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鑒

《痘疹心法要訣》~ 卷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7)

1. 見點順證

發熱三朝始見點,熱減身和不渴煩,顆粒稀疏漸次出,色潤紅活頂尖圓。

【注】發熱三朝之後始見點者,此痘如期而出也。熱減身和者,毒已宣發透徹也。不渴不煩者,無裡熱壅滯也。顆粒稀疏者,不稠密連絡也,漸次出者,先自頭面漸至周身而出也。色潤紅者,痘色紅活滋潤也。頂尖圓者,痘形頂尖而體圓也。此皆見點順證。

白話文:

發燒三天後才開始出現紅點,發燒的狀況減退,身體感到平和且不口渴煩躁,紅點顆粒稀疏且逐漸冒出,顏色紅潤有光澤,頂端尖尖的且呈現圓形。

【說明】發燒三天後才開始出現紅點,表示痘疹如期發生。發燒減退且身體感到平和,表示毒素已經散發透徹。不口渴不煩躁,表示體內沒有熱氣鬱積。紅點顆粒稀疏,表示沒有密集連在一起,逐漸冒出,表示紅點先從頭臉開始,然後慢慢遍佈全身。顏色紅潤,表示痘疹的氣色紅潤有活力。頂端尖尖的且呈現圓形,表示痘疹的形狀是頂端尖尖的且整體圓潤。這些都是痘疹出現時順利的表現。

2. 見點險證

痘已見形身仍熱,稠密連絡不潤紅,稀疏淡隱精神少,痘順兼雜病險名。

【注】痘已見形,身仍發熱者,此毒氣未盡透也。稠密者,痘出稠密不少也。連絡者,顆粒黏連不分也。不潤紅者,痘色雖紅而黯滯也。稀疏淡隱者,痘雖稀疏而色淺淡,隱於皮膚不透出也。精神少者,精神倦怠也。此皆見點險證。痘順兼雜病者,謂痘出雖屬順證,而或兼雜病,亦屬險名也。

白話文:

痘疹已經長出來,身體仍然發熱,痘疹長得又密又多,顆粒都黏在一起分不開,顏色雖然是紅色卻暗沉不透亮;或是痘疹長得稀疏又顏色淡,隱藏在皮膚裡透不出來,而且精神不濟、疲倦。這些都是痘疹出現危險徵兆的表現。痘疹的生長雖然看起來順利,但如果同時合併其他疾病,也屬於危險的情況。

【說明】痘疹已經長出來,身體仍然發熱,表示毒氣還沒有完全發散出來。長得稠密,代表痘疹長出很多。互相連接,代表痘疹顆粒黏在一起分不開。不潤紅,代表痘疹顏色雖然是紅色,但卻暗沉不亮。稀疏淡隱,代表痘疹雖然長得稀疏,但是顏色很淺,隱藏在皮膚裡沒有完全透出來。精神少,代表精神疲倦。這些都屬於痘疹出現危險徵兆的狀況。痘疹生長看起來順利,但是如果同時合併其他疾病,也屬於危險的情況。

3. 見點逆證

發熱一朝即見形,一齊湧出不分明,密如蠶種平塌隱,紫黑乾枯逆證凶。

【注】發熱一朝或半朝即見點者,此毒火太迅,不循次第也。一齊湧出者,此毒火太盛,不受領載也。點不分明者,顆粒不分也。密如蠶種者,密如蠶之種也。平塌者,平塌不起也。隱者,痘已出復隱也。紫黑者,痘色或紫或黑也。乾枯者,痘乾枯不潤也。此皆見點逆證。

白話文:

發燒才一天或半天就出現疹子,這表示毒火太過快速,沒有按照正常的順序。疹子同時一起冒出來,表示毒火太過旺盛,身體無法承載。疹子顆粒不清楚,表示它們沒有分明的界線。疹子密密麻麻,像蠶的卵一樣。疹子平坦不起,而且出現了又消退不明顯。疹子的顏色呈現紫黑色,而且乾燥沒有光澤,這些都是疹子出現的危險徵兆。

