱,一曰裡熱,一曰虛熱,一曰實熱。證治俱詳《幼幼集成》。
白話文:
醫學上的治療方法主要分為四大症狀:一是表熱,二是裡熱,三是虛熱,四是實熱。這些症狀的治療方法都詳細記載在《幼幼集成》中。
小兒表熱者。發熱時喜人懷抱,畏縮惡風寒,不欲露出頭面,面帶慘色,口不渴,清便自調,吮乳口不熱,或鼻塞流涕,或噴嚏。初起一汗可解用加味香蘇飲,見「誤搐」。元氣怯弱者,加人參、白朮。或用蔥豉湯,熱服取汗亦可。重者用人參敗毒散,方俱見上「誤搐」。風寒發熱兼吐瀉者,系脾胃虛怯,不用發散,用五苓飲煎送理中丸,見「非搐」。
白話文:
小兒表熱者。發熱時喜歡別人懷抱,畏縮躲避風寒,不想讓頭和臉露出來,臉色灰暗,口不渴,清便自然調解,吸吮母乳時嘴不熱,或者鼻塞流涕,或打噴嚏。初起時出一身汗即可緩解,可以使用加味香蘇飲,參考「誤搐」。元氣怯弱的,加人參、白朮。或者用蔥豉湯,熱服發汗也可以。病情嚴重的,可以使用人參敗毒散,方子詳細內容參考上文的「誤搐」。風寒發熱兼吐瀉的,是脾胃虛怯引起的,不用發散,用五苓飲煎服,送服理中丸,參考「非搐」。
裡熱者。發熱時喜露頭面,仰身臥,揚手擲足揭去衣被,渴欲飲水。吮乳不休者,口渴也。吮乳口熱,小便赤,大便閉,宜解利之:用導赤散,見「初生啼器」,加黑梔仁、當歸、川芎、防風各七分。大便秘者,加莊黃七分。並用罨臍法,或蜜煎導法以通之。若每日巳午時發熱,過夜則退去,此心經血熱也。
白話文:
內臟有熱。發燒時喜歡露頭露臉,仰面而臥,揮手踢腳,掀掉衣被,口渴想喝水。不停吮吸乳房者,是因口渴。吮吸乳房,嘴巴發熱,小便赤紅,大便不暢,宜使用瀉藥以解除:用導赤散(詳見「初生啼器」條),加黑梔仁、當歸、川芎、防風各七分。大便祕者,加黃柏七分。同時用熱敷肚臍的方法,或蜜湯導瀉的方法來通暢大便。如果每天巳時(上午九到十一點)午時(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發熱,到了晚上熱就退去了,這是心經血熱。
輕則用導赤散,方見「初生」。重則用四順清涼散,方見下頁,不必加藥。
白話文:
症狀較輕,使用導赤散,即可見「初生」之象。症狀較重,使用四順清涼散,即可見下頁,不必再加藥。
虛熱者。多從大瀉之後,或溫熱,或潮熱,(如潮汐有期,)或渴,或不渴,神氣困倦,四肢少力,大小便如常,宜補之:四君子湯,方見上「非搐」,加炮薑五分、紅棗肉三枚,以灶心土三兩,化水澄清煎服。有潮熱者,再加酒芍二兩,柴胡、淡竹葉各六分。夜間作熱,旦則退去,是血虛也,六味地黃湯,見下「龜胸」,加炙龜版、當歸、白芍。
白話文:
虛熱症。多半是因為大量洩瀉之後,或溫熱,或潮熱,(像是潮汐一樣有規律,)或口渴,或不口渴,精神疲倦、沒有力氣,大小便如常,應該服用補藥:四君子湯,方子見上方的「非搐」,再加入炮薑五分、紅棗肉三枚,並且以竈心土三兩,加水攪拌成汁,煎煮後服用。如果潮熱,再加酒芍二兩、柴胡、淡竹葉各六分。如果晚上發熱,白天就好了,是血虛造成的,六味地黃湯,見下方的「龜胸」,再加入炙龜版、當歸、白芍。
又,傷寒無汗,發汗熱不退,下之熱仍不退,乃表裡俱虛,宜四君子湯,見「非搐」,加山藥,炒;扁豆,浸去殼,炒,各二錢。
白話文:
另外,傷寒沒有汗,發汗後熱度不退,下瀉後熱度仍然不退,這是因為表裡兩虛,應該服用四君子湯。不包括「搐」,加上炒過的山藥、泡去殼並炒過的扁豆,各二錢。
實熱者。面赤腮燥,鼻孔干,喜就冷,或合面臥,或仰面臥,露出手足,揭去衣被,大渴不休,大小便閉。宜微下之:用《集成》沆瀣丹,方見後「痢疾」。或用四順清涼散:杭白芍二錢、當歸、莊黃各一錢,炙甘草五分,加連翹、黃芩、川芎各八分,枳殼、荷葉各四分,檳榔五分,燈草十莖,水煎服。如大便仍秘,再用罨臍、蜜導等法通之。
其傷於熱暍、暑濕、疳積等症發熱者,散見各門,並詳《幼幼集成》,可參考焉。
白話文:
實熱體質的人:臉色潮紅、臉頰發燙、鼻孔乾燥、喜歡靠近涼爽的地方,或臉朝下躺著,或仰面朝上躺著,露出四肢,揭開衣被,口渴不止,大小便不通暢。適合用微量瀉下的方法治療:用《集成》中的沆瀣丹,具體的藥方在「痢疾」中介紹。或者可以用四順清涼散:白芍二錢、當歸、大黃各一錢,炙甘草五分,加上連翹、黃芩、川芎各八分,枳殼、荷葉各四分,檳榔五分,燈草十莖,用煎水服用。如果大便仍然不通暢,則再次用敷臍法、蜜導法等方法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