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幼科秘訣》~ 傷風
傷風
1. 傷風
風邪感於腠理,先入於肺,肺主皮毛,其身日夜發熱無汗,鼻塞氣粗,不惡寒而惡風,當風乃憎寒,呵欠煩悶,口中氣熱,當表散,宜加減芎蘇飲。
芎蘇飲
黃芩,柴胡,紫蘇,前胡,枳殼,半夏,桔梗,防風,山楂,茯苓,陳皮,甘草,乾葛
頭痛加川芎或白芷;偏身及肢節痛加羌活;夾食去枳殼加青皮、枳實或蒼朮;四五日熱不退加麻黃,服麻黃又不退,熱入里也,去紫蘇、枳殼、防風,加枳實、竹葉、石膏,用余家小紅丸下之。
有痰,前飲內加貝母、天花粉或膽星;熱稍退而嗽,前飲內去紫蘇、防風,加桑白皮、杏仁或貝母,先當用小紅丸下之;嗽不轉者,熱鬱在肺,而氣不得宣通,加麻黃、石膏;嗽甚見血,加山梔、石膏;嗽久雖無血,亦加山梔;略有餘熱,前飲內去紫蘇、柴胡、防風,加石膏。
兒百日內身熱,當用脫甲散,四五日不止用小紅丸。
脫甲散
銀柴胡,龍膽草,知母,麻根(各三錢)
川芎,當歸(各二錢),茯苓,人參(各一錢),甘草(一錢),蔥白頭(一個)
煎服。
白話文:
傷風
風寒入侵肌膚腠理,首先侵犯肺部。肺主宰皮毛,所以病人日夜發熱但不出汗,鼻子不通氣粗,不覺得怕冷卻怕風,一吹風就覺得冷,打呵欠、煩悶、口氣熱。這是表證,應該使用加減芎蘇飲來治療。
芎蘇飲的組成:
黃芩、柴胡、紫蘇、前胡、枳殼、半夏、桔梗、防風、山楂、茯苓、陳皮、甘草、乾葛
頭痛加川芎或白芷;如果疼痛只在一側身體或關節,則加入羌活;如果兼有食滯,則去掉枳殼,加入青皮、枳實或蒼朮;如果發熱四五天還沒退,則加入麻黃;如果服用麻黃後熱度仍然不退,表示熱邪已入裡,則去掉紫蘇、枳殼、防風,加入枳實、竹葉、石膏,並服用余家小紅丸。
如有痰症,在原方中加入貝母、天花粉或膽星;如果熱度稍微退了但咳嗽,則去掉紫蘇、防風,加入桑白皮、杏仁或貝母,並先服用小紅丸;如果咳嗽久治不愈,表示熱邪鬱積在肺部,氣機不通暢,則加入麻黃、石膏;如果咳嗽嚴重到咳血,則加入山梔、石膏;如果咳嗽很久雖然沒有咳血,也應該加入山梔;如果還有輕微餘熱,則去掉紫蘇、柴胡、防風,加入石膏。
百日以內的嬰兒發熱,應該使用脫甲散;如果四五天還不見好,則使用小紅丸。
脫甲散的組成:
銀柴胡、龍膽草、知母、麻根(各三錢)
川芎、當歸(各二錢),茯苓、人參(各一錢),甘草(一錢),蔥白頭(一個)
煎服。