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心法要訣》~ 卷二 (4)
卷二 (4)
1. 鼠跡
四五相連名鼠跡,周身為重少見輕,速用歸宗攻毒熱,相併成泡始堪生。
【注】痘出四五粒,或六七粒,相聚黏連者,名曰鼠跡。見一二處者輕,見周身者為重。速用歸宗湯攻之,令相併成泡,其毒方解,始可望生。
歸宗湯(方見發熱證治)
白話文:
這種病症叫做「鼠跡」,意思是長出四五顆或六七顆痘子,它們彼此黏在一起。如果只有一兩處出現這種情況,算是輕微;如果全身都是,就表示病情嚴重。要趕快用歸宗湯來治療,幫助痘子融合變成水泡,這樣才能解毒,才有機會康復。
(歸宗湯的藥方,請參考發熱證的治療方法)
2. 疊錢
痘形平伏無顆粒,團團攢聚若疊錢,外用燕脂調貼法,內服涼血攻毒痊。
【注】痘已見點,平伏不起,顆粒不分,團團攢聚,狀若疊錢者,此血熱毒盛也。外用燕脂膏貼之,內以涼血攻毒飲治之。
燕脂膏(方見蒙骩證治)
涼血攻毒飲(方見見點證治)
白話文:
痘疹的形狀平坦伏貼,沒有顆粒突起,一團團聚集在一起,看起來像堆疊的錢幣。這種情況,外用可以塗抹用胭脂調製的藥膏,內服則要使用涼血解毒的藥方來治療。
【說明】痘疹已經出現,但呈現平伏不突起的狀態,顆粒之間沒有明顯區分,而是聚集在一起,形狀就像堆疊的錢幣,這是因為體內血熱毒盛的緣故。外用可以使用胭脂膏來塗抹,內服則要用涼血解毒的藥飲來治療。
胭脂膏(藥方請參考蒙骩證治)
涼血攻毒飲(藥方請參考見點證治)
3. 環珠
痘出圍繞若環珠,毒氣壅滯宜早圖,清熱解毒為妙劑,毒解漿生患自除。
【注】痘名環珠者,以出而圍繞,形若環珠也。此毒氣壅滯所致,宜早圖治,以清熱解毒湯主之,使毒解漿生,其患自除矣。
清熱解毒湯(方見見點證治)
白話文:
痘瘡長出來圍繞成一圈,看起來像珠子一樣,這種情況是因為毒氣積聚阻塞造成的,應該及早治療。治療上,以清熱解毒的藥方效果最好,當毒素解除,痘漿順利生成,病症自然就會痊癒。
這種痘瘡被稱為「環珠」,是因為它長出來時會圍繞成一圈,形狀像珠子一樣。這通常是因為體內毒氣積聚阻塞所引起的,所以應該盡早治療。可以服用清熱解毒湯來治療,只要毒素解除,痘漿順利生成,這個病自然就會痊癒了。(清熱解毒湯的藥方請參考其他文獻記載)
4. 浮萍
視之有點按無形,參差紫黯若浮萍,速用涼血攻毒劑,能使毒松色轉紅。
【注】浮萍者,視之有點,按之無形,參差不齊,痘色紫黯,狀如浮萍也。此乃血瘀毒熾,非急攻不可。速用涼血攻毒飲攻之,能使毒松色轉紅活,庶可望生。
涼血攻毒飲(方見見點證治)
白話文:
看起來像浮萍的疹子,用手按壓又好像沒有東西,而且高低不平,顏色呈現紫黑色,像浮萍一樣。這是因為體內血瘀毒素很強,必須趕快使用清涼血液、消除毒素的藥物來治療,這樣才能使原本紫黯的疹子轉為紅潤,恢復生機。
