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瓊

《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三 (2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4)

1. 痢症第七十二

實不若河間治久痢方之為當也。)如自首至尾。輒痢不輟者。必有風毒留滯於內。宜解毒行滯。而兼疏風實脾之劑。庶幾立應。以清熱導滯湯。去當歸、淡竹葉。加防風、荊芥治之。(有用四君子湯、加山藥吳茱萸治之者。猛而有理。方並列後。)若痢而兼嘔吐。噤口不食。

更腸滑不止。或下鮮血。或下紫黯色。或下如癰膿。或下如屋漏水。或下如雞肝色。如黑豆汁之類。兼之氣喘煩渴、熱甚發呃、麻色紫晦者。皆不治之症。

朱曰,治痢不外數法。曰清熱、曰行滯、曰養血、曰涼血。有外感者兼解表。有宿食者兼消導。至於日久氣虛。無妨補氣。陰血虧損。亦可養陰。惟麻證則必加以解毒。

清熱導滯湯

黃連(酒炒),檳榔,黃芩(酒炒),生白芍,枳殼(曲炒),厚朴(薑汁炒),陳皮(各七分),青皮,甘草(各三分),連翹,牛蒡子(炒研各八分),楂肉,當歸,淡竹葉(各一錢),燈心五十寸引。水煎。加犀角末三分、調服。紅多者。加紅花(二分),地榆桃仁酒炒(各八分),閉澀甚者。與裡急後重之極者。加酒炒大黃(八分)

加減黃芩湯

黃芩,黃連,當歸,枳殼,檳榔,青皮,澤瀉,山楂,槐花,白芍,甘草,燈心引。

古方黃芩湯,治伏氣發溢。小腸膀胱三焦膽腑合病自痢。

黃芩(一錢五分),白芍(六分),炙甘草(一錢),大棗二枚引。加半夏(二錢),名黃芩加半夏湯。生薑引。

人參黃芩黃連乾薑湯,治胃虛客熱痞滿。

人參,黃芩,黃連,炮乾薑(各二錢),水煎溫服。

靜遠主人黃芩湯

黃芩,黃連,當歸,枳殼,檳榔,青皮,川芎,木香,人參,甘草,水煎。調六一散服。

白頭翁湯,治熱痢下重。

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各等分。水煎溫服。不愈再服。

厚朴湯,治脾胃虛作脹。腹中時痛時止。

厚朴(薑汁炒),陳皮(去白),茯苓,乾薑,炙甘草,水煎服。

治麻後痢統方

黃連(酒炒),黃芩(酒炒),麥冬,防風,天花粉,元參,枳殼,牛蒡子,木通,梔仁,滑石,桔梗,赤芍,鉤藤鉤,甘草,二劑。水煎服。不愈。加豬苓、青皮。

河間治久痢方

當歸,白茯苓,黃芩,車前子,陳皮,人參,白芍藥,甘草,炮乾薑少許為引。水煎服。

四君子湯

人參,白朮(土炒),白茯苓,甘草,紅棗、姜引。

〔附〕治麻後痢丹方

西河柳,為末。以砂糖水調服四錢。

〔附〕萬氏治麻後痢下鮮血驗方

當歸尾,生地黃,條子芩,黃連(酒炒),枳殼(炒),烏梅肉,人參,白芍,生甘草,水煎服。

白話文:

痢疾第七十二

實際上,我覺得張元素(河間)治療慢性痢疾的方法才是最恰當的。如果從一開始就拉肚子,一直不停,這一定是風邪毒素滯留在體內。應該要解毒、疏通滯留,同時還要用能疏散風邪、健脾的藥。這樣才能見效。可以用清熱導滯湯,去掉當歸、淡竹葉,加上防風、荊芥來治療。(也有人使用四君子湯,加上山藥、吳茱萸來治療,藥性猛烈但有道理。藥方都列在後面。)

如果拉痢疾還伴隨嘔吐、無法進食、腹瀉不止,或是拉出鮮血、紫黑色的大便,或者像膿瘡一樣的糞便,又或者像屋漏水、雞肝色、黑豆汁一樣的糞便,還伴有氣喘、口渴、發熱、打嗝、臉色發紫等症狀,這些都是無法治癒的病症。

朱丹溪認為,治療痢疾不外乎幾種方法:清熱、疏通滯留、養血、涼血。有外感症狀的要同時解表,有宿食的要同時消食導滯。至於久病氣虛的,可以補氣;陰血虧損的,也可以養陰。只有麻疹引起的痢疾,必須要加解毒的藥。

清熱導滯湯

黃連(用酒炒過),檳榔,黃芩(用酒炒過),生白芍,枳殼(用麥麩炒過),厚朴(用薑汁炒過),陳皮(各七分),青皮,甘草(各三分),連翹,牛蒡子(炒過後磨成粉,各八分),山楂肉,當歸,淡竹葉(各一錢),燈心草五十寸,用水煎煮。加入犀角粉三分,調和後服用。如果紅色便多,加入紅花(二分),地榆和桃仁(都用酒炒過,各八分)。如果便秘嚴重,或者有裡急後重的情況,加入酒炒過的大黃(八分)。

加減黃芩湯

黃芩,黃連,當歸,枳殼,檳榔,青皮,澤瀉,山楂,槐花,白芍,甘草,燈心草引導藥效。

古方黃芩湯,治療潛伏的邪氣爆發,小腸、膀胱、三焦、膽腑同時發病引起的痢疾。

黃芩(一錢五分),白芍(六分),炙甘草(一錢),大棗二枚引導藥效。加入半夏(二錢),叫做黃芩加半夏湯。用生薑引導藥效。

人參黃芩黃連乾薑湯,治療胃虛有客熱引起的胸腹痞悶。

人參,黃芩,黃連,炮乾薑(各二錢),用水煎煮後溫服。

靜遠主人黃芩湯

黃芩,黃連,當歸,枳殼,檳榔,青皮,川芎,木香,人參,甘草,用水煎煮。調和六一散服用。

白頭翁湯,治療熱痢,大便有下墜感。

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各等份。用水煎煮後溫服。沒好轉就再服。

厚朴湯,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腹脹,肚子時痛時止。

厚朴(用薑汁炒過),陳皮(去掉白色部分),茯苓,乾薑,炙甘草,用水煎煮後服用。

治療麻疹後痢疾的通用方

黃連(用酒炒過),黃芩(用酒炒過),麥冬,防風,天花粉,元參,枳殼,牛蒡子,木通,梔子仁,滑石,桔梗,赤芍,鉤藤鉤,甘草,兩劑。用水煎煮服用。如果沒好轉,加入豬苓、青皮。

河間治療慢性痢疾的方子

當歸,白茯苓,黃芩,車前子,陳皮,人參,白芍藥,甘草,少許炮乾薑作為引藥。用水煎煮後服用。

四君子湯

人參,白朮(用土炒過),白茯苓,甘草,紅棗、生薑引導藥效。

(附)治療麻疹後痢疾的單方

西河柳,磨成粉。用砂糖水調和後服用四錢。

(附)萬氏治療麻疹後痢疾拉鮮血的驗方

當歸尾,生地黃,條芩,黃連(用酒炒過),枳殼(炒過),烏梅肉,人參,白芍,生甘草,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