4. 見點證治

發熱三朝漸見點,熱減形疏色潤紅,應出不出出猶熱,已出復隱湧出凶。赤紫黑白分亮黯,平板稠連辨緊松,當審風寒毒火制,氣血虛失領載能。

【注】發熱三朝漸漸見點者,謂見點不疾不徐也。熱減者,謂痘出齊而熱減退也。形疏者,謂痘稀疏顆粒分明也。色潤紅者,謂色紅而潤澤也。皆見點順痘也。應出不出者,謂發熱三日之後而不見點,此毒伏於內也。出猶熱者,謂痘已出齊,而猶身熱不退,此毒熱盛也。已出復隱者,謂痘已見點,復隱藏不見,此毒陷內攻也。

湧出者,謂發熱不待三日,其痘一齊湧出,此毒火迅烈也。此皆逆而主凶之痘也。赤紫黑白者,謂痘色紅為正,或深紅赤色、深赤紫色、紫甚黑色、不紅白色,皆非正色也。分亮黯者,謂非正色之痘,又當分亮黯而取治焉。亮者多虛,黯者多實。赤紫黑色明亮者,尚有活動可治之機;若滯黯則為毒熱凝滯不行也;色白亮者,乃氣血因虛不榮也;白而黯者,謂氣血為毒所制也。平板稠連者,謂痘形平塌不起,板硬不綻,或稠密成攢,連絡不分,皆非正形也。

辨緊松者,謂非正形之痘,當辨緊松而取治焉。緊松者,根腳之緊松也。緊者毒滯,松者毒松。平板稠連,根形松綻,尚有活動可治之機;若根形緊束,則為毒盛瘀滯,難治之痘也。當審風寒毒火制者,謂已上痘之形色,各有所因,當審其為風寒外郁,火毒內錮也。氣血虛失領載能者,謂或因氣虛不能領毒,血虛不能載毒,使毒不能發於肌表,而失領載之能也。

蘇解散,歸宗湯,保元湯,升麻葛根湯

應出不出表蘇解,羌蘇升葛桔荊防,川芎前薄楂通草,裡熱毒伏歸宗湯。不足不出無表裡,參耆甘草保元湯,毒輕升麻葛根並,毒重攻毒救正良。

【注】痘發熱三朝,期應見點而不見點,則為應出不出。若有表邪風寒外郁不出,宜用蘇解散發之,表開自然出也。若無表證而有裡熱者,此為毒火內伏不出,宜用歸宗湯攻之,里開自然出也。若形氣不足,應出不出,無表裡證者,是正氣虛而不能發出也。若毒輕熱微,宜用保元湯合升麻葛根湯並而用之,補正除邪可也。

若有表裡證,或毒重熱甚,則不宜補,恐助火毒,宜蘇解散或歸宗湯,攻邪救正為良法也。

蘇解散

川芎,前胡,牛蒡子(炒),南山楂,木通,生甘草,羌活,蘇葉,升麻,葛根,桔梗,荊芥,防風

引加芫荽,水煎服。

保宗湯(方見發熱證治)

保元湯

人參,黃耆(制),甘草(炙)

引加生薑,水煎服。

升麻葛根湯(方見發熱證治)

涼血攻毒飲,清熱解毒湯

已出猶熱分表裡,在內涼血攻毒佳,紅花紫草丹蟬葛,合上歸宗減去楂。在外清熱解毒治,歸宗大赤不須加,更入前連丹蟬蛻,紫花地丁滑紅花。

白話文:

發燒三天後,疹子逐漸顯現,如果發燒減退、疹子形狀稀疏、顏色潤澤紅潤,這表示疹子出得順利。如果應該出疹子卻沒有出,或是出了又發熱,代表毒邪潛伏在體內;如果疹子出了又消退,或者突然大量湧出,都是不好的現象。