【註解】所謂「浮萍」,指的是疹子看起來好像有斑點,用手按壓卻又感覺不到實體,而且大小不一,疹子呈現紫黑色,像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這種情況是體內血瘀嚴重且毒素熾盛,必須立刻用藥攻伐。趕緊使用「涼血攻毒飲」(藥方見於《見點證治》),能夠使紫黑的疹子轉為紅色,恢復生機,這樣才有存活的希望。
涼血攻毒飲(藥方見於《見點證治》)
5. 蟹爪
痘形連貫顆碎密,上闊下細蟹爪形,起脹根松毒始解,清熱解毒服有功。
【注】蟹爪者,痘形連貫,顆粒碎密,上闊下細,如蟹爪之狀。急用清熱解毒湯治之,使連貫處起脹根松,其毒可解也。
清熱解毒湯(方見見點證治)
白話文:
痘疹的形狀連在一起,顆粒細小密集,上面寬下面細,像螃蟹的爪子一樣。這種情況初期要趕快用清熱解毒的藥湯來治療,讓連在一起的地方腫脹、根部鬆動,這樣毒素才能解開。
(清熱解毒湯的藥方,請參閱「點證治」的相關章節。)
6. 㹄沙
痘形歪斜復扁闊,無頂無盤名㹄沙,通聖歸宗酌量用,頂起根松痘始佳。
【注】㹄沙者,痘形扁闊,歪斜不圓,無頂無盤,若㹄沙細小,宜先用松肌通聖散主之。若色紫黯者,歸宗湯主之。能頂起根松,始為佳境。
松肌通聖散(方見矇頭證治)
歸宗湯(方見發熱證治)
白話文:
痘疹的形狀歪斜又扁平寬闊,沒有頂部也沒有根盤的,就叫做「㹄沙」。治療上可以使用通聖散或歸宗湯,斟酌情況使用,當痘疹的頂部隆起,根部鬆動的時候,就代表情況好轉。
【註解】所謂的「㹄沙」,指的是痘疹形狀扁平寬闊,歪斜不圓,沒有頂部也沒有根盤。如果「㹄沙」細小,應該先用松肌通聖散來治療。如果痘疹顏色呈現紫黑色,則用歸宗湯來治療。能夠使痘疹頂部隆起、根部鬆動,才是好的現象。
松肌通聖散(藥方見《矇頭證治》)
歸宗湯(藥方見《發熱證治》)
7. 血泡
痘夾血泡因肺熱,或紫或赤微甚別,內服涼血解毒湯,外用針刺出惡血。
【注】痘當起脹時,忽有小泡夾痘而出,漸漸長成,如白果大,毒甚由紫,毒微則赤,皆謂之血泡。此因毒熱在肺,傳於皮膚,大小不一。須內服涼血解毒湯,外用銀針刺破,流出惡血,方保無恙。若不急治,聽其自破,惡汁流染,痘亦因之赤爛矣!治者宜詳記之。
涼血解毒湯(方見結痂落痂證治)
白話文:
長痘痘時,如果出現夾帶著血泡的情況,是因為肺部有熱。血泡的顏色可能偏紫或偏紅,顏色偏紫表示情況比較嚴重。治療方法是內服涼血解毒的藥湯,外用針刺放出裡面的惡血。
【說明】當痘痘剛開始腫脹時,如果突然有小水泡夾雜在痘痘中出現,並且逐漸長大,大約像白果一樣。如果毒性很強,血泡顏色會偏紫;如果毒性較輕,血泡顏色則偏紅,這些都稱為血泡。這是因為體內毒熱積聚在肺部,然後傳到皮膚表面,血泡大小不一。必須內服涼血解毒的藥湯,外用銀針刺破血泡,讓裡面的惡血流出來,才能確保平安無事。如果不趕快治療,任由血泡自己破裂,裡面的惡汁流出來會污染其他地方,導致痘痘也跟著紅腫潰爛!治療時應該要特別注意。
涼血解毒湯(藥方請參考結痂落痂的治療方法)
8. 水泡
水泡濕淫克脾經,手足稠密身面輕,內服加味保元劑,外塗胡荽官粉靈。
