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四 (17)
卷之四 (17)
1. 妊娠出麻第一百
安胎飲,孕婦出麻宜用。
條實子芩(沉水者加二錢),白朮,當歸身,白芍藥,人參(各一錢),川芎,陳皮,蘇葉,大腹皮(黑豆水浸、洗淨、各八分),連殼砂仁(薑汁炒),甘草(各五分),糯米一撮引。
白話文:
安胎飲,適合孕婦出麻疹時使用。
藥材包含:條實子芩(若為沉水者則加兩錢),白朮,當歸身,白芍藥,人參(各一錢),川芎,陳皮,蘇葉,大腹皮(用黑豆水浸泡、洗淨,各八分),連殼砂仁(用薑汁炒過),甘草(各五分),以及一小撮糯米作為藥引。
2. 婦人出麻適值經行及經水非正期而來第一百零一
女人麻症最難醫。陰質從來血多虧。待得疹子將發日。又恐天癸正行期。
發熱經行非正時。火邪迫血血奔馳。急須涼血停為美。若待中虛悔卻遲。
正理論云。嬰兒女子。益以滋水。以女子陰質。血常不足也。麻症血若不足。多生變症。故女子十四歲以後。有出麻者。常恐天癸正行。血走氣虛。而成伏陷也。宜以養陰湯(見三十二條)去白芍、川芎、熟地黃。加生地黃主之。若女子出麻於發熱之時。經水忽來。卻非經水正臨之期。
此乃毒火內蘊。擾亂血海。迫血妄行。故經水不依時下也。宜以涼血飲子(見四十五條)去赤芍、木通。或涼血地黃湯(見四十五條)去甘草。或元參地黃湯(見五十八條)去升麻、白芍、甘草。俱加荊芥、連翹、牛蒡子主之。或以古方黃連解毒湯(見三十五條)加生地黃、當歸、炒荊芥、連翹、牛蒡子治之。
總以涼血為主。必得經止方妙。如服藥不止。久則中虛氣弱。麻必隱伏。
白話文:
婦女麻疹最難治療。女性體質本就容易血虛。等到疹子將要發出來的時候,又擔心剛好遇到月經期。
發熱時經血非正常時間出現,是火邪逼迫血液亂竄。這時需要趕快服用涼血的藥物,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如果等到身體虛弱了才治療,就悔之晚矣。
理論上來說,嬰兒和女子都需要滋陰補水,因為女性體質陰血本來就容易不足。麻疹如果伴隨血虛,更容易產生併發症。所以十四歲以後的女性,如果出現麻疹,通常會擔心碰上月經,導致血液流失,氣血虛弱,病情加重。因此,應該服用滋陰的湯藥(參照第32條),但要減去白芍、川芎、熟地黃,並增加生地黃為主藥。如果女性在麻疹發熱時,突然來月經,但卻不是正常的月經期,
這是因為體內毒火鬱積,擾亂了血海,迫使血液不正常地運行,所以經血才會不按時來。這時應該服用涼血的藥物(參照第45條),但要減去赤芍、木通;或者使用涼血地黃湯(參照第45條),減去甘草;或者服用元參地黃湯(參照第58條),減去升麻、白芍、甘草。以上這些藥方都要加入荊芥、連翹、牛蒡子為主藥。或者使用古方黃連解毒湯(參照第35條),再加入生地黃、當歸、炒荊芥、連翹、牛蒡子治療。
總之,治療的重點是涼血,必須等到經血停止後治療效果才最好。如果服用藥物後經血仍然不止,時間久了會導致身體虛弱,麻疹反而會潛伏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