疹子的顏色有紅、紫、黑、白之分,且有亮黯之別。疹子應該是平坦或密集,或是連成一片,也要仔細分辨。要根據是風寒、毒火所引起,還是氣血虛弱導致的,來判斷治療方法。

【註解】發燒三天後疹子慢慢出現,表示疹子不是急躁地冒出。發燒減退,表示疹子出齊後,發燒也跟著退了。疹子形狀稀疏,表示疹子一顆顆分明。顏色紅潤,表示疹子的顏色紅且有光澤,這些都表示疹子出得很順利。如果發燒三天後沒有出疹子,表示毒邪潛伏在體內。疹子出齊後仍然發燒,表示毒邪過盛。疹子出現後又消失,表示毒邪內陷。

疹子發燒沒幾天就突然湧出,表示毒火很猛烈,這些都是不好的現象。疹子的顏色,紅色是正常的,深紅色、紫紅色、紫黑色、或者不紅的白色,都是不正常的顏色。疹子的顏色除了要分辨正色,也要分辨亮或暗。顏色發亮的,多半是虛證;顏色黯淡的,多半是實證。紅紫黑色的疹子如果明亮,表示身體還有活動的空間,還可以治療;如果滯澀黯淡,表示毒熱凝滯,難以消散。顏色白而發亮的疹子,表示氣血虛弱,不能滋養皮膚;顏色白而黯淡,表示氣血被毒邪所抑制。疹子平坦,或是連成一片,都是不正常的形狀。

要辨別疹子根部是緊還是鬆。緊,表示毒邪停滯;鬆,表示毒邪鬆散。平坦稠密的疹子,如果根部鬆散,表示還有治療的機會;如果根部緊束,表示毒邪過盛,難以治療。要根據疹子的形狀、顏色,判斷是風寒外鬱,還是火毒內困。也要判斷是不是因為氣虛不能帶動毒邪外發,或是血虛不能承載毒邪,導致毒邪不能順利發於皮膚表面。

蘇解散歸宗湯保元湯升麻葛根湯

如果疹子應該出而沒出,要用蘇解散來解表,羌活、蘇葉、升麻、葛根、桔梗、荊芥、防風等藥物,配合川芎、前胡、山楂、通草來疏通,如果有裡熱毒邪潛伏,要用歸宗湯來攻邪。如果身體虛弱,疹子發不出來,也沒有表裡證,要用保元湯來補氣。如果毒邪較輕,用保元湯搭配升麻葛根湯就可以。如果毒邪嚴重,要用攻邪救正的藥物,不能補益。

【註解】發燒三天,應該出疹子卻沒有出,就是所謂的「應出不出」。如果有表證,也就是有風寒外邪鬱積,無法出疹,應該用蘇解散來發散,打開表面的阻礙,疹子自然就會出來。如果沒有表證,卻有裡熱,表示毒火內伏不出,應該用歸宗湯來攻,打開裡面的阻礙,疹子自然會出來。如果身體虛弱,應該出疹子卻沒有出,也沒有表裡證,表示是身體正氣虛弱,無法發出疹子。如果毒邪輕微,發熱輕微,用保元湯搭配升麻葛根湯一起用,可以補正氣,祛邪氣。

如果有表證或裡證,或者毒邪嚴重,發熱很高,就不適合用補藥,以免助長火毒。應該用蘇解散或歸宗湯,攻邪救正才是好的方法。

蘇解散:川芎、前胡、炒牛蒡子、南山楂、木通、生甘草、羌活、蘇葉、升麻、葛根、桔梗、荊芥、防風。加入芫荽引藥,用水煎服。

歸宗湯(藥方見發熱證治)

保元湯:人參、炙黃耆、炙甘草,加入生薑引藥,用水煎服。

升麻葛根湯(藥方見發熱證治)

涼血攻毒飲清熱解毒湯

疹子出來後仍然發熱,要分辨是表證還是裡證。如果熱在裡,應該用涼血攻毒的藥物,如紅花、紫草、丹皮、蟬蛻、葛根等,配合歸宗湯,但要減去山楂。如果熱在表,應該用清熱解毒的藥物,如歸宗湯、大青葉,不需加山楂,再加入前胡、連翹、丹皮、蟬蛻、紫花地丁、滑石、紅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