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鑒

《痘疹心法要訣》~ 卷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8)

1. 倦怠

倦怠多因氣虛弱,或緣滯熱困兒脾,虛而無熱補中治,食滯傷脾保元醫。

【注】痘中倦怠,固屬中氣不足,服補中益氣湯最為妥協。然亦有神氣本弱,或為食熱所困,其現證雖與不足等,但不可專以虛治,當於補劑中佐以清熱之品,如保元加味用之可也。

補中益氣湯(方見痘頂塌陷)

加味保元湯

人參,黃耆(生),甘草(炙),梔子(炒),黃芩(酒炒),麥門冬(去心),山楂,神麯(炒),陳皮,麥芽(炒)

引用生薑、大棗,水煎服。

【方歌】加味保元食熱虛,參耆甘草補厥脾,梔芩麥冬清心熱,楂曲陳麥消滯宜。

白話文:

倦怠疲勞多半是因為體內氣虛衰弱,或是因為體內積滯的熱邪困住脾胃所導致。如果是因為虛弱而沒有熱象,就用補中益氣的方式治療;如果是因為飲食積滯傷害脾胃,就用保元湯來醫治。

(註解)長痘痘時出現的倦怠,確實是因為中氣不足,服用補中益氣湯最為合適。然而,也有人是本身精神就虛弱,或是因為飲食積熱所困,他們表現出的症狀雖然跟氣虛相似,但不能單純用補虛的方式治療,應該在補益的藥方中加入清熱的藥材,像是加味保元湯就很適合。

補中益氣湯(藥方內容請參考痘頂塌陷的相關說明)

加味保元湯的組成:

人參、生黃耆、炙甘草、炒梔子、酒炒黃芩、去心的麥門冬、山楂、炒神麯、陳皮、炒麥芽。

加入生薑、大棗一起用水煎服。

(藥方歌訣)加味保元湯能治療因食積熱邪導致的虛弱,用人參、黃耆、甘草來補養虛弱的脾胃,用梔子、黃芩、麥冬來清除心熱,用山楂、神麯、陳皮、麥芽來消除食積。

2. 痘後浮腫

表虛風邪乘間入,遍身面目虛腫浮,五皮桂枝微汗後,面消身腫胃苓除。

【注】小兒痘後表氣虛弱,見風太早,風邪乘虛而入,致使面目虛浮,遍身皆腫者,初宜五皮湯微汗之。服後面目不浮;惟遍身猶腫者,胃苓湯主之。

五皮湯

地骨皮,五加皮,桑皮(蜜炙),桂枝,姜皮,大腹皮(洗)

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痘後浮腫五皮湯,地骨五加蜜炙桑,桂枝姜皮合大腹,引用燈心水煎嘗。

胃苓湯(方見瀉證)

白話文:

痘疹之後,身體虛弱時,如果吹到風,風邪就會趁虛而入,導致全身和臉部都出現虛腫。剛開始的時候,應該使用五皮湯稍微發汗來治療,如果喝藥後臉部消腫了,但全身仍然腫脹,這時就要用胃苓湯來治療。

五皮湯的組成是:地骨皮、五加皮、蜜炙桑白皮、桂枝、生薑皮、大腹皮,再加一點燈心草一起用水煎服。

口訣是:痘後浮腫用五皮湯,地骨、五加、蜜炙桑白皮,加上桂枝、生薑皮和大腹皮,再加燈心草一起煎煮服用。

胃苓湯的配方在治療腹瀉的章節中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