【注】水泡者,形大皮薄,內含一包清水。蓋因濕淫之氣侵克脾經,故身面俱少,手足獨密,以四肢屬脾故也。須服加味保元湯,外用銀針刺破,以胡荽酒調官粉塗患處,若延遲不治,變成癢塌,則難救矣。
加味保元湯
人參,豬苓,澤瀉,白朮(土炒),黃耆(蜜炙),赤茯苓,甘草(炙)
引用生薑,水煎服。
【方歌】加味保元功最捷,人參豬苓共澤瀉,白朮黃耆赤茯苓,甘草生薑同一列。
胡荽酒
胡荽(切碎,四兩),黃酒(半斤)
同煎,勿令泄氣,候溫調官粉,搽敷破處。
白話文:
水泡這種病,是因為體內濕氣過重,侵犯到脾經所引起的。通常身體和臉上水泡較少,但手腳卻長得密集,因為四肢是屬於脾經管轄的緣故。治療上,要服用加味保元湯,並且用銀針將水泡刺破,然後用胡荽酒調和官粉塗在患處。如果延誤治療,水泡會變成搔癢潰爛,到那時就很難治好了。
加味保元湯的組成:
人參、豬苓、澤瀉、炒白朮、蜜炙黃耆、赤茯苓、炙甘草。
用法是加入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加味保元湯的歌訣:加味保元功效快,人參豬苓澤瀉在,白朮黃耆赤茯苓,甘草生薑排一列。
胡荽酒的製法:
將切碎的胡荽四兩,放入黃酒半斤中,一起煎煮,注意不要讓酒氣散失。等到溫熱時,調入官粉,然後塗敷在水泡破裂的地方。
9. 肉腫瘡不腫
瘡未起脹肉腫浮,皮光色豔最堪愁,赤豔羌活救苦治,淡紅參歸大補求,通身盡赤毒熱熾,速以歸宗及早投。
【注】痘當起脹時,自頭及身,漸次同痘浮起,此氣領血載,其毒外發也。如頭身之肉先腫,皮色赤豔而痘瘡不腫,此為毒邪有餘,不受正制,宜用羌活救苦湯。若皮色淡紅者,乃氣血不足,不能拘攝毒氣,宜用參歸大補湯治之。更有通身皮膚盡赤,此為毒火熾盛,煎灼血分,宜用歸宗湯。
羌活救苦湯
蔓荊子,羌活,牛蒡子(炒),升麻,黃耆(生),川芎,連翹(去心),桔梗,白芷,防風,人中黃
引用荷葉,水煎服。
【方歌】羌活救苦湯最良,升麻川芎合羌防,牛蒡黃耆白芷翹,蔓荊桔梗人中黃。
參歸大補湯
人參,當歸,黃耆,甘草,白芷,川芎,防風,紫草茸,木香,南山楂,厚朴(姜炒),桔梗
引用生薑,水煎服。
【方歌】參歸大補最有靈,參耆當歸桔川芎,防風白芷木香草,厚朴山楂紫草茸。
歸宗湯(方見發熱證治)
白話文:
這種病是肉腫起來卻沒有長出膿皰,讓人非常擔憂。如果皮膚光滑、顏色鮮紅,是因為毒熱太盛,要趕緊用羌活救苦湯來治療;如果皮膚顏色是淡紅色,代表是氣血不足,無法控制毒素,要用參歸大補湯來補氣血。如果全身皮膚都變成紅色,代表毒火非常旺盛,已經灼傷血液,要立刻用歸宗湯來治療。
羌活救苦湯的組成成分有:蔓荊子、羌活、炒過的牛蒡子、升麻、生黃耆、川芎、去心的連翹、桔梗、白芷、防風、人中黃。用荷葉引藥,加水煎服。
參歸大補湯的組成成分有:人參、當歸、黃耆、甘草、白芷、川芎、防風、紫草茸、木香、南山楂、薑炒過的厚朴、桔梗。用生薑引藥,加水煎服。
歸宗湯的組成請參考發熱